資源簡介 2023年春部編版九年級歷下冊教案★★★第2課 俄國的改革一 知識與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內容和影響;掌握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意義;認識兩次改革的性質,理解它們在本國歷史上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教材圖文材料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歷史學科素養能力。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改革是強國之路,只有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才能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重點: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和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難點: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影響。在克里姆林宮,普京辦公室唯一的畫像是彼得大帝。普京曾表示,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么普京說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歷史貢獻?今天讓我們來學習第2課:俄國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對俄國的歷史演變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提示:2.材料展示:材料一:此時,幾乎控制了全球貿易的荷蘭已經輝煌了近百年;通過海外貿易和掠奪積累了大量財富,并占有廣闊市場的英國,正在孕育工業革命;法國在路易十四的強權領導下,已發展為17世紀中葉的歐陸首強。材料二:17世紀末的俄國現狀:經濟上只有21個手工工場,農業和手工業主要使用農奴勞動;政治上部門職責不清,貪贓枉法,地方勢力成為獨霸一方的小沙皇;軍事上沒有海軍只有陸軍;文化教育上,識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識字的居民只占總人口的23.6%。教師提問:彼得一世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定決心進行改革?提示:西歐國家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而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俄國盛行農奴制,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和手工業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3.教師提問: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類歸納彼得一世改革的舉措,并認識其作用。提示:類別 措施 作用政治上 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沙皇的專制權力 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政府效率,鞏固了沙皇統治軍事上 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 增強軍事實力經濟上 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促進了經濟發展,農奴制進一步強化文化上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 促進了文化教育發展,提高了科教素質社會習俗 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 改變落后習俗;文明開化 5.材料展示:“他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钡奖说靡皇廊ナ罆r,俄國已建起240多個手工工場,俄國生產的鐵和麻布已輸出到英國市場。不過,工場的勞動力仍然以農奴為主。教師提問: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經濟上的改革有何影響?改革是否觸及農奴制的基礎?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進了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僅沒有觸動農奴制的基礎,反而使農奴制進一步強化。6.引導學生閱讀“15—18世紀俄國疆域的擴張圖”和“營建新首都圣彼得堡”,感受改革給俄國帶來的影響。7.教師講述:為適應歐化改革的需要,使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西化,彼得一世強制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以適應其把俄國建設成西方強國的愿望。彼得一世采取的方式便是移植西方,強制歐化。8.材料展示: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馬克思教師提問: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質是什么?提示:一場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二、廢除農奴制1.材料展示:分析俄國面臨的困境(1861年廢除農奴制的原因)。材料一:農奴制下俄國社會情況 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要素農奴受壓榨,購買力低下 市場農業生產方式落后 原料大批農奴束縛在土地 自由勞動力工場主雇傭國家農奴要繳納代役租 資金 提示:經濟上,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材料二:提示:政治上,農奴制引發尖銳的階級矛盾。材料三:克里米亞戰爭的特點,就是一個采用原始生產形式的民族同幾個擁有現代生產的民族進行絕望的搏斗。——恩格斯提示:軍事上,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使俄國國際地位下降,加劇了俄國國內的社會矛盾。2.教師講述:面對俄國的困境,當時的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行動?其目的是什么?材料展示: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亞歷山大二世提示:進行農奴制改革。挽救統治危機,鞏固貴族地主統治。3.教師引導:指導學生自行梳理農奴制改革的相關史實(時間、人物、內容)。4.教師提問:這一次農奴制改革給俄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材料展示:材料一:1865—1890年間,僅大工廠、采礦和鐵路的工人就由70萬人增加到143萬多人。提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材料二:按改革法的規定,農民為了獲得一份土地,需要向地主繳納遠遠高于地價的贖金,其中25%左右交現金,其余要在49年內連本帶息還清。據統計,到1905年,作為贖金的本息農民已交付20億盧布。提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材料三: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的殘酷掠奪。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列寧材料四: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亞歷山大二世在最后審查改革方案時說提示:農民為此背上了沉重的負擔。5.引導學生分析亞歷山大二世的發言,這一言論說明了俄國農奴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地主貴族的利益,農奴“解放”的實質實際上是對農奴一次更大的掠奪。6.教師講述: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7.拓展延伸:(1)試從相同點、不同點(背景、領導人、內容、性質和影響)兩方面比較彼得一世改革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2)教師講述:19世紀60年代,世界主要大國紛紛開展改革,例如俄國農奴制改革,中國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等。這些改革或掃除封建制度束縛,完善資本主義制度,或改革不徹底,歷史進程更加艱難曲折,但都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的擴張。8.教師引導:談談對改革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言)學史是為了鑒今,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俄國的改革對俄國不同階段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教學至此,請使用《名校課堂》同步訓練部分。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曾與俄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同學們是否還記得這個條約簽訂的時間?(1689年)。幾乎同一時期,在俄國歷史上發生了一個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改革。這次改革對俄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俄國的近代歷史又是怎樣發展的?我們今天來學習第2課:俄國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一)俄國的發展簡史1.展示地圖:《10-11世紀的基輔羅斯》。2.教師講述: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紀晚期形成基輔羅斯等早期國家。13世紀上半葉,基輔羅斯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崛起。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強化了專制統治,從此莫斯科公國發展為沙皇俄國。在沙皇俄國發展史上,彼得一世改革是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二)彼得一世改革1.材料展示:材料:17世紀末,尼德蘭和英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確立,而俄國依然是落后的封建農奴制生產關系,貴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統治階級。俄國經濟發展水平十分低下。由于統治階級上層的內訌和戰亂頻仍,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與封建農奴制生產關系相聯系的政治機構、軍事制度、文化教育也存在著諸多弊端。這種落后狀況,嚴重地阻礙著俄國社會的發展。——宗瑞仙《人文社會科學概要》教師提問:閱讀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提示:俄國社會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方,封建農奴制盛行,經濟水平十分低下。教師過渡:為了改變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彼得一世決心全面推行改革。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完成下列表格。項目 彼得一世改革內容 政治: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軍事:創建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經濟: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社會習俗:提倡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性質 是一場封建性質的改革影響 積極: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消極: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3.教師過渡:彼得一世改革雖然開啟了俄國現代化的進程,但改革進一步強化了農奴制,這為后來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埋下了伏筆。二、廢除農奴制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廢除農奴制”一目和P8“相關史事”,分析1861年廢除農奴制的原因。提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材料展示:材料:1861年在俄國國務會議上最后審查改革方案時,亞歷山大二世說:“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br/>教師提問:根據材料,分析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提示:維護地主貴族的利益。3.材料問題展示:材料一:在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之后,一個地主說農奴“受奴役的所有跡象都已經消逝得無影無蹤,他們同以前的主人交談時,就像一個平等的人在同另一個平等的人交談”。材料二:農奴取得的份地,按照當時的市價,總值約6.5億盧布,而他們后來實際付出的總共不下20億盧布。材料三: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統計表。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量 產值(千盧布)1860年 99 11 600 7 9541879年 287 42 000 51 937 (1)材料一中農奴的變化說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農奴以高于市場價的錢贖買土地說明了什么?(3)根據材料三,我們可以得出哪一結論?(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的性質和影響。4.學生討論,分組回答。提示:(1)反映了改革使農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成為自由人,社會地位提高。(2)說明改革不徹底,農奴制改革是對農奴進行的一場“合法”的掠奪。(3)廢除農奴制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4)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評價: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7世紀后期,俄國通過彼得一世改革增強了經濟、軍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到了19世紀中期,由于農奴制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影響到了俄國的對外擴張,使得俄國國內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為了鞏固專制統治,緩和國內外的矛盾,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使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廢除農奴制使得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農奴制的殘余,俄國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緩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