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春部編版九年級歷下冊教案★★★第19課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一 知識與能力了解萬隆會議的內容、精神和影響。知道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基本史實及其影響。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區全部主權的成果。通過亞非拉國家的斗爭活動與成果,認識亞非拉人民在世界舞臺上角色的演變與發揮的作用。二 過程與方法通過人物的事跡體會英雄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教材難點,讓學生認識到“論從史出”的道理;通過歷史事件讓學生得出啟示,達到“學史明智”的目的。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殖民體系的形成和瓦解是人類歷史發展特定階段的產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是歷史的必然;體會殖民主義體系雖然已經崩潰,但是其消極影響尚未肅清,在當今世界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贏得獨立的人民要進一步掃除殖民主義的影響,為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而努力奮斗。重點:萬隆會議、“非洲年”。難點: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區主權。地圖展示:二戰后的形勢。材料展示: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毛澤東在1974年與贊比亞總統卡翁達的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亞非拉的民族獨立浪潮改變著世界的面貌。這些國家被稱為“第三世界”。地理位置上,它們位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上,它們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正在奮起,正在發展,所以也稱作“發展中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亞非拉國家作出了哪些努力?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一、萬隆會議1.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差別在于歐洲殖民地的結局。歐洲對殖民地帝國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削弱,但還沒有遭到徹底的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不可阻擋的革命浪潮席卷諸殖民地帝國,極其迅速地結束了歐洲的統治。——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教師引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獨立后的民族國家在振興民族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維護主權和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獨立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結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2.教師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萬隆會議,今天,我們在二戰后的國際大背景下再次審視萬隆會議。閱讀教材,請找出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和時間。提示:(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席卷全球。②殖民帝國紛紛瓦解,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這些新獨立的國家都面臨鞏固政權、發展經濟的共同問題。③新獨立的國家反對冷戰,不愿卷入大國之間的軍事沖突。(時間)1955年4月。3.教師講述:萬隆會議的召開是一帆風順的嗎?知識補充: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針對周恩來總理的政治謀殺事件。飛機起飛約5小時后爆炸,11名乘客全部遇難。周恩來因手術臨時秘密改變行程,幸免遇難。4.教師講述: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的共有29個國家。其中,與中國建交的只有6個國家(阿富汗、緬甸、印度、印尼、巴基斯坦、越南),中國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必然會在亞非地區乃至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美國和蔣介石害怕出現這種局面,因此要對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千方百計地進行阻撓和破壞。這足以證明此次會議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面臨著巨大的危險。5.教師提問:面對帝國主義的從中破壞,再加上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質疑,中方代表又是如何應對的?材料展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但是不應該使它妨礙我們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同的協議。我們還應在共同的基礎上來互相了解和重視彼此的不同見解。——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補充發言提示: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6.教師提問:歸納萬隆會議的內容和意義。提示:(內容)①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②體現了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意義)①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②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③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逐漸推行開來。7.情景再現:周恩來發言。教師提問:萬隆會議體現出怎樣的精神?提示: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8.教師提問:歐洲殖民者對非洲的殖民統治可以追溯到什么時期?有何影響?提示:(時期)新航路開辟后。(影響)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極大地制約了非洲的發展,造成了非洲傳統文明的衰落和社會經濟的倒退,導致非洲長期貧困。9.材料展示:非洲人民是勤勞勇敢的,它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相反,西方的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犧牲亞非國家取得的。——周恩來10.教師過渡:二戰后,貧困落后的非洲是如何實現獨立的?讓我們來學習第二目“非洲年”。二、“非洲年”1.教師提問:觀察“非洲獨立進程圖”(截至1990年),并結合教材回答以下問題。(1)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首先在哪個地區展開?(2)埃及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哪國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建立了什么國家?(3)推翻法國殖民統治的是哪國的民族解放戰爭?(4)1960年為什么被稱為“非洲年”?(5)非洲最后一個獲得獨立的國家是哪個國家?有何歷史意義?提示:(1)北非。(2)英國。埃及共和國。(3)阿爾及利亞。(4)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5)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2.教師提問:為什么在20世紀60年代,非洲大陸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提示:(內因)非洲民族民主意識增強,民族力量壯大,進一步加強了國際合作。(外因)①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打擊,帝國主義勢力進一步削弱,這給非洲民族獨立運動在20世紀60年代高漲提供了條件;②20世紀50年代亞洲和北非獨立運動勝利起了鼓舞作用;等等。3.材料展示: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年短短的12年里,非洲大陸誕生了32個獨立國家,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新興的非洲獨立國家在聯合國占1/3的席位,它們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國際舞臺上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摘編自段炳麟《世界當代史》教師總結: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和一系列非洲獨立國家的誕生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三、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教師講述: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島國家,是現存世界中為數不多的5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朝鮮、古巴、越南、老撾)之一,而且是美洲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2.教師提問:閱讀教材,說出拉丁美洲爭取國家主權的史實。提示:(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推翻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2)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巴拿馬人民為從美國手中收回運河區主權,進行了不懈的斗爭;20世紀70年代后期起,巴拿馬逐步收回運河區的海關、郵政、司法等主權;到1999年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3.教師補充:1961年4月,古巴在吉隆灘擊敗美國組織的雇傭軍入侵(豬灣事件),古巴因此倒向蘇聯。隨后,卡斯特羅宣布開始社會主義革命。古巴最終成為了拉丁美洲乃至西半球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4.教師補充: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巴拿馬運河開通后,美國在運河沿岸劃出運河區,運河區一直由美國控制。1999年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5.教師提問:閱讀下列四個問題,分組討論,得出答案。(1)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至今仍然貧窮落后,歷史根源在哪里?你認為要改變它們的命運應當采取哪些措施?提示:(歷史根源)長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奪。(措施)努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加強同亞非拉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等等。(2)二戰后亞非拉實現國家獨立有何重大意義?提示:①亞非拉取得了國家獨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改變了過去落后的面貌;②作為一支重要的國際力量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③提高了國際地位;④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3)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提示:①獨立是發展的前提;②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③依據國情,制定政策并選擇適合本國發展的道路。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亞非拉國家紛紛獲得獨立。在亞洲和非洲,一批新興國家為尋求平等的國際關系召開了萬隆會議,開創了亞非國家友好合作、共同奮斗的局面。在非洲,從20世紀50年代利比亞獨立起至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最終摧毀了殖民體系。在拉丁美洲,古巴擺脫美國霸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經過不懈努力也從美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