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春部編版九年級歷下冊教案★★★第17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 知識與能力了解二戰后西歐經濟發展的原因,掌握“歐洲共同體”與“歐盟”的建立和意義。認識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與基本特點。知道二戰后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的原因。理解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與作用。二 過程與方法用圖表列出西歐和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使學生逐步提高運用圖表數據等來說明歷史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共性和個性的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西歐和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意識,確立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的熱情。重點:西歐、美國、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難點:歐共體、歐盟的建立及其意義。材料展示:戰后經濟美第一,歐日再起美助力;歐洲聯合美國氣,日本崛起有殺氣;石油滯脹鬧危機,里根探路來打氣;歐美社會高福利,懶漢成堆沒脾氣。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日本和西歐國家帶來了巨大災難,但日本和西歐國家并沒有沉淪,而是在二戰后抓住機遇迅速崛起。那么,它們是怎樣恢復并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7課“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的相關內容。一、歐洲的聯合1.知識補充:西歐。西歐,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歐洲的西部,主要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等國。在國際政治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戰后除蘇聯和東歐國家之外的24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2.圖片展示:二戰后西歐經濟發展示意圖。教師講述:1939年,歐洲經濟開始下滑,在1952年時,歐洲經濟便恢復到戰前水平,隨后保持穩定發展,是什么促使歐洲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的呢?請根據下列材料歸納二戰后西歐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3.材料展示:材料 原因材料一:1948—1952年,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給予西歐的經濟支援達131.5億美元,其中贈款占88%,其余為貸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歐瀕于崩潰的經濟 (1)美國實行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材料二:西歐各國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損失慘重,盡管它們的“硬件”破壞嚴重,但是“軟件環境”一直具備,這包括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經濟發展迅速 (2)西歐工業基礎好,勞動力素質高材料三:二戰后,西歐廣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對產業部門進行了改造,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材料四:西方國家戰后普遍奉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學說,主張國家應干預和調節經濟。政府制定了促進經濟發展的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國家財政政策來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以刺激經濟的發展 (4)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 4.教師總結:二戰后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其真實目的是為了加強對西歐的控制,鞏固資本主義陣營從而遏制蘇聯。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客觀上為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其次,歐洲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很大一個特點便是國家干預經濟。5.教師提問:概述20世紀50—70年代西歐經濟的發展。提示:20世紀50年代初,西歐各國的工業生產已經基本恢復到甚至超過了二戰前的水平。20世紀50—70年代,西歐經濟持續繁榮。6.教師引導:西歐經濟持續繁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歐洲的聯合。7.教師提問:歐共體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提示:(背景)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目的)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8.教師提問:歐共體發展的歷程如何?提示: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六國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9.教師提問:歐共體的成立有何影響?提示:歐共體成員國加強經濟合作,并努力用一個聲音在國際舞臺上說話,這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10.教師講述: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歐盟大多數成員國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員國公民有統一的歐洲護照,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和居住。11.材料展示:教師提問:說出西歐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并分析西歐聯合的影響。提示:(特點)西歐六國經濟發展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影響)(1)經濟上,由于實現了多種經濟要素的一體化,成員國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經濟總量超過了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重要力量。(2)政治上,由于政治一體化開始啟動,極大地促進了各成員國的社會進步和各國友好關系的發展,有助于維持歐洲的穩定與和平。(3)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有助于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形成。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1.圖片展示: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階段。2.教師提問:二戰后,美國發展的主要原因和表現有哪些?提示:(原因)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刺激了經濟的繁榮。(表現)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教師補充:美國“新經濟”的特征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教師過渡:美國為了稱霸世界,在二戰后與蘇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爭霸,在亞洲扶持日本對抗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中國。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開始崛起。3.教師提問: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展示:材料 原因材料一:美國從1945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頒布指令,命令日本軍隊立即繳械投降和迅速復員,廢除大本營、參謀本部等一系列軍事法令,禁止與軍事有關的生產及科學研究 (1)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材料二:朝鮮戰爭期間,在美軍“特需訂貨”的刺激下,日本出現了“戰爭景氣”。1 500億日元的滯銷貨一掃而空,許多已關閉的工廠重新開工,外匯收入不斷攀升,絕路逢生的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到了二戰前 (2)美國的扶持。朝鮮戰爭爆發后,日本獲得了大量軍需訂單材料三:日本政府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科研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為2.5%,90年代上升為3.0%左右,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3)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4)重視教育,培養人才(5)大力引進先進技術 4.教師提問: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有哪些表現?提示: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5.材料展示:材料:日本的軍事實力只能維持在自衛所需的水平,總兵力不得超過10萬,軍艦數量不得超過30艘,總排水量不得超過10萬噸,不能擁有航母及核動力潛艇……不得發展彈道導彈技術。——《和平憲法》第九條及相關國際條約的規定教師講述:2020年12月7日,日本與美國在日本熊本縣啟動了“山櫻79”聯合軍事演習。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強烈,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6.師生歸納: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相同點。(1)都得到了美國在經濟上的援助或扶持;(2)都大力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3)都重視發展教育,培養人才;(4)都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7.教師提問:日本發展的哪些經驗值得我國借鑒?提示:(1)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經濟聯系與合作。(2)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3)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4)堅持對外開放。(5)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教師過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同時,社會保障制度也建立起來。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并討論回答,美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提示: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無依無靠者提供救濟。2.教師提問:資本主義社會保障制度是如何發展的?表現如何?提示:(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調整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2)表現: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不久,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也宣布成為“福利國家”。20世紀50年代,美國幾次修訂《社會保障法》,擴大受益群體,提高最低工資,資助貧困學生。3.教師提問:根據下列材料,談談你對社會保障制度的認識。材料展示:材料一: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材料二:據英國《泰晤士報》和法國《解放報》報道,法國44歲男子提爾里24年來從未工作過一天,但他卻靠著政府的福利救濟一直過著神仙般的“滋潤”生活,并出版自傳《我,職業求職者提爾里·F》,披露他的“懶蟲秘訣”。提示:(1)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緩和資本主義的階級矛盾,維護資本主義的統治,創造了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2)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統治者妥協的產物,但它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各國走向了聯合,加強了合作,先后成立了歐洲共同體和歐洲聯盟,從而避免了歐洲再次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也使歐洲成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今天的歐盟,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二戰后,美國居于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但是,隨著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了猛烈的沖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崛起。日本歷來就是一個善于學習的國家,從大化改新到明治維新,從發動戰爭到發展經濟,這也給了我國一些發展經濟的啟示,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視科技教育等。教學至此,請使用《名校課堂》同步訓練部分。經歷過二戰的沖擊,資本主義各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但是,令人驚嘆的是,僅僅十余年的時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就遠遠超出二戰以前。這些國家為什么發展得如此迅速?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7課“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歐洲的聯合(一)經濟恢復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歐洲的聯合”一目,找出二戰后西歐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提示:(1)內因:①原有的工業基礎;②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③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2)外因:馬歇爾計劃的援助。2.圖片展示:援助西歐各國。教師提問:馬歇爾計劃的實質是什么?提示:二戰后,美國為了加強對西歐的控制,進一步鞏固資本主義陣營以對付蘇聯,給予西歐最大的援助。其實質是扶持和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稱霸世界。3.教師過渡:西歐經濟持續繁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歐洲的聯合。(二)走向聯合1.材料、圖片展示:材料:西歐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并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教師提問:歐共體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提示:(1)背景: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2)目的: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80相關內容,PPT展示西歐聯合的過程。→→→教師提問:指出歐盟的性質,并分析歐盟成立的影響。提示:(1)性質:區域性的政治經濟組織。(2)影響: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歐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促進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三)遭遇挫折材料展示:材料:近幾年歐洲受難民危機、人道主義危機、歐債危機等問題困擾,英國作為歐盟的三駕馬車之一,于2016年6月23日以全民公投形式退出歐洲聯盟。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英國脫歐不僅給英國經濟帶來嚴重后果,也將嚴重削弱歐盟的國際地位和聲望。歐元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也將因英國的離開而走下坡路。教師提問:材料中由于難民危機、歐債危機等導致英國脫歐,請你為歐盟出謀劃策來化解英國脫歐,并評價英國脫歐這一事件。提示:(1)歐盟各國要開放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進歐盟改革,共度時艱;等等。(2)英國脫歐是反區域一體化潮流,不利于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發展。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一)美國的發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說說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概況。提示:20世紀50年代繁榮—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速度放緩—20世紀90年代以后出現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二)日本的崛起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材料,了解二戰后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與表現。材料一:戰后初期,麥克阿瑟在日本推行的大規模民主化改革對于消除日本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意識不無積極意義,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民主化進程,為其日后走向現代化奠定了社會政治基礎。——王繩祖、劉同舜主編《國際關系史》材料二:為了支持這一堡壘,美國在戰后的頭6年中花費了約20億美元。由于美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需要各種商品,日本取得了十分驚人的經濟進步,到1970年時,它已成為僅次于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第三大工業強國。——[美]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日本戰后堅持以“科技立國”,為了扭轉戰后經濟技術落后的局面,制定了“吸收型戰略”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引進國外新技術,廣泛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對國民經濟進行全面革新和創造。教師提問: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二戰后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因。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提示:(1)原因:二戰后,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美國大量的軍需訂單,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政府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2)啟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培養人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80—81相關內容,總結日本崛起的步驟。1955年 日本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超過戰前水平1968年 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3.教師講述: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在提升。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強烈,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4.圖片展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日本修改教科書。教師提問:對于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你認為中日之間應該怎樣處理與對方的關系?提示:(1)中國:要牢記歷史,不讓悲劇重演;正視中日近鄰,發展面向未來的中日關系;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保持高度警惕,并敢于與其作斗爭。(2)日本:正視和深刻反省過去的侵略歷史,走和平發展之路。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一目,說說美國和西歐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并分析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提示:美國 建立: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發展:修訂《社會保障法》,擴大受益群體,提高最低工資,資助貧困學生西歐 代表: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等;“福利國家” 影響:①積極方面: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資產階級也認為實行這種制度,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②消極方面: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增加政府的經濟壓力;福利待遇太高,容易造成好逸惡勞的社會風氣,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二戰后,美國處于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但是,隨著西歐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了猛烈的沖擊。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趨勢形成。這些國家在戰后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其相同的因素是政府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