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冷戰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冷戰 教案

資源簡介

2023年春部編版九年級歷下冊教案★★★
第16課 冷戰
一 知識與能力
了解美國的冷戰政策及其表現。了解德國分裂的過程,認識柏林危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與影響。
二 過程與方法
概括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歸納歷史事物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美蘇冷戰的相關史實,認識到美蘇冷戰造成了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為此,我們要堅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提高自身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重點:冷戰的發生及表現;北約和華約的對峙。
難點:冷戰政策的表現。
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蘇聯人民舉國歡慶。而當時擔任美國駐蘇聯參贊的凱南卻對身邊的記者說:“人們在歡呼跳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其實,戰爭才剛剛開始。”
教師提問:這里面的兩個“戰爭”分別指什么?
提示:第一個“戰爭”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個戰爭指的是“冷戰”。
教師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與蘇聯是堅不可摧的盟友,戰爭結束之后為何會成為對立的“敵人”?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剛剛開始的戰爭”——冷戰。
一、冷戰的發生
1.材料展示:如果說20世紀上半期也存在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三種制度的競爭,那么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的競爭(美蘇競爭)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陳長琦《中外政治文明歷程》
教師提問:何為冷戰?
提示: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1947年—1991年)
教師總結:冷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2.教師提問:美國發動冷戰的原因?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展示:
材料一:1948年資本主義世界各國工業生產占比。
材料二:美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導地位。……凱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侖和其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今天所擔負的責任相比擬。
——杜魯門
提示:二戰后,美國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和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國際貿易體系,經濟軍事實力強大;在全世界推行美式民主;謀求稱霸世界。
3.教師提問:蘇聯加入冷戰的原因?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展示:
材料一:這次戰爭和過去不同了:無論誰占領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強加它自己的社會制度。……不可能有別的情況。
——斯大林
材料二:蘇聯以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為主體的1 200萬人的武裝力量雄踞歐亞大陸,堪與美國平分秋色。蘇聯擁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僅作戰飛機年產量就達40 000架。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蘇聯成為戰后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
提示: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同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
4.材料展示:
1946年3月5日,丘吉爾訪問美國時發表演說:“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
地圖展示:美蘇冷戰,“鐵幕”。
教師提問:讀圖和材料,“鐵幕”指什么?有何影響?
提示:“鐵幕”是指蘇聯對東歐各國實行的所謂“高壓控制”。丘吉爾號召西方國家聯合起來,依靠美國實力,反對蘇聯和東歐各國,對抗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這是美國借丘吉爾之口發出的第一個“冷戰”信號。
影響: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打響“冷戰”的第一槍,揭開了“冷戰”的序幕。
5.材料展示:
材料一:1947年,杜魯門在國會發表咨文并宣稱:“我們必須支持自由國家的人民,反抗企圖征服他們的少數武裝力量和外界壓力。”
材料二:美國著名評論家李普曼在談到杜魯門主義的真實目的時指出:“我們選擇希臘和土耳其,不是因為它們特別需要援助,也不是因為它們是民主的光輝典范,而是因為它們是通向黑海和蘇聯心臟的戰略大門。”
(1)材料一中“自由國家的人民”“少數武裝力量”和“外界壓力”分別指的是什么?這反映了杜魯門怎樣的主張?
提示:“自由國家的人民”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少數武裝力量”是指這些國家國內的進步力量;“外界壓力”是指蘇聯。這反映了美國政府支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阻止革命力量發展,遏制蘇聯對“自由國家”的控制。這個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你認為杜魯門主義的實質是什么?有何影響?
提示:(實質)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宣言書,其實質是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稱霸世界)。(影響)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
6.教師補充: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大轉折點。過去美國把蘇聯稱為盟國,只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攻擊蘇聯。現在,杜魯門公開宣布蘇聯是美國的主要敵人。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政策的核心。
7.教師過渡: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冷戰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現。在經濟方面,美國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提示:實施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
圖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城市被毀、經濟凋敝、人們生活困苦。
8.材料展示:
材料一: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美國政府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道路。
——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
材料二: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個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無償贈予,10%是貸款。因此,丘吉爾把“馬歇爾計劃”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
教師提問:你怎樣看待馬歇爾計劃?
提示: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了資本主義制度。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
9.教師過渡:馬歇爾計劃使西歐經濟得以恢復。同一時期,在如何處理德國的問題上,美蘇兩國再次出現了分歧。
二、德國的分裂
1.圖片展示:“四國分區占領德國示意圖”。
2.教師提問:請學生閱讀教材和“四國分區占領德國示意圖”,說說“四國”指的是哪些國家?分區占領德國是哪次會議作出的決策?請概括德國走向分裂的歷程與影響。
提示:“四國”指美、蘇、英、法。(會議)雅爾塔會議。(歷程)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影響)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約與華約對峙
1.知識補充:蘇聯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材料: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是1949年是由蘇聯組織建立的一個由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組織,總部設在莫斯科,旨在幫助蘇聯自身和東歐各國恢復和發展經濟。……經互會在蘇聯的控制之下。
在經互會國家中,蘇聯的資本投資總量占80%。……經互會成立以來,對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各成員國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
教師講述:斯大林認為馬歇爾計劃會嚴重威脅到蘇聯對于東歐的控制,1949年,蘇聯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加強對東歐各國的經濟援助。
2.圖片展示:
圖1 《北大西洋公約》簽字儀式 圖2 《華沙條約》簽字儀式
3.教師提問:結合圖片及教材,梳理北約和華約的歷史要素。
歷史要素 北約 華約
成立時間 1949年 1955年
建立國家 美、英、法等西歐國家 蘇聯和東歐國家
國家性質 資本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
共同點 都是大國控制的軍事政治集團
影響 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冷戰對峙的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4.合作探究:冷戰實質。
  兩極格局是以美蘇為中心,在歐洲形成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在全球形成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格局。
  提示:(實質)美蘇兩國對世界霸權的爭奪。
5.教師提問:冷戰產生了哪些影響?
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總結:
(1)在兩極格局形成期間,世界保持了相對和平的局面。
(2)兩極格局之外,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逐步發展壯大。
(3)客觀上推動了現代科技的發展。
6.教師提問:冷戰的陰影對國際關系產生了哪些影響?
圖片展示:美蘇對峙、朝鮮分裂、德國分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美蘇雙方核彈頭競賽、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星球大戰計劃。
提示:(消極影響)造成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世界之間的長期對峙;德國、朝鮮的分裂,引發了局部戰爭,給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極大威脅;使得國際關系呈現出全面冷戰、局部(亞洲)熱戰、冷熱交織的特點。(積極影響)美蘇雙方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本節課介紹了冷戰的發生及其表現。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是冷戰開始的標志。二戰后,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聯邦德國,在蘇占區成立了民主德國,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美蘇冷戰,在意識形態上尖銳對立,在經濟上互相封鎖,在軍事上,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和1955年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成立,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
教學至此,請使用《名校課堂》同步訓練部分。
《較量》
上圖中左邊的人物為赫魯曉夫,右邊的人物為肯尼迪,雙方劍撥弩張,真實地反映了二戰后美蘇關系的變化。二戰后美蘇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變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6課“冷戰”,一起去探究其中的緣由。
一、冷戰的發生
(一)冷戰的含義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74,思考:什么是“冷戰”?
提示: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即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二)冷戰的背景
小組合作:閱讀下列材料,組內合作探究冷戰發生的背景。
材料一:二戰后美國力量介紹。
材料二: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戰爭就不可避免,蘇聯人民必須對戰爭有所準備。
——斯大林
材料三:蘇聯以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力量雄踞歐亞大陸,堪與美國平分秋色。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的核壟斷……蘇聯成為戰后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
提示:二戰后,美國確立了霸權地位,欲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稱霸世界;蘇聯認為戰爭是資本主義壟斷和競爭的產物,美國作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自然也是蘇聯潛在的防御對象。
教師補充:美、蘇兩國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巨大差異,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
教師過渡:拉開冷戰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三)冷戰的開始與表現
1.材料展示:
材料:今天希臘這個國家的生存,受到共產黨領導的數千武裝人員恐怖活動的威脅……正如希臘的情形一樣,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國供給它。我們是能夠提供那種援助的唯一國家……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的演講
教師設問:此次演講有何重大意義?
提示:這次演講的內容被稱為“杜魯門主義”,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從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個國家(基本為西歐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無償贈予,10%是貸款。馬歇爾稱,這個計劃是針對饑餓、貧窮、絕望和混亂的。丘吉爾把“馬歇爾計劃”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
教師提問:美國是慈善家嗎?美國援助西歐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不是。是為了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加強美國對西歐的控制,進而遏制蘇聯。
教師過渡: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出臺后,對歐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中對德國的影響最大,最終導致了德國的分裂。
二、德國的分裂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75-76,思考:德國分裂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蘇聯與美、英、法三國在處理德國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大;柏林危機的爆發與解決。
2.圖片展示:柏林墻。
教師提問:德國分裂產生了什么影響?
教師總結: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教師補充:1949年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相繼成立,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這種分裂的局面一直持續到1990年,德國才重歸統一。德國的分裂是歐洲冷戰的縮影。
三、北約與華約對峙
教師PPT出示圖片和材料:
《北大西洋公約》簽字儀式
材料:《北大西洋公約》宣稱:“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各締約國可采取認為必要的行動,包括武力的使用。”
教師:上述材料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成立北約有何意圖?
提示:集體防御,北約是美國遏制蘇聯、稱霸全球的軍事組織。
教師:針對美國的冷戰政策,蘇聯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分別采取了什么對策?
提示:經濟上,1949年蘇聯建立經濟互助委員會;軍事上,1955年建立華沙條約組織。
教師總結:“冷戰”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的出臺,1955年華約建立,美蘇雙方互相敵對,進而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
教師:美蘇對峙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什么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提示:造成世界動蕩不安、地區沖突不斷,威脅世界和平。我們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二戰雖然結束了,但世界并不和平,北約和華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形成,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形成。兩大陣營的對立,對世界局勢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局部地區依然戰火不斷,動蕩不安,世界和平仍然任重道遠。
冷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莲花县| 博白县| 疏勒县| 始兴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吉安市| 香港| 成都市| 伊春市| 平顶山市| 龙海市| 罗定市| 扶余县| 盐津县| 威信县| 江山市| 东丰县| 巨鹿县| 利辛县| 石河子市| 旺苍县| 钟山县| 五峰| 丹阳市| 毕节市| 崇文区| 德昌县| 班玛县| 舒兰市| 乌鲁木齐市| 桃园县| 云林县| 湘阴县| 盐山县| 贵阳市| 山东省| 和硕县| 平阳县| 监利县|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