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4節《臺灣省》基礎知識講解第七章 南方地區第4節《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要點1: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1.臺灣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1)地緣關系:臺灣島原本與大陸連為一體,屬于大陸島,是臺灣海峽下沉形成的島嶼。(2)血緣關系: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他們主要是明清以來從廣東、福建兩省遷居臺灣的居民的后代。(3)歷史文化淵源:臺灣自古以來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臺灣使用的文字是漢字,春節、中秋節等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重要節日,媽祖文化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信仰,等等。①臺灣,在我國史書記載中曾稱夷洲,明代始稱臺灣。②1624年臺灣被荷蘭侵略者侵占,1662年鄭成功率兵趕走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③1885年清政府正式設臺灣省建制。④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回歸祖國。2.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1)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臺灣島位于我國東南部,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屬東海)與福建相望。②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地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2)范圍: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面積共約36000平方千米,人口2356多萬(2020年)。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3.臺灣的人口與城市(1)人口和城市的分布①特點:分布均勻,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區。西部人口密度達到2000人/平方千米以上;中東部山區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下。②原因:西部沿海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工農業發達,海陸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等。(2)人口:臺灣省居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3)城市:①臺北市:臺灣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也是臺灣省最大的城市。②高雄市:新興的重化工業基地,也是臺灣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③新竹市:高新技術產業發達,被稱為臺灣省的“硅谷”。要點2:美麗富饒的寶島1.自然環境特征(1)地形和地勢:臺灣島多山,山地面積約占2/3,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中部和東部地區(臺灣山脈縱貫南北,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地勢東高西低。(2)氣候: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和暴雨。(3)河流和湖泊:受氣候條件影響,臺灣島上河流水量豐富,汛期長;受地形條件影響,臺灣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濁水溪是臺灣島上最長的河流,日月潭是臺灣島上最大的湖泊,也是臺灣著名的旅游景點。方法總結1 臺灣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臺灣島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地殼運動活躍,地殼不穩定,隆起形成東北—西南走向的臺灣山脈,臺灣多火山和地震,盛產硫黃等礦物。2.美麗的寶島(1)山地、森林旅游:臺灣島多山地,森林資源豐富,植被種類多。著名的景點有玉山、阿里山、日月潭等。(2)海岸旅游:臺灣四面臨海,海岸線漫長,沿海的沙灘、巖石種類繁多,成為新的旅游點。野柳地質公園位于臺灣島東北海岸。這里的巖石經過海浪長期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形狀。(3)溫泉旅游:臺灣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產生了豐富的地熱能。溫泉旅游正成為臺灣吸引游客的一大資源優勢。3.富饒的寶島臺灣島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農產品、森林、礦產和水產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1)農產品豐富:臺灣島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2)森林資源豐富:臺灣島上森林面積廣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紅檜(guì)是臺灣特有的樹種。(3)礦產資源豐富:臺灣山脈是鐵、銅、錳等金屬礦產的重要產地,西部平原是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的主要分布區,四周淺海還有石油、天然氣、海鹽等分布。(4)水產資源豐富:臺灣島四面臨海,海岸線長達1600千米,地處寒暖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水產品。近海漁業、養殖業和遠洋漁業都比較發達。方法總結2 臺灣的“美稱”及原由(1)“森林寶庫”: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南部,南部、北部分別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而且臺灣山脈海拔較高,從山麓到山頂分布著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森林,森林植物種類豐富。(2)“水果之鄉”: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如椰子、菠蘿、龍眼等。(3)“東方甜島”:臺灣是我國重要的甘蔗產區,盛產甘蔗,蔗糖產量很大,制糖業發達。(4) “海上米倉”:西部平原地勢平坦,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適合水稻的生長,土壤肥沃,勞動力資源豐富,有較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盛產水稻。(5)“東南鹽倉”:西海岸沙灘廣布,地處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晴天多,降水少,日照充足,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區,著名鹽場有布袋鹽場。(6)“蘭花之鄉”:臺灣多蘭花,主要是氣候適宜。(7)“植物王國”:氣候終年濕熱且植物數量大,山地垂直分異明顯,使得臺灣島擁有自熱帶到寒帶的多種多樣的植物。要點3:外向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1.臺灣經濟發展歷程和特點(1)20世紀50年代,臺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的出口商品有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腦。(2)20世紀60年代開始,臺灣利用自身的一些優勢和條件,重點發展了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重穩步上升。主要出口紡織服飾、玩具和日用電子消費品,出口加工貿易的發展帶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3) 20世紀90年代開始,臺灣重點發展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出口軟件、晶圓、集成電路板。(4)出口貿易一直是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目前,祖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2. 臺灣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工業發展條件)(1)地理位置優越,四面臨海,多優良港灣,港口眾多,海運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2)重視教育和培訓勞動力,使他們掌握先進的技術,勞動力素質高(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較高素質的勞動力)。(3)政策支持,大力吸收外國資本,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4)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以保證產品的穩定出口。方法總結3 臺灣省工業的分布(1)特點: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2)原因: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城市的形成、工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②西部與祖國大陸隔海相望 ,相距較近,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③西部地區人口密集 ,勞動力豐富,消費市場較東部地區更加廣闊。④西部地區鐵路 、高速公路便利 , 優良海港眾多 ,交通便利。方法總結4 臺灣島的交通受地形、地勢的影響,臺灣島的鐵路和公路呈環狀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是臺 灣省最大的機場,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