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時空觀念是歷史核心素養中重要的一個素養。歷史事件的發展也隨著時空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變化與階段性特點。。將教學內容邏輯化立體化,建立起歷史事件之間的互動,建立起學生與時空之間的互動。本課圍繞時空定位展開教學,圍繞著商路開辟、文化交流展開。認識到商路與商品是文化交流的載體。文化在交流、借鑒中向前發展。教學背景分析(一)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第四單元旨在介紹商品貿易來體現文化交流,而商路又是商品貿易的主要通道。從大的時段來說,以1500年為節點,分為古代和近現代兩個時期,從商路類型上看,古代有陸上貿易路線和近海貿易路線,其中以絲綢之路最為著名。伴隨著絲綢之路及其他古代商路的開通,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物質、技術和精神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二)學生情況分析:本課涉及到的商路、貿易、文化。在前面的所學內容中有一定的基礎。對于絲綢之路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本課是本專題的第一課,學生尚未建立起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缺乏全局觀念。難以理解其內在內在關系。學生閱讀原始史料和對歷史理論問題的概括及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本課需要較高的讀圖能力,對比分析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教學目標1.通過時空定位、百度詞條、史料閱讀、繪制路線圖學習絲綢之路的開通及不同時期的路線,了解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基本方式、途徑和方法,實現時空觀念的培養。2.通過“我眼中的絲綢之路”學習古代商道提供的物質、技術和精神文化交流,擴大國際視,認識到在不同時期,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都為創造人類文化做出了貢獻,不同文化之間要相互尊重,加強交流互鑒,促進共同發展,進而認識到人類文化具有交流性和互補性的特征。3.通過史料分析、史料實證,理解東西文化交流的趨勢。從而充分理解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絲綢之路 教學難點:歐亞大陸其他商路、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1、情境導入法:通過視頻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本節課的歷史環境,了解其相關內容。2、問題導學法:設置學習目標,結合材料和課本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歷史思維,在此基礎上探究新知識。3、分析研討法:對重點和難點問題,設計百度詞條、繪制路線圖、圖文材料分析,讓全體同學進行分析、討論,最后展示得出正確的結論。板書設計第一篇章 壯志西行開古道一、絲綢之路(一)絲綢之路的概念(二)西漢時期陸上絲路興盛的原因(三)張騫通西域(四)絲綢之路的發展二、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一)草原絲綢之路(二)西南絲綢之路(三)海上絲綢之路第二篇章 駝鈴猶記漢唐風第三篇章 一帶一路共雙贏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一帶一路”微視頻導入新課。剛才的視聽盛宴中大家提取到了哪些歷史信息? 絲綢之路、一帶一路 利用一帶一路微視頻導入,給學生們帶來一場視聽盛宴。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創設歷史情境,利用導入語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興趣。第一篇章——壯志西行開古道 1、絲綢之路是連通那里的路呢?為什么叫絲綢之路?2、絲綢之路是經由中國西北和中亞連通歐亞大陸的商路。后人在這條商路上發現了大量絲綢遺存,因此將它命名為“絲綢之路”。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國》一書中,首次用“絲綢之路”一詞來稱呼歷史上這條促成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線。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并正式使用。狹義的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這條絲綢之路是何時貫通的呢?3、為什么在西漢時陸上絲綢之路貫通或者說兩漢時期走向興盛的原因有哪些?(展示史料)4、在剛才原因分析及同學們回答時都提到了張騫通西域,在百度詞條搜索了一下,資料并不完善,請同學們幫忙完善百度詞條。5、展示張騫兩次通西域地圖,結合學生們整理的百度詞條,進行深入講解。6、剛才同學們的詞條中都提到了“鑿空”精神?展示史學家對“鑿空”的評價,設計思考題——如何理解將張騫通西域稱為“鑿空”這種說法?7、正如同學們所說,經由中國西北和中亞的絲綢之路貿易在張騫通西域之前已經存在但沒有形成比較固定的路線,不大為世人所知,開辟道路創舉稱之為鑿空。還體現了張騫的敢為天下先的開拓進取精神。(展示圖文史料)8、張騫歷時十九年,兩次通西域,行程達數萬里,從此之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國相繼歸漢。隨后政府設西域都護府經營西域,東漢是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進一步加強了漢與羅馬帝國的聯系。展示西漢絲綢之路的地圖對南北兩條支線及海上絲綢之路詳細解讀。除了剛才提到的這些路線,連通歐亞大陸還存在哪些重要的商路呢?閱讀教材51—52頁,找出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的路線并分析其作用。每小組選出代表能依據地圖給大家解讀。同學們解讀的路線很詳細,教師展示圖片進一步解讀9、大家都知道,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因其具有高度寫實性,是研究宋史的重要視覺史料,學者榮新江在仔細觀察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整幅畫卷中數千個人物,唯有一個是胡人形象。(展示史料)結合史料,概括《清明上河圖》中胡人形象很少的原因?10、結合史料及所學,還有什么原因導致《清明上河圖》中胡人減少? 1、中國西北和中亞,這條商路上有大量的絲綢遺存。2西漢3、通過史料解讀,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得出答案。①中國絲織業的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制造絲綢的國家,絲綢很早就被輾轉販運到歐亞大陸其他地區,成為廣受歡迎的珍貴商品。)絲綢貿易利潤巨大;②漢朝積極的對外政策;絲路沿線的國際參與; 穩定的國際關系;③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使西漢實力進入鼎盛時期,實行對西域的有效管轄;④張騫通西域4、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并展示百度詞條小組合作展示答案小組討論,在地圖上解讀路線陸上絲綢之路受阻;貢賜貿易限制航海技術與造船技術改進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經濟中心南移…… 在解讀絲綢之路概念的基礎上利用文字史料,設計問題,學生自主分析兩漢絲綢之路興盛的原因。設計百度詞條,結合地圖全面分析張騫通西域,突破對”鑿空“的解讀,體會絲路精神,突破重點,鍛煉學生獲取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 學生根據地圖講解其他重要商路,使學生融入歷史氛圍中,鍛煉學生闡釋和描述歷史現象的能力,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分析影響商路貿易的因素,鍛煉學生調動和運用歷史知識和論證探討歷史問題的能力。第二篇章 駝鈴猶記漢唐風 1、2014年,絲綢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稱作“對話之路”,在你眼中,絲綢之路是怎樣一條路呢?結合課本52—53頁及所學,說說你的理由。(要求:小組合作確定一個主題,確定小組發言人,時間2分鐘) 小組討論,展示成果。 通過小組合作續寫我眼中的絲綢之路,增加了課堂的鮮活性,展現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第三篇章 一帶一路共雙贏 絲綢之路是人類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臺,也是諸文明獲取資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徑。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在爭奪絲綢之路的硝煙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傳遞、利益共享的常態。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絲綢之路就是人類文明最耀眼的舞臺。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未來。透過這部包羅萬象的史詩巨著,“一帶一路”的戰略價值將變得一目了然。我們一起走進第三篇章——一帶一路共雙贏。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 展示一帶一路的成果,在了解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課堂小結 配樂圖文,情感升華。古人用腳步丈量出的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互惠之路、物種交流之路、宗教傳播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民族交融之路、樂舞融匯之路,最初是軍事路、外交路之后是商業路、民生路、世貿路,再之后發展成為世界最繁忙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是中國融入世界并漸有發言權和影響力的一條大國之路。今天我們傳承古絲綢之路的精神共商”一帶一路“建設,是歷史潮流的延續,今天的絲綢之路是開放之路、是奮進之路、是通往未來的光明之路。 根據圖文,回憶本節課所學,同時培養家國情懷。 通過圖文配樂展示總結古絲綢之路所學,展示一帶一路的成果,在了解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學反思 本課的結構緊湊流暢,以一個線索貫穿全課,主題明確,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思維。運用了地圖、史料、視頻等多種教學材料。但本課設計過程中,偏向材料導向問題,方式單一。在部分史料的選用上,還可以再斟酌。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