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春部編版九年級歷下冊教案★★★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一 知識與能力了解日本明治維新前的社會狀況和明治維新的背景;簡述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理解明治維新在促進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所起的作用。二 過程與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圖片與材料,讓學生感受明治維新前后日本社會各方面的變化,通過對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貧窮與落后,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民族的振興,成為亞洲的強國,從而教育學生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重點:明治維新的內容和影響。難點:明治維新的背景和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的原因。19世紀中期,許多遭到歐美列強侵略的亞非拉國家相繼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東亞的日本脫穎而出,經過明治維新,迅速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國家,避免了與其他亞非拉國家相同的命運。明治維新是怎樣發生的?今天讓我們來學習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一、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1.圖片展示:明治維新前日本社會等級示意圖。教師講述:19世紀中期,日本處于德川幕府統治之下。天皇是名義上的君主,幕府將軍掌握了實權。這個階段就叫幕府時代。在幕府時代,整個社會被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隨著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幕府體制下的日本又會面臨怎樣的困境?2.材料展示:1633年日本德川幕府的鎖國令(節選):(一)除特許船以外,嚴禁其他船只駛往外國。(二)除特許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國,如有偷渡者,應處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六)外國船到來,應即呈報江戶,并應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請其派遣監視艦船。3.教師提問:根據材料,說說德川幕府實行什么樣的對外政策,有何影響。提示:(1)政策:鎖國政策。(2)影響:造成日本與外界隔絕,也阻礙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4.材料展示:材料一: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休·佩里將軍,率領四艘軍艦開到江戶灣口,以武力威脅幕府開國。艦隊中的黑色近代鐵甲軍艦,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見到。材料二:1854年,日本被迫與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主要內容是:開神奈川、長崎、兵庫等港口;承認美國享有領事裁判權;通商自由;由兩國協定關稅。之后,幕府又先后同荷、俄、英、法簽署了同樣的條約,史稱“安政五國條約”。——摘編自馮瑋《日本通史》教師提問: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二反映西方列強是怎樣打開日本國門的?這對日本產生了什么影響?提示:(1)“黑船事件”。(2)列強通過強迫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打開了日本的國門。(3)日本國門被迫打開,幕府統治發生動搖,民族危機加劇。5.材料展示:幕府確定了開國政策后,主張將外國勢力趕出去的運動急劇高漲,發生了襲擊外國人和外國船只的事件……另一方面,民眾生活越來越貧困,農民在各地掀起要求社會改革的武裝斗爭,城市的居民也搗毀米店要求降低米價。教師提問:在民族危機不斷加劇之下,日本國內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提示:幕府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實行開國政策后的日本,民族矛盾和社會危機加劇。6.筆記整理: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內憂: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外患:西方列強入侵。7.教師提問:面對這種內憂外患,日本經濟受到很大沖擊。農民、城市貧民和下級武士的處境不斷惡化。那么日本人中的有識之士采取了怎樣的行動來挽救危機呢?提示:倒幕運動。二、倒幕運動1.教師講述: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發動“王政復古”政變,擁立16歲的睦仁天皇親政,強令幕府將軍“辭官納地”(交出領地和軍隊的控制權)。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撲,結束了幕府統治。倒幕運動后,日本天皇重新回到了國家的權力中心。2.教師講述:1868年7月,江戶改名為東京,睦仁天皇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5月9日,三千多人的隊伍簇擁著天皇,浩浩蕩蕩進入東京城。三、明治維新1.材料展示:《五條誓文》:一、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舊來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國之基礎。教師提問:通過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提示:表明了日本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的決心,它成為明治維新的政治綱領。2.教師講述:1871年,明治政府正式派遣巖倉具視為團長,以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為副手,率領50名團員、50名留學生出發。使節團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修改不平等條約,但修約不成功,只好把重點轉向對西方文明的考察。在一年多時間里,使節團先后考查了美、英、法、比、荷、德等12個歐美國家。3.教師提問:使節團歸來之后,在日本開展了哪些改革措施?閱讀教材,完成下表。類別 內容政治上 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 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 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 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教師提問:上述改革措施的實施給日本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結合以下材料,思考回答。材料展示:推翻幕府統治之后,各地藩國依然存在,并且擁有很大勢力,明治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廢藩置縣”提示:消滅了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為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統一的市場。材料展示:茍有國則有兵備,有兵備則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1872年征兵告諭經營天下,安撫汝等億兆,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宸翰》(1868年4月6日)提示: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近代常備軍。增強國防力量,為擺脫民族危機、實現民族自強提供了條件。材料展示:大凡國之強弱,決定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則系于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勵人民手工業。圖片展示:1872年明治政府創辦的第一制紗廠;1872年,東京與橫濱鐵路通車;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輪船“孝明丸”(一般稱為“橫濱丸”)駛往橫濱。拓展補充:“殖產興業”意為增加財產,即發展產業經濟,主要表現為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推動工商業的發展。材料展示:文明開化運動,它既是明治維新的產物,也是明治維新繼續向前發展的推動力,它直接促進了明治維新的深入,對日本歷史,乃至整個亞洲歷史,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提示: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大量人才。材料展示:國家 時間 年平均增長速度日 1868—1873 32.2%英 1851—1873 3.3%美 1861—1873 5%德 1861—1873 3.8%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改革措施,認識明治維新的意義和性質。提示:(1)意義: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5.教師提問:明治維新有何弊端?提示: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6.合作探究一:日本歷史上的兩次重要改革。名稱 大化改新 明治維新時間 7世紀中期 19世紀中期主持者 孝德天皇 明治天皇學習對象 中國 歐美作用 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合作探究二: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有哪些相同點?提示:①所處時代相同:都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②性質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③結果相同(進步性):都通過改革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④局限性:都保留了舊制度的殘余,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合作探究三:比較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戊戌變法。改革 國際環境 改革阻力 群眾基礎 領導力量 結果日本明治維新 列強對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 幕府統治在改革前已被推翻 重視、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社會基礎堅實 倒幕派掌握實權 成功中國戊戌變法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地主階級頑固派掌握國家實權,力量強大 脫離群眾,社會基礎薄弱 維新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 失敗19世紀中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日本的明治維新告訴我們:改革是強國富民之路。當前,我國只有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推動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才能使我國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學至此,請使用《名校課堂》同步訓練部分。有一個國家,在古代,她是中國謙遜的學生,曾多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先進文化,之后便進行了“大化改新”。而在近代,她向西方學習,走向強大后卻向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代日本是如何走向強大的?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一、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一)幕府統治與鎖國時代1.圖片展示:明治維新前日本社會等級示意圖。教師講述:19世紀中期,日本處于德川幕府統治之下。天皇是名義上的君主,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和大名都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將軍、大名、武士三者構成了日本的統治階級。2.教師提問: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實行的對外政策是什么?這一政策有何影響?提示:(1)推行鎖國政策。(2)造成日本與外界隔絕,也阻礙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3.教師過渡: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亞洲許多國家的大門,請同學們思考一下,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么大事?(學生回答鴉片戰爭)不久,西方列強也“敲”開了日本的大門。(二)民族危機1.展示圖片:佩里率艦隊抵達日本。教師提問:閱讀教材P14相關內容,說出西方列強“敲”開日本大門的事件及結果。提示:1853—1854年,美國海軍艦隊兩次強行進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開國門,否則開戰。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開放港口。其他西方國家接踵而至,幕府統治發生動搖。2.教師過渡:西方列強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與以幕府為首的統治階級的矛盾,幕府統治遭到越來越多人的反對,倒幕運動應運而生。二、倒幕運動1.材料展示:材料一:19世紀初,以絲織業為首的手工工場已有顯著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到1854年,全日本雇傭工人10名以上的手工工場已有300余家……幕府為維護封建領主經濟,竭力壓制和阻止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俄、英、美先后頻頻向日本叩關。從1764年到1854年,前后多達52次……1854年,美國與日本簽訂《日美親善條約》。1858年,又簽訂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隨后,荷、俄、英、法各國也先后要求締結同樣的條約。——摘編自王保田《日本簡史》材料三:幕府確定了開國政策后,主張將外國勢力趕出去的運動急劇高漲,發生了襲擊外國人和外國船只的事件……另一方面,民眾生活越來越貧困,農民在各地掀起要求社會改革的武裝斗爭,城市的居民也搗毀米店要求降低米價。教師提問:根據三則材料,閱讀教材“倒幕運動”一目,概括當時日本的社會狀況。提示:①幕府的封建統治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②西方列強的侵略,使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③實行開國政策后的日本,民族矛盾和社會危機加劇。教師過渡:一部分中下級武士聯合西南強藩和朝廷公卿,發動了倒幕運動。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幻燈片展示倒幕運動的過程。→→→3.教師過渡:幕府統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開始了以西方為榜樣的一系列改革。三、明治維新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明治維新”一目,列表歸納明治維新的內容。領域 內容政治 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 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 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 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國家可持續發展,比較有遠見的措施) 2.教師提問:找出最能體現明治維新性質的內容,并指出明治維新的性質。提示:(1)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2)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3.圖片展示:富岡繅絲廠、日本的西洋舞會、明治維新時期的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說出明治維新后日本出現的新氣象,分小組討論明治維新的影響及其給我們的啟示。提示:(1)影響: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2)啟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培養人才;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在工業文明的沖擊下,“脫亞入歐”的觀念推動了日本的近代化,明治維新使其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日本的崛起之路給近代中國的有識之士也帶來了很大的啟迪,如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效仿日本,掀起維新變法運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改革是強國之路,我國要全面深化改革,學習和借鑒別人的長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