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物理試題錯題分析一、電路的連接例1.圖乙是小明根據電路圖連接的實物圖,閉合開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現小燈泡不亮,經檢查是由于一根導線連接錯誤,請你在圖乙中連接錯誤的導線上打“×”并補畫出正確的連線. 問題分析:學生的解題過程往往沒有思路,所以好多同學是亂打亂撞,試卷上被畫的很亂才有答案。個人認為這樣的連線題最重要的問題是將電壓表先放一邊,然后將電路連成通路。根據這樣的方法,我們得到兩個方案。然后恢復電壓表,發現圖乙中電壓表測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不符合要求例2.對照電路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乙圖中未連接部分連接起來。同樣的題目因為沒有掌握畫圖時的元件處理,即在畫圖時受到電壓表的干擾而畫錯。典型錯誤有: 正確的是:先去掉電壓表不看,將電路連成通路,再并上電壓表。二、運動和力的關系運用解決這類問題首先要找到受力情況或者是物體的運動狀態,然后根據力和運動的關系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或者是受力情況例: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宇航員將登上月球,宇航員完成探月任務后乘火箭離開月球表面,若在某段時間內火箭沿斜向上方向作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則在這段時間內,在月球表面上觀察到火箭發動機的噴火方向應該是 ▲ 學生典型錯誤:斜向下,左下方,原因是受到運動方向的影響,抓不住解題的實質。正確的解析:先判斷運動狀態為勻速直線運動,根據運動和力的關系可以知道,火箭可以不受力或者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很顯然火箭在月球上要受到月球的引力,方向是豎直向下,那么肯定有個豎直向上的力F,這個力怎么產生的呢?就是火箭向豎直向下的方向噴火形成的。答案:豎直向下例2. 如右圖所示,讓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時,若一切外力消失,則小球會沿哪條路線繼續運動,(并寫出你判斷的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這道試題是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那首先就要知道物體在C點后的受力情況,題目中已知是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就符合牛頓第一定律,運動的物體按原來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b 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三、測量物質密度的方法思考例:器材:彈簧測力計,細線,燒杯,水某同學利用一只彈簧測力計和裝有適量水的杯子,測出了一顆小石塊的密度。測量方法如下:(1)用細線將小石塊拴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它的重力,記為G;(2)再將小石塊浸沒在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受到的拉力,記為F; 利用測出的物理量可得:小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小石塊的密度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答案:分析:做這樣的題目首先要明確的是測物質密度的原理,如何利用彈簧測力計例:如下圖所示,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測量一個實心小物體的密度時,采用了如下的實驗操作:首先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量mo;然后在小燒杯中裝入一定量的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再用細線將物體系好后,用手提著細線使物體浸沒在此燒杯的水中(水無溢出且物體不接觸燒杯),此時天平平衡時測量值為m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分析:這道例題的前置問題:將一冰塊用細線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懸置狀態(如圖),在冰塊浸入的過程中,臺秤的讀數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在冰塊熔化過程中,容器內液面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臺秤的讀數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已知:冰的密度為0. 9 × 103 kg/m3,酒精的密度為0. 8 × 103 kg/ m3;整個過程中無液體溢出。) 我首先展示題目中的圖,讓學生去分析臺秤讀數的變化,學生給的答案不出意料的是不變,認為物質沒有增減。帶著學生的答案我完成這個實驗,利用教室里的實物展示臺把電子秤的示數清晰的呈現出來,學生驚奇的看到臺秤示數的增大,直到浸沒后,發現臺秤示數不會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拿了彈簧秤后,發現示數又增大了,這么一個實驗過程,學生看的非常清楚,根據學生看到的現象,我再進行分析,學生對這道題的理解更徹底。解決這道題目后總結的結論:以下四組器材中,能測出一個形狀不規則石塊密度的是( )(1)刻度尺、天平和砝碼;(2)天平和砝碼、量筒、水、細線(3)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4)彈簧測力計、水、細線、燒杯.A.(2)(4) B.(2)(3) C.(1)(2)(3) D.(2)(3)(4)只有量筒測物質的密度例:如圖所示是一個量筒和一個玻璃制成的小試管,另有適量的水.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測出這個小試管的玻璃密度.(1)寫出簡要的實驗步驟;(2)根據實驗中測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號表示)寫出試管玻璃密度的表達式.ρ玻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