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一、教學理念立德樹人是我國歷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面對高中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德育為先尤為重要。在高中歷史“品質課堂”中要融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弘揚以愛國主義、文化自信的德育教學,推動學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二、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四單元第10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順承第9課《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本課通過兩個子目: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講述了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的概況,同時也關注當下新冠疫情下的全球貿易低迷,分析中國外貿逆風翻盤的原因和宣揚大國擔當的中國精神。三、學情分析本次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已經選報了歷史科目,同時在高一學習過中外歷史綱要的基礎下,對“全球航路的開辟”、“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有了初步的理解。但高二學生的歷史知識不成系統,不會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辯證關系,所以本課通過時空定位、史料教學、培養家國情懷等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塑造現代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四、新課標要求與重難點分析重點:了解近代以來全球貿易網絡形成及變遷;難點: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五、歷史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一)時空觀念用地圖、時間軸等方式梳理構建全球貿易網絡形成及變遷的史實,理解近代以來商業貿易路線的擴展,知道文化交流從區域擴展到全球空間的史實。(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教材“學思之窗”、“問題探究”、拓展文獻圖像等史料,了解近代以來世界貿易中商品流動的史實,知道商品所承載的文化特色。(三)唯物史觀認識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辯證分析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四)家國情懷通過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和抗疫的大國擔當,領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課前準備教師:以教科書為主,查閱課外資料,準備好教學案和課件,采用情景教學、圖片展示、史料教學、綜合探究等教學方法;學生:課前預習選必三第10課,結合《中外歷史綱要》,提前填寫兩個表格。教學設計思路八、教學過程(一)導入部分(5分鐘)【教師講解】2021年是廣東高考重新自主命題的第一年,讓我們一起看看第10題考察的1957年第一屆廣交會,再看看2021年秋季廣交會的開幕,對比兩屆廣交會的不同點。【學生回答】以前只是出口商品交易會,現在是推廣到進出口貿易,更開放了。【設計意圖·時空觀念】通過關注2021年的廣東高考題和第130屆廣交會,讓學生回歸特定時空,深刻領悟到1957年第一屆廣交會是在被經濟封鎖的情況下,被迫擴展與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而開展的。但到了2021年的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130屆廣交會積極主動對外開放,早已從出口到進出口商品貿易,同時為了適應后疫情時代,首次從線下展到線上線下融合展示。從中看出新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后逐漸自強復興,全力應對疫情劣勢,積極融入全球貿易。【教師提問】既然廣交會推動了全球貿易,那么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究竟何為世界貿易和文化交流呢?【學生回答】世界貿易指商品和勞務的國際交換。文化交流指差異顯著的文化之間的交流。【設計意圖·名詞解釋】通過對課題的拆分解釋,重點放在世界貿易和文化交流之間。同時也要指出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古代的世界區域的局部貿易是有區別的。(二)授課部分(25分鐘)【教師引導】同學們,把課前預習填好的兩個表格拿出來,先看第一個表格“全球貿易形成過程”。我們將通過幾張圖片來回歸特定時空,梳理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設計意圖·時空觀念】引導學生分析地圖、圖表等回歸特定時空,以情景教學梳理出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看出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形成特點,雖然帶有曲折發展,但總體呈現經濟全球化趨勢。【回歸教材】通過教材P57“學思之窗”的表格,思考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體現了跨國公司的什么特征?【學生回答】特征:①規模大;②發展迅速;③經濟實力強……【設計意圖·歷史解釋】回歸教材“學思之窗”的表格分析,引導學生注意圖表名稱和出處,關鍵在于分析圖例、數據的“最值”和變化,然后推斷出變化的特征、原因、本質、影響、趨勢等,這也是高考對于歷史解題技巧的要求。【綜合探究】根據以上各圖分析,我們得出表格信息如下。同時請綜合分析國際貿易、世界市場與中國對外政策的關系。【學生回答】【設計意圖·家國情懷】通過國際貿易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進一步回顧中國在世界潮流中的反應,從閉關鎖國錯失機會到被迫打開國門,淪為西方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再到主動開放,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這是新中國經過百年奮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作為中華民族的我們應該為之驕傲自豪。【教師提問】國際貿易推動商品的流動,同時各國文化也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在相互借鑒中向前發展。現在我們通過茶文化的國際交流和服飾的中西融合,分析商品流動中如何體現文化的交流。【回歸教材】根據教材P59“問題探究”的材料,分析作者的文化觀念。材料: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鐘能按時自鳴,表則有針隨晷刻指十二時,皆絕技也……西洋遠在十萬里之外,乃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之圣人,固不僅羲、軒、巢、燧已也。——趙翼《檐曝雜記》卷2【學生回答】該史料體現了作者:①承認西洋文化的優秀成果;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③表達各國文化交流的理念。【設計意圖·史料實證】回歸教材“問題探究”部分,運用清中期史學家趙翼《檐曝雜記》的一手史料,了解當時鐘表傳進中國所引起的觀念變化。從中看出早期的西學東漸,推動當時先進知識分子的思想覺悟,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也提倡各國文化的交流。【教師提問】結合東莞本地的文體發展,我們再看看20世紀以來的文化交流又有哪些新形式。【學生回答】20世紀以來更多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文化產品廣銷世界。【設計意圖·家國情懷】通過讓學生多關注東莞本地的文體建設,中國舉辦的國際文化節,還有中國導演所獲得的世界級獎項,感受到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更是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師提問】請核對課前填好的第二個表格,同時綜合世界貿易和文化交流整理時間軸。【學生整理】【設計意圖·時空觀念】真正高效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提前預習教材填好兩個表格,課堂上再次核對,最后綜合梳理全球貿易網與文化交流的時間軸,領悟世界市場與文化交流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提問】現在我們關注一下過去的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的全球出口貿易額下降了8%,而中國貨物貿易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請分析一下2020年中國外貿中逆勢翻盤所體現的中國精神?【學生回答】中國在全球抗疫面前彰顯的中國精神:以民為本、醫者仁心、務實求真、艱苦奮斗、家國一體、兼濟天下等。【設計意圖·家國情懷】引導學生關注如今全球疫情下的國際貿易,分析中國出口貿易能夠逆風翻盤的更重要原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不僅僅關注國內民生,更是向國外共享抗疫技術、捐贈口罩和疫苗,這就是中國的大國擔當、心系天下,真正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同樣地,中國的友好援助贏得國外領導的肯定,也會與中國保持積極的國際貿易關系,這就是合作共贏、互助互惠。而作為高中生,也應該學會從大局看待問題,立德樹人、艱苦奮斗、報效家國!【教師引導】請運用唯物史觀辯證分析世界貿易、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之間的關系和啟示。【學生回答】關系:①世界貿易下的商品流動促進各國文化交流;②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鑒推動各國商品流動;啟示:①提倡世界貿易的公平性,尊重文化的多樣性;②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設計意圖·唯物史觀】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客觀辯證地看待世界貿易、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三者間互相推動的關系,深刻領悟到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的繁榮,反之文化交流也會推動經濟的發展。如此息息相關的關系,尤其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且成為常態化的當下,只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硬道理!(三)課堂檢測、總結(10分鐘)【設計意圖·家國情懷】以思維導圖式的板書設計總結本課框架,然后以一道“中國茶文化在世界傳播”的材料解析題作為升華。除了提高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外,再次強調世界貿易促進文化交流,而民族文化的國際化正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如我國馳名中外的民族品牌有華為、海爾、老干媽、茅臺、新疆棉花等。作為高中生,應該努力學習,積極主動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為實現文化強國奉獻自己一份力量!八、板書設計九、教學評價設計(課后作業)(一)基礎鞏固1.“它以東印度公司為組織形式,逐步占領了跨越非洲和亞洲的諸多重要貿易據點,1619年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為基地在東方編織起囊括臺灣在內的龐大商業貿易網絡。”材料中的“它”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荷蘭2.進入20世紀,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的文化產品廣銷世界各地。這一現象A.反映了區域文化壁壘消除 B.得益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C.說明各國經濟實力的增強 D.是全球貿易網形成的結果(二)核心素養3.美式英語是一種以英語為主的語言形式。在美式英語中,一些單詞來自印第安語,如tamarack(落葉松)pone(玉米餅)等;還有一些單詞來自非洲黑人語言,如tote(搬運)okra(秋葵)等。這表明A.美國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的工具C.外來文化沖擊了美國本土文化 D.種族多樣性促進文化的交流互鑒4.鴉片戰爭后,有人批評中醫不懂人體結構,管理松散,肯定西醫考試錄取醫生,精于解剖。李鴻章認為中西醫有別,希望“合中西之說而會其通”。這表明當時A.中體西用思想日益盛行 B.西學在中國的影響擴大C.中西醫融合的趨勢加速 D.傳統觀念影響社會進步(三)能力提升5、二戰后,為建立一個穩定有序的世界金融貿易體系,國際社會作出了不懈努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爆發不久,美國財政部部長摩根索就授意他的手下哈里·懷特,制定戰后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方案……想避免三十年代的貨幣戰和貿易戰,重建一個匯率穩定、貿易自由的世界。——《美英帝國間貨幣戰爭——懷特計劃VS凱恩斯計劃》材料二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十八大新聞中心接受集體采訪時表示,中美雙方如打貿易戰是誰都輸不起的。他還透露,中國最近就22個貿易糾紛案件起訴了美國,其中大部分都有贏的把握。 ——摘自新華網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為“重建一個匯率穩定、貿易自由的世界”國際社會做出了哪些努力?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中國向哪一國際組織起訴美國?該組織的宗旨是什么?中國何時加入?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世界經濟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四)學生自我評價(是否掌握重難點?還有哪些內容不懂?)十、教學反思優點:本課圍繞新課標要求和歷史核心素養,重點講解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辯證分析兩者關系。同時緊扣時事熱點,包括2021年第130屆廣交會、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下的世界貿易等,進一步宣揚中國的大國擔當、文化自信;缺點:一節課的時間比較緊迫,需要突破的歷史概念較多,并不能面面俱到,有些知識點需要在下一節課配合課后作業再重點拓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