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5張PPT。“海灣杯”地理知識競賽“海灣杯”知識競賽獎勵第一名:神秘大獎第二名:提名獎第三名:鼓勵獎規則一、必答題共10題,答對一題加5分,答錯不扣分。1. 我國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直轄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慶市必答題2.“地廣人稀”但耕地資源缺少的國家是( )A、加拿大 B、美國 C、埃及 D、印度3.下列國家中,人口分布不均現象最顯著最突出的是( )A、德國B、法國C、埃及D、意大利4.中國、印度、美國、日本四國人口現狀相比較( )A、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B、美國的人口密度最低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齡人口比重最高5.目前我國面臨最嚴峻的人口問題是( )A、人口年齡構成偏輕 B、人口經濟結構長期沒有大的改善C、人口基數大,增長快D、人口文化教育水平不高6.人口身體素質的好壞取決于( )A.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B.社會因素和倫理道德C.遺傳因素和文化傳統 D.環境因素和文化傳統7.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發達B.開發歷史悠久C.氣候條件優越D.資源豐富8.關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都在發展中國家B.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全部分布在亞洲C.世界上的平原地區都是人口稠密區D.世界人口稠密區大多在北半球中緯度的近海地帶9.有關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直接原因的說法,不準確的是 ( )A.移民支邊 B.耕地資源的大量開發C.戰爭頻繁 D.自然災害10.在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環境對人口遷移的影響是不同的。工業社會人口不斷遷移,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尋找食物 B.尋找新的土地C.尋求資源的優化配置 D.尋求更好的生存環境規則二、搶答題 共10題,答對一題+10分,答錯不扣分。主持人喊開始口令后開始搶答,第一個站起來的同學先答題。如果口令未下就搶答,取消答題資格。1.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中,平均人口密度最高是:( )A、南亞 B、歐洲 C、亞洲東部 D、北美洲東搶答題2. 影響一個地區環境質量好壞的最重要因素是( )A.人口數量 B.人口科學文化素質C.自然資源 D.大氣降水3.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1/2以上的國家是 ( )A、美國 B、荷蘭 C、孟加拉國 D、加拿大4.下列與合理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的是( )A、資源B、科技發展水平C、地域開放程度D、消費水平5.目前上海面臨的最主要的人口問題是( )A、衛星城鎮人口比重大 B、人口老齡化,青壯年贍養照顧眾多老人負擔過重C、人口基數大,自然增長率高 D、人口年齡構成輕,生育高峰壓力大 6.關于人口對環境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是( )A.隨著科學水平的進步,人口數量增加對環境的壓力將大大減輕B.環境污染問題是由于人口增長和人類生產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C.隨著社會發展,人口增長對環境影響越來越大D.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也是影響人口環境容量的因素之一7.關于世界人口增長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工業化之前,世界人口出生率高,處于高自然增長率階段 B、目前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率越高C、20世紀上半葉開始,世界人口增長率下降,人口規模擴大速度趨緩D、二戰后,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速度與經濟發展是不相適應的8.有關影響人口身體素質因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遺傳因素對人口身體素質起決定作用B.倫理道德對人口身體素質沒有什么影響C.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身體素質越來越取決于自然環境D.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等對人口身體素質有明顯影響9.從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來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在農業社會,耕地的分布與人口分布的關系最密切B. 20世紀初,山東、河北人口的持續外流,是因為人口數量超過了土地承載力C.在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區,人口分布都稀疏D.在工業化社會,人口明顯地向城市聚集10.屬于原生環境因素對人口身體素質影響的是( )A.以交通和工業噪聲為主的城市噪聲污染B.環境中碘異常,當地人口易得地方性甲狀腺腫大C.食品中的黃曲霉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D.煙草燃燒時產生的煙霧中,有多種致病、致癌變的物質規則三、60秒定乾坤 由上兩輪中分數最高的兩隊參加,其他隊是場外智囊團,當兩隊不能決定時可以求助場外智囊團。讀題時不計時間 ,讀完題目走時間 ,總共60秒。第一個站起來的同學先答題 ,答對+10分 ,答錯-10分, 如果分數相同再進行附加題搶答 。60秒定乾坤1.根據各洲人口狀況和下表資料,正確的結論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歐洲的新增人口最少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亞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2.右圖表示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國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下圖反映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產類型屬于“過渡型”的國家是 ( )A、② B、③ C、① D、④4.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共有12.95億人,圖中“*”表示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其中0~14歲人口的比重約是:( ) A、93% B、23% C、13% D、60%5.圖中所示a國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國 D、德國6. 下列關于該地區人口數量變化不正確的是( )A、 30年間該地區鄉村人口增長了2000萬人B、 30年間該地區城市人口增長了500萬人C、 30年間該地區總人口增長了兩倍 D、 30年間該地區鄉村人口增長了兩倍7. 1992年至1993年,該城市的人口增長率是( )A、16.7% B、14.3% C、0.9% D、1.2%8. a、b區域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分別屬于 ( )A.現代型和過渡型B.原始型和傳統型C.現代型和傳統型C.傳統型和過渡型9.下表是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江蘇省某市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統計表”,該市遷人人口的特征有 ( )①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 人口遷移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③ 以青壯年人口為主 ④ 與該市原有人口年齡構成相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目前與甲國1890~1920年人口再生產類型相同的國家是 ( )A.韓國 B.古巴 C.新西蘭 D.埃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