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

資源簡介

一.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jù)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 (右圖)
4、步驟:①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
連接實物時,必須注意 開關(guān)應斷開
② 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guān)S,三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shù),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討論:⑴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分壓),同時又保護電路(限流)。
⑵測量結(jié)果偏小是因為:有部分電流通過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shù)大于實際通過Rx電流。根據(jù)Rx=U/I電阻偏小。
⑶如圖是兩電阻的伏安曲線,則R1>R2
(4)若UI線是曲線:說明組織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二.伏安法測燈泡的額定功率:
①原理:P=UI
2電路圖
③選擇和連接實物時須注意:
 電源:其電壓高于燈泡的額定電壓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時要變阻,且調(diào)到最大值。根據(jù)能否調(diào)到燈泡的額定電壓選擇滑動變阻器。
電壓表:并聯(lián)在燈泡的兩端“+”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
根據(jù)額定電壓選擇電壓表量程。
電流表:串聯(lián)在電路里““+”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
根據(jù)I額=P額/U額 或I額=U額/R 選擇量程。
三. 電熱
1、 實驗:目的: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跟那些因素有關(guān)?
原理:根據(jù)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來判斷電流通過電阻絲通電產(chǎn)生電熱的多少 。
實驗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熱容小,在相同條件下吸熱溫度升高的快:是絕緣體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3、計算公式:Q=I2Rt (適用于所有電路)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無論用電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計算在一定時間所產(chǎn)生的總熱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電燈、電爐等電熱器問題時往往使用:Q= U2t/R=Pt
四.影響電阻大小因素:
1、實驗原理: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電流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也可以用串聯(lián)在電路中小燈泡亮度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
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所以定論“電阻的大小與哪一個因素的關(guān)系”時必須指明“相同條件”
3、結(jié)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guān)。
4、結(jié)論理解:
⑴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關(guān),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
⑵結(jié)論可總結(jié)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電阻率,與導體的材料有關(guān)。
記住:ρ銀<ρ銅<ρ鋁,ρ錳銅<ρ鎳隔。假如架設一條輸電線路,一般選鋁導線,因為在相同條件下,鋁的電阻小,減小了輸電線的電能損失;而且鋁導線相對來說價格便宜。
五.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歐姆定律)
①提出問題:電流與電壓電阻有什么定量關(guān)系?
②制定計劃,設計實驗:要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即: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研究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guān)系;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阻研究電流隨電阻的變化關(guān)系。
③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信息:(會進行表格設計)
④分析論證:(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尋找數(shù)據(jù)間的關(guān)系,從中找出物理量間的關(guān)系,這是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結(jié)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實驗電路圖:
實驗六、使用電流表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規(guī)律
  方法和步驟
  1、照圖甲接好電路。
  2、分三次把電流表接入A、B、C三點,分別測出A、B、C三點的電流IA、IB、IC。
  3、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串聯(lián)電路中各點的電流相等。
  4、照圖乙連好電路。
  5、用電流表分別測出A、B、C三點的電流IA、IB、IC。
  6、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并聯(lián)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甲                 乙
實驗七、使用電壓表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壓規(guī)律
  方法與步驟:
  1、照圖甲把兩個燈泡L1、L2串聯(lián)起來接到電源上。
  2、用電壓表分別測出AB間電壓、BC間電壓、AC間電壓。
  3、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的電壓之和。
  4、照圖乙把兩上燈泡L1、L2并聯(lián)起來接到電源上。
  5、和電壓表分別測出燈L1、L2兩端及總電壓。
  6、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并聯(lián)電路各支路電壓相等。
         
              甲              乙
實驗八、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方法:
1、實驗時,注意控制變量。
 2、實驗時,用電磁鐵吸引曲別針的多少來判斷磁性的強弱。
 步驟:
 1、將電磁鐵連入電路,閉合開關(guān),試著用電磁鐵吸引曲別針。
 2、保持線圈匝數(shù)一定,線圈內(nèi)有鐵釘,改變電流大小,比較電磁鐵的磁性強弱。
 3、保持線圈匝數(shù),電流一定,比較線圈中有、無鐵芯時磁性強弱。
 4、保持電流一定,線圈內(nèi)有鐵芯,改變線圈匝數(shù),比較電磁鐵磁性強弱。
 5、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shù)、線圈內(nèi)有無鐵芯
九.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jié)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分析得到的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長,這就是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推理得: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概括得: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
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所以力不是產(chǎn)生或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十.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 結(jié)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jié)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guān)。
十一.探究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① 猜想:動能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和速度有關(guān);
2 實驗研究:研究對象:小鋼球 方法:控制變量;
?如何判斷動能大小:看小鋼球能推動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變:使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則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變鋼球速度:使鋼球從不同同高度滾下;
③分析歸納:保持鋼球質(zhì)量不變時結(jié)論:運動物體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保持鋼球速度不變時結(jié)論:運動物體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
3 出結(jié)論:物體動能與質(zhì)量和速度有關(guān);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質(zhì)量越大動能也越大。
十二.測量固體密度/液體密度
天平的使用
  1、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
  (1)將天平水平放置。
  (2)將游碼撥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
  (3)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
  2、將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并調(diào)節(jié)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
  3、讀出砝碼的總質(zhì)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就是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
  4、若要測液體的質(zhì)量,則用液體和容器的總質(zhì)量減去空容器質(zhì)量即可。
  注意:
  1、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不能超過稱量范圍。
  2、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
  3、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
構(gòu)建密度的概念
  1、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鋁塊,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zhì)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2、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甲,然后以體積V為橫坐標,以質(zhì)量M為縱坐標,在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起來。如圖乙所示。
  3、通過分析所作的圖像,得出結(jié)論: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成正比,即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4、用鐵、木塊做實驗,并作出圖像,分析得出結(jié)論:不同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m/g V/cm3
鋁塊1    
鋁塊2    
鋁塊3    
……    
               甲                   
實驗14、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說明:在測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時,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方法與步驟:
  測量的原理:用天平測出物質(zhì)的質(zhì)量,用量筒測出物質(zhì)的體積,利用公式P=M/V求出物質(zhì)的密度。
  步驟:
  (1)測固體(石塊)的密度。
  A、用天平測出石塊的質(zhì)量m;
  B、向量筒內(nèi)倒入適量的水,測出的水的體積V1;
  C、把石塊放入量筒中,測出石塊和水的總體積V2;
  D、算出石塊的體積V=V2-V1;
  E、利用公式=M/V算出石塊的密度。
  (2)測液體(鹽水)的密度。
  a.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m1;
  b.將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記下體積V;
  c.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m=m1-m2;
  d.利用公式=m/V算出鹽水的密度。
備注:此圖正確順序為乙丙甲
十三.測量長度
A> 、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shù)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shù)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例子: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shù)學表達式。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shù)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 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shù),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1、 直尺三角板輔助法。
2、 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
3、 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
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十四.凸透鏡成像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蠟燭在焦點以內(nèi)(u21 ②燭焰在焦點上(u=f)
31 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1 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51
2、實驗結(jié)論:(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具體見下表:
物距 像的性質(zhì) 像距 應用
倒、正 放、縮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f2f 幻燈機
uu 放大鏡
3、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cè)和異側(cè)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⑷成實像時:
⑸成虛像時:
十五.反射定律
  方法與步驟:
  (1)、如下左圖所示,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
         
  (2)、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jīng)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
  (3)、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換另一種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
  (4)、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NO兩側(cè)的角i和r。記錄下來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5)、如上右圖所示,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還能看到反射光線嗎?
(6)、歸納分析得出結(jié)論: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十六、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方法與步驟:
  如圖所示,1、在桌面上鋪一長大紙,紙上豎立著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蠟燭的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實驗時注意觀察蠟燭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用直線把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連起來,觀察連線與平面鏡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
5、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將結(jié)果記錄入下表。
  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與物大小的比較 連線是否與鏡面垂直
第一次        
第二次        
 歸納分析得出結(jié)論: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虛像,像與物大小相等,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繼續(xù)移近蠟燭,使物距u  (5)歸納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
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 像的性質(zhì)
實虛 正倒 縮放
u>2f 實 倒 縮
fu十七:使用液體溫度計并探究水的沸騰過程
  方法與步驟:
  1、按圖圖所示安裝實驗儀器。
沸騰前:氣泡由大變小 沸騰時:氣泡由小變大
這個圖里面兩處錯誤:1.讀數(shù)時視線應水平
2.溫度計與燒杯底部接觸
  2、用酒精燈給水加熱至沸騰。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填在下表中
  3、作出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關(guān)系的曲線。
時間/min 0 1 2 3 4 …
溫度/C            
4、分析現(xiàn)象和圖像,得到結(jié)論: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有沸點。
               
         
        
十八:晶體與非晶體
1)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熔點)的物質(zhì);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zhì);
  (2)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qū)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xù)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xù)吸熱);(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 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2)繼續(xù)吸收熱量;
  5、 晶體凝固的條件:(1)溫度達到凝固點;(2)繼續(xù)放熱;
  6、 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7、 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1)AB 段物體為固體,吸熱溫度升高;
  (2)B 點為固態(tài),物體溫度達到熔點(50℃),開始熔化;
  (3)BC 物體股、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4)C點為液態(tài),溫度仍為 50℃,物體剛好熔化完畢;
  (5)CD 為液態(tài),物體吸熱、溫度升高;
  (6)DE 為液態(tài),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7)E 點位液態(tài),物體溫度達到凝固點( 50℃),開始凝固;
  (8)EF 段為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9)F點為固態(tài),凝固完畢,溫度為50℃;
  (10)FG 段位固態(tài),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注意:1、物質(zhì)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guān);
  2、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十九.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實驗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丙.丁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jié)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
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 對比法
二十、大氣壓的實驗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nèi)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nèi),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3)結(jié)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jié)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nèi)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若外界大氣壓為H cmHg 試寫出下列各種情況下,被密封氣體的壓強(管中液體為水銀)。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E標準大氣壓: 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105Pa
2標準大氣壓=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約20.6m
二十一、探究液體壓強的規(guī)律
  方法與步驟:
  (1)如圖所示,將水倒入底部蒙有像皮膜的玻璃管中,會發(fā)現(xiàn)橡皮膜向下凸出,說明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
  (2)將水倒入側(cè)壁小孔上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會發(fā)現(xiàn)橡皮膜向外凸出,這個現(xiàn)象說明液體對側(cè)壁有壓強。
  (3)在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實驗中,我們用壓強計測量液體壓強。在圖甲中,將探頭放入水中,U型管的兩個液面之間出現(xiàn)高度差,這說明液體內(nèi)部有壓強。保持深度不變,將探頭向各個方向轉(zhuǎn)動,發(fā)現(xiàn)液面高度差不多,這說明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觀察圖乙和圖丙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密度有關(guān)。
  (4)由上述實驗過程得出如下規(guī)律: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壓強還與液體密度有關(guān),且在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甲       乙(水)       丙(鹽水)
二十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內(nèi)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方法與步驟:
  1.如圖(a)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量力G;
  2.如圖(b)所示把物體浸入液體,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算出物體所受浮力F浮=G-F,并且收集物體所排開的液體。
  3.如圖(c)所示測出被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4.分析得出結(jié)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而與物體的質(zhì)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guān)。
)分析②、③、④,可以說明金屬塊所受浮力大小跟 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2)分析 ,說明金屬塊所受浮力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guān)。
(3)物體完全浸沒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二十三、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方法與步驟:
  1、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達到平衡狀態(tài)。
  2、給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平衡。這時杠桿兩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鉤碼的重量。
  3、把支點右邊的鉤碼重量當作動力F1,支點左邊的鉤碼重量當作阻力F2;量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壁l2;把F1、F2、l1、l2的數(shù)值填入表中。
  4、改變力和力臂的數(shù)值,再做兩次實驗。
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5、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xiàn)1L1=F2L2
二十四、測量滑輪組和斜面的機械效率。
1. 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
 (1)如圖,一條長木板,一端墊高,成為一個斜面。
           
  (2)用刻度尺測出斜面的高度h和斜面的長度s。
  (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G和沿斜面勻速向上拉物體的力F。
  (4)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算出斜面的機械效率。
試驗次數(shù) 物體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長s/m 機械效率
1
2
3          
 2.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重G。
(2)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勻速拉著繩端,使物體上升,讀出示數(shù)F;同時測出物體升高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 s。
  (3)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試驗次數(shù) 物體重G/N 物體升高的高度h/m 拉力F/N 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機械效率
1
2
3          
四、規(guī)律方法指導
  初中物理實驗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代替法、轉(zhuǎn)換法等。
  控制變量法的定義:在研究多個因素關(guān)系時,將一些因素固定不變,從而使問題簡化。
  例: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guān)系時,先將電阻固定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guān)系。
  轉(zhuǎn)換法定義:將看不見、摸不著、不便于研究的問題或因素,轉(zhuǎn)換成看得見、摸得著、便于研究的問題或因素。
  例:磁場看不見,我們?nèi)錾翔F粉通過鐵粉的有序排列“看見”磁場并進行研究。
  等效法定義:兩種現(xiàn)象在效果上一樣,因此可以進行相互替代。
  例: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nèi)能上是等效的。
V
A
Rx
R′
滑動變阻器
變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遠離接線柱”)
串聯(lián)在電路中
電流表
“+”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
量程選擇:算最大電流 I=U/Rx
并聯(lián)在電路中
電壓表
“+”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
量程選擇:看電源電壓
R1
R2
I
U
h
h
h
h
h
h
h
R′
Rx
A
V
工具:天平
質(zhì)量
體積
形狀規(guī)則
工具:刻度尺



規(guī)

沉入水中:
工具(量筒、水、細線)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2、用細線系好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物體體積V=V2-V1
A、針壓法(工具:量筒、水、大頭針)
B、沉墜法:(工具:量筒、水、細線、石塊)
浮在水面:
像變小
(變大)
像距減小
(增大)
物距減小
(增大)
像變大
(變小)
像距增大
(減小)
物距減小
(增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博客| 龙州县| 前郭尔| 徐州市| 石棉县| 什邡市| 康马县| 高安市| 兴隆县| 上林县| 丰宁| 万年县| 永宁县| 安义县| 罗定市| 阿拉尔市| 兴和县| 长丰县| 南安市| 禹城市| 灵宝市| 新野县| 望江县| 富锦市| 扎兰屯市| 洛南县| 荣成市| 博乐市| 远安县| 灯塔市| 塔城市| 昌邑市| 册亨县| 安泽县| 松江区| 东山县| 鹤岗市| 靖宇县| 石景山区|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