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說課稿各位專家、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下面我將從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目標的實施、教學目標的評價、教學目標完成程度四個方面來說課。一、教學目標的確立(一)教學理念我們臨猗中學80分鐘大課堂立足于“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問題導學、任務驅動、注重思維、及時評價”的課堂理念,建構問題化情境式教學模式,在目標的引領下實現“學——講——練——評”一體化。(二)課標要求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歷史上的重大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戰爭帶來的不同文化的交鋒,認識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交融與重構提供了契機。2、學科核心素養(本課時):唯物史觀:能夠客觀認識現代戰爭為不同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提供了契機,認識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多樣性特征,理解人類文化發展的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理解和評判,提升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通過自主填充地圖冊,形成基本的時空認知。史料實證:借助史料的收集、研讀、解析,明確現代戰爭對于人類文化的巨大破壞,認識現代戰爭對于喚醒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識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理解列寧的民族自決思想的內涵和影響,進一步涵養史料實證素養,客觀認識戰爭具有“摧毀”與“重建”的雙重歷史影響。歷史解釋:通過史料閱讀對文本進行分析,理解并認識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深遠影響,提升歷史解釋素養。家國情懷:了解戰爭的殘酷性,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提升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感。(三)教材分析單元內容分析:本單元包括三課內容。第11課《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這三課基本按照時間順序,分別講述古代、近代和現代戰爭帶來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以及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人們在認識外來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陣痛中,主動或被動地對文化進行選擇與重構,從而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融與發展,構成了今天世界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單元教學目標:《教師教學用書》上規定的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了解歷史上的重大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比如它造成的文化斷裂;認識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交融與重構提供了契機,推動了新的文化現象的形成。這有助于學生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形成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正確文明觀。(四)學情分析1、在本節課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前兩課時,這都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2、我所帶的學生是平行班的學生,整合能力,探究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3、高中階段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勢在必行。基于以上對課標、教材、學情的分析,立足于大單元下的教學,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重點:認識現代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與重構提供了契機難點:二戰后新興國家的文化復興二、教學目標的實施(一)導入【設計意圖】圖片導入,初步認識戰爭對文化的影響。(二)文本研習(我通過三個任務的教學完成本節課的目標)任務一 從中國看一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活動1:學生觀看<<覺醒年代》視頻,回答此時的中國人的覺醒的表現【設計意圖】:通過熱門電視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一戰使中國的無產階級覺醒,救國思想覺醒,主權意識覺醒。活動2:完成歷史填充圖冊59頁(第1題和第2題)。(歐洲版圖發生了哪些變化?一戰后出現了哪些新興國家)活動3:閱讀教材,歸納民族自覺思想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響。【設計意圖】加強解讀地圖的能力,訓練提取關鍵信息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深化理解,涵養歷史解釋素養,強化唯物史觀。學習任務二:從印度看二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學生活動:課下收集關于兩次世界大戰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相關史實并展示二戰后的其他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還有哪些?學生展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展示和閱讀材料,學生可以認識到從文化碰撞中獲得的民族自覺原則在二戰中繼續生長并促使殖民地人民最終獲得獨立,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學習任務三:從新加坡看二戰后的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學生活動:閱讀史料和填寫表格回答二戰后的新興國家走上了怎樣的文化騰飛之路?探究怎樣理解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設計意圖】分析史料和所學知識,學生可以認識到在借由戰爭與西方發生的文化碰撞中,殖民地人民獲得了民族意識,并對西方文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些因素促使新興民族國家在發展民族文化時能夠對本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作出正確取舍,從而收獲更為完善的新文化,使民族文化得以復興。(3)以教師結束本堂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戰爭和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結束語: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三、教學目標的評價這一部分我是通過課堂學習和目標檢測兩部分來達成。課堂上我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既有自我評價,也有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目標檢測則是分為兩個層級:基礎檢測,注重對于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考察;達標檢測,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四、教學目標完成程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節緊緊相扣,以目標為軸心實現目標問題化、問題情境化、能力任務化,極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把確立的目標很好的融入到教學中,同時及時檢測學習效果,真正做到了“學——講——練——評”一體化。結束語:本節課以“問題為引領,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力求使學生在課堂上收獲多多,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目標檢測及時訓練,及時評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課堂的時效性,達到效果的最大化。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