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是一種感受性學習方式。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把所講教材的內容編制成有序的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選自選必三第五單元戰爭與文化交流的最后一課。本課聚焦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面對沖擊時思想的轉變與重構,以及二戰后的新興民族國家在發展建設時逐漸形成了新文化,以此說明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文化帶來的沖擊與交融。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認識到戰爭作為文化交流的一種強制方式,對文化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戰和二戰推動了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及共產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而這些新思想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進程。此外,獨立后新興民族國家在保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文化,形成了新的現代化文化。本課線索較多,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使學生明確相關歷史演進的內在邏輯。學生情況分析本課主要面向選科為歷史的高二學生,他們已經學過綱要上下及選必一二,對于各歷史現象以及歷史發展趨勢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具體的知識已經模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適當引導;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歷史學科素養,但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需進行必要的練習以強化相關能力。教學目標總體目標:理解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不同文化的交鋒;認識兩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機。能通過文字、地圖等資料,了解一戰客觀上促進了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認識一戰及這些思想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影響;(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能通過文字、地圖等資料,了解二戰后一系列國際公約的頒布及聯合國的相關舉措使民族自決原則成為國際共識,認識這一國際共識推動了新興民族國家的誕生及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素養目標: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通過圖片、文字、表格等資料,了解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在文化領域的新變化,認識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本課學習,能夠認識兩次世界大戰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思想轉變與文化重構的影響;認識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源泉,獨立與和平則是文化發展的前提;明確只有加強交流,才能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素養目標: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兩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和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新興民族國家在文化方面的新發展。教學難點:一戰如何推動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二戰后國際理論的新發展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認識新型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推動了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二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在世界范圍內傳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新型民族國家形成了多元現代文化 只有加強交流,才能促進文明進步!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馬庫斯·加維的演說《非洲人的非洲》引入本課 創設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一手史料,當時人的演說在真實性的基礎上更具備感染力一、一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引用《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中法國官員的評論展示一戰前后的歐洲地圖,提問:一戰前后的歐洲有何變化?為什么會產生這一變化?這一變化對亞非拉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有何影響?展示印度獨立運動領袖圖片及相關材料,以印度為例,通過介紹一戰后印度在社會各領域的變化,說明一戰推動了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以及民族主義政黨的成立。教師解讀后提問:什么叫民族自決原則?展示埃及獨立運動領導人圖片及材料,介紹埃及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教師提問:國大黨和華夫脫黨同為民族主義政黨,其革命任務是什么?展示關于一戰期間非洲發展的材料,提問:馬庫斯·加維因何發起“摘掉束縛非洲母親的枷鎖”這一號召 教師介紹:在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轟轟烈烈地影響世界的同時,共產主義也悄然崛起,并影響了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民主運動。展示史料及地圖,說明社會主義思潮影響亞非拉地區,尤其是亞洲地區的民族民主運動。提問:民族民主運動和之前的民族解放運動有何區別?教師簡單總結本目: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殖民主義勢力不斷遭到沖擊,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亞洲、非洲地區爭取民族獨立和自治的斗爭與拉丁美洲的斗爭一起,共同構成了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 感悟,思考 觀察地圖,找出變化,分析原因及影響結合材料思考,回答問題結合材料,回答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回顧本目所學,思考并回答問題 進一步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及分析解讀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及運用多種史料進行歷史解讀的能力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回扣導入;通過探究,梳理、總結一戰與殖民地民族意識覺醒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性通過歷史地圖與史料的相互印證,使學生從歷史時期與地理位置上了解為何這一時期中、越會選擇社會主義思想,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對比,明晰相關歷史概念,并明確社會主義政黨的先進性二、二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展示過渡頁,說明:在諸多亞非拉地區擺脫殖民統治之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盡管面臨重重挑戰,但亞洲和非洲人民并沒有放棄為爭取自由和安全而奮戰。展示材料,提問:二戰后國際政治領域有什么新變化?為什么二戰后世界非殖民化進程不斷推進?展示課本問題探究部分材料,并補充時任麥克米倫圖片及任期信息,提問:這段話反映了怎樣的政治文化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展示地圖,簡要介紹二戰后亞洲與非洲地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過程。 閱讀材料及課本第二目史料閱讀,思考后同桌交流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進行回答。了解 史料閱讀部分的國際公約能幫助學生理解民族自決原則成為國際共識的過程;通過練習,能夠培養學生提煉信息及綜合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綱要下與選必知識之間的聯系一手史料,有助于創設問題情境,能較好地代表當時殖民國家的想法,有助于學生理解當時的歷史發展大勢;對剛才所學進行鞏固訓練,提升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使學生了解世界殖民體系瓦解歷程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展示霍布斯鮑姆對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展的看法北非地區:展示埃及現代建筑圖片,提問:獨立后的埃及文化發展有何特點? 南亞地區:展示1955年印度電影臺詞,提問:臺詞中蘊含了怎樣的歷史信息?展示圖片,提問:獨立后的印度文化有何特點 東亞地區:展示獨立后的新加坡及韓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展示設問:請根據課本第三目的內容,對以上現象做出合理解釋。簡單總結各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特點,之后展示設問:請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的認識,引導分組討論。學生作答后教師補充,之后強調:民族獨立方能實現文化復興,而新的文化必將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要,同時進一步推動社會進步。 閱讀課本后回答觀看圖片,感悟,閱讀課本后回答問題閱讀課本后對表格進行分析解讀小組討論后回答 形成初步概念使學生了解獨立后的埃及的文化特點與第一、二目的內容形成關聯;通過圖片,使學生對現代印度文化形成直觀認識,增進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多種材料的分析解讀能力;通過練習,增強學生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辨證理解幫助學生形成對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展的綜合認識;提升學生開放性題目的作答能力;強化學生對唯物史觀的認識,同時為小結升華做鋪墊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進行本課小結。展示表格,對本單元進行梳理,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時期的戰爭對文化發展的雙重影響 梳理本課及本單元知識體系,進行知識架構 進行單元架構,使學生從唯物史觀角度明確戰爭對文化發展的雙重影響,明確戰爭是推動文化交流的一種特殊手段,文化在交流中進步;升華 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內瓦會議上的講話 感受,思考 使學生明確獨立與和平是文化發展的前提,只有加強交流才能推動文明進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學反思補充材料較多,文字閱讀量較大課堂容量大,較難在一課時內在完成本課教學。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