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 知識梳理匯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 知識梳理匯總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 基礎知識匯總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第一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1)形成原因
①內部因素:清政府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治, 重難進階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社會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日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
②外部因素: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
(2)基本國情: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3)影響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民族矛盾)
(2)人民大眾與封建勢力的矛盾。(階級矛盾)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
(1)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維護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被中國人民拋棄,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
(2)以某些中間派和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
(3)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4)結論: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的初心和使命。
(2)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
3、近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
(1)中國工人階級人數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組織成為階級力量。(團結性)
(2)他們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重壓迫之下,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
(3)他們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先進性。
4、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各階層兩個根本性的弱點:
(1)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
(2)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對象和最終目標。
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新民主主義革命
(1)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3、歷史結論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
第二框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
政治目標 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創建人民民主共和國
失敗或勝利的原因 革命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 提出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
結果 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最終革命果實被竊取,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最終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取得勝利。
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三年恢復期:1949—1952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
(2)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年12月,黨中央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3)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4)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標志: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
(5)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主要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3、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1)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
(2)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的時間: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2)改革開放的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3)改革開放的目的
①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產力角度)
②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角度)
③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建設角度)
(4)改革開放的成就(意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
5、進入新時代
(1)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
(2)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就
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歷史結論
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知識總結】我們為什么會選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而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建國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
(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理想、宗旨和指導思想,代表的是中國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體現的是中國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先進性以及與時俱進的執政能力也決定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
(3)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4)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前進,不斷奪取新勝利的核心力量。
第二課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第一框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根本立場和根本宗旨
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
3、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
二、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要求
1、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在任何時候,黨都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同甘共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更不允許任何黨員凌駕于群眾之上。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權為民所用 必須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始終以黨 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服務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絕不以權謀私
情為民所系 必須堅持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始終把人民群 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傾聽群眾呼聲,關心 群眾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絕不 脫離群眾
利為民所謀 必須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實現 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立志為人民 做實事、做好事,絕不與民爭利
三、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
1、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1)立黨為公的內涵: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
(2)執政為民的內涵:就是黨的全部工作必須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與幸福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也是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原因
(1)檢驗標準: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2)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3)由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
(4)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5)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
3、堅持立黨為公、公執政為民的要求
(1)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牢記執政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堅持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2)要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切實做到緊緊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3)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 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4、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
到21世紀中葉,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知識歸納】
1、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根本立場、根本宗旨、執政理念、奮斗目標、根本使命要求的。(結合材料分析)
(2)“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3)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2、中國共產黨怎么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性質。
(2)堅持人民立場的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使命。
(3)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
(4)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5)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6)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第二框 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1、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成果 回答的問題
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 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 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2、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就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實踐證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內涵
解放思想 ①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②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每次重大發展和變革,都伴隨著思想的解放和理念的更新
實事求是 ①就是要從實際出發,探求事物的客觀規律,用以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②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與時俱進 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 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新局面
求真務實 就是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既正確認識事物的本來 面目、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又腳踏實地、實 事求是地按照客觀規律行事
3、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含義: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指共產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通過自己的骨干、帶頭和橋梁作用,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共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
(2)原因:
①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的直接而具體的體現。
②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是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源泉,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保證。
(3)內容:
①時代性特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
②新時代要求: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階級先鋒隊戰士的光榮稱號,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做學習的模范,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模范,做服從組織、嚴守紀律的模范,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的模范,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模范,做密切聯系群眾的模范,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
4、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1)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在于它以接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
(2)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就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實踐證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
5、共產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1)共產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2)不圖名利、辛勤勞動、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樹立了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3)將模范作用體現在學習、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奉獻、嚴守紀律、堅持真理、密切聯系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方面面。
第三課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第一框 堅持黨的領導
一、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1、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
(1)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3)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具有重要意義。
2、黨的領導方式: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主要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等。
(1)政治領導
①含義:就是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則方面的領導。
②體現:主要體現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
③要求:要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最重要的是,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2)思想領導
①含義:就是黨在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上的領導。
②體現: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③要求:要統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者,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組織領導
①含義:就是黨在組織體系和組織工作方面的領導。
②體現:主要體現為黨的各級組織、黨的干部、廣大黨員組織和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黨的任務和主張而奮斗。
③要求:貫徹執行: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貫徹執行。集聚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4)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總要求: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從而確保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難點突破】正確區分黨的領導方式的異同
(1)區別:
政治領導側重在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
思想領導側重統一思想,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組織領導側重黨組織內部對干部的選拔和任用,以及推薦黨的優秀人才擔任國家機關的領導工作等。
(2)聯系:
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有機統一、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三者統一而不可分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1、內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確保黨始終處于領導核心地位,始終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
2、表現
(1)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于領導地位的,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支持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2)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還具體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體現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
【注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但中國共產黨并不是國家重大事務的決定者,國家重大事務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共產黨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不負責國家具體事務的管理,管理國家具體事務的職能由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行使。
(3)意義
①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真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正確認識和應對復雜的國際局勢。
②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可靠保障。
第二框 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1、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原因
(1)必要性
①在新形勢下,黨面臨的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②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
(2)重要性
①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建設的一貫方針和要求,關系到黨的純潔性先進性,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
②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保持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于把黨建設的更堅強有力。
2、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
(1)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人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2)加強黨的建沒,必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
(3)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執政方式。
3、全面從嚴治黨的意義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的建設的一貫方針和要求,關系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關系人心向背,關系國家和民族的興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二、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1、科學執政
科學執政,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提高長期執政能力,并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2、民主執政
(1)含義:就是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執政。民主執政強調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
(2)要求: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證在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堅持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實現好、維護好、 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鞏固和擴大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
3、依法執政
(1)地位: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2)含義: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國理政。
(3)要求: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4)重要體現: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
4、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關系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有機統一的,其中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
5、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目的
在于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地位,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實現黨的 執政使命,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區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側重點
科學執政 強調“遵循規律”
民主執政 強調“發揚民主、為民執政”
依法執政 強調“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比較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1.領導方式: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 側重于管理的內容、領域
2.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側重于:領導管理的手段、要求
3.兩者相互滲透,不是截然分開的。領導方式是目的,執政方式是手段和要求。完善雙方都是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地位,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知識歸納】全面掌握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知識
初心和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實現共產主義
根本立場 人民立場
根本使命 為人民謀幸福
性質 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指導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地位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領導方式 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等
執政理念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執政方式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治國方略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自身建設 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的建設的一貫方針和要求
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一框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一、我國的國體
1、國家性質
(1)國家性質亦稱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2)國體概念回答的是國家政權究竟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什么人行使國家權力的問題。
2、我國的國家性質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3、我國的國體的意義
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
4、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
(1)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①工人階級為什么是領導階級?
特點: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地位: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
②廣大農民為什么是同盟軍?
農民階級: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
工農聯盟的作用: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2)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3)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是新型民主與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二、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1、民主的含義:統治階級范圍內,按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
2、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是一種新型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1)最廣泛的民主
①表現:不僅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而且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
②要求: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豐富社會主義民主形式,將人民的民主權利推行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逐步實現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和社會生活的民主化。
(2)最真實的民主
①從政治保證上看,我國是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有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在國家生活中實現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證。
②從制度保障上看,我國已建立一套切實體現和有效維護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制定了從多方面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的法律。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及其不斷完善,在實踐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
③從實現方式上看,我國不僅在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政府的組織等方面實行民主選舉,還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民主協商。
(3)最管用的民主
①原因:我國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
②表現:這套制度體系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權益,激發了人民的創造活力。
3、人民民主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顯現的旺盛活力,就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人民民主的生動寫照。
第二框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一、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
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在國家生活中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2)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和意義:只有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保持蓬勃的生機。
2、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1)人民民主專政包括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
(2)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階級矛盾已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
(3)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的歷史任務。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著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的歷史任務。
3、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民主 專政
區別 含義 民主作為國家制度,是指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 依靠暴力實行的統治
適用范圍 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 適用于被統治階級和敵對勢力
特征 以政治權利平等實現和少數服從多數為基本特征 以國家力量的強制實施為基本特征
功能 是為了實現統治階級與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國家 是為了鞏固特定的國家政權,以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
聯系 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
1、國家職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
(1)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在現實政治生活中,國家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職能。我國的國家職能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2)國家職能的表現:
①對內職能
A.維護國家穩定:依法打擊危害社會主又制度的各種破壞活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B.促進社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落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②對外職能: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堅定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堅定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堅定維護國家的各項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維護國家的尊嚴。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利的國際環境。
第五課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一、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1、我國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
(1)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
①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②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
③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據人民的利益行使權力。
注意:我國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我國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人大代表,由他們組成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國家權力。
2、人民代表大會
(1)性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2)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監督與被監督)
(3)職權:國家最高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
(4)任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5)主要任務:①聽取和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②表決議案;③依法選舉、決定任免國家機關組成人員。
【注意】①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才能加最高兩字。②人大審議相關國家機關的工作報告是監督權,審議并通過相關國家機關的工作報告是決定權,通過預算報告是決定權,通過決算報告是監督權,通過法律是立法權。③有立法權不一定就是立法機關。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唯一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最高立法權。
(6)常設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①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
②產生: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③職權: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7)各專門委員會:
為了更好地開展經常性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專門委員會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
二、肩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性質
人大代表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前者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后者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人大代表的產生
(1)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
(2)基于我國的國情,人大代表的產生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辦法。
3、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4、權利: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人大代表的職權包括:審議權、表決權和提案權、質詢權等。
5、義務:
①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應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
②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來自人民,肩負人民的重托,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③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履職意識和履職能力。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含義:按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其他國家機關,以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的政權組織形式。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決定因素——由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功能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項基本功能,就是把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
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
(1)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原因:
①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突出強調權為民所賦,最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
②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國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監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立法創制出來的,都要受其統領和制約。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表現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堅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知識總結】為什么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根本原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內容。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國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突出的制度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休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第六課 我國基本的政治制度
第一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1、我國的民主黨派
(1)民主黨派的性質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現已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2)民主黨派的參政權
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等。
2、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和內容
(1)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
(1)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
(2)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史國共產黨的領導。
①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得到各民主黨派的一致擁護。
②在政黨之間的關系上,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 組織上是相互獨立的關系,法律上地位平等。
(3)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不是監督與被監督
(4)各政黨包括執政黨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是在社會主義法治的框架下設定和運行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
【注意】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
①政治上: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
②組織上:相互獨立的關系,不存在隸屬關系。
③法律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④事業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不是在野黨、不是反對黨的關系。
⑤監督上:互相監督的關系,更加強調各民主黨派對共產黨的監督,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3、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
(1)政黨關系
①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督,而不是互相反對。
②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依法參政,而不是輪流執政。
(2)優越性:這一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人民政協的性質和組成
(1)性質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2)組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
2、人民政協的主題和職能
(1)主題:團結和民主。
(2)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①政治協商: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政治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
②民主監督: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等,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協商式監督。
③參政議政: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注意】
①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它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履行國家職能。它不直接對國家事務進行決策,它不直接處理行政事務。
②人民政協不等于民主黨派,不能將二者混淆。
3、人民政協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中的作用
(1)人民政協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關系: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2)新時代的要求
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
②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我國的民主特點與民族政策
1、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
(1)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
(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
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歷史:我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疆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3、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
(1)民主: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自治權。
(2)集中: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
4、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1)內涵: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2)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3)措施: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內容:
①自治地方: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
②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3)原因:(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
③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
(4)要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
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1、我國的宗教概況
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的內容
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權義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3)堅持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①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
(4)積極引導宗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
【注意】關于宗教工作的認識誤區
(1)不能認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勵公民信教(不鼓勵、不支持、不提倡、不發展)
(2)不能認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而是強調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4)不能認為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宗教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的。
(5)共產黨員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義指導思想決定的。這不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
【知識總結】如何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②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④每個公民要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同破壞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言行作斗爭。
第三框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基層群眾自治
(1)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含義: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是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組織形式
(1)農村:村民委員會
①性質: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的自治組織。
②職能:其主要職能是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③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④自治內容: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
城市:居民委員會
①性質:按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②任務:其任務是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③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④意義: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注意】
①村委會是自治組織,不是國家政權基層組織,不是基層國家機關,不是基層政府。
②鄉鎮政府與村委會是一種指導關系,村委會在鄉鎮政府指導下工作,非領導與被領導關系。
③村支部是基層黨組織,領導村委會的工作,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1、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形式
(1)民主選舉
①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
②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
③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
(2)民主協商
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
②范圍: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
(3)民主決策
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
②要求:按民主決策要求,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做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
(4)民主管理
①要求: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
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
(5)民主監督
①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
②要求: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
區分基層民主實踐的形式與內容
形 式 內 容
民主選舉 直接選舉產生村委會、居委會成員
民主協商 有序參與,合理表達,在城市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
民主決策 凡關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務的事項,集體做出決定
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民主監督 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
2、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和要求
(1)意義: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2)要求: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一、我國法治建設的歷史
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
(1)法律的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2)法律的本質: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
法律的作用: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
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
(1)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
(2)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
3、中華法系
(1)含義: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 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
(2)形成
①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
②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
③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
(3)重要性: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4、近代中國的嘗試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但最終失敗。
二、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1、法的產生: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
2、法的本質:
(1)在階級社會中,法所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決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3、法的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4、法的特征
(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
(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5、法的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
6、我國當代法的性質: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原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4)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一、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1、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因
(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2、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1)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具體內容(要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實施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城一場廣泛面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2)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2)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1)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2)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1)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2)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
【知識拓展】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場深刻革命”
(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3)通過實施法治,保證公民人權,維護社會和諧,實現長治久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4)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
(5)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
第一框 法治國家
一、法治國家的內涵(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2)堅持良法之治。
①內容合理,制定過程廣泛聽取意見,符合需要,符合理念。
②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涵蓋各方面。
(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國家的各項權力,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二、建設法治國家
1、總體要求: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
2、具體措施:
(1)推進憲法實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
(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第二框 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的內涵
法治政府就是職能科學、 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政府。
1、職能科學的政府
①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關系的配置必須科學合理。
②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須承擔的基本職能。
2、權責法定的政府
①如果政府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就會出現權力行使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等現象。
②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
3、執法嚴明的政府
①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
②只有執法嚴明,才能保證政府有效履行職能,服務社會公眾,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4、公開公正的政府
①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將其貫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
②通過公開公正執法,能夠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5、廉潔高效的政府
①政府必須清廉,不得利用公權力謀求私人或團體利益。
②政府必須高效運行,通過優化流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6、守法誠信的政府
①政府要帶頭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做到誠實守信。
②要建立健全守信踐諾機制,準確記錄并客觀評價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對職權范圍內行政事項以及行政服務質量承諾、期限承諾和保障承諾的履行情況。
二、建設法治政府
1、總體要求
(1)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
(2)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
2、意義
(1)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
(2)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
第三框 法治社會
一、法治社會的內涵
1、內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
2、具體表現:
①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
②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
③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二、建設法治社會
1、措施
(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①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②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
①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
②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
(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
①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
②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2、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
(1)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
(2)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
第九課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 科學立法
一、科學立法的內涵
1、科學立法的重要性和含義
(1)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
(2)含義:科學立法就是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2、科學立法的原則
(1)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立法要符合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
(2)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
(3)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
二、推進科學立法的要求
1、要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
2、要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3、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客觀地認識、確認和保護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二框 嚴格執法
嚴格執法的內涵:
1、嚴格執法的含義: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
2、嚴格執法的主體:在法律實施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
3、嚴格執法的意義
(1)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如果有了法而不嚴格執法,法律就成了“紙老虎”和“稻草人”。政府必須帶頭嚴格執法,只有這樣,才能帶動全社會尊崇和敬畏法律。
(2)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
(3)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各級政府能否切實物到嚴格執法,體現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關系法治中國建設成效。只有不斷推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才能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任務和目標。
二、推進嚴格執法的要求
1、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要求。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段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 ,堅決懲處失職、瀆職。
2、堅持規范執法。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
3、堅持公正執法。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是別對待。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
4、堅持文明執法。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
第三框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的內涵
含義: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
地位: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3、公正司法的內容(具體體現)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要求: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
②意義: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2)司法的結果要公正
①含義: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②意義: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
二、推進公正司法的要求
1、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
2、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
3、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
4、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
第四框 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內涵
1、含義: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
2、原因: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3、具體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
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各種義務。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進行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
二、如何推進全民守法
(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2)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3)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历史| 河源市| 中方县| 西平县| 哈尔滨市| 安西县| 伊宁市| 开封县| 苏尼特左旗| 尚义县| 中超| 新龙县| 全椒县| 甘肃省| 景德镇市| 武邑县| 定陶县| 谢通门县| 无为县| 黑水县| 布尔津县| 珲春市| 三台县| 长寿区| 临武县| 班玛县| 中宁县| 嵩明县| 田东县| 永康市| 汉阴县| 武陟县| 嘉义县| 苍山县| 宜川县| 前郭尔| 密云县| 赞皇县| 阿拉善右旗|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