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在從新冠肺炎疫情里努力恢復的過程當中,全世界突然陷入了一場能源危機。上一次如此規模的油價飆升還是在2008年,當時它戳破了市場泡沫,并引發了隨后的次貸危機。原油價格今年上漲了65%,至每桶83美元。在美國大部分地區,汽油的價格都在每加侖3美元以上,比2014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高,庫存也處于五年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為美國提供30%以上的電力和大量冬季取暖的天然氣價格也在今年上漲了一倍多,達到每百萬英熱5美元。就連煤炭的價格也在爆炸式增長,中國和印度都在以最快的速度開采煤炭。今年以來,美國的煤炭價格上漲了400%,達到每噸270美元。歐洲的情況更為糟糕:電價上漲了5倍,天然氣價格飆升至30美元/百萬英熱,相當于每桶石油180美元。所有這些都進入了通脹的循環,繼而推高了鎳、鋼、硅等能源密集型金屬的價格。主要依靠天然氣來生產的化肥價格已突破了2008年的紀錄高點,達到每噸近1,000美元,抹去了過去幾年每噸300至450美元的價格區間。中國本周宣布將停止化肥出口。此外,作為打造風能和太陽能產業的重要原材料,金屬銅的價格目前已接近每磅4.5美元的紀錄高位。什么是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活動有價值( )等,都是自然資源。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陽光Sunshine樹木Tree煤炭Coal海魚Fish課本Book小麥Wheat請談談你一天當中所接觸的自然資源有哪些?這些自然資源與我們生活和生產的關系.+自然資源的分類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可以循環使用。例如:土地、陽光、森林、水和水能等。非可再生資源形成、再生過程緩慢,幾乎不可能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水稻收割后,在耕地上種植一季綠肥作物,來年春天,將綠肥耕入農田,這樣不僅增加了肥源,恢復稻田肥力,對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循環使用)可再生資源沼澤中的植物遺體轉變成泥炭,泥炭長期被埋入地下,經過高溫、高壓及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形成煤炭,這一過程需要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礦產資源)非可再生資源糧食生產,需要土地、陽光......電燈照明,需要煤、石油或水能發電......制造家具、紙張,需要木材......制造火車或機器,需要開采鐵礦、冶煉鋼鐵..... .閱讀教材第81頁內容,能根據這些資源的特點,為它們劃分類別嗎?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下列自然資源中,哪些屬于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溫泉花崗巖天然氣核能樹木草地藏羚羊海魚潮汐能風能可再生資源是不是就一定可以“永續利用”呢?黃河斷流淮河污染土壤荒漠化一定要注意保護和科學利用!觀察地圖,哪些國家和地區的石油蘊藏量較多?中東、西亞地區以及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石油蘊藏量較多。對比表格中的數據,總結歸納世界各國石油消耗的趨勢。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耗增加迅速;發達國家石油消耗增加不大,有的甚至減少。有人說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怎么看?人口急劇增長、人們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需求,是造成資源短缺或枯竭的根本原因。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短缺耗竭自然資源短缺問題——原因①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②對非可再生資源的開采過程就是耗竭的過程;③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與地區經濟發展不匹配;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還將大幅度增加。小組討論:我們如何保障自然資源的供給?開 源:例如: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研制自然資源的替代品等。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自然資源短缺問題-開源節流:例如:開發節能產品,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消耗,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德國的節能型住宅日本的垃圾分類回收箱自然資源短缺問題-節流“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自然資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在這一過程中,科學技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措施 主要方法“開源” 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研制替代品等,如采用新能源發電“節流” 開發節能產品;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可燃冰:這是一種甲烷與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它的外型與冰相似,故稱“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溫高壓下呈穩定狀態,冰融化所釋放的可燃氣體相當于原來固體化合物體積的100倍。據測算,可燃冰的蘊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總和還多。垃圾分類對資源保護有什么意義?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無鉛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于砍伐用于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世界面臨的資源問題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開源”與“節流”科學技術——關鍵作用自然資源含義:分類重要性:大自然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資源短缺問題原因對策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非可再生資源的蘊藏量不會再增加自然資源的分布不均、與地區經濟發展不匹配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