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時政術語一覽眾山小-2022-2023學年高考時政術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時政術語一覽眾山小-2022-2023學年高考時政術語

資源簡介

23屆高考政治備考:時政術語一覽眾山小
一、經濟篇
(一)以創新點燃科技強國引擎
1.我們黨在新時代下應如何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
(1)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推進科技創新,需要黨繼續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科技發展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
(2)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堅持依法執政是黨的基本執政方式。推進科技創新,需要黨支持人大通過法定程序,將黨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為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3)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要充分發揮黨員在科技創新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4)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激發人民群眾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2.我國應如何加快科技創新
(1)堅持創新發展,優化研發投入結構,夯實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
(2)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堅持市場導向,激發各類科研主體的創新創造活力。
(3)加強科學的宏觀調控,完善科研管理、科技評價獎勵等制度,加大對基礎研究的財政支持力度。
(4)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5)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按生產要素分配機制,提高基礎科研人員的待遇。
(6)要加強科學研究開放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3.我國科技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成功經驗
(1)增加經費投入,為科技研發提供了資金保證。
(2)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科技創新隊伍不斷壯大,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的增加加速了科技創新人才集聚、成長,創新主導作用顯著增強。
(4)國家財政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推動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5)市場需求是科技創新的根本動力,對我國科技進步起決定性作用。
4.國家推動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意義
(1)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優化科技創新企業營商環境,激發我國科技創新活力。
(2)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筑牢現代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3)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厚植經濟發展新優勢。
(4)增加優質投資產品的有效供給,促進公眾對科技創新企業投資,使公眾享受經濟發展的紅利,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5.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對促進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的作用
(1)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開拓新的市場,滿足我國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的需求。
(2)有利于降低產業風險,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3)有利于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發展國防軍事工業。
(4)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提高高端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5G新時代
5G是全球移動通信的領導時代,也是在新基建計劃中占據主導地位,被我國看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是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重要的新基建支撐技術。5G的發展也將帶動各大產業鏈的跟隨升級,刺激各行業在數字時代中更新換代。
1.5G技術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
(1)創新驅動發展,5G必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2)有利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走向世界,提高國際競爭力。
(3)掌握核心技術,提高我國企業在5G技術領域的話語權。
(4)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5)促進消費,提高消費的質量和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5G網絡建設對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意義
(1)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2)5G網絡建設可以推動相關產品豐富迭代,提高創新能力,有利于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5G網絡建設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有利于促進互聯網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3.我國5G技術快速發展的驅動因素
(1)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結構升級,市場需求大。
(2)國家政策的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助推5G技術發展。
(3)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的5G發展理念。
(4)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又進一步刺激5G技術的應用。
4.5G對個人消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
(1)個人消費:①有利于提供新的消費對象,改變消費方式,提高消費質量,為消費創造動力,推動消費升級。②有利于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提高消費水平。
(2)經濟社會:①有利于加大投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②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③有利于深化產業分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④有利于發展實體經濟,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⑤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
5.政府應如何掃清“攔路虎”,加快5G商用步伐
(1)將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既發揮政府的作用,又發揮市場的作用。
(2)發揮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進行科學規劃,政企共同施力,解決5G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3)政府通過經濟手段等給予相關企業稅收優惠等,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突破5G終端設備等技術難題,推動5G產業的發展。
(4)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積極推動自主創新。
(5)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加強國際合作,謀求共同發展,降低成本。
(三)區塊鏈
1.區塊鏈技術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為企業決策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企業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有利于加強對產品的追蹤和監督,改善產品和服務,提高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3)降低企業的交易費用,節省交易時間,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交易方式和支付方式,促進生產的發展。
(4)有利于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創造,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5)實現區塊鏈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助推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
2.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對政府工作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創新管理方式、完善公共服務,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2)有利于提高政府決策效率和決策的科學性。
(3)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接受人民監督。
(4)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政府應該如何推動我國區塊鏈的健康發展(政治、經濟)
(1)經濟方面:①針對區塊鏈發展面臨的難題與挑戰,政府應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制定相關法律和規則,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②加強宏觀調控,發揮財政作用,加大對區塊鏈領域的投資支持力度,大力培養相關人才,不斷改善相關的基礎設施等。
(2)政治方面:①針對區塊鏈發展面臨的難題與挑戰,政府應切實履行好市場監管、宏觀調控的經濟建設職能,促進區塊鏈的健康發展。②積極履行加強宣傳、培育人才、完善基礎設施的職能,為區塊鏈發展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等。
(四)優化營商環境
1.我國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1)有利于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2)有利于實現高水平的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3)有利于倒逼國內企業轉型升級,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4)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2.國家應如何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
(1)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重要的制度保證。
(2)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法保證民營經濟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放寬市場準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4)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深化“放管服”改革,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消除和破解制約民間資本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化政策環境,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并推動政策落地落實。
3.我國政府在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過程中應如何發揮作用
(1)通過實行負面清單制度,明確政府職責邊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2)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
(3)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市場監管,依法保護投資主體合法權益。
(4)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公共服務,提高行政管理裝能。
(五)市場準入負面清單
1.我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義
(1)全面實施市場準人負面清單制度,真正實現”非禁即入”,有利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2)各級政府依法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的一系到制度安排,推動政府依法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3)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有利于形成統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
(4)全面清理取消針對外資的準人限制,實現市場準入內外資標準一致,有利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5)享有同等的市場準入條件待遇,實現規則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充分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有利于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
(1)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厘清了市場和政府在市場準入環節發揮作用的邊界。政府部門不能再隨意出臺對市場準入環節的審批措施,真正實現了“非禁即人”。這為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提供了巨大空間。
(2)各類市場主體可根據“市場準人負面清單”,依法平等自主選擇是否進入,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提供制度性保障。
(3)有利于形成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降低市場準入環節的制度性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3.應如何改進行政審批權的行使
(1)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環節,取消或調整非行政許可審批;明確政府內部審批的權限。
(2)加強權力清單制度建設,約束政府權力,推進政務公開。
(3)切實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提高審批效率,提高行政效率。
(4)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5)在決策環節,審慎行使審批權,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建立健全審批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
(6)在執行環節,做到合法審批、程序正當、權責統一。
(7)在監督環節,增強行政審批透明度,加強內部監督,接受外部監督。
(六)數字經濟
1.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驅動因素
(1)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我國數字經濟的消費者和市場規模龐大,帶動了數字相關產業的發展,助推其快速實現規模經濟。
(2)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ヂ摶?,大數據,人于智能等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加速廣我國產業數平化的發展。
(3)市場在資源配置申起決定作用。市場手段的運作,激發了數字生產者投資的積極性,推動了申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4)國家實施了大數據發展的策略,全力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支持數字化發展。
2.數字經濟為什么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1)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拓展了經濟發展新空間。
(2)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擴大了就業,激發了創新創業的活力。
(3)催生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了經濟結構加速轉變,提高了經濟效率。
(4)改變人們的消費對象和方式,提升消費水平,形成新需求,帶動相關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5)有助于降低企業成本,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經濟效益,更好地走出去,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6)有助于降低資源消耗,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3.數字經濟對我國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
(1)促進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實體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2)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3)轉變企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七)現代化產業體系
1.現代化產業體系含義、特征
現代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宏觀產業結構。高附加值,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靈魂;創新性、再生性、生態性、系統性、規模性、精準性,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本質特征。
現代產業體系而言,它主要包括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幾個方面。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現代金融的發展,離開科技創新都寸步難行,而人力資源則為其他幾個方面,特別是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這就是現代產業體系構成的四大要素和內在邏輯關系。
2.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原因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農業、工業、科技、交通、金融、網絡、數字、能源等重要產業發展大國。產業體系比較完整,重點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創新與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但同時,我國產業在質量、效率、競爭力、創新、品牌、前沿技術等方面還有不少提升空間,需要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3.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措施
(1)完善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構建集高效農業、現代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優質高效服務業、未來產業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速發展新興產業,超前部署未來產業。
(2)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圍繞產品與服務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完善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圍繞產業升級、消費升級、貿易升級需求,推動高品質、高性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競爭力、有良好體驗、有市場前景、綠色低碳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發展。
(3)增強創新能力。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一是要最大程度釋放創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企業、產業結合自身情況開展創新活動,推動企業創新體系、產業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構建。二是要提升產業競爭力。以形成國家競爭優勢、提高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為導向,構建有利于提升競爭力的要素條件與環境,持續提升生產率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4)鞏固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產業規劃、設計、制造、建設、運營、維護等各環節,推動全生命周期綠色化。開發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綠色供應鏈流程,降低供應鏈能源消耗總量;嚴格能耗、物耗準入門檻,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清潔生產、綠色交通、綠色物流及綠色建筑發展。
(5)提升國際資源整合能力。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吸引各方資源和要素。構建多元化國際市場,穩定擴大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努力發展潛力市場。使中國產業深植于世界的資源、生產、研發、設計、創新、貿易、流通、金融、運輸、物流、營銷、信息和知識等體系,加快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化拓展國際合作,提升國際資源整合能力。
(八)鄉村振興戰略
1.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意義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2)推動城鄉一體化,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3)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4)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5)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鄉村資源優化配置。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原因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2)是解決人民目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
(3)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共同富裕。
(4)有利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5)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增加就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率,提質增效,提升農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農業強國目標。。
(2)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的發展壯大。
(3)有利于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開發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4)有利于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發展新型農業產業模式。
4.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應如何發揮作用(經濟方面)
(1)加強宏觀調控,通過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創新,調整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2)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方式轉向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3)深化“三權分置”改革,保障農村集體、村民、經營者三方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4)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5)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
(九)知識產權保護
1.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學依據
(1)知識是創新驅動中最核心的因素,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因素。
(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
(3)市場作用的發揮離不開科學的宏觀調控,推動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市場秩序,引導公平競爭。
2.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
(1)有利于推動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2)是我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或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驅動)
(3)有利于我國完善市場規則,規范市場秩序。
(4)有利于實現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5)有利于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營造日益良好的創新環境、營商環境,營造更加公平、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也必將更好地推動我國實現以高水平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3.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對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和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
(1)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有助于依法保護在華外資企業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促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
(2)有利于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激發創新活力,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3)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以提高制度型開放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4)有助于推動全球知識產權體系建設,促進各國互利共贏,培育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5)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中國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有助于助推經濟全球化朝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4.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財產權的重要意義
(1)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對公私產權平等保護,有利于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
(2)平等保護各類產權,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強人民群眾財產財富安全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十)先行示范區
1.深圳應如何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目標
(1)堅持新發展理念,踐行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進。
(2)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3)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增強核心引領功能。
(4)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
(5)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6)堅持全面擴大開放,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格局。
2.支持深圳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作用
(1)推動深圳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
(2)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建設美麗中國,做可持續發展先鋒。
(4)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樹民生幸福標桿。
(5)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戰略,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又能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
(十一)新發展格局
1.新發展格局的提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提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原因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3.正確理解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舉和權宜之計。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壞。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
4.正確理解以國內循環為主體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要讓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這不僅是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做出的主動戰略調整,也是中國經濟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搞閉關鎖國、內卷化的經濟循環,而是強調在世界范圍內實現經濟循環,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中國經濟。
5.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哪幾方面入手
(1)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5)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5.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
(1)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這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重要基礎。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雄厚支撐。
(2)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這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新優勢的關鍵。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要把這個問題放在能不能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加以認識,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更好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
(3)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這是穩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帶動能力的迫切需要。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4)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方面,也是確保國內國際兩個循環比例關系健康的關鍵因素。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
(5)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關鍵聯結點。我們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6)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
6.新發展格局與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的關系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
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
7.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
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解決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根據自身比較優勢的變化主動作出的戰略轉變。原有發展模式無法實現新目標、無法滿足新需求,我們必須更好地利用國內14億人口超大規模統一市場優勢,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完整的內需體系,補上消費市場的短板,構建新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更好地解決我國社會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
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應對外部發展環境變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弱化,西方主要國家民粹主義盛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人為干預調整的沖擊和風險。為了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為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
二、政治篇
(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因素。
(2)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3)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才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構建完備科學高效的國家治理體系,保證國家治理現代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4)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過程,可以促使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促進中國共產黨自身機制的完善和決策機制的優化,增強黨與時俱進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
2.我國應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加強黨的建設,完善黨的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充分發揮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3)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4)政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提升國家治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5)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增強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的主體意識和自覺意識,提高公民政治參與能力,推動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
3.如何完善人大制度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2)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責,發揮好人大代表作用,豐富國家治理體系的內容。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科學、民主立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4)堅持民主集中制,加強對法律實施和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推動國家機關更加協調高效運轉,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4.政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
(1)政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有利于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立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2)政府積極履行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等職能,便民利民,增強管理和服務的作用。
(3)政府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有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政務服務水平。
5.如何促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1)加強黨的領導,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夯實黨在基層的政治根基。
(2)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樹立黨員形象,筑牢黨群關系。
(3)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居民自治制度,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
(4)在科技支撐下有效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6.如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2)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維護黨中央權威。
(3)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使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
(4)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二)依法治國
1.黨應該如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1)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確保法治體系建設的正確方向。
(2)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推動憲法全面實施。
(3)推動立法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促進立法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4)完善黨內法規制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2.我國應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1)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
(2)立法機關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依法治國提供法律依據。
(3)政府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
(4)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5)加強普法教育,增強公民法律意識、法治觀念。(6)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
3.法治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經濟意義
(1)依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2)有利于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3)有利于優化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制度環境,降低經濟活動成本。
(4)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4.我國在立法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大意義
(1)在立法過程中廣泛征求意見,呼應人民群眾的關切,有利于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基于廣大人民群眾所盼所需,推進立法,有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化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基于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推進民生領域立法,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立法紅利,有利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我國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意義
(1)厘清政府職能邊界,完善權力配置,改善權力運行方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2)促使政府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3)促使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高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4)促使政府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防止和減少決策失誤。
6.黨中央為什么要不斷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依法執政是黨執政的基本方式,黨要領導立法、帶美守法、保證執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使命。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3)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助力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有利于促進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監察反腐
1.反腐敗斗爭工作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的原因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和領導核心。在反腐敗斗爭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增強黨拒腐防變的能力,更好地踐行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
(2)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在反腐敗斗爭工作中必須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反腐敗斗爭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能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提供堅強保障。
2.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政治
(1)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全面從嚴治黨、實現黨內監督與人民監督有機結合的需要。
(2)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需要,建立國家監察委員會有利于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3)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為反腐敗斗爭提供了制度保障,通過強化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職能,拓寬人民監督權力的路徑,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3.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對政府的意義
(1)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2)有利于督促政府審慎行使權力,減少決策的失誤,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3)有利于防止濫用權力,保證清正廉潔,建立起一個具有權威的政府。
(4)有利于促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便于公民監督政府的工作,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堅持把監督挺在前面,實現良好的政治生態
(1)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政治領,加大對監督工作的領導力度,從嚴治黨。
(2)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
(3)公民通過信訪制度進行民主監督。
(4)創新監督方式,運用新科技手段加強監督。
(5)監察委員會行使監督權,落實監督責任,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民主政治建設
1.我國如何發揮民主政治優勢凝聚中國力量
(1)發揮政治優勢,凝聚中國力量,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3)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4)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協商民主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2.兩會制度是如何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生機活力的
(1)兩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彰顯了人民民主是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2)兩會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提高了決策的效率,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推動了決策的落實。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兩會制度實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4)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發揮民主黨派等社會力量廣泛的社會聯系和人才優勢。
3.如何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打贏脫貧攻堅戰
(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才在智力扶貧上的優勢和作用。
(2)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監督方面的作用,各級人大把監督與支持有機統一起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保障。
(3)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的自治結合起來,把國家的方針政策與少數民族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民族、各地區的特長和優勢,促進民族地區脫貧致富。
(4)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揮中央和地方在扶貧工作中的積極性,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
(五)協商民主
1.如何把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1)堅持完善中國共產黨對協商民主的政治領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優勢,加強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鞏固發展和諧的政黨關系。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級人大在重大決策之前應進行充分協商,廣泛聽取民意,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各級政府應有效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加強政府協商,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切實解決人民關心的利益問題。
(3)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的作用,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不斷提高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4)建立健全基層協商民主制度,穩步開展基層協商,更好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
2.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意義
(1)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解社會矛盾,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3)有利于保證公民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切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4)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六)中國式現代化
1.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結合,開創的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2.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
我國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我國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我國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3.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4.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一是推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二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國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打破了文明形態的“西方中心論”,超越了“文明沖突論”的思維方式,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三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提振了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富民強的信心,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七)國際社會
1.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的理由(國際社會)
(1)國家利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決定因素。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之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發展和穩定,需要開大大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開大大門促進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標。
(3)中國開大大門,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發揮著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我國與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理性
(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具有共同利益,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
(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長期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
(3)有利于促進我國及世界各國在共同發展中實現合作共贏,協調應對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
(4)有利于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維護世界持久和平與持續發展。
3.中國應如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努力
(1)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倡導合作共贏理念,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推動構建和平、發展、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3)積極與各國加強政治互信、擴大務實合作、堅持交流互鑒,擴大利益交匯點,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與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4)堅持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努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
(1)對中國的意義:①指導新時期我國內政、外交工作,開創外交新局面。②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③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為人民謀幸福。
(2)對世界的意義:①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②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三、文化篇
(一)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思想
1.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2.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3.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
4.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推出更多群眾喜愛的文化精品。
5.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6.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
(二)文明交流互鑒
1.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對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平等對話、交流的意義
(1)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燦輝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鑒、共同發展的平臺。
(2)讓亞洲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促進地區發展合作。
(3)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作互信。
(4)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文化創新活力。
(5)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
2.在文化交流互鑒中如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講好中國好故事首先要推動經濟、政治的發展與交流,不斷提升綜合國力,增強全民族文化的創造活力。
(2)要尊重文化多樣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探索各國文化發展的共性和普遍規律,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3)要立足社會實踐,充分挖掘我國的文化資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讓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和現代文化的精髓。
(4)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同時把握國外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創新國際傳播的手段和途徑,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
3.如何通過文化交流促使“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民相親、心相通”
(1)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要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和信息技術等多種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樹立好中國形象。
(2)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要發展具有當代文化價值特性、面向“一帶一路” 主體國家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成為凝聚文化共識、促進民心相通的橋梁紐帶。
(3)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文化對話與交往,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共生,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努力。
(三)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1.黨如何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1)指導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2)面向實際: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聆聽時代聲音,深人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3)理論引領:加強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人人心,凝聚民族復興的堅定意志和磅磚力量。
(4)輿論導向:必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
2.我國應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角度)
(1)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
(2)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3)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4)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體如何做好意識形態宣傳工作
(1)主流媒體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打造品牌宣傳欄目,主動及時高效地宣傳意識形態內容,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加強傳播內容建設,融合媒體資源,打造意識形態宣傳工作的資源庫。
(3)運用現代傳播技術,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增強意識形態內容的吸引力,生動、立體地闡釋中國故事,
(4)創新宣傳形式,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宣傳合力,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5)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使宣傳工作貼近人民群眾生活,使意識形態的內容更易于人民群眾理解和接受,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4.主流媒體怎樣與新媒體融合發力,傳播、弘揚主流價值觀
(1)利用新媒體交互性共享性強的特點發揮其在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促進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以強大的實力保障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2)立足于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捕捉身邊的美好,在深入生活中進行媒體融合發展。
(3)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與呼聲,提供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4)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人人心;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5)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推動媒體融合。
5.在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應如何成為“輿論壓艙石、社會黏合劑、價值風向標”
(1)加強新技術的運用創新。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增強傳播能力,打大引導力。
(2)黨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聚焦改革成就,占領主流思想輿論陣地。
(3) 主流媒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疏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1.如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1)增強文化自信, 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深人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
(2)在保持傳統文化精神內核的基礎上,讓傳統文化融人時代語境,反映當代人的生活、情感和價值追求,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
(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廣泛吸取外國優秀文化的營養,增強自身的創造力和感染力。
(4)發揮現代科技和大眾傳媒作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的創新,使傳統文化進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
2.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增強文化自信的作用
(1)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對自身文化價值充分肯定。
(3)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得中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對中華文化發展堅定信念。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于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
(五)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英雄精神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意義
(1)英雄精神集中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和弘揚英雄精神,有利于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2)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英雄精神能夠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重要的文化資源。
(3)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英雄精神,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
(4)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有利于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意義
(1)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改革開放精神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資源。
(2)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能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3)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4)有利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3.新時代傳承和弘揚女排精神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意義
(1)女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
(2)新時代傳承和弘揚女排精神,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
(3)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六)上好思政課做好引路人
1.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思政課是價值引領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辦好思政課有利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人人心,鑄魂育人。
(2)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凝魂聚氣強基固本。
(3)有利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思信提高學生的思想道 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4)文化對人的認識活動、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會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辦好思政課,有利于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2.開好思政課對培養時代新人的作用
(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思政課傳遞真善美、啟迪思想智慧、塑造精神靈魂。
(2)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投身實踐,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七)文化自信
1.傳承弘揚中國文化對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
(1)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
(2)文化自信來自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3)傳承弘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可以延續歷史文脈,彰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筑牢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4)挖掘中國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的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信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凝聚精神力量。
2.如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眾生活,增強文化自信
(1)引導公眾創新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滿足大眾參與感,增強對我國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2)創新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的形式,增強大眾認同感,充分肯定我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3)運用現代科技拉近優秀傳統文化與觀眾的距離,提高大眾獲得感、深刻把握時代發展潮流。
(4)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交流和傳播,提高大眾自豪感,彰顯中國文化的價值。
(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宣傳xx先進事跡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意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2)宣傳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激發情感認同。有利于引導人們堅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
(3)發揚老一輩奉獻精神,共同筑夢新時代,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4)宜傳英雄,學習英雄,有利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法治建設的政治意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人法治建設,有利于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2)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價值觀念變成行動遵循,提升公民索養,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3)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3.社會主義文藝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1)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4.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如何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報國愛民,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集中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是新時代社會正能量的標桿和楷模,他們身上所展現的忠誠,執者樸實的品格,集中體現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鑄就了” 新時代的中國信仰和中國精神。
5.怎樣通過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教育將文化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利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創設良好的文化環境,引導學生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全面發展。
(3)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通過教育,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創新創造活力。
(4)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6.科技在教育創新中的作用
(1)現代科技運用于網絡教育,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課程和方式,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2)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使教學信息的傳遞更加快捷、更加豐富,有利于實現師生的交流互動,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3)新技術的運用,課件內容在教學中的實時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新技術的運用,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使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四、成就篇
(一)建黨100年,我國是如何發揮政治優勢凝聚中國力量的
1.發揮政治優勢凝聚中國力量必須毫不動播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3.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4.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協商民主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二)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 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累計減貧9348萬人,年均減貧1335萬人,七年累計減貧幅度達到94.4%,農村貧困發生率也從2012年年末的10.2%下降到2019年年末的0.6%。到2020年11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脫貧攻堅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減貧成績,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1.脫貧攻堅取得偉大成就的巨大意義
(1)大幅度提高了貧困群眾收人水平。明顯改善了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2)加快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提升了貧困治理能力。
(3)構建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創新完善了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
(4)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5)堅定全球減貧決心,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脫貧攻堅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減貧成績,有哪些寶貴經驗
(1)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3)堅持精準扶貧方略。
(4)堅持完善大扶貧格局。充分發揮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導作用,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把脫貧攻堅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制定國家專項規劃。二是通過安排并不斷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實現政府主導。三是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四是統籌加大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的力度。
(5)堅持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6)堅持較真碰硬考核評估。
(三)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1.進博會對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作用
(1)進博會進口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的消費品,進一步釋放消費者的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2)進口大量中高端消費品,倒通我國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優勢。
(3)進口智能及高端技術裝備,有助于增加我國產業升級所需的技術、設備產品供給,夯實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物質技術基礎。
(4)進口節能環保型產品,有助于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推動我國經濟的綠色發展。
(5)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強共同發展新動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2.我國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文化意義
(1)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博覽會上展示中國發展新理念和改革開放成就,增進外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2)有利于中國民眾了解世界文化,促進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和融合,推動文化創新。
(3)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四)粵港澳大灣區
1.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1)發揮粵港澳地區的各自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各種生產要索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優化資源配置。
(2)促進區域開放合作模式創新與發展動能轉換,促進粵港澳地區自身調整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3)推動我國深度參與全球化競爭,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實力。
(4)推動三地產業協同融合發展,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5)促進粵港澳地區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2.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如何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粵港澳大清區要發揮各地經濟優勢,優化區域功能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2)發揮人才、科研優勢,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發展區域。
(3)打造高水開放平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立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4)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民生,實現區域的共享發展。
(5)促進港澳融人國家發展大局,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豐富“國兩制"實踐內涵。
(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1.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投運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2)有利于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高資源再利用率,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3)有利于增強我國民航的國際競爭力,發揮民航的服務作用,發展更高層次和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4)有利于成為推動地區發展的新引擎,加快京津冀地區的產業融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大興機場的成功設計對于展現中華文化的美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中華文化美的展示需要通過推動中華文化創新發展來實現。大興機場的設計中植入了中華文化優秀元素,做到了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2)文化的發展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大興機場的設計方案吸收中外各家之長,在交流合作中發展自己。
(3)實踐是文化創新發展的根本途徑。大興機場的成功既著眼于人民群眾的需求,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實踐精神。
(4)中華文化的美與大興機場的美一樣,都需要借助先進的科技傳媒手段,讓人們感受中國新時代偉大工程的震撼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北京冬奧會
1.舉辦冬奧會對于發展“白色經濟”的作用
(1)舉辦冬奧會促使冰雪旅游產品和服務改造升級,有利于提高消費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冰雪消費的動力。
(2)冰雪消費熱又帶動了民宿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3)舉辦冬奧會為加強中外冰雪經濟合作提供了機遇和平臺,有利于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冰雪經濟的開放水平。
2.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和“雪容融”的發布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意義
(1)“冰物”和“雪容臉”的形象設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新形式和新素材。
(2)“冰墩墩” 和“雪容融”的形象設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完美結合,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豐富養料。
(3)“冰墩墩”和“雪容融”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有助于增強我們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4)“冰墩墩”和“雪容融”通過向人們傳播和平友愛、運動健康等正能量理念,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質,引導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承擔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責任。
(5)“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發布有利于將中國理念和中國觀點向世界傳播,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3.冬奧會推動冰雪旅游熱的原因及意義(生產與消費角度)
(1)原因: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居民收人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轉變消費升級,享受資料消費逐漸增加,推動對冰雪旅游的需求;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冰雪旅游的發展助推冰雪旅游熱。
(2)意義: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中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導向作用。冰雪旅游需求的不斷增加會倒逼冰雪旅游產業供給側補短板,產品提檔升級;新的消費熱點帶動產業成長,冰雪旅游熱會推動冰雪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和轉型升級。
(七)一帶一路
1. 一帶一路的提出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在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習近平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對新時代中國開放空間布局進行了統籌規劃,又對中國與世界實現開放共贏的路徑進行了頂層設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大創舉,是我國今后相當長時期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管總規劃,是我們黨關于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截至2022年底,已有15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和時代進步要求,著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2022年前11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貿易額逆勢增長20.4%,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再創新高,展現出強勁韌性。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全面開花,東盟第一條高速鐵路試驗運行,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正式通車,中老鐵路開通交出亮眼成績單,匈塞鐵路、克羅地亞跨海大橋有效改善了當地交通,標注著國際經濟合作新高度,打造了促進各國發展新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新時代成就和展望未來時,兩次提及“一帶一路”,特別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2023年高考政治無法回避的一個重大熱點問題,高考政治、歷史、地理學科應該從不同角度考查這個問題。
2.簡單分析一帶一路命題角度
“一帶一路”倡議,強調了相關各國要打造“利益共同體”。而經濟互利,是聯系各國的主要手段,這“一帶一路”與高中政治學科的必修教材“經濟生活”或“經濟與社會”相結合的知識點,就有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發展等等。另外,在“文化生活”或“哲學與文化”方面,“一帶一路”又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交流?!耙粠б宦贰卑阎腥A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時,也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引入了中國。
而“一帶一路”與“政治生活”或“政治與法治”或“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中的知識點同樣聯系緊密,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間的共同利益?!耙粠б宦贰毖鼐€各國之所以能夠合作,就是因為國家之間有共同的利益。
比如說當今世界和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那么我們的這個合作,也就體現了這個和平與發展這個主題。還有就是我們國家比如一貫奉行就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那我們這個合作,也是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
“一帶一路”從唯物論的角度,可以聯系“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辯證法的角度,則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各國在合作共贏的大前提下,再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马公市| 虎林市| 南华县| 章丘市| 涿鹿县| 临清市| 昂仁县| 孝感市| 德州市| 洱源县| 伊金霍洛旗| 房产| 法库县| 咸丰县| 会东县| 天峻县| 哈尔滨市| 兴海县| 恭城| 西贡区| 玛纳斯县| 崇仁县| 乌拉特中旗| 长葛市| 叙永县| 海宁市| 临泽县| 通许县| 汶上县| 东乌珠穆沁旗| 枞阳县| 澄江县| 余江县| 阿勒泰市| 宜都市| 洞口县| 焦作市| 海南省| 榕江县|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