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根據課型需要設置,可自行決定】本課基于對于新教材和新課標的深刻解讀,立足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育,明確立意,有效地將高考情境設計要求與問題設計相結合, 把教材的內容有效整合,輔助多種手段,如史料、圖片、視頻、表格、地圖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探討歷史問題,獲得歷史認知,培養家國情懷。生活情境與歷史研究相結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學生潛移默化地深化了歷史知識。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選擇性必修二第三單元是《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本課課題為《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它上承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下啟第9課當代人類的經濟與生活,全面展示了近代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與商業貿易的變化,建立起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之間的內在關聯,本課包括兩個子目,第一子目是“世界市場的形成”,第二子目是“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這兩個子目之間具有因果的邏輯關系,近代世界市場的形成是商業貿易發展變化的背景,是促成近代商業貿易發生變化的條件。學生情況分析本課的相關內容在《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七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一課中的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和早期殖民擴張這一部分有所涉及,本課對于商業貿易中相關的專有名詞和經濟社會現象又有所深入探討,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到位至關重要。鑒于學生高一時期的基礎掌握和歷史認知,教學設計選擇了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茶葉,小植物,大歷史,這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歷史的親切感,也將學生興趣點和教學重難點有機結合。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分析】1.通過15--18世紀中英茶葉貿易情況,了解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認識其對商業貿易的意義,形成時空觀念。(素養目標:時空觀念、史料實證)2.通過了解工業革命以來茶葉在歐洲傳播的變化,認識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對商業貿易的影響,培養史料實證意識。(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通過中國近代以來對英國茶葉貿易的衰落,認識技術創新等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涵養家國情懷。(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之間的聯系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8課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一、從“茶葉初現歐洲”看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二、從“茶葉風靡歐洲”探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三、從當今“一帶一路”尋中國茶企發展新路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給學生播放一段中茶集團的宣傳視頻——這段視頻和課前播放的視頻都圍繞一個什么主題? 欣賞視頻,回答問題。 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圍繞的線索,激發學習興趣設計問題:中國茶葉是如何外傳的?出示下面圖片。 師生互動了解中國茶葉外傳情況。 讓學生認識到古代茶葉的傳播僅僅局限周邊或者亞非地區,那么茶葉是什么時候傳播到歐洲的?帶著問題引出本課所學。一、從“茶葉初現歐洲”看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出示史料: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為商品進口到歐洲。1658年9月23日,倫敦報紙上第一次出現了茶的廣告。但直到17世紀末,飲茶在英國仍然是一個新鮮事物。——摘編自[英]馬克曼·艾利斯《咖啡館的文化史》等設計問題:茶葉是在什么時候傳入歐洲的?茶葉為什么在此時初現歐洲?2.概念解讀:世界市場——是由全球各地市場,通過分工而聯接成的有機整體,其形成的重要標志是各國、各地區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貨物和服務交換。3.展示相關地圖設計問題:世界市場是如何形成的?給商業貿易帶來了怎樣的影響?4.重點突破(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他們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總督及其臨時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 東印度公司及其后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進行貿易。 ——摘編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年12月31日)設計問題:根據材料,概括東印度公司的特點。 學生思考茶葉此時外傳的重要原因。明確概念,把握內涵。學生結合地圖認識世界市場的形成及與商業貿易的關系。4.學生結合史料把握東印度公司她點。 引出學習內容——世界市場,了解世界市場的概念,認識其對商業貿易的意義,形成時空觀念,并對東印度公司這一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形成一定認識。二、從“茶葉風靡歐洲”探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1.出示史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飲表率,引得貴族們爭相效仿。 ——摘編自周重林《茶葉戰爭》材料一 19世紀后期,英國的茶葉進口量猛增,價格明顯下降,飲茶逐漸在社會各階層中得到普及。——摘編自周重林《茶葉戰爭》材料二 下圖為法國畫家奧古斯特·雷諾阿于1866年創作的繪畫作品,展現了民眾飲茶的場面。設計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與第一則史料相比,茶葉在歐洲的傳播出現了怎樣的變化?2.請同學們閱讀教材41頁第2、3段,梳理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過程,并把表格填寫完整。3.結合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表及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圖片,思考世界貿易的變化以及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商業新變化4.1866-1893年中國和印度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示意圖(單位:萬噸)設計問題1: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對英茶葉貿易出現了什么新趨勢?材料一 中國茶葉的經營方法是由個體茶農采制小量茶葉,然后運往各處叫賣幾天……中國則全用人工,因茶商各謀各業,且股本無多,不能購置機器。 ——林齊模《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以對英國出口為中心》材料二 在英印政府和民間資本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印度茶葉種植事業得以迅速發展……在調整了管理者和改進生產方法后, 種植上經過科學的剪枝與采摘,培育上又經細心從事,而且是以節省人工的最新機器制造出來的,阿薩姆公司最終擺脫了困境, 并于當年宣布首次獲利 3000 英鎊, 1852年公司有了第一次盈余。 ——林齊模《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以對英國出口為中心》設計問題2:結合材料一回答中國對英茶葉貿易衰落的原因,同時接著思考材料二對于研究中國茶葉對英貿易衰落的原因是否必要 并說明理由。 學生根據材料回答茶葉傳播發生的變化。學生自主梳理世界市場形成的推動事件,主要方式。學生結合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表等,進一步認識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的關系。學生思考近代中國對英茶葉貿易出現的新趨勢,并根據提供的史料分析背后的原因。 讓學生通過茶葉的傳播認識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進一步認識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的關系,并通過史料認識到中英茶葉貿易在中國近代以來出現的問題。三、從當今“一帶一路”尋中國茶企發展新路 材料 在2017年召開的全球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我國唯一一家從事茶產業的“中華老字號”國企——中國茶葉有限公司(簡稱中茶),就用自己精選的四款茶葉產品,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友人,重溫了中國茶葉綿延千年的神韻。當前,我國茶葉行業呈現大而不強的局面。與國外企業相比,品牌缺失,產品市場化程度不足。特別是自2020年開始,5月21日被聯合國確定為“國際茶日”。面對“國際茶日”,許多中國茶企還是如梗在喉、如芒在背。原因在于,源自中國的茶,卻是外國茶企在國際一家獨大,這家企業就是英國的立頓。設計問題:在當今“一帶一路”不斷深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的國際形勢下,假設你是中國茶企的代表,請你為中國茶葉的發展與傳播設計一個可行性強的推廣方案。(要求:立論正確,表述成文,敘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字數限定在200-300字之間) 學生各抒己見,結合本節課所學和當前形勢發展,為中國茶企的發展獻言獻策。 發散學生思維,以史為鑒,涵養家國情懷。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縱觀近代中英茶葉貿易,中國由一個茶葉暢銷國到貿易優勢地位被取代,除了技術問題和國家的獨立主權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維持國際貿易的健康有序發展。今天的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貢獻出了自己的方案,那就是要——共商、共建、共享、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學生齊讀)教學反思課題來自于選修二第三單元第8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好處在于內容清晰,結構系統。但如何立意、賽出兩點成為關鍵。主要是形成了幾個立意:海權意識、中西貫通、東印度公司、蔗糖、茶葉、咖啡等。最終結合平時習題的訓練、各類考試的考查、史料研讀等決定以茶葉貿易入手來展開。在教學設計上打亂教材原有順序,分時間段來透視在茶葉貿易中世界市場的形成與商業貿易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有效整合茶葉貿易與教材學習之間的關系問題顯得尤為棘手,過多傾向于茶葉貿易會脫離教材,只注重教材又會失去以茶葉為線索的歷史價值。幸而在這一過程中,一種歷史組的老師對我不遺余力地付出與指點,他們集思廣益給我獻計獻策,直言不諱地指出我的問題,能夠毫不保留地傳授我技巧與經驗,這讓我的成長之路充滿感恩感激,也讓我更加珍惜團隊的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實踐,我對于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堂立意的確定、課堂節奏的把控、重點難點的突破,問題設計的周密、課堂氛圍的渲染整體都有了新的體會。同時也再次深刻地認識到學習、堅持學習的必要性。今后,我要盡量讓自己多學習專業知識,多更新教學理念,多研究高考形勢,多參與教育教學相關培訓,多打磨完善自己的課堂,讓自己成為一位能夠深下去沉下心來研究的老師。里斯本果阿澳門馬尼拉墨西哥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