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義烏市賓王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初教學質量評價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義烏市賓王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初教學質量評價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義烏市賓王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初教學質量評價卷
一、選擇題
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下邊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從圖中所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有(  )
①圖中海拔最高處是F處
②圖中小河的總體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
③比例尺的數字式為1:10000
④圖中H處為山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①讀等高線可知,F和H處位于山脊,F的海拔高度在500km-600km之間,不是最高處,故①錯誤;②根據圖示可判斷,小河總體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故②正確;③由圖示可知比例尺為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一千米,數字式即1:100000,故③錯誤;④結合①的分析可知,H處位于山脊,故④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小明打算在今年的暑假,乘郵輪環球旅行,當他乘坐的郵輪經過某點時:它的前面是東半球,后面是西半球,左面是中緯度,右面是低緯度,若它繼續向前,它可能到達的大洲是(  )
A.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南美洲
C.非洲、歐洲 D.北美洲、亞洲
【答案】A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160°E和20°W, 所以小明站的位置在160°E或20°W。低緯度和中緯度的分界線是南北緯30°,所以小明站的位置在南北緯30°上。根據題意,小明的 前面是東半球,后面是西半球,左面是中緯度,右面是低緯度, 所以小明的地理坐標可能是(160°E,30°S),如果繼續前行,可能到達大洋洲;小明的地理坐標也可能是(30°N,20°W),如果繼續前行,可能到達非洲。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為界,西經20°以東,東經160°以西為東半球,西經20°以西,東經160°以東為西半球;東西經度的劃分是以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分了180°,以東的180°稱東經,用符號“E”表示,以西的180°,稱西經,用符號“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劃分都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的緯度稱北緯,用符號“N”表示,屬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緯度稱南緯,用符號“S”表示,屬于南半球;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定方向,無論經、緯線如何彎曲,經線永遠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永遠指示東西方向。
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古代羅馬法律制度比較完備,其中的一部被贊譽為“羅馬法律高度精細的匯集”和“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的法律發生在下列哪個時期(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11世紀末期,《羅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發現,西歐開始對《羅馬民法大全》進行研究。《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羅馬民法大全》也被贊譽為“羅馬法律高度精細的匯集”。題干這部法律是《羅馬民法大全》,發生在④東羅馬帝國時期,選項D符合題意。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④時期制定了《羅馬民法大全》,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史實,“羅馬法律高度精細的匯集”和“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分析歷史現象中的因果關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歷史聯系。下列選項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①頒布《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確立了種姓制度
②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③中古西歐城市興起—反映市民心態的城市文學興起
④文藝復興——推動歐洲文化思想繁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級制度,故①錯誤。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會的道路,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故②錯誤。中古西歐城市興起和反映市民心態的城市文學興起,這組因果關系的對應是正確的。10世紀西歐開始出現作為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各種大學紛紛在城市建立,反映市民心態的城市文學逐漸產生,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故③正確。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故④正確。
C項③④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基礎知識。
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如圖所示的現象開始于16世紀初,18世紀達到高峰,19世紀末基本結束。該現象(  )
A.加速了美洲走私貿易的盛行
B.使非洲主動融入了世界市場
C.推動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
D.標志資本主義世界市楊形成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16世紀歐洲開始進行“三角貿易”,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三角貿易導致非洲勞動力短缺;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推動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角貿易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三角貿易并能靈活運用。
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序言:18世紀末,法國的革命和同時期英國的革命稱為"雙元革命"。這場改變了世界,使整個世界發生變革的“雙元革命”指(  )
A.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
B.拿破侖對外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答案】C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因此材料中“雙元革命”是指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被稱為"雙元革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以下為歷史上部分世博會舉辦情況列表,對表格內容補充正確的是(  )
舉辦時間 舉辦城市 主要展品 展會主題
1851年 英國倫敦 ① 萬國工業
1904年 美國巴黎圣路易斯 ② 建市100周年
2010年 中國上海 ③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A.①內燃機 ②飛機 ③長途電話
B.①蒸汽機車 ②汽車 ③智能手機
C.①蒸汽輪船 ②電腦 ③白熾燈泡
D.①發電機 ②電報 ③網上教育
【答案】B
【知識點】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處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關,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主要展品有蒸汽機車、蒸汽輪船等;②處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主要展品有內燃機、汽車、飛機、白熾燈泡、電報、長途電話等;③處與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的主要展品有智能手機、電腦等。
B項①蒸汽機車②汽車③智能手機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發明的相關史實。
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世界現代史某單元的課題如下圖,這一單元的主題應該是( )
第1課 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
第2課 西歐的聯合 第3課 日本重新崛起
第4課 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
A.戰后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 B.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
C.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D.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
【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西歐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并發展起來,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戰后資本主義在發展中還出現許多新變化。據題干圖片中“第1課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第2課西歐的聯合、第3課日本重新崛起、第4課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知,戰后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變化,故這一單元的主題可以是: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
ACD三項和題干課題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應該是這一單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戰后美國、日本、西歐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的相關史實。
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等軍事政治性組織是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戰結束后,各類國際經濟組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一變化趨勢主要反映了當今世界( )
A.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加大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C.市場經濟制度得到普遍認可 D.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普遍關注
【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盡管天下并不太平,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當今世界的主題及學生分析、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
1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習近平指出:“當世界經濟處于下行期的時候,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感受到壓力和沖擊。”由此看出(  )
A.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秩序動亂 B.經濟全球化面臨重大挑戰
C.經濟全球化弊大于利 D.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
【答案】D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和資本流動,有利于高新技術的擴散和推廣,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發展的追趕或超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而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地位,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必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許多發展中國家存在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的壓力和挑戰。所以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是一柄雙刃劍。
ABC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1.(2022·婺城模擬)2022 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要用“立破并舉”的“加減法”來破除各種自我小循環和地區封鎖。這說明我國(  )
①通過改革創新激活市場經濟的活力
②根本上破除了制約發展的因素
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
④不再構建雙循壞的新發展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
【解析】【分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要用“立破并舉”的“加減法”來破除各種自我小循環和地區封鎖。這說明我國通過改革創新激活市場經濟的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選項觀點夸大了這一舉措的作用。
④錯誤,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艷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繼續我們星辰大海的征途,需要(  )
①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②保持我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全面領先
③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不斷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說明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這得益于我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此,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不斷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 ①④ 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我國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沒有在全球科技領域實現全面領先 。
③錯誤,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不是改革創新。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增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教興國戰略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2022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前,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先后兩次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這說明我國(  )
①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②真切推進全過程民主
③協商民主具有獨特優勢
④踐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 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先后兩次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這說明我國 真切推進全過程民主,體現了協商民主具有獨特優勢,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①④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體現的是重大社會事項公示制度,沒有體現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新型民主和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本題應注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決策草案成文前的民意反映,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一般是在決策草案形成后予以公示,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1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提出,在全面依法治國上,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下列體現了以法治方式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的是 (  )
①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②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實行新冠疫苗免費接種
③社區領導輪流勸說,小王終將母親接回家中贍養
④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傳統“家事”上升為“國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 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這借助互聯網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增強國治理國家的能力。 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傳統“家事”上升為“國事”,這體現國家實行依法治國方略,通過法律促進道德建設,有利于增強治理國家的能力,所以①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③ 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與法治無關,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意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典籍里的中國》以創新的手法,將《論語》《尚書》等傳統文化經典搬上熒屏,用當代的方式與厚重的歷史握手,讓“典籍活起來”,活在中國人的心中。這表明(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無法相互交流
③中華文化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
④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 《典籍里的中國》以創新的手法,將《論語》《尚書》等傳統文化經典搬上熒屏, 讓“典籍活起來”,活在中國人的心中。這表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表明中華文化 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觀點錯誤,各種文化可以求同存異,進行交流互鑒。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將有利于(  )
小資料: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零排放”。
①解決資源緊缺問題 ②維護世界的和平
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④推動可持續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 碳中和目標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體現綠色發展的理念,所以 中國提出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有利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推動可持續發展,因此,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① 錯誤, 碳中和主要是為了保護環境。
② 錯誤, 碳中和與世界和平沒有直接關系。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1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習主席的這句話要求我們(  )
①開展宣傳教育,凝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全民力量
②認清安全形勢,增強危機憂患意識樹立安全觀
③增強安全責任感,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社會共識
④積極行使維護國家安全的權利,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貢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這強調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我們要 認清安全形勢,增強危機憂患意識樹立安全觀, 增強安全責任感,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社會共識, 開展宣傳教育,凝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全民力量 ,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④錯誤,維護國家安全是義務不是權利。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十三五期間,金華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下列發展成就與發展理念對關系正確的是(  )
①新建省級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95家——創新
②6個縣(市、區)跨區域供水——共享
③“無廢”城市全省率先創建,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躍居全省第三位——綠色
④獲批落地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等多個重大改革開放平臺——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①正確,新建省級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95家,這體現創新 。
②錯誤,6個縣(市、區)跨區域供水,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體現協調。
③正確,“無廢”城市全省率先創建,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躍居全省第三位,體現綠色發展理念。
④正確,獲批落地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等多個重大改革開放平臺,這體現開放。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開放,綠色,協商,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的內容,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若要報道以下新聞中的現象,最適合的標題是(  )
對比國內防疫的萬眾一心與部分西方國家的自甘墮落,絕大多數中國民眾,特別是廣大年輕人,不再盲目地仰視國外,而是為祖國富強而自豪,為民族復興而歡呼。
A.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B.走向未來的少年
C.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D.做自信的中國人
【答案】D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分析新聞內容,找到關鍵信息“廣大年輕人,不再盲目地仰視國外,而是為祖國富強而自豪 ”,這體現民族自信,所以 做自信的中國人 為主題合適,因此,D符合題意,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人自信的底氣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2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博鰲亞洲論壇 2022 年年會于 4 月 20 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論壇聚焦疫情防治、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等議題,探討全球抗疫經驗以及經濟發展走勢等。這體現了該論壇(  )
A.致力解決和平問題 B.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C.發揮中國主導作用 D.積極應對貿易糾紛
【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論壇聚焦疫情防治、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等議題,探討全球抗疫經驗以及經濟發展走勢等,這體現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主動承擔國際責任,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
A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C觀點錯誤,中國在國際上不起主導作用。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在有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個領域,積極采取行動。
二、非選擇題
2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近代世界風云變幻,大國崛起競爭激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人心的改變;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變;第三是器物和經濟的改變。
——摘自《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
材料二: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
——摘自《大國崛起》的解說詞
材料三: 馬克思說“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在這兩次革命中獲得了勝利——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歐洲近代史上影響“人心改變”的兩個重要歷史事件及其核心內容。
(2)材料二中,“英國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時,在政治、經濟領域分別發生了什么社會變革 產生了什么共同影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為什么說1789年法國革命是“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 人文主義精神;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
(2)政治領域:資產階級革命:經濟領域:工業革命:共同作用: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人心的改變”指的是人的思想的改變,依據所學可知,歐洲近代史上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分別是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 材料一中兩個重要史實指的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依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啟蒙運動的核心內容是理性主義。
(2)依據材料二 “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政治上,1640—1688年 ,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開展并完成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獲得突飛進的發展,使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此可知,“英國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時,在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的社會變革分別是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齊共同影響為都 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根據材料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在這兩次革命中獲得了勝利……”,結合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發展資本主義,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根據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傳播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影響。
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 人文主義精神;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
(2)政治領域:資產階級革命;經濟領域:工業革命;共同作用: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材料為依托,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
2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國際關系錯綜復雜,抽絲剝繭正本清源。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
材料一: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 巴黎和會簽署《凡爾賽條約》,嚴厲處置德國 1921年 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2年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5年 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7年 七七事變 1938年 德國吞并奧地利、慕尼黑會議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數十年的核軍備競賽以其惡性循環加劇了冷戰,但也控制了冷戰,因為它確立和維持了“恐怖平衡”……它使得兩個超級大國能夠彼此對抗和爭斗而不兵戎相見……冷戰使美國在世界政治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多個重要地理區域,形成了顯著的美國霸權。
——摘編自時彀弘《美蘇冷戰史:機理、特征和意義》
材料三:1914年以來的幾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獲得成功。實際上,這兩種表面矛盾的趨勢是互相加強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體化,導致了西方的技術、觀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擴散。但是反過來,也正是這種擴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權。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選擇地采納西方文明來對西方進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來的世界歷史既是西方成功的歷史,又是西方衰落的歷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請根據材料一信息,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可避免的原因。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冷戰開始與結束的標志性事件,并分析美蘇冷戰產生的影響。
(3)請運用史實論證材料三中的觀點“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獲得成功。”
【答案】(1)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②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發動了局部戰爭,形成戰爭策源地;
③英、法等國實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2)冷戰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結束標志:蘇聯解體。
影響:美蘇冷戰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美蘇冷戰使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
(3)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國家政治經濟上發展不平衡以及對海外殖民地的激烈爭奪,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戰的結果是歐洲國家經濟遭到了破壞,出現了政治危機,對殖民地的控制有所減弱,歐洲對全球的霸權開始遭到削弱。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西歐國家出現了經濟混亂、大規模失業,并由此引發了政治危機,民主制度遭到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批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使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日益崩潰,這些表明西方國家在衰落。
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廣泛實踐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廣泛傳播與滲透,并被逐漸接受又表明西方國家是成功的。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隱含了諸多的矛盾,國際秩序及不穩定,對戰敗國的嚴厲處罰,導致了戰敗國的不滿,成為國際關系危機的根源;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發動了局部戰爭,形成了大戰的策源地;英法、美等國實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2)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1991年底,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結合所學知,美蘇冷戰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美蘇冷戰使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論證嚴密即可。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國家政治經濟上發展不平衡以及對海外殖民地的激烈爭奪,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戰的結果是歐洲國家經濟遭到了破壞,出現了政治危機,對殖民地的控制有所減弱,歐洲對全球的霸權開始遭到削弱。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西歐國家出現了經濟混亂、大規模失業,并由此引發了政治危機,民主制度遭到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批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使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日益崩潰,這些表明西方國家在衰落。
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廣泛實踐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廣泛傳播與滲透,并被逐漸接受又表明西方國家是成功的。
故答案為:(1)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②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發動了局部戰爭,形成戰爭策源地;③英、法等國實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2)冷戰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結束標志:蘇聯解體。影響:美蘇冷戰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美蘇冷戰使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
(3)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國家政治經濟上發展不平衡以及對海外殖民地的激烈爭奪,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戰的結果是歐洲國家經濟遭到了破壞,出現了政治危機,對殖民地的控制有所減弱,歐洲對全球的霸權開始遭到削弱。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西歐國家出現了經濟混亂、大規模失業,并由此引發了政治危機,民主制度遭到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批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使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日益崩潰,這些表明西方國家在衰落。
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廣泛實踐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廣泛傳播與滲透,并被逐漸接受又表明西方國家是成功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可避免的原因、冷戰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可避免的原因、冷戰等知識。
2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復習“大國興衰”時,劉老師設計了如下學案,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1)探究一 【圖文說史——探討英國崛起】
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由于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愿意納稅來支持政府。 ——倫敦大學皇家學院教授安德魯·波特
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探究二 【文獻說史——解決美國難題】
華盛頓:“邦聯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我們想要聯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 文獻1: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利;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
林肯:“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 文獻2: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
華盛頓和林肯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分別制定和發表了什么文獻?文獻中解決難題的核心內容分別是什么?
(3)探究三 【導圖說史——闡述蘇俄(聯)興衰】
根據以上思維導圖,簡述蘇俄(聯)興衰的過程。
(4)探究四 【以史鑒今——暢談國家發展】
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你認為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工業革命。
(2)華盛頓: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
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
(3)1917年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1921年,列寧從國情出發,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行,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1941—1945年,蘇聯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雖然蘇聯也進行多次改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4)政府政策、科技創新、民主獨立、國家統一、制度創新等。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崛起的原因。根據材料“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由于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愿意納稅來支持政府可知,史料反映了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根圖片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機,這說明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還有工業革命。
(2)本題考查。(3)本題考查蘇俄(聯)興衰的過程。根據題干思維導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1921年,列寧從國情出發,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行,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1941-1945年,蘇聯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雖然蘇聯也進行多次改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3)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根據材料 “邦聯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我們想要聯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騏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利;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可知,華盛頓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即中央政府軟弱無力的問題,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根據材料“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宣布從1863年元且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可知,林肯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即國家面臨分裂的危險,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
(4)本題考查大國興衰的因素。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可知,我認為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政策、科技創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工業革命。
(2)華盛頓: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
(3)1917年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1921年,列寧從國情出發,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行,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1941—1945年,蘇聯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雖然蘇聯也進行多次改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4)政府政策、科技創新、民主獨立、國家統一、制度創新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美國和蘇聯的崛起、蘇聯的解體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美國和蘇聯的崛起、蘇聯的解體等相關史實。
2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近代慘遭外來侵略深重的地區,也是覺醒抗爭先行的地區,還是當代改革開放走在前列的地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近代化從這里起步】
【國際化從這里起航】
上海浦東開發區始終堅持國際化理念。2001年加入WTO以后,浦東順應全球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流動的趨勢,引進并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充分發揮“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精神,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共富夢從這里起飛】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從黃浦江畔
到彩云之巔,長江將上海與云南緊緊連在一起,打響脫貧攻堅戰。
【相關鏈接】利用上海文化市場和運作的優勢,幫助云南楚雄州深入挖掘彝鄉文化資源,讓彝鄉文化走出大山,助力脫貧攻堅;積極鼓勵兩地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協作,引導村民入股,成立農村合作社,發展種植業;利用互聯網+教育幫扶新模式,實現上海名師遠程資源共享,在資源開發、人才培訓、產業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時利用互聯網+銷售的平臺,幫助云南的農產品直銷上海,鼓了云南人民的“錢袋子”,豐富了上海人民的“菜籃子”。
(1)根據圖1分析上海成為我國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條件。
(2)以上材料體現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3)針對相關鏈接,概括說明上海對口扶貧云南的做法對打贏扶貧攻堅戰有何借鑒意義。
【答案】(1)上海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優越,便于對外開放。
(2)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3)①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③依靠科技,大力發展教育,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④ 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開展不同區域之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⑤利用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1,主要從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上海成為我國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條件。故答案為:上海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優越,便于對外開放。
(2)、根據材料,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改革開放走在前列的地區,近代化從這里起步,國際化從這里起航,共同富裕從這里起飛。其中蘊含的道理與教材相關。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3)、針對相關鏈接,上海對口扶貧云南的做法對打贏扶貧攻堅戰借鑒意義。
①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③依靠科技,大力發展教育,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④ 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開展不同區域之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⑤利用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點評】 地理條件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易于出口進口商品。上海為天然的優良港口,位于長江入海口,運輸條件好。經濟條件:上海腹地廣闊,位于我國經濟最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背靠江浙地區,有著廣闊的市場。歷史條件:上海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起步較早,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為發展現代工業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2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全球戰“疫”,眾志成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精神力量助戰疫】習近平總書記在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偉大抗疫精神成為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
【多方努力阻疫情】2022年,義烏 8﹒2疫情發生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義烏市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整合大量人力物力強化社會面管控和居民生活保障,組織幾千名專業技術人員投入核酸采樣檢測工作,利用大數據開展流調工作,阻斷疫情傳播鏈。社會各界亦萬眾一心,參與到這場全民戰役中。經過18天的奮力拼搏,8月20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面前無國界】在加強國內防控同時,中國通過多項舉措助力全球抗疫斗爭。以視頻會議等形式同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交流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向有關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專家團隊,向世衛組織捐款,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資援助。中國人民深知:疫情面前,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整體。
(1)說說你對“偉大抗疫精神成為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的理解。
(2)根據材料指出此次義烏抗疫所具有的借鑒意義。
(3)據材料指出中國的各項舉措體現了中國首創的哪一理念?請運用“與世界緊相連”的相關知識分析中國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現?
【答案】(1)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
(2)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②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③發揮義烏市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中國力量;
④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⑤ 落實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3)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①面對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機與難題,中國不推諉、不逃避,也不依賴他人,積極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②中國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在新冠肺炎疾病的防控方面積極采取行動,積累有效經驗,為世界各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③中國擔當向世界展現了大國風范,顯示了中國智慧等。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本題可以從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本題可以從堅持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政府的宗旨,中國力量,中國精神,落實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方面回答即可。
(3) 中國的各項舉措體現了中國首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根據所學,聯系所學知識,本題可以從中國 積極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中國擔當向世界展現了大國風范,顯示了中國智慧等方面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民族精神,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科教興國戰略,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義烏市賓王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初教學質量評價卷
一、選擇題
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下邊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從圖中所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有(  )
①圖中海拔最高處是F處
②圖中小河的總體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
③比例尺的數字式為1:10000
④圖中H處為山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小明打算在今年的暑假,乘郵輪環球旅行,當他乘坐的郵輪經過某點時:它的前面是東半球,后面是西半球,左面是中緯度,右面是低緯度,若它繼續向前,它可能到達的大洲是(  )
A.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南美洲
C.非洲、歐洲 D.北美洲、亞洲
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古代羅馬法律制度比較完備,其中的一部被贊譽為“羅馬法律高度精細的匯集”和“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的法律發生在下列哪個時期(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分析歷史現象中的因果關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歷史聯系。下列選項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①頒布《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確立了種姓制度
②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③中古西歐城市興起—反映市民心態的城市文學興起
④文藝復興——推動歐洲文化思想繁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如圖所示的現象開始于16世紀初,18世紀達到高峰,19世紀末基本結束。該現象(  )
A.加速了美洲走私貿易的盛行
B.使非洲主動融入了世界市場
C.推動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
D.標志資本主義世界市楊形成
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序言:18世紀末,法國的革命和同時期英國的革命稱為"雙元革命"。這場改變了世界,使整個世界發生變革的“雙元革命”指(  )
A.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
B.拿破侖對外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以下為歷史上部分世博會舉辦情況列表,對表格內容補充正確的是(  )
舉辦時間 舉辦城市 主要展品 展會主題
1851年 英國倫敦 ① 萬國工業
1904年 美國巴黎圣路易斯 ② 建市100周年
2010年 中國上海 ③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A.①內燃機 ②飛機 ③長途電話
B.①蒸汽機車 ②汽車 ③智能手機
C.①蒸汽輪船 ②電腦 ③白熾燈泡
D.①發電機 ②電報 ③網上教育
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世界現代史某單元的課題如下圖,這一單元的主題應該是( )
第1課 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
第2課 西歐的聯合 第3課 日本重新崛起
第4課 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
A.戰后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 B.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
C.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D.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
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等軍事政治性組織是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戰結束后,各類國際經濟組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一變化趨勢主要反映了當今世界( )
A.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加大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C.市場經濟制度得到普遍認可 D.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普遍關注
1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習近平指出:“當世界經濟處于下行期的時候,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感受到壓力和沖擊。”由此看出(  )
A.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秩序動亂 B.經濟全球化面臨重大挑戰
C.經濟全球化弊大于利 D.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
11.(2022·婺城模擬)2022 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要用“立破并舉”的“加減法”來破除各種自我小循環和地區封鎖。這說明我國(  )
①通過改革創新激活市場經濟的活力
②根本上破除了制約發展的因素
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
④不再構建雙循壞的新發展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艷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繼續我們星辰大海的征途,需要(  )
①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②保持我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全面領先
③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不斷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2022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前,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先后兩次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這說明我國(  )
①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②真切推進全過程民主
③協商民主具有獨特優勢
④踐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提出,在全面依法治國上,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下列體現了以法治方式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的是 (  )
①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②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實行新冠疫苗免費接種
③社區領導輪流勸說,小王終將母親接回家中贍養
④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傳統“家事”上升為“國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典籍里的中國》以創新的手法,將《論語》《尚書》等傳統文化經典搬上熒屏,用當代的方式與厚重的歷史握手,讓“典籍活起來”,活在中國人的心中。這表明(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無法相互交流
③中華文化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
④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將有利于(  )
小資料: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零排放”。
①解決資源緊缺問題 ②維護世界的和平
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④推動可持續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習主席的這句話要求我們(  )
①開展宣傳教育,凝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全民力量
②認清安全形勢,增強危機憂患意識樹立安全觀
③增強安全責任感,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社會共識
④積極行使維護國家安全的權利,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貢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十三五期間,金華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下列發展成就與發展理念對關系正確的是(  )
①新建省級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95家——創新
②6個縣(市、區)跨區域供水——共享
③“無廢”城市全省率先創建,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躍居全省第三位——綠色
④獲批落地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等多個重大改革開放平臺——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若要報道以下新聞中的現象,最適合的標題是(  )
對比國內防疫的萬眾一心與部分西方國家的自甘墮落,絕大多數中國民眾,特別是廣大年輕人,不再盲目地仰視國外,而是為祖國富強而自豪,為民族復興而歡呼。
A.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B.走向未來的少年
C.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D.做自信的中國人
2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博鰲亞洲論壇 2022 年年會于 4 月 20 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論壇聚焦疫情防治、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等議題,探討全球抗疫經驗以及經濟發展走勢等。這體現了該論壇(  )
A.致力解決和平問題 B.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C.發揮中國主導作用 D.積極應對貿易糾紛
二、非選擇題
2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近代世界風云變幻,大國崛起競爭激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人心的改變;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變;第三是器物和經濟的改變。
——摘自《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
材料二: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
——摘自《大國崛起》的解說詞
材料三: 馬克思說“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在這兩次革命中獲得了勝利——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歐洲近代史上影響“人心改變”的兩個重要歷史事件及其核心內容。
(2)材料二中,“英國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時,在政治、經濟領域分別發生了什么社會變革 產生了什么共同影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為什么說1789年法國革命是“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2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國際關系錯綜復雜,抽絲剝繭正本清源。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
材料一: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 巴黎和會簽署《凡爾賽條約》,嚴厲處置德國 1921年 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2年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5年 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7年 七七事變 1938年 德國吞并奧地利、慕尼黑會議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數十年的核軍備競賽以其惡性循環加劇了冷戰,但也控制了冷戰,因為它確立和維持了“恐怖平衡”……它使得兩個超級大國能夠彼此對抗和爭斗而不兵戎相見……冷戰使美國在世界政治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多個重要地理區域,形成了顯著的美國霸權。
——摘編自時彀弘《美蘇冷戰史:機理、特征和意義》
材料三:1914年以來的幾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獲得成功。實際上,這兩種表面矛盾的趨勢是互相加強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體化,導致了西方的技術、觀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擴散。但是反過來,也正是這種擴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權。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選擇地采納西方文明來對西方進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來的世界歷史既是西方成功的歷史,又是西方衰落的歷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請根據材料一信息,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可避免的原因。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冷戰開始與結束的標志性事件,并分析美蘇冷戰產生的影響。
(3)請運用史實論證材料三中的觀點“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獲得成功。”
2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復習“大國興衰”時,劉老師設計了如下學案,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1)探究一 【圖文說史——探討英國崛起】
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由于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愿意納稅來支持政府。 ——倫敦大學皇家學院教授安德魯·波特
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探究二 【文獻說史——解決美國難題】
華盛頓:“邦聯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我們想要聯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 文獻1: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利;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
林肯:“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 文獻2: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
華盛頓和林肯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分別制定和發表了什么文獻?文獻中解決難題的核心內容分別是什么?
(3)探究三 【導圖說史——闡述蘇俄(聯)興衰】
根據以上思維導圖,簡述蘇俄(聯)興衰的過程。
(4)探究四 【以史鑒今——暢談國家發展】
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你認為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近代慘遭外來侵略深重的地區,也是覺醒抗爭先行的地區,還是當代改革開放走在前列的地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近代化從這里起步】
【國際化從這里起航】
上海浦東開發區始終堅持國際化理念。2001年加入WTO以后,浦東順應全球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流動的趨勢,引進并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充分發揮“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精神,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共富夢從這里起飛】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從黃浦江畔
到彩云之巔,長江將上海與云南緊緊連在一起,打響脫貧攻堅戰。
【相關鏈接】利用上海文化市場和運作的優勢,幫助云南楚雄州深入挖掘彝鄉文化資源,讓彝鄉文化走出大山,助力脫貧攻堅;積極鼓勵兩地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協作,引導村民入股,成立農村合作社,發展種植業;利用互聯網+教育幫扶新模式,實現上海名師遠程資源共享,在資源開發、人才培訓、產業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時利用互聯網+銷售的平臺,幫助云南的農產品直銷上海,鼓了云南人民的“錢袋子”,豐富了上海人民的“菜籃子”。
(1)根據圖1分析上海成為我國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條件。
(2)以上材料體現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3)針對相關鏈接,概括說明上海對口扶貧云南的做法對打贏扶貧攻堅戰有何借鑒意義。
2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全球戰“疫”,眾志成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精神力量助戰疫】習近平總書記在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偉大抗疫精神成為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
【多方努力阻疫情】2022年,義烏 8﹒2疫情發生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義烏市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整合大量人力物力強化社會面管控和居民生活保障,組織幾千名專業技術人員投入核酸采樣檢測工作,利用大數據開展流調工作,阻斷疫情傳播鏈。社會各界亦萬眾一心,參與到這場全民戰役中。經過18天的奮力拼搏,8月20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面前無國界】在加強國內防控同時,中國通過多項舉措助力全球抗疫斗爭。以視頻會議等形式同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交流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向有關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專家團隊,向世衛組織捐款,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資援助。中國人民深知:疫情面前,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整體。
(1)說說你對“偉大抗疫精神成為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的理解。
(2)根據材料指出此次義烏抗疫所具有的借鑒意義。
(3)據材料指出中國的各項舉措體現了中國首創的哪一理念?請運用“與世界緊相連”的相關知識分析中國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①讀等高線可知,F和H處位于山脊,F的海拔高度在500km-600km之間,不是最高處,故①錯誤;②根據圖示可判斷,小河總體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故②正確;③由圖示可知比例尺為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一千米,數字式即1:100000,故③錯誤;④結合①的分析可知,H處位于山脊,故④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2.【答案】A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160°E和20°W, 所以小明站的位置在160°E或20°W。低緯度和中緯度的分界線是南北緯30°,所以小明站的位置在南北緯30°上。根據題意,小明的 前面是東半球,后面是西半球,左面是中緯度,右面是低緯度, 所以小明的地理坐標可能是(160°E,30°S),如果繼續前行,可能到達大洋洲;小明的地理坐標也可能是(30°N,20°W),如果繼續前行,可能到達非洲。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為界,西經20°以東,東經160°以西為東半球,西經20°以西,東經160°以東為西半球;東西經度的劃分是以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分了180°,以東的180°稱東經,用符號“E”表示,以西的180°,稱西經,用符號“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劃分都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的緯度稱北緯,用符號“N”表示,屬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緯度稱南緯,用符號“S”表示,屬于南半球;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定方向,無論經、緯線如何彎曲,經線永遠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永遠指示東西方向。
3.【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11世紀末期,《羅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發現,西歐開始對《羅馬民法大全》進行研究。《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羅馬民法大全》也被贊譽為“羅馬法律高度精細的匯集”。題干這部法律是《羅馬民法大全》,發生在④東羅馬帝國時期,選項D符合題意。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④時期制定了《羅馬民法大全》,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史實,“羅馬法律高度精細的匯集”和“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4.【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級制度,故①錯誤。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會的道路,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故②錯誤。中古西歐城市興起和反映市民心態的城市文學興起,這組因果關系的對應是正確的。10世紀西歐開始出現作為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各種大學紛紛在城市建立,反映市民心態的城市文學逐漸產生,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故③正確。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故④正確。
C項③④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基礎知識。
5.【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16世紀歐洲開始進行“三角貿易”,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三角貿易導致非洲勞動力短缺;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推動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角貿易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三角貿易并能靈活運用。
6.【答案】C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因此材料中“雙元革命”是指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被稱為"雙元革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7.【答案】B
【知識點】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處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關,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主要展品有蒸汽機車、蒸汽輪船等;②處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主要展品有內燃機、汽車、飛機、白熾燈泡、電報、長途電話等;③處與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的主要展品有智能手機、電腦等。
B項①蒸汽機車②汽車③智能手機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發明的相關史實。
8.【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西歐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并發展起來,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戰后資本主義在發展中還出現許多新變化。據題干圖片中“第1課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第2課西歐的聯合、第3課日本重新崛起、第4課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知,戰后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變化,故這一單元的主題可以是: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
ACD三項和題干課題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應該是這一單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戰后美國、日本、西歐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的相關史實。
9.【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盡管天下并不太平,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當今世界的主題及學生分析、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
10.【答案】D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和資本流動,有利于高新技術的擴散和推廣,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發展的追趕或超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而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地位,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必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許多發展中國家存在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的壓力和挑戰。所以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是一柄雙刃劍。
ABC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1.【答案】B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
【解析】【分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要用“立破并舉”的“加減法”來破除各種自我小循環和地區封鎖。這說明我國通過改革創新激活市場經濟的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選項觀點夸大了這一舉措的作用。
④錯誤,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2.【答案】D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說明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這得益于我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此,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不斷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 ①④ 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我國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沒有在全球科技領域實現全面領先 。
③錯誤,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不是改革創新。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增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教興國戰略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3.【答案】B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 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先后兩次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這說明我國 真切推進全過程民主,體現了協商民主具有獨特優勢,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①④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體現的是重大社會事項公示制度,沒有體現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新型民主和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本題應注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決策草案成文前的民意反映,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一般是在決策草案形成后予以公示,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14.【答案】C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 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這借助互聯網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增強國治理國家的能力。 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傳統“家事”上升為“國事”,這體現國家實行依法治國方略,通過法律促進道德建設,有利于增強治理國家的能力,所以①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③ 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與法治無關,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意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5.【答案】C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 《典籍里的中國》以創新的手法,將《論語》《尚書》等傳統文化經典搬上熒屏, 讓“典籍活起來”,活在中國人的心中。這表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表明中華文化 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觀點錯誤,各種文化可以求同存異,進行交流互鑒。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6.【答案】D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 碳中和目標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體現綠色發展的理念,所以 中國提出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有利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推動可持續發展,因此,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① 錯誤, 碳中和主要是為了保護環境。
② 錯誤, 碳中和與世界和平沒有直接關系。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17.【答案】B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這強調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我們要 認清安全形勢,增強危機憂患意識樹立安全觀, 增強安全責任感,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社會共識, 開展宣傳教育,凝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全民力量 ,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④錯誤,維護國家安全是義務不是權利。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8.【答案】C
【知識點】可持續發展;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①正確,新建省級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95家,這體現創新 。
②錯誤,6個縣(市、區)跨區域供水,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體現協調。
③正確,“無廢”城市全省率先創建,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躍居全省第三位,體現綠色發展理念。
④正確,獲批落地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等多個重大改革開放平臺,這體現開放。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開放,綠色,協商,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的內容,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19.【答案】D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分析新聞內容,找到關鍵信息“廣大年輕人,不再盲目地仰視國外,而是為祖國富強而自豪 ”,這體現民族自信,所以 做自信的中國人 為主題合適,因此,D符合題意,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人自信的底氣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20.【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論壇聚焦疫情防治、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等議題,探討全球抗疫經驗以及經濟發展走勢等,這體現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主動承擔國際責任,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
A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C觀點錯誤,中國在國際上不起主導作用。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在有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個領域,積極采取行動。
21.【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 人文主義精神;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
(2)政治領域:資產階級革命:經濟領域:工業革命:共同作用: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人心的改變”指的是人的思想的改變,依據所學可知,歐洲近代史上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分別是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 材料一中兩個重要史實指的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依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啟蒙運動的核心內容是理性主義。
(2)依據材料二 “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政治上,1640—1688年 ,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開展并完成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獲得突飛進的發展,使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此可知,“英國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時,在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的社會變革分別是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齊共同影響為都 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根據材料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在這兩次革命中獲得了勝利……”,結合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發展資本主義,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根據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傳播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影響。
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 人文主義精神;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
(2)政治領域:資產階級革命;經濟領域:工業革命;共同作用: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材料為依托,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
22.【答案】(1)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②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發動了局部戰爭,形成戰爭策源地;
③英、法等國實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2)冷戰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結束標志:蘇聯解體。
影響:美蘇冷戰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美蘇冷戰使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
(3)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國家政治經濟上發展不平衡以及對海外殖民地的激烈爭奪,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戰的結果是歐洲國家經濟遭到了破壞,出現了政治危機,對殖民地的控制有所減弱,歐洲對全球的霸權開始遭到削弱。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西歐國家出現了經濟混亂、大規模失業,并由此引發了政治危機,民主制度遭到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批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使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日益崩潰,這些表明西方國家在衰落。
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廣泛實踐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廣泛傳播與滲透,并被逐漸接受又表明西方國家是成功的。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隱含了諸多的矛盾,國際秩序及不穩定,對戰敗國的嚴厲處罰,導致了戰敗國的不滿,成為國際關系危機的根源;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發動了局部戰爭,形成了大戰的策源地;英法、美等國實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2)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1991年底,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結合所學知,美蘇冷戰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美蘇冷戰使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論證嚴密即可。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國家政治經濟上發展不平衡以及對海外殖民地的激烈爭奪,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戰的結果是歐洲國家經濟遭到了破壞,出現了政治危機,對殖民地的控制有所減弱,歐洲對全球的霸權開始遭到削弱。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西歐國家出現了經濟混亂、大規模失業,并由此引發了政治危機,民主制度遭到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批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使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日益崩潰,這些表明西方國家在衰落。
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廣泛實踐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廣泛傳播與滲透,并被逐漸接受又表明西方國家是成功的。
故答案為:(1)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②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發動了局部戰爭,形成戰爭策源地;③英、法等國實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2)冷戰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結束標志:蘇聯解體。影響:美蘇冷戰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美蘇冷戰使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
(3)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國家政治經濟上發展不平衡以及對海外殖民地的激烈爭奪,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戰的結果是歐洲國家經濟遭到了破壞,出現了政治危機,對殖民地的控制有所減弱,歐洲對全球的霸權開始遭到削弱。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西歐國家出現了經濟混亂、大規模失業,并由此引發了政治危機,民主制度遭到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批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使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日益崩潰,這些表明西方國家在衰落。
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廣泛實踐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廣泛傳播與滲透,并被逐漸接受又表明西方國家是成功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可避免的原因、冷戰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可避免的原因、冷戰等知識。
23.【答案】(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工業革命。
(2)華盛頓: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
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
(3)1917年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1921年,列寧從國情出發,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行,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1941—1945年,蘇聯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雖然蘇聯也進行多次改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4)政府政策、科技創新、民主獨立、國家統一、制度創新等。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崛起的原因。根據材料“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由于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愿意納稅來支持政府可知,史料反映了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根圖片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機,這說明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還有工業革命。
(2)本題考查。(3)本題考查蘇俄(聯)興衰的過程。根據題干思維導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1921年,列寧從國情出發,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行,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1941-1945年,蘇聯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雖然蘇聯也進行多次改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3)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根據材料 “邦聯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我們想要聯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騏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利;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可知,華盛頓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即中央政府軟弱無力的問題,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根據材料“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宣布從1863年元且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可知,林肯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即國家面臨分裂的危險,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
(4)本題考查大國興衰的因素。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可知,我認為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政策、科技創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工業革命。
(2)華盛頓: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
(3)1917年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1921年,列寧從國情出發,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行,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1941—1945年,蘇聯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雖然蘇聯也進行多次改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4)政府政策、科技創新、民主獨立、國家統一、制度創新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美國和蘇聯的崛起、蘇聯的解體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美國和蘇聯的崛起、蘇聯的解體等相關史實。
24.【答案】(1)上海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優越,便于對外開放。
(2)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3)①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③依靠科技,大力發展教育,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④ 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開展不同區域之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⑤利用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1,主要從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上海成為我國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條件。故答案為:上海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優越,便于對外開放。
(2)、根據材料,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改革開放走在前列的地區,近代化從這里起步,國際化從這里起航,共同富裕從這里起飛。其中蘊含的道理與教材相關。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3)、針對相關鏈接,上海對口扶貧云南的做法對打贏扶貧攻堅戰借鑒意義。
①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③依靠科技,大力發展教育,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④ 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開展不同區域之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⑤利用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點評】 地理條件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易于出口進口商品。上海為天然的優良港口,位于長江入海口,運輸條件好。經濟條件:上海腹地廣闊,位于我國經濟最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背靠江浙地區,有著廣闊的市場。歷史條件:上海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起步較早,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為發展現代工業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25.【答案】(1)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
(2)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②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③發揮義烏市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中國力量;
④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⑤ 落實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3)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①面對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機與難題,中國不推諉、不逃避,也不依賴他人,積極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②中國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在新冠肺炎疾病的防控方面積極采取行動,積累有效經驗,為世界各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③中國擔當向世界展現了大國風范,顯示了中國智慧等。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本題可以從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本題可以從堅持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政府的宗旨,中國力量,中國精神,落實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方面回答即可。
(3) 中國的各項舉措體現了中國首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根據所學,聯系所學知識,本題可以從中國 積極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中國擔當向世界展現了大國風范,顯示了中國智慧等方面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民族精神,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科教興國戰略,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探索| 江孜县| 大悟县| 鹤峰县| 盐津县| 瑞金市| 巴塘县| 静宁县| 新营市| 绥阳县| 饶平县| 镇宁| 句容市| 阳城县| 温泉县| 左云县| 尼玛县| 永春县| 遵义县| 延边| 安乡县| 雷山县| 苏尼特右旗| 盐山县| 贡山| 深水埗区| 温泉县| 封开县| 寻乌县| 曲阳县| 会东县| 德兴市| 福鼎市| 凤山市| 开原市| 惠东县| 阳江市| 留坝县| 大城县|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