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法治·社會寒假學情調研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共40分)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讀下邊圖一、圖二,從中可以獲取的正確結論是( )A.圖一的實地范圍比圖二小B.圖二表示盆地地形C.甲—乙的實地距離比丙—丁的實地距離長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大(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讀下邊某區域簡圖,完成下面問題。2.該區域( )A.位于西半球 B.屬于亞洲 C.北臨大西洋 D.地處熱帶3.下列描述,可從圖中推斷出的有( )①境內地勢北部高南部低 ②境內河流冬季有結冰期③河流的中下游農業發達 ④A地一月均溫高于B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8·金華)下列海峽既溝通了兩大洋,又是兩大洲分界線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下列屬于地形對人類生活有重要影響的實例有 ( )①我國南方地區的居民屋頂坡度大②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③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④分布在山谷中的鄉村聚落的形態一般呈帶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有學者認為,這一古代文明“源遠流長,成就卓著,但對后世的思維方式影響不大……因為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只熱衷于創造各種死亡儀式。”該文明是指(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C.古希臘文明 D.古印度文明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世界古代歷史上,帝國的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關于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的表述準確的是( )A.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催生了伊斯蘭教B.阿拉伯帝國的不斷擴張孕育了佛教C.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D.中國的造紙術在波斯帝國擴張時傳到歐洲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下圖漫畫中,拿破侖腳踩高蹺,橫跨歐陸,俯瞰著莫斯科和馬德里,可謂雄霸歐洲。但最終拿破侖從高處摔下來。該漫畫作為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君主立憲制形成 B.拿破侖對外戰爭C.共和制度的確立 D.法西斯國家擴張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有學者認為,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的聯系,而且相互影響……其中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這里的“最大公約數”是指( )A.確立君主立憲制度 B.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C.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D.反對殖民主義者的壓迫1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羅斯福新政推行期間,很多大企業集團和保守派對新政持敵視態度,他們對“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極為不滿,成立了“美國自由聯盟”,號召民眾反對新政。據此可知,羅斯福新政受到“敵視”的原因是( )A.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B.違背了工人的利益C.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做法 D.推行了自由貿易政策1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擺脫了殖民枷鎖,取得獨立。下列國家按獨立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埃及 ②阿爾及利亞 ③古巴 ④納米比亞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1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每一個歷史事件發生都不是孤立的。下列歷史事件之間因果關系敘述正確的有( )①巴黎和會埋下了“二戰”的禍根②英法的“綏靖政策”加速了“二戰”爆發③“二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④聯合國領導世界人民取得了“二戰”勝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科技和人才是城市創新發展的源泉。從《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可知( )①近代城市人口變化受資產階級革命影響②近代城市人口變化受兩次工業革命影響③倫敦和紐約城市人口數量都在不斷增加④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空氣污染嚴重等問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2·金華模擬)下列符合“現狀——對策”模式的是( )①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三孩”政策②水土流失嚴重——植樹造林,保持水土③資源利用率低——西部大開發④環境污染嚴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2·金華模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轉化的原因是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B.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C.黨的奮斗目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D.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有顯著提高1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圖示法是揭示概念間關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圖示所示關系正確的是( )A. B.C. D.1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偉大建黨精神是( )①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②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③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④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 )①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奮勇前進②積極謀求自身發展,減少對外合作③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④積極謀求互利共贏,承擔共同責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此我們要( )①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③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力量④消除社會矛盾,堅定中國自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由兒童扮演最小的一只小鴿子掉隊了,一只大鴿子從隊伍里跑出來把掉隊的小鴿子拉進隊伍中。網友認為這是在向臺灣傳達和平的善意:不可分“鴿”,一只鴿子也不能少。其中蘊含的意思是( )①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圣領土的一部分②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③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④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題,共60分)2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烏克蘭一直被稱為“歐洲糧倉”,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材料:長期對黑土地超負荷利用,重用輕養,正在面臨水土流失、土層變薄、肥力下降等問題。為了保護黑土,烏克蘭國家采取各項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1)根據歐洲地理區域劃分,烏克蘭屬于_______國家。據圖一說出基鋪位于波爾塔瓦的什么方向,并寫出判斷依據。(2)根據圖一分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有利的自然條件。(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烏克蘭的發展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2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深刻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早在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經出現在意大利沿海城市,這個時期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都鮮明的表現出新的時代精神。人的偉大和卓越在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亞的筆下得到最崇高的頌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貴!在才能上多么無限!”——摘編自徐新《西方文化史》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摘自馬世力《世界史綱》材料三: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自18世紀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法國、英國、美國,讓世界偉大三百年,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但事情正在起變化,有些危機來自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新興國家的挑戰。——摘編自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講話(1)材料一中“新的時代精神”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導致兩者產生的共同根源是什么?(2)根據材料三,指出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什么?并說明“法國文化”和“美國戰爭”之間的關系。(3)依據材料三指出,馬克龍認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反映了當今世界格局怎樣的發展趨勢?2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和則兩利,斗則俱傷”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共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期間,美蘇等國為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國家而結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戰后,美蘇戰時同盟的基礎不復存在,雙方因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戰略目標等方面的矛盾而發生嚴重對立。——岳麓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二:1950 年 3 月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1)二戰期間,美蘇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標志是什么?材料反映二戰后美蘇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據材料二,概括阿登納的主張及其目的。(3)綜合兩則材料,運用史實論證“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的觀點。2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讀懂中國答卷,了解中國發展藍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2年3月5日—3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3月4日—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京召開。【摘錄一】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年份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萬元) 我國進出口總額(億元) 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978 0.37 0.017 355 2.3%2021 114 3.51 391009 25%【摘錄二】2021年我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性任務,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政府稅費政策步步加力,有力減輕了企業稅費負擔。與此同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許多藥品降價了,網絡提速降費使刷屏更快了。放眼神州大地,處處都有新變化新氣象。【摘錄三】大會報告中,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第一動力等關鍵詞備受關注。(1)你能從表格的數據中獲取哪些信息?請用一句話來說說取得這些巨變的根本原因。(2)從新變化新氣象中,你能感受到黨和政府怎樣的民生溫度?這些新變化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哪一目標?(3)請你任選一個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的理解。2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喜訊傳來,某校開展“探究浙江傳統非遺現狀及對策”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請你參與。[聚焦任務,收集資料]為了加深對此次申遺的全面理解,項目組收集到以下材料。概況了解 浙江驕傲 浙江貢獻本次入選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堪稱我國歷次人類非遺申報項目中的“體量之最”,共涉及15個省(區、市)的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涵蓋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傳統制茶技藝和徑山茶宴、趕茶場等相關習俗。這說明茶不僅僅是茶,它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 在本次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浙江有6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分別為:綠茶制作技藝(西湖龍井)、綠茶制作技藝(婺州舉巖)、綠茶制作技藝(紫筍茶制作技藝)、綠茶制作技藝(安吉白茶制作技藝),以及廟會(趕茶場)、徑山茶宴兩項民俗活動。 本次申遺由浙江省牽頭負責申報文本、圖片、視頻和社區知情同意書等材料的制作。在短短的四個月里,相關工作人員梳理各省提交的社區知情同意書、拍攝并收集視頻素材、圖片…最終以精準的翻譯、精美的視頻解說和圖片說明,高質量完成申報準備工作,叩開了“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人類非遺大門。[密切合作,深度探究]資料顯示浙江還是非遺大省,擁有11個人類非遺項目(龍泉青瓷就是其中之一),人類非遺項目數量繼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保持第一。可因時代變遷,不少非遺面臨困境。如何讓古老的非遺重煥生機?通過前期的調整訪談,項目組同學整理了如下舉措:舉措一 舉措二 舉措三 舉措四建立保護傳承基地,開展搶救性紀錄,建立健全保護機制等工作。 積極開展新生代傳承人培訓,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技藝水平。 龍泉青瓷在產品中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時尚元素、情感紐帶。青瓷產品“有禮有節茶具”還被納入文化中國禮產品清單…… (1)從浙江驕傲中找出金華元素,并依據上述材料概括此次申遺成功的原因。(2)延續文化血脈,深扎文化之根。根據上述舉措概括古老非遺薪火相傳、重煥生機的重要原因,并簡述上述舉措的重要意義。(3)保護非遺,人人有責。在“舉措四”中,寫出能促使家鄉非遺更好傳承發展的具體建議,力求富有創意。(不得照抄前面的舉措)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圖1的比例尺小,圖1表示的范圍比圖2大,內容粗略,圖2的比例尺大,內容詳細。因此, 甲—乙的實地距離比丙—丁的實地距離長 ,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根據等高線數值變化,兩幅圖表示的都是丘陵,中間高。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答案】2.D3.C【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為界,西經20°以東,東經160°以西為東半球,西經20°以西,東經160°以東為西半球;東西經度的劃分是以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分了180°,以東的180°稱東經,用符號“E”表示,以西的180°,稱西經,用符號“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劃分都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的緯度稱北緯,用符號“N”表示,屬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緯度稱南緯,用符號“S”表示,屬于南半球;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定方向,無論經、緯線如何彎曲,經線永遠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永遠指示東西方向。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區域南臨大西洋,緯度在北緯5°--10°之間,屬于北半球的熱帶地區,根據經度的分布可知,屬于東半球。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境內地勢北部高南部低,正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②境內河流冬季有結冰期, 錯誤,根據上題可知,當地地處熱帶,全年高溫。③河流的中下游農業發達,正確,分布有各種農作物。④A地一月均溫高于B地,正確,緯度低氣溫高。 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4.【答案】C【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為直布羅陀海峽,溝通的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所以①不符合題意;②為白令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又是北美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所以②符合題意;③為德雷克海峽,溝通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又是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所以③符合題意;④是馬六甲海峽,位于亞洲內部,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識記。5.【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 據此判斷,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適宜人類居住;山谷上的鄉村聚落則多沿山谷呈帶狀分布;均屬于地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的民居屋頂坡度大,原因是南方地區多雨的氣候,民居屋頂坡度大便于排水,屬于氣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與人類生活無關。③④正確,①②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面起伏、海拔不大、坡度比較和緩的地形,稱為丘陵。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平原是海拔較低的平坦的廣大地區,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區;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6.【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古代文明”“生活在沙漠邊緣”可知與古埃及文明有關。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約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A項古埃及文明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BD兩項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沒有生活在沙漠邊緣,不符合題意;C項古希臘文明是海洋文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埃及文明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古埃及文明的有關內容。7.【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給巴勒斯坦地區帶來深重的災難,基督教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他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世紀末,羅馬帝國確定基督教為國教,大大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表述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明的沖撞和交融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8.【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拿破侖的對外戰爭,一方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把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帶到歐洲各國,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1812年悍然進軍俄國,進入莫斯科,大敗,元氣大傷。1814年3月聯軍攻入巴黎,拿破侖退位,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1815年春,拿破侖再次登上皇位,建立“百日王朝”。與第七次反法聯軍戰于滑鐵盧,失敗后于6月22日再次退位,被囚禁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在該島病逝,結束了他偉大而傳奇的一生。ACD三項和拿破侖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拿破侖對外戰爭可用題干漫畫來研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9.【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據“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及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據“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及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訴求”和“伸張”是指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故題干里的“最大公約數”是指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是題干里的“最大公約數”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題干“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知,羅斯福新政受到“敵視”的原因是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是羅斯福新政推行期間,很多大企業集團和保守派對新政國家干預經濟的評述,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為消除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美國的經濟緩慢恢復過來。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做法是羅斯福新政受到“敵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點以及影響,題干關鍵信息“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11.【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埃及是1952年;②阿爾及利亞獨立是在19962年;③古巴獨立的時間是1959年; ④納米比亞獨立是1990年,所以按獨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③②④。D項①③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亞非拉國家的獨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12.【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聯合國是在1945年10月成立的,世界人民取得了“二戰”勝利是在1945年9月,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領導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③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3.【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據材料“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單位:萬人)”可知,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是城市人口不斷增長。據所學知識可知,其產生的產生原因是工業化的作用。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雇傭勞動力,促使農業人口流向工業,鄉村人口流向城市,從而促進了城市化。從1800年到1900年期間,城市人口數量都在不斷增加。②③ ,正確。其余從圖中看不出來。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據表格中近代世界主要城市的增長及其所處的不同歷史時期信息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得出近代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工業化;結合所學可知,工業化需要雇傭大量的勞動力,促使農業人口流向工業,鄉村人口流向城市,從而促進了城市化。14.【答案】B【知識點】人口問題及對策;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實行“三孩”政策。面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我們實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進行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面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我們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正確。③錯誤,西部大開發的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余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人口政策,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5.【答案】D【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主要原因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有顯著提高,所以D符合題意,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6.【答案】D【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總體布局指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所以D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屬于并列關系。B錯誤,中華傳統美德屬于中華文化的精髓。C錯誤,科學立法和嚴格執法是并列關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如何實現中國夢,厲行法治,中華傳統美德和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的內容,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7.【答案】A【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偉大的建黨精神是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所以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④錯誤,價值觀是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8.【答案】C【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 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 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奮勇前進 ,積極謀求互利共贏,承擔共同責任 ,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我國堅持合作共贏 ,重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面監的機遇與挑戰及應對方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9.【答案】A【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我們的理想與責任【解析】【分析】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這告訴我們要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力量 ,弘揚中國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所以 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消除社會矛盾,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如何實現中國夢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0.【答案】A【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 不可分“鴿”,一只鴿子也不能少,這告訴我們, 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圣領土的一部分, 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錯誤,“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臺灣問題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1.【答案】東歐 西北 經緯網定向法 ⑵根據圖一分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有利的自然條件。利用圖一和圖二分析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 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地壤肥沃,有大面積的黑土分布; 第聶伯河穿過烏克蘭中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水文特征:有結冰期;流速慢;徑流量季節變化大。 ⑶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烏克蘭的發展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 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發展經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1)東歐;西北 經緯網定向法(2)利用圖一和圖二分析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 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地壤肥沃,有大面積的黑土分布; 第聶伯河穿過烏克蘭中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水文特征:有結冰期;流速慢;徑流量季節變化大。(3)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發展經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⑴根據歐洲地理區域劃分,烏克蘭屬于東歐國家。據圖一可知,基鋪位于波爾塔瓦的西北方向。本圖采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以波爾塔瓦建立方向坐標,基輔在波爾塔瓦的西北方向。⑵根據圖一分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有利的自然條件。利用圖一和圖二分析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 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即可。從圖一可知,烏克蘭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地壤肥沃,有大面積的黑土分布; 第聶伯河穿過烏克蘭中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結合圖一和圖二可知,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屬于溫帶地區,冬季氣溫低,河流有結冰期;坡度小,河流流速慢;降水不均勻,季節變化大,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⑶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烏克蘭的發展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主要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較多分析即可。故答案為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發展經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點評】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引領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22.【答案】時代精神:人文主義。重大歷史事件:開辟新航路。 共同根源: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⑵根據材料三,指出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什么? 并說明“法國文化”和“美國戰爭”之間的關系。 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啟蒙思想在北美傳播,激發了北美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推動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啟蒙運動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奠定思想和輿論基礎或為美國獨立戰爭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⑶依據材料三指出,馬克龍認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反映了當今世界格局怎樣的發展趨勢? 原因: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新興國家的挑戰。多極化。(1)時代精神:人文主義。重大歷史事件:開辟新航路。共同根源: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啟蒙思想在北美傳播,激發了北美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推動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啟蒙運動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奠定思想和輿論基礎或為美國獨立戰爭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3)原因: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新興國家的挑戰。多極化。【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早在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經出現在意大利沿海城市,這個時期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都鮮明的表現出新的時代精神”可得出是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是人文主義。根據“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可得出是開辟新航路的影響。結合所學,從經濟根源上可得出是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根據“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可得出是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18世紀的工業革命;18 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18世紀,法國爆發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啟蒙思想家,他們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美國爆發了獨立戰爭。(3)根據材料三“……有些危機來自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新興國家的挑戰”可知,馬克龍認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的原因是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和新興國家的挑戰,這反映了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故答案為:(1)時代精神:人文主義。重大歷史事件:開辟新航路。共同根源: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啟蒙思想在北美傳播,激發了北美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推動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啟蒙運動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奠定思想和輿論基礎或為美國獨立戰爭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3)原因: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新興國家的挑戰。多極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共同根源、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共同根源、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等知識。23.【答案】標志:1942年,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變化:從戰略同盟到對抗 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⑵據材料二,概括阿登納的主張及其目的。 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 目的: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⑶綜合兩則材料,運用史實論證“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的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形成兩極格局,使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 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90年代蘇聯解體; 二十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相互聯合,成立歐共體,建立歐洲聯盟,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實力 的增強。(1)標志:1942年,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變化:從戰略同盟到對抗;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目的: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形成兩極格局,使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90年代蘇聯解體;二十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相互聯合,成立歐共體,建立歐洲聯盟,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1)1942年反法西斯國家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材料一二反映二戰時美蘇是盟友,二戰后美蘇對抗。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根據材料二“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可知,阿登納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其目的是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3)二戰時期,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最終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進而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蘇聯在1991年解體。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歐盟成立后,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它的建立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有力地促進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故答案為:(1)標志:1942年,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變化:從戰略同盟到對抗;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目的: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形成兩極格局,使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90年代蘇聯解體;二十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相互聯合,成立歐共體,建立歐洲聯盟,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美蘇關系變化,歐盟的成立,冷戰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美蘇關系變化,歐盟的成立,冷戰等相關史實。24.【答案】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⑵從新變化新氣象中,你能感受到黨和政府怎樣的民生溫度?這些新變化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哪一目標? 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目標:和諧 ⑶請你任選一個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的理解。 對“第一動力”理解: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④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⑤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1)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目標:和諧(3)對“第一動力”理解: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②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④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⑤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找到關鍵信息, 國內生產總值,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進出口總額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此可知,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根本原因可以從中國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的角度回答即可。(2)根據所學,感受到可以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奮斗目標,黨的宗旨等方面回答。這有助于實現和諧的社會目標。(3)第一動力的理解可以從創新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是國家命運所系, 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中國人自信的底氣,黨的領導,創新及其作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25.【答案】金華元素:婺州舉巖。 原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是申遺成功的主要原因;各茶文化大省的通力合作; 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等。 ⑵延續文化血脈,深扎文化之根。根據上述舉措概括古老非遺薪火相傳、重煥生機的重要原因,并簡述上述舉措的重要意義。 原因:這些做法對我國非遺進行了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或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意義:有助于加大對中國非遺的宣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⑶保護非遺,人人有責。在“舉措四”中,寫出能促使家鄉非遺更好傳承發展的具體建議,力求富有創意。 (不得照抄前面的舉措) 如:把家鄉傳統非遺系統整理,編寫成校本教材(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建議把非遺與現代用品進行有效融合;打造文旅新品牌,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助力等等。(1)金華元素:婺州舉巖。原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是申遺成功的主要原因;各茶文化大省的通力合作;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等。(2)原因:這些做法對我國非遺進行了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或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意義:有助于加大對中國非遺的宣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3)如:把家鄉傳統非遺系統整理,編寫成校本教材(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建議把非遺與現代用品進行有效融合;打造文旅新品牌,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助力等等。【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 婺州舉巖屬于金華元素。分析材料可知,申遺成功的原因可以從 中國茶文化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各茶文化大省的通力合作等方面回答即可。(2) 古老非遺薪火相傳、重煥生機的重要原因可以從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等方面回答即可。意義 有助于加大對中國非遺的宣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本題的建議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以從加強整理,非遺進校園,打造文旅新品牌等,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法治·社會寒假學情調研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共40分)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讀下邊圖一、圖二,從中可以獲取的正確結論是( )A.圖一的實地范圍比圖二小B.圖二表示盆地地形C.甲—乙的實地距離比丙—丁的實地距離長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大【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圖1的比例尺小,圖1表示的范圍比圖2大,內容粗略,圖2的比例尺大,內容詳細。因此, 甲—乙的實地距離比丙—丁的實地距離長 ,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根據等高線數值變化,兩幅圖表示的都是丘陵,中間高。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讀下邊某區域簡圖,完成下面問題。2.該區域( )A.位于西半球 B.屬于亞洲 C.北臨大西洋 D.地處熱帶3.下列描述,可從圖中推斷出的有( )①境內地勢北部高南部低 ②境內河流冬季有結冰期③河流的中下游農業發達 ④A地一月均溫高于B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D3.C【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為界,西經20°以東,東經160°以西為東半球,西經20°以西,東經160°以東為西半球;東西經度的劃分是以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分了180°,以東的180°稱東經,用符號“E”表示,以西的180°,稱西經,用符號“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劃分都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的緯度稱北緯,用符號“N”表示,屬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緯度稱南緯,用符號“S”表示,屬于南半球;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定方向,無論經、緯線如何彎曲,經線永遠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永遠指示東西方向。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區域南臨大西洋,緯度在北緯5°--10°之間,屬于北半球的熱帶地區,根據經度的分布可知,屬于東半球。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境內地勢北部高南部低,正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②境內河流冬季有結冰期, 錯誤,根據上題可知,當地地處熱帶,全年高溫。③河流的中下游農業發達,正確,分布有各種農作物。④A地一月均溫高于B地,正確,緯度低氣溫高。 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4.(2018·金華)下列海峽既溝通了兩大洋,又是兩大洲分界線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為直布羅陀海峽,溝通的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所以①不符合題意;②為白令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又是北美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所以②符合題意;③為德雷克海峽,溝通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又是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所以③符合題意;④是馬六甲海峽,位于亞洲內部,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識記。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下列屬于地形對人類生活有重要影響的實例有 ( )①我國南方地區的居民屋頂坡度大②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③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④分布在山谷中的鄉村聚落的形態一般呈帶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 據此判斷,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適宜人類居住;山谷上的鄉村聚落則多沿山谷呈帶狀分布;均屬于地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的民居屋頂坡度大,原因是南方地區多雨的氣候,民居屋頂坡度大便于排水,屬于氣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與人類生活無關。③④正確,①②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面起伏、海拔不大、坡度比較和緩的地形,稱為丘陵。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平原是海拔較低的平坦的廣大地區,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區;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有學者認為,這一古代文明“源遠流長,成就卓著,但對后世的思維方式影響不大……因為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只熱衷于創造各種死亡儀式。”該文明是指(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C.古希臘文明 D.古印度文明【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古代文明”“生活在沙漠邊緣”可知與古埃及文明有關。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約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A項古埃及文明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BD兩項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沒有生活在沙漠邊緣,不符合題意;C項古希臘文明是海洋文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埃及文明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古埃及文明的有關內容。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在世界古代歷史上,帝國的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關于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的表述準確的是( )A.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催生了伊斯蘭教B.阿拉伯帝國的不斷擴張孕育了佛教C.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D.中國的造紙術在波斯帝國擴張時傳到歐洲【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給巴勒斯坦地區帶來深重的災難,基督教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他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世紀末,羅馬帝國確定基督教為國教,大大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表述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明的沖撞和交融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下圖漫畫中,拿破侖腳踩高蹺,橫跨歐陸,俯瞰著莫斯科和馬德里,可謂雄霸歐洲。但最終拿破侖從高處摔下來。該漫畫作為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君主立憲制形成 B.拿破侖對外戰爭C.共和制度的確立 D.法西斯國家擴張【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拿破侖的對外戰爭,一方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把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帶到歐洲各國,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1812年悍然進軍俄國,進入莫斯科,大敗,元氣大傷。1814年3月聯軍攻入巴黎,拿破侖退位,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1815年春,拿破侖再次登上皇位,建立“百日王朝”。與第七次反法聯軍戰于滑鐵盧,失敗后于6月22日再次退位,被囚禁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在該島病逝,結束了他偉大而傳奇的一生。ACD三項和拿破侖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拿破侖對外戰爭可用題干漫畫來研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有學者認為,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的聯系,而且相互影響……其中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這里的“最大公約數”是指( )A.確立君主立憲制度 B.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C.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D.反對殖民主義者的壓迫【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據“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及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據“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及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訴求”和“伸張”是指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故題干里的“最大公約數”是指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是題干里的“最大公約數”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羅斯福新政推行期間,很多大企業集團和保守派對新政持敵視態度,他們對“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極為不滿,成立了“美國自由聯盟”,號召民眾反對新政。據此可知,羅斯福新政受到“敵視”的原因是( )A.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B.違背了工人的利益C.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做法 D.推行了自由貿易政策【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題干“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知,羅斯福新政受到“敵視”的原因是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是羅斯福新政推行期間,很多大企業集團和保守派對新政國家干預經濟的評述,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為消除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美國的經濟緩慢恢復過來。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做法是羅斯福新政受到“敵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點以及影響,題干關鍵信息“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1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擺脫了殖民枷鎖,取得獨立。下列國家按獨立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埃及 ②阿爾及利亞 ③古巴 ④納米比亞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埃及是1952年;②阿爾及利亞獨立是在19962年;③古巴獨立的時間是1959年; ④納米比亞獨立是1990年,所以按獨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③②④。D項①③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亞非拉國家的獨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亞非拉國家的獨立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1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每一個歷史事件發生都不是孤立的。下列歷史事件之間因果關系敘述正確的有( )①巴黎和會埋下了“二戰”的禍根②英法的“綏靖政策”加速了“二戰”爆發③“二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④聯合國領導世界人民取得了“二戰”勝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聯合國是在1945年10月成立的,世界人民取得了“二戰”勝利是在1945年9月,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領導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③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科技和人才是城市創新發展的源泉。從《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可知( )①近代城市人口變化受資產階級革命影響②近代城市人口變化受兩次工業革命影響③倫敦和紐約城市人口數量都在不斷增加④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空氣污染嚴重等問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據材料“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單位:萬人)”可知,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是城市人口不斷增長。據所學知識可知,其產生的產生原因是工業化的作用。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雇傭勞動力,促使農業人口流向工業,鄉村人口流向城市,從而促進了城市化。從1800年到1900年期間,城市人口數量都在不斷增加。②③ ,正確。其余從圖中看不出來。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據表格中近代世界主要城市的增長及其所處的不同歷史時期信息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得出近代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工業化;結合所學可知,工業化需要雇傭大量的勞動力,促使農業人口流向工業,鄉村人口流向城市,從而促進了城市化。14.(2022·金華模擬)下列符合“現狀——對策”模式的是( )①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三孩”政策②水土流失嚴重——植樹造林,保持水土③資源利用率低——西部大開發④環境污染嚴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人口問題及對策;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實行“三孩”政策。面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我們實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進行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面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我們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正確。③錯誤,西部大開發的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余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人口政策,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5.(2022·金華模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轉化的原因是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B.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C.黨的奮斗目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D.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有顯著提高【答案】D【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主要原因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有顯著提高,所以D符合題意,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6.(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圖示法是揭示概念間關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圖示所示關系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總體布局指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所以D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屬于并列關系。B錯誤,中華傳統美德屬于中華文化的精髓。C錯誤,科學立法和嚴格執法是并列關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如何實現中國夢,厲行法治,中華傳統美德和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的內容,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7.(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偉大建黨精神是( )①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②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③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④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偉大的建黨精神是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所以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④錯誤,價值觀是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8.(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 )①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奮勇前進②積極謀求自身發展,減少對外合作③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④積極謀求互利共贏,承擔共同責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 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 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奮勇前進 ,積極謀求互利共贏,承擔共同責任 ,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我國堅持合作共贏 ,重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面監的機遇與挑戰及應對方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9.(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此我們要( )①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③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力量④消除社會矛盾,堅定中國自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我們的理想與責任【解析】【分析】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這告訴我們要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力量 ,弘揚中國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所以 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消除社會矛盾,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如何實現中國夢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0.(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由兒童扮演最小的一只小鴿子掉隊了,一只大鴿子從隊伍里跑出來把掉隊的小鴿子拉進隊伍中。網友認為這是在向臺灣傳達和平的善意:不可分“鴿”,一只鴿子也不能少。其中蘊含的意思是( )①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圣領土的一部分②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③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④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 不可分“鴿”,一只鴿子也不能少,這告訴我們, 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圣領土的一部分, 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錯誤,“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臺灣問題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題,共60分)21.(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烏克蘭一直被稱為“歐洲糧倉”,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材料:長期對黑土地超負荷利用,重用輕養,正在面臨水土流失、土層變薄、肥力下降等問題。為了保護黑土,烏克蘭國家采取各項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1)根據歐洲地理區域劃分,烏克蘭屬于_______國家。據圖一說出基鋪位于波爾塔瓦的什么方向,并寫出判斷依據。(2)根據圖一分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有利的自然條件。(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烏克蘭的發展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答案】東歐 西北 經緯網定向法 ⑵根據圖一分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有利的自然條件。利用圖一和圖二分析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 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地壤肥沃,有大面積的黑土分布; 第聶伯河穿過烏克蘭中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水文特征:有結冰期;流速慢;徑流量季節變化大。 ⑶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烏克蘭的發展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 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發展經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1)東歐;西北 經緯網定向法(2)利用圖一和圖二分析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 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地壤肥沃,有大面積的黑土分布; 第聶伯河穿過烏克蘭中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水文特征:有結冰期;流速慢;徑流量季節變化大。(3)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發展經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⑴根據歐洲地理區域劃分,烏克蘭屬于東歐國家。據圖一可知,基鋪位于波爾塔瓦的西北方向。本圖采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以波爾塔瓦建立方向坐標,基輔在波爾塔瓦的西北方向。⑵根據圖一分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有利的自然條件。利用圖一和圖二分析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 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即可。從圖一可知,烏克蘭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地壤肥沃,有大面積的黑土分布; 第聶伯河穿過烏克蘭中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結合圖一和圖二可知,第聶伯河的水文特征:屬于溫帶地區,冬季氣溫低,河流有結冰期;坡度小,河流流速慢;降水不均勻,季節變化大,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⑶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烏克蘭的發展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主要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較多分析即可。故答案為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發展經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點評】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引領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22.(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深刻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早在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經出現在意大利沿海城市,這個時期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都鮮明的表現出新的時代精神。人的偉大和卓越在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亞的筆下得到最崇高的頌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貴!在才能上多么無限!”——摘編自徐新《西方文化史》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摘自馬世力《世界史綱》材料三: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自18世紀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法國、英國、美國,讓世界偉大三百年,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但事情正在起變化,有些危機來自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新興國家的挑戰。——摘編自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講話(1)材料一中“新的時代精神”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導致兩者產生的共同根源是什么?(2)根據材料三,指出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什么?并說明“法國文化”和“美國戰爭”之間的關系。(3)依據材料三指出,馬克龍認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反映了當今世界格局怎樣的發展趨勢?【答案】時代精神:人文主義。重大歷史事件:開辟新航路。 共同根源: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⑵根據材料三,指出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什么? 并說明“法國文化”和“美國戰爭”之間的關系。 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啟蒙思想在北美傳播,激發了北美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推動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啟蒙運動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奠定思想和輿論基礎或為美國獨立戰爭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⑶依據材料三指出,馬克龍認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反映了當今世界格局怎樣的發展趨勢? 原因: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新興國家的挑戰。多極化。(1)時代精神:人文主義。重大歷史事件:開辟新航路。共同根源: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啟蒙思想在北美傳播,激發了北美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推動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啟蒙運動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奠定思想和輿論基礎或為美國獨立戰爭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3)原因: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新興國家的挑戰。多極化。【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早在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經出現在意大利沿海城市,這個時期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都鮮明的表現出新的時代精神”可得出是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是人文主義。根據“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可得出是開辟新航路的影響。結合所學,從經濟根源上可得出是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根據“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可得出是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18世紀的工業革命;18 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18世紀,法國爆發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啟蒙思想家,他們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美國爆發了獨立戰爭。(3)根據材料三“……有些危機來自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新興國家的挑戰”可知,馬克龍認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的原因是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和新興國家的挑戰,這反映了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故答案為:(1)時代精神:人文主義。重大歷史事件:開辟新航路。共同根源: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啟蒙思想在北美傳播,激發了北美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推動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啟蒙運動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奠定思想和輿論基礎或為美國獨立戰爭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3)原因: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新興國家的挑戰。多極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共同根源、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共同根源、18世紀的“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等知識。23.(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和則兩利,斗則俱傷”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共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期間,美蘇等國為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國家而結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戰后,美蘇戰時同盟的基礎不復存在,雙方因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戰略目標等方面的矛盾而發生嚴重對立。——岳麓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二:1950 年 3 月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1)二戰期間,美蘇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標志是什么?材料反映二戰后美蘇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據材料二,概括阿登納的主張及其目的。(3)綜合兩則材料,運用史實論證“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的觀點。【答案】標志:1942年,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變化:從戰略同盟到對抗 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⑵據材料二,概括阿登納的主張及其目的。 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 目的: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⑶綜合兩則材料,運用史實論證“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的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形成兩極格局,使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 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90年代蘇聯解體; 二十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相互聯合,成立歐共體,建立歐洲聯盟,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實力 的增強。(1)標志:1942年,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變化:從戰略同盟到對抗;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目的: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形成兩極格局,使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90年代蘇聯解體;二十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相互聯合,成立歐共體,建立歐洲聯盟,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1)1942年反法西斯國家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材料一二反映二戰時美蘇是盟友,二戰后美蘇對抗。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根據材料二“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可知,阿登納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其目的是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3)二戰時期,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最終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進而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蘇聯在1991年解體。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歐盟成立后,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它的建立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有力地促進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故答案為:(1)標志:1942年,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變化:從戰略同盟到對抗;針對這一變化,美國在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目的: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形成兩極格局,使世界長期處于緊張態勢之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90年代蘇聯解體;二十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相互聯合,成立歐共體,建立歐洲聯盟,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美蘇關系變化,歐盟的成立,冷戰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美蘇關系變化,歐盟的成立,冷戰等相關史實。24.(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讀懂中國答卷,了解中國發展藍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2年3月5日—3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3月4日—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京召開。【摘錄一】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年份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萬元) 我國進出口總額(億元) 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978 0.37 0.017 355 2.3%2021 114 3.51 391009 25%【摘錄二】2021年我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性任務,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政府稅費政策步步加力,有力減輕了企業稅費負擔。與此同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許多藥品降價了,網絡提速降費使刷屏更快了。放眼神州大地,處處都有新變化新氣象。【摘錄三】大會報告中,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第一動力等關鍵詞備受關注。(1)你能從表格的數據中獲取哪些信息?請用一句話來說說取得這些巨變的根本原因。(2)從新變化新氣象中,你能感受到黨和政府怎樣的民生溫度?這些新變化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哪一目標?(3)請你任選一個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的理解。【答案】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⑵從新變化新氣象中,你能感受到黨和政府怎樣的民生溫度?這些新變化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哪一目標? 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目標:和諧 ⑶請你任選一個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的理解。 對“第一動力”理解: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④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⑤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1)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目標:和諧(3)對“第一動力”理解: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②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④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⑤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找到關鍵信息, 國內生產總值,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進出口總額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此可知,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根本原因可以從中國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的角度回答即可。(2)根據所學,感受到可以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奮斗目標,黨的宗旨等方面回答。這有助于實現和諧的社會目標。(3)第一動力的理解可以從創新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是國家命運所系, 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中國人自信的底氣,黨的領導,創新及其作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25.(2023九下·義烏開學考)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喜訊傳來,某校開展“探究浙江傳統非遺現狀及對策”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請你參與。[聚焦任務,收集資料]為了加深對此次申遺的全面理解,項目組收集到以下材料。概況了解 浙江驕傲 浙江貢獻本次入選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堪稱我國歷次人類非遺申報項目中的“體量之最”,共涉及15個省(區、市)的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涵蓋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傳統制茶技藝和徑山茶宴、趕茶場等相關習俗。這說明茶不僅僅是茶,它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 在本次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浙江有6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分別為:綠茶制作技藝(西湖龍井)、綠茶制作技藝(婺州舉巖)、綠茶制作技藝(紫筍茶制作技藝)、綠茶制作技藝(安吉白茶制作技藝),以及廟會(趕茶場)、徑山茶宴兩項民俗活動。 本次申遺由浙江省牽頭負責申報文本、圖片、視頻和社區知情同意書等材料的制作。在短短的四個月里,相關工作人員梳理各省提交的社區知情同意書、拍攝并收集視頻素材、圖片…最終以精準的翻譯、精美的視頻解說和圖片說明,高質量完成申報準備工作,叩開了“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人類非遺大門。[密切合作,深度探究]資料顯示浙江還是非遺大省,擁有11個人類非遺項目(龍泉青瓷就是其中之一),人類非遺項目數量繼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保持第一。可因時代變遷,不少非遺面臨困境。如何讓古老的非遺重煥生機?通過前期的調整訪談,項目組同學整理了如下舉措:舉措一 舉措二 舉措三 舉措四建立保護傳承基地,開展搶救性紀錄,建立健全保護機制等工作。 積極開展新生代傳承人培訓,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技藝水平。 龍泉青瓷在產品中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時尚元素、情感紐帶。青瓷產品“有禮有節茶具”還被納入文化中國禮產品清單…… (1)從浙江驕傲中找出金華元素,并依據上述材料概括此次申遺成功的原因。(2)延續文化血脈,深扎文化之根。根據上述舉措概括古老非遺薪火相傳、重煥生機的重要原因,并簡述上述舉措的重要意義。(3)保護非遺,人人有責。在“舉措四”中,寫出能促使家鄉非遺更好傳承發展的具體建議,力求富有創意。(不得照抄前面的舉措)【答案】金華元素:婺州舉巖。 原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是申遺成功的主要原因;各茶文化大省的通力合作; 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等。 ⑵延續文化血脈,深扎文化之根。根據上述舉措概括古老非遺薪火相傳、重煥生機的重要原因,并簡述上述舉措的重要意義。 原因:這些做法對我國非遺進行了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或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意義:有助于加大對中國非遺的宣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⑶保護非遺,人人有責。在“舉措四”中,寫出能促使家鄉非遺更好傳承發展的具體建議,力求富有創意。 (不得照抄前面的舉措) 如:把家鄉傳統非遺系統整理,編寫成校本教材(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建議把非遺與現代用品進行有效融合;打造文旅新品牌,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助力等等。(1)金華元素:婺州舉巖。原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是申遺成功的主要原因;各茶文化大省的通力合作;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等。(2)原因:這些做法對我國非遺進行了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或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意義:有助于加大對中國非遺的宣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3)如:把家鄉傳統非遺系統整理,編寫成校本教材(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建議把非遺與現代用品進行有效融合;打造文旅新品牌,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助力等等。【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 婺州舉巖屬于金華元素。分析材料可知,申遺成功的原因可以從 中國茶文化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各茶文化大省的通力合作等方面回答即可。(2) 古老非遺薪火相傳、重煥生機的重要原因可以從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等方面回答即可。意義 有助于加大對中國非遺的宣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本題的建議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以從加強整理,非遺進校園,打造文旅新品牌等,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法治·社會寒假學情調研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法治·社會寒假學情調研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