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部分學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一、選擇題1.(2023八上·鄞州期末)史學家陳旭麓先生指出:“外國同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編成了所謂的條約制度: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化地剝奪榨取、管束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這個“制度”的起點是( )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2023八上·鄞州期末)有人說:“晚清政府就是一顆結滿果實的大樹,英法聯軍使勁地搖晃這棵樹,但許多果子卻被另外一個給拾走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另一個”最有可能指的是( )A.日本 B.美國 C.德國 D.俄國3.(2023八上·鄞州期末)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載體。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掀起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D.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等法令4.(2023八上·鄞州期末)“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這是一位外國人對近代中國某次運動的評價,他想要表達的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無可挑剔 B.洋務派的措施健全可行C.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動員5.(2023八上·鄞州期末)“借來上帝結聯盟,豎起軍旗反滿清。金殿難堪遙圣殿,北京苦惱對南京。”這些詩句描寫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武昌起義6.(2023八上·鄞州期末)《江南制造總局翻譯西書事略》記載,1871—1880年,江南制造總局刊印譯書98種235冊,譯成未印者45種140余冊;這些譯書絕大多數是西方自然科學書籍,對當時的知識界,尤其是后來的維新變法骨干人物產生了啟發和影響。據此可知,這些“西書”的翻譯出版( )A.開啟了傳播西方自然科學之門B.抵制了西方列強的軍事文化侵略C.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演變D.直接促使維新變法提上議事日程7.(2023八上·鄞州期末)聽聞《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時,張之洞發出“倭約萬分無理,地險、商利、餉力、兵權一朝奪盡,神人共憤,意在吞噬中國,非僅割占數地而已”的感慨。該條約簽訂后出現的后果有( )①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②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③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④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學者在評價辛亥革命時指出:“自古以來,皇帝被看做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這說明辛亥革命( )A.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C.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掃除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9.(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做了如圖示意圖。該示意圖反映的主題是( )A.侵略與反抗 B.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C.抗爭與探索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0.(2023八上·鄞州期末)當時的清政府,正如孫中山所形容的那樣,像“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徹底地腐朽了”“全國革命的時機,現已成熟”。這說明辛亥革命( )A.是階級矛盾激化的產物 B.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C.是國際因素作用的結果 D.是民族意識覺醒的表現11.(2023八上·鄞州期末)一戰后,在巴黎和會上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屬于該運動的口號有( )①“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②“反對華北自治”③“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2023八上·鄞州期末)史學家認為,新文化運動“是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淀而成的舊文化的揚棄和超越”,這場運動為揚棄和超越舊文化所高舉的大旗是( )A.自強、求富 B.變法、圖強 C.反帝、愛國 D.民主、科學13.(2023八上·鄞州期末)歌謠“國共聯手為革命,蕩平軍閥促統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戰爭( )A.護國戰爭 B.北伐戰爭 C.二次革命 D.解放戰爭14.(2023八上·鄞州期末)“從實踐意義說,這次轉移是由城市到農村的歷史轉折點,是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開端。”材料中的“這次轉移”是指( )A.進軍井岡山 B.紅軍長征 C.挺進大別山 D.轉戰陜北15.(2023八上·鄞州期末)如圖為《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繪畫作品。該圖以人民的視角,描繪了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召開的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會議。該會議( )A.第一次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B.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C.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D.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16.(2023八上·鄞州期末)有人認為,武漢會戰結束后,中國軍隊在戰略層面取得勝利。這一觀點的依據是( )A.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B.國民黨軍隊取得抗戰首次大捷C.中國軍隊開始戰略反攻 D.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17.(2023八上·鄞州期末)“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它把中國歷史劃開了兩個時代,在今天以前,是我們屈辱悲苦的黑暗時代,自今天起,將是我們富強康樂自由平等的光明時代。……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勝利”、“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分別是指( )A.南京解放、《南京條約》、九一八事變B.南京解放、《辛丑條約》、一二 九運動C.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九一八事變D.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一二 九運動18.(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文獻記載: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軍包圍徐州,開始對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性進攻,先后俘獲國民黨杜聿明兵團、黃維兵團。與這一記載相關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19.(2023八上·鄞州期末)1949年4月23日,“京電號”輪船(如圖),冒著密集炮火,將解放南京第一梯隊的解放軍指戰員運送過長江,被稱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電號”輪船見證了( )A.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中原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 D.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結束20.(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校舉行了“銘記歷史,傳唱經典”的云端音樂會。以下歌曲描繪的場景按創作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礦……”—— 《松花江上》②“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義勇軍進行曲》③“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解放區的天》④“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歌》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21.(2022·甌海模擬)為進一步落實“雙減”工作,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展開校外培訓廣告專項治理,20多家校外培訓或托管機構因虛假宣傳被處以罰款。據此判斷該違法行為屬于( )A.行政違法行為 B.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22.(2023八上·鄞州期末)犯罪是成長路上最兇險的陷阱,下圖是15歲中學生陳某的變化軌跡。對于陳某的上述行為,判斷正確的是( )A.曠課屬于嚴重不良行為 B.辱罵同學屬于行政違法行為C.偷竊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D.持刀搶劫屬于一般違法行為23.(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齊某犯非法采礦罪,依據刑法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告訴我們(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C.一切違法行為都要追究刑事責任D.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24.(2023八上·鄞州期末)下列對不良行為與犯罪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①不良行為任其發展,可能導致違法犯罪②違法犯罪都是從不良行為開始的③青少年要加強防范意識,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④一旦沾上不良習氣,就無法改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5.(2023八上·鄞州期末)訴訟是維護合法權益最權威的手段。下列屬于訴訟手段的是( )A.張某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某商場的產品有質量問題B.市民王某向環境監察部門反映某企業的排污行為C.李某到人民法院狀告鄭某欠錢不還的侵權行為D.某企業因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接受勞動部門調查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50分)26.(2023八上·鄞州期末)鴉片戰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不斷探索救國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探索之教訓】材料一: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和仁人志士進行了一系列挽救國家危亡的斗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救國的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身上。——曲青山《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力量之新生】材料二: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的3000多名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曙光之新現】材料三: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個黨綱,第一個黨綱寫明:1.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2.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中共中央文件選編》(1)請分別指出改良派和改革派進行的政治活動?材料一中作者認為“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的理由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五四運動的性質?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什么作用?為什么稱五四運動為“偉大的歷史轉折點”?(3)材料三中通過“第一個黨綱”的大會是什么?這次會議的召開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什么影響?27.(2023八上·鄞州期末)“鐮刀斧頭”打造的堅強隊伍,高擎永遠飄揚的黨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次次書寫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歷史讓人回味,未來令人神往。【誕生革命舵手】【出臺正確決策】材料二:為扭轉當時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澤東曾提議“上山”……“上山”意味著毛澤東主張將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邊界偏遠農村地區轉移。——《精準理解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材料三:同城市相比,農村是落后的。但這條道路卻歷史地成為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之路。它最初雖然表現為失敗后的退卻,然而它包含著國情對于革命的制約,由此,它最終成為一種自覺的選擇。——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擔當民族大義】材料四:“事變發生后,南京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捉蔣介石問題上,動員一切力量來對付西安,把張楊一切抗日主張都置而不問,更動員所有部隊‘討伐’張楊,這對于抗日是不利的。目前問題主要是抗日問題,不是對蔣個人的問題。我們應以抗日為中心,我們應盡量爭取時間,進行和平調解。——毛澤東【依靠人民力量】材料五:某文件規定:“沒收地主,廢除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華北和東北解放區有二百多萬人參軍。山東有約五百八十多萬人,翼中有四百八十多萬人隨解放軍出征,抬擔架、送糧草、運彈藥、救傷員。人民解放軍的兵源、糧源和戰爭勤務,主要來自翻身農民。【紅色精神流傳】材料六:中國共產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偉大的紅色精神,包括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伴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我們黨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1)結合圖一到圖三信息,歸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的“勝利之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找出材料中對選擇這條道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詞語。(3)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中國共產黨對該事件的智慧應對帶來了哪些影響?(4)材料四中“某文件”指的是什么?請結合材料分析以此為依據進行的土地改革帶來了什么影響?(5)請說說你將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繼承發揚這一紅色精神?28.(2023八上·鄞州期末)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回顧波瀾壯闊的十四年抗戰歷史,當代青少年更應該奮發圖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九一八”紀念日、“七七” 抗戰紀念日等。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的抗日戰爭紀念日。材料二:2003年12月13日,由華僑捐資50萬元鑄造的高3米、重6.6噸,主題為“銘記歷史教訓,祈禱世界和平”的和平大鐘在南京撞響66聲,向世界傳達著熱愛和平的心聲。材料三: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憶錄》材料四:整個華北地區,從晉西北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線。——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材料五:近代以來,由于我們一盤散沙,我們的民族總是在斗爭中遭到失敗。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抵抗力量。羅斯福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復興之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把“九一八”“七七”確定為抗日戰爭紀念日的原因?(2)材料二中“和平大鐘”的撞響,是在向世人警示哪一歷史事件?(3)材料二中李宗仁所說的“抗戰以來的第一快事”指的是什么事?材料四描述的是抗戰時期的哪一場戰役?談談這兩場戰役的共同影響(4)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抗日戰爭勝利意義的認識。29.(2023八上·鄞州期末)樹立法治意識,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數據分析】觀察如圖數據:【案例分析】階段一:進入初中后,李某變得脾氣暴躁,因經常打罵欺負A同學而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覺得自己年齡小違法犯罪也沒關系,多次強行索要A同學財物。階段二:初中輟學后,李某更無規則意識,經常借他人財物不歸還,租房子不交房租,后來因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被公安機關拘留15日,后多次持刀攔路搶劫,致人重傷,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法條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如圖數據向我們傳遞出什么信息?(2)作為A同學的朋友,你可以幫他出謀劃策,擺脫困境嗎?(3)判斷畫線句屬于哪一種違法行為?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4)李某的人生經歷給我們青少年怎樣的警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依據“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化地剝奪榨取、管束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可知,這個“制度”的起點是《南京條約》。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我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南京條約》是這個“制度”的起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19世紀中期,俄國在戰爭中,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在中國得到的好處都要多。據“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結滿果實的大樹,英法聯軍使勁地搖晃這棵樹,但許多果子卻被另外一個給拾走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另一個”最有可能指的是俄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俄國最有可能是“另一個”所指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的相關史實。3.【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歷史事實是指不加任何解釋,對以往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進行的定義或闡述;歷史解釋則是以歷史史料為依據,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理性分析和評價判斷的能力。題干選項中選項ABC;選項D。選項D符合題意。ACD三項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B項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是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理性分析和評價,屬于歷史解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什么是歷史事實,什么是歷史解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區別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的方法。4.【答案】C【知識點】戊戌變法【解析】【分析】“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這是一位外國人對近代中國某次運動的評價,他想要表達的是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戊戌變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是他想要表達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借來上帝結聯盟,豎起軍旗反滿清。金殿難堪遙圣殿,北京苦惱對南京。”這些詩句描寫的是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太平天國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ACD三項和題干詩句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太平天國運動是題干詩句描寫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據題干“1871-1880年,江南制造總局刊印譯書98種235冊,譯成未印者45種140余冊;這些譯書絕大多數是西方自然科學書籍,對當時的知識界,尤其是后來的維新變法骨干人物產生了啟發和影響”可知洋務運動促進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后來維新變法的推動。A項開啟了傳播西方自然科學之門錯誤,早在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和魏源等人的活動就開始傳播西方思想,啟迪人們向西方學習,不符合題意;BD兩項錯誤,洋務運動之后也反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后維新派提出進行維新變法,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演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7.【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馬關條約》的簽訂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使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了中國腹地;此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D項①②③④是《馬關條約》簽訂后出現的后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關條約》的相關史實。8.【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自古以來,皇帝被看做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可知,辛亥革命由于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A項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與題干的辛亥革命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9.【答案】A【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吳淞之戰,是指鴉片戰爭中的吳淞抗英戰役;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海戰;中國軍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天津保衛戰,是以義和團為主體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從1900年6月15日開始到7月14日結束,歷時1個月,主要戰役有大沽之戰、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紫竹林租界攻堅戰和八里臺保衛戰,最后以義和團撤離天津,八國聯軍分區占領而結束;臺兒莊戰役是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以上戰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侵略我國的戰役,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A項侵略與反抗是題干示意圖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徹底地腐朽了”“全國革命的時機,現已成熟”說明辛亥革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1.【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一戰后,在巴黎和會上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屬于五四運動的口號有“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反對華北自治”是1935年一二 九運動的口號,排除含有②的選項。B項①③④屬于該運動的口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五四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它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的偏向。ABC三項和新文化運動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為揚棄和超越舊文化所高舉的大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13.【答案】B【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解析】【分析】1926年到1927年的北伐戰爭是國共合作以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府的反動統治,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革命。ACD三項和題干歌謠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戰爭是歌謠“國共聯手為革命,蕩平軍閥促統一!”反映的戰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14.【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A項進軍井岡山是材料中的“這次轉移”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5.【答案】D【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解析】【分析】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會議名稱是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A項第一次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是中共二大,不符合題意;B項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的是八七會議,不符合題意;C項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的是古田會議,不符合題意;D項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是遵義會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等相關史實。16.【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戰爭進入武漢會戰階段,武漢會戰歷時四個半月,斃傷日軍近四萬人,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武漢會戰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A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是題干觀點的依據,符合題意;B項國民黨軍隊取得抗戰首次大捷是臺兒莊戰役,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軍隊開始戰略反攻是在1944年,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不是題干觀點的依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漢會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武漢會戰的相關史實。17.【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是指抗戰勝利,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據材料“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勝利是在1945年,50年前是1895年,14年前是1931年,因此中國五十年的大恥是指《馬關條約》,東北十四年的大恥是指九一八事變。AB兩項南京解放是1949,打敗國民黨統治,是內部矛盾,與“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九一八事變分別是 文中“空前的勝利”、“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 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D項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一二 九運動中的“一二 九運動”是在北京爆發的,不是“東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戰勝利的掌握情況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扎實掌握抗戰期間的重要歷史事件及影響。18.【答案】B【知識點】解放戰爭【解析】【分析】據“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軍包圍徐州,開始對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性進攻,先后俘獲國民黨杜聿明兵團、黃維兵團。”及所學知識可知,與這一記載相關的戰役是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ACD三項與題干記載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淮海戰役與題干記載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淮海戰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19.【答案】D【知識點】解放戰爭【解析】【分析】由題干關鍵信息“1949年4月23日”判斷是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22年的結束。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結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與解放南京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C【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松花江上》創作于1931年抗日戰爭時期;《義勇軍進行曲》創作于1935年民族危亡的關頭;《解放區的天》創作于1943年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革命歌》創作于1926年北伐戰爭時期,故正確順序是④①②③。C項④①②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歌曲創作時間先后順序,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1.【答案】A【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校外培訓機構的行為違反了行政管理法規,被處以罰款,這是屬于行政處罰,因此這種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和判斷行政違法行為,屬于容易題22.【答案】C【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解析】【分析】分析圖示,陳某偷竊財物,被公安機關拘留,受到行使處罰,所以偷竊屬于行政違法行為,因此,C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 曠課屬于違紀,是不良行為。B錯誤, 辱罵同學是違紀行為,也是不道德的行為,不是違法行為。D錯誤, 持刀搶劫屬于嚴重違法行為,是犯罪。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23.【答案】D【知識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解析】【分析】 被告人齊某犯非法采礦罪,依據刑法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告訴我們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所以D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不符合題意,應排除。C錯誤,犯罪行為才要追究刑事責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的特征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24.【答案】C【知識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不良行為任其發展,可能導致違法犯罪,青少年要加強防范意識,避免沾染不良習氣,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④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預防犯罪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5.【答案】C【知識點】公民的財產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 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民間俗稱“打官司”。 李某到人民法院狀告鄭某欠錢不還的侵權行為,這屬于通過訴訟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所以C符合題意,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訴訟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6.【答案】(1)改良派:戊戌變法(維新變法、百日維新) 改革派:辛亥革命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2)性質: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作用:先鋒作用原因: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大會:中共一大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一中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可知,該政治運動是指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進而分析二者失敗的共同原因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先進生。(2)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大會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改良派:戊戌變法(維新變法、百日維新);改革派:辛亥革命;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2)性質: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作用:先鋒作用 ;原因: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大會:中共一大;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等知識。27.【答案】(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各地共產主義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成立提供了干部和組織基礎。(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國情(3)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中國土地法大綱》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5)繼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熱愛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等【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析】【分析】(1)據圖一到圖三信息可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為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為黨的建立提供了組織基礎。(2)根據材料二中的“……‘上山’意味著毛澤東主張將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邊界偏遠農村地區轉移”和材料三中的“同城市相比,農村是落后的”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于是,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材料中對選擇這條道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詞語是“國情”。(3)根據材料四“事變發生后,南京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捉蔣介石問題上,動員一切力量來對付西安,把張楊一切抗日主張都置而不問,更動員所有部隊‘討伐’張楊,這對于抗日是不利的。目前問題主要是抗日問題,不是對蔣個人的問題。我們應以抗日為中心,我們應盡量爭取時間,進行和平調解“,聯系所學,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根據材料五中的“某文件規定:‘沒收地主,廢除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聯系所學,1947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總路線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步驟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大批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實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經過土地改革,解放區有1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后的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可靠保證。(5)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各地共產主義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成立提供了干部和組織基礎。(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國情。(3)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中國土地法大綱》;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5)繼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熱愛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中國革命道路,西安事變,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中國革命道路,西安事變,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28.【答案】(1)九一八: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2)南京大屠殺(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影響: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4)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爭的開始。(2)根據材料二中的“2003年12月13日”等信息,聯系所學,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中國首都南京。在此后的六周之內,日軍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人以上。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3)根據材料三“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憶錄》”,聯系所學,1938年春,在日軍進攻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敵一萬多人,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取得的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打擊日軍囂張氣焰,鼓舞中國抗戰士氣。根據材料四“整個華北地區,從晉西北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線”,聯系所學,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都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4)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尊重。故答案為:(1)九一八: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2)南京大屠殺。(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影響: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4)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29.【答案】(1)青少年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2)及時撥打110或報告老師、家長,尋求成年人的幫助;虛張聲勢,與李某巧妙周旋等(言之有理即可)(3)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為)理由:李某持刀攔路搶劫,致人重傷,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李某行為觸犯了刑法第234條,符合刑事違法性特征;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符合應受刑罰處罰性特征。(4)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我們要杜絕不良行為;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知識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1)分析圖示可知,未成年人犯罪平均年齡越來越低,這說明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的趨勢。(2)A同學的合法權益受取侵犯,面對違法犯罪,A同學可以從運用智慧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從 及時撥打110虛張聲勢,依法求助,與李某巧妙周旋等 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分析材料可知,是犯罪行為,理由可以從犯罪的三大特征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4)根據所學,啟示可以從 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 杜絕不良行為, 依法自律, 防患于未然 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依法求助,犯罪和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預防犯罪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部分學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一、選擇題1.(2023八上·鄞州期末)史學家陳旭麓先生指出:“外國同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編成了所謂的條約制度: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化地剝奪榨取、管束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這個“制度”的起點是( )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依據“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化地剝奪榨取、管束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可知,這個“制度”的起點是《南京條約》。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我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南京條約》是這個“制度”的起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023八上·鄞州期末)有人說:“晚清政府就是一顆結滿果實的大樹,英法聯軍使勁地搖晃這棵樹,但許多果子卻被另外一個給拾走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另一個”最有可能指的是( )A.日本 B.美國 C.德國 D.俄國【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19世紀中期,俄國在戰爭中,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在中國得到的好處都要多。據“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結滿果實的大樹,英法聯軍使勁地搖晃這棵樹,但許多果子卻被另外一個給拾走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另一個”最有可能指的是俄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俄國最有可能是“另一個”所指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的相關史實。3.(2023八上·鄞州期末)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載體。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掀起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D.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等法令【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歷史事實是指不加任何解釋,對以往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進行的定義或闡述;歷史解釋則是以歷史史料為依據,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理性分析和評價判斷的能力。題干選項中選項ABC;選項D。選項D符合題意。ACD三項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B項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是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理性分析和評價,屬于歷史解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什么是歷史事實,什么是歷史解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區別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的方法。4.(2023八上·鄞州期末)“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這是一位外國人對近代中國某次運動的評價,他想要表達的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無可挑剔 B.洋務派的措施健全可行C.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動員【答案】C【知識點】戊戌變法【解析】【分析】“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這是一位外國人對近代中國某次運動的評價,他想要表達的是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戊戌變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是他想要表達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2023八上·鄞州期末)“借來上帝結聯盟,豎起軍旗反滿清。金殿難堪遙圣殿,北京苦惱對南京。”這些詩句描寫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武昌起義【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借來上帝結聯盟,豎起軍旗反滿清。金殿難堪遙圣殿,北京苦惱對南京。”這些詩句描寫的是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太平天國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ACD三項和題干詩句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太平天國運動是題干詩句描寫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2023八上·鄞州期末)《江南制造總局翻譯西書事略》記載,1871—1880年,江南制造總局刊印譯書98種235冊,譯成未印者45種140余冊;這些譯書絕大多數是西方自然科學書籍,對當時的知識界,尤其是后來的維新變法骨干人物產生了啟發和影響。據此可知,這些“西書”的翻譯出版( )A.開啟了傳播西方自然科學之門B.抵制了西方列強的軍事文化侵略C.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演變D.直接促使維新變法提上議事日程【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據題干“1871-1880年,江南制造總局刊印譯書98種235冊,譯成未印者45種140余冊;這些譯書絕大多數是西方自然科學書籍,對當時的知識界,尤其是后來的維新變法骨干人物產生了啟發和影響”可知洋務運動促進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后來維新變法的推動。A項開啟了傳播西方自然科學之門錯誤,早在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和魏源等人的活動就開始傳播西方思想,啟迪人們向西方學習,不符合題意;BD兩項錯誤,洋務運動之后也反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后維新派提出進行維新變法,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演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7.(2023八上·鄞州期末)聽聞《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時,張之洞發出“倭約萬分無理,地險、商利、餉力、兵權一朝奪盡,神人共憤,意在吞噬中國,非僅割占數地而已”的感慨。該條約簽訂后出現的后果有( )①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②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③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④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馬關條約》的簽訂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使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了中國腹地;此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D項①②③④是《馬關條約》簽訂后出現的后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關條約》的相關史實。8.(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學者在評價辛亥革命時指出:“自古以來,皇帝被看做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這說明辛亥革命( )A.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C.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掃除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自古以來,皇帝被看做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可知,辛亥革命由于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A項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與題干的辛亥革命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9.(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做了如圖示意圖。該示意圖反映的主題是( )A.侵略與反抗 B.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C.抗爭與探索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答案】A【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吳淞之戰,是指鴉片戰爭中的吳淞抗英戰役;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海戰;中國軍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天津保衛戰,是以義和團為主體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從1900年6月15日開始到7月14日結束,歷時1個月,主要戰役有大沽之戰、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紫竹林租界攻堅戰和八里臺保衛戰,最后以義和團撤離天津,八國聯軍分區占領而結束;臺兒莊戰役是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以上戰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侵略我國的戰役,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A項侵略與反抗是題干示意圖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23八上·鄞州期末)當時的清政府,正如孫中山所形容的那樣,像“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徹底地腐朽了”“全國革命的時機,現已成熟”。這說明辛亥革命( )A.是階級矛盾激化的產物 B.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C.是國際因素作用的結果 D.是民族意識覺醒的表現【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徹底地腐朽了”“全國革命的時機,現已成熟”說明辛亥革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1.(2023八上·鄞州期末)一戰后,在巴黎和會上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屬于該運動的口號有( )①“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②“反對華北自治”③“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一戰后,在巴黎和會上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屬于五四運動的口號有“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反對華北自治”是1935年一二 九運動的口號,排除含有②的選項。B項①③④屬于該運動的口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五四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2023八上·鄞州期末)史學家認為,新文化運動“是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淀而成的舊文化的揚棄和超越”,這場運動為揚棄和超越舊文化所高舉的大旗是( )A.自強、求富 B.變法、圖強 C.反帝、愛國 D.民主、科學【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它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的偏向。ABC三項和新文化運動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為揚棄和超越舊文化所高舉的大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13.(2023八上·鄞州期末)歌謠“國共聯手為革命,蕩平軍閥促統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戰爭( )A.護國戰爭 B.北伐戰爭 C.二次革命 D.解放戰爭【答案】B【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解析】【分析】1926年到1927年的北伐戰爭是國共合作以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府的反動統治,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革命。ACD三項和題干歌謠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戰爭是歌謠“國共聯手為革命,蕩平軍閥促統一!”反映的戰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14.(2023八上·鄞州期末)“從實踐意義說,這次轉移是由城市到農村的歷史轉折點,是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開端。”材料中的“這次轉移”是指( )A.進軍井岡山 B.紅軍長征 C.挺進大別山 D.轉戰陜北【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A項進軍井岡山是材料中的“這次轉移”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5.(2023八上·鄞州期末)如圖為《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繪畫作品。該圖以人民的視角,描繪了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召開的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會議。該會議( )A.第一次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B.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C.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D.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答案】D【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解析】【分析】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會議名稱是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A項第一次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是中共二大,不符合題意;B項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的是八七會議,不符合題意;C項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的是古田會議,不符合題意;D項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是遵義會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等相關史實。16.(2023八上·鄞州期末)有人認為,武漢會戰結束后,中國軍隊在戰略層面取得勝利。這一觀點的依據是( )A.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B.國民黨軍隊取得抗戰首次大捷C.中國軍隊開始戰略反攻 D.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戰爭進入武漢會戰階段,武漢會戰歷時四個半月,斃傷日軍近四萬人,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武漢會戰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A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是題干觀點的依據,符合題意;B項國民黨軍隊取得抗戰首次大捷是臺兒莊戰役,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軍隊開始戰略反攻是在1944年,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不是題干觀點的依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漢會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武漢會戰的相關史實。17.(2023八上·鄞州期末)“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它把中國歷史劃開了兩個時代,在今天以前,是我們屈辱悲苦的黑暗時代,自今天起,將是我們富強康樂自由平等的光明時代。……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勝利”、“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分別是指( )A.南京解放、《南京條約》、九一八事變B.南京解放、《辛丑條約》、一二 九運動C.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九一八事變D.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一二 九運動【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是指抗戰勝利,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據材料“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勝利是在1945年,50年前是1895年,14年前是1931年,因此中國五十年的大恥是指《馬關條約》,東北十四年的大恥是指九一八事變。AB兩項南京解放是1949,打敗國民黨統治,是內部矛盾,與“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九一八事變分別是 文中“空前的勝利”、“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 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D項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一二 九運動中的“一二 九運動”是在北京爆發的,不是“東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戰勝利的掌握情況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扎實掌握抗戰期間的重要歷史事件及影響。18.(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文獻記載: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軍包圍徐州,開始對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性進攻,先后俘獲國民黨杜聿明兵團、黃維兵團。與這一記載相關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解放戰爭【解析】【分析】據“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軍包圍徐州,開始對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性進攻,先后俘獲國民黨杜聿明兵團、黃維兵團。”及所學知識可知,與這一記載相關的戰役是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ACD三項與題干記載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淮海戰役與題干記載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淮海戰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19.(2023八上·鄞州期末)1949年4月23日,“京電號”輪船(如圖),冒著密集炮火,將解放南京第一梯隊的解放軍指戰員運送過長江,被稱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電號”輪船見證了( )A.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中原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 D.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結束【答案】D【知識點】解放戰爭【解析】【分析】由題干關鍵信息“1949年4月23日”判斷是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22年的結束。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結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與解放南京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校舉行了“銘記歷史,傳唱經典”的云端音樂會。以下歌曲描繪的場景按創作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礦……”—— 《松花江上》②“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義勇軍進行曲》③“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解放區的天》④“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歌》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答案】C【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松花江上》創作于1931年抗日戰爭時期;《義勇軍進行曲》創作于1935年民族危亡的關頭;《解放區的天》創作于1943年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革命歌》創作于1926年北伐戰爭時期,故正確順序是④①②③。C項④①②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歌曲創作時間先后順序,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1.(2022·甌海模擬)為進一步落實“雙減”工作,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展開校外培訓廣告專項治理,20多家校外培訓或托管機構因虛假宣傳被處以罰款。據此判斷該違法行為屬于( )A.行政違法行為 B.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答案】A【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校外培訓機構的行為違反了行政管理法規,被處以罰款,這是屬于行政處罰,因此這種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和判斷行政違法行為,屬于容易題22.(2023八上·鄞州期末)犯罪是成長路上最兇險的陷阱,下圖是15歲中學生陳某的變化軌跡。對于陳某的上述行為,判斷正確的是( )A.曠課屬于嚴重不良行為 B.辱罵同學屬于行政違法行為C.偷竊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D.持刀搶劫屬于一般違法行為【答案】C【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解析】【分析】分析圖示,陳某偷竊財物,被公安機關拘留,受到行使處罰,所以偷竊屬于行政違法行為,因此,C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 曠課屬于違紀,是不良行為。B錯誤, 辱罵同學是違紀行為,也是不道德的行為,不是違法行為。D錯誤, 持刀搶劫屬于嚴重違法行為,是犯罪。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23.(2023八上·鄞州期末)某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齊某犯非法采礦罪,依據刑法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告訴我們(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C.一切違法行為都要追究刑事責任D.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答案】D【知識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解析】【分析】 被告人齊某犯非法采礦罪,依據刑法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告訴我們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所以D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不符合題意,應排除。C錯誤,犯罪行為才要追究刑事責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的特征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24.(2023八上·鄞州期末)下列對不良行為與犯罪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①不良行為任其發展,可能導致違法犯罪②違法犯罪都是從不良行為開始的③青少年要加強防范意識,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④一旦沾上不良習氣,就無法改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不良行為任其發展,可能導致違法犯罪,青少年要加強防范意識,避免沾染不良習氣,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④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預防犯罪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5.(2023八上·鄞州期末)訴訟是維護合法權益最權威的手段。下列屬于訴訟手段的是( )A.張某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某商場的產品有質量問題B.市民王某向環境監察部門反映某企業的排污行為C.李某到人民法院狀告鄭某欠錢不還的侵權行為D.某企業因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接受勞動部門調查【答案】C【知識點】公民的財產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 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民間俗稱“打官司”。 李某到人民法院狀告鄭某欠錢不還的侵權行為,這屬于通過訴訟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所以C符合題意,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訴訟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50分)26.(2023八上·鄞州期末)鴉片戰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不斷探索救國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探索之教訓】材料一: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和仁人志士進行了一系列挽救國家危亡的斗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救國的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身上。——曲青山《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力量之新生】材料二: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的3000多名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曙光之新現】材料三: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個黨綱,第一個黨綱寫明:1.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2.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中共中央文件選編》(1)請分別指出改良派和改革派進行的政治活動?材料一中作者認為“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的理由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五四運動的性質?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什么作用?為什么稱五四運動為“偉大的歷史轉折點”?(3)材料三中通過“第一個黨綱”的大會是什么?這次會議的召開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什么影響?【答案】(1)改良派:戊戌變法(維新變法、百日維新) 改革派:辛亥革命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2)性質: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作用:先鋒作用原因: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大會:中共一大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一中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可知,該政治運動是指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進而分析二者失敗的共同原因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先進生。(2)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大會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改良派:戊戌變法(維新變法、百日維新);改革派:辛亥革命;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2)性質: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作用:先鋒作用 ;原因: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大會:中共一大;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等知識。27.(2023八上·鄞州期末)“鐮刀斧頭”打造的堅強隊伍,高擎永遠飄揚的黨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次次書寫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歷史讓人回味,未來令人神往。【誕生革命舵手】【出臺正確決策】材料二:為扭轉當時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澤東曾提議“上山”……“上山”意味著毛澤東主張將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邊界偏遠農村地區轉移。——《精準理解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材料三:同城市相比,農村是落后的。但這條道路卻歷史地成為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之路。它最初雖然表現為失敗后的退卻,然而它包含著國情對于革命的制約,由此,它最終成為一種自覺的選擇。——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擔當民族大義】材料四:“事變發生后,南京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捉蔣介石問題上,動員一切力量來對付西安,把張楊一切抗日主張都置而不問,更動員所有部隊‘討伐’張楊,這對于抗日是不利的。目前問題主要是抗日問題,不是對蔣個人的問題。我們應以抗日為中心,我們應盡量爭取時間,進行和平調解。——毛澤東【依靠人民力量】材料五:某文件規定:“沒收地主,廢除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華北和東北解放區有二百多萬人參軍。山東有約五百八十多萬人,翼中有四百八十多萬人隨解放軍出征,抬擔架、送糧草、運彈藥、救傷員。人民解放軍的兵源、糧源和戰爭勤務,主要來自翻身農民。【紅色精神流傳】材料六:中國共產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偉大的紅色精神,包括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伴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我們黨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1)結合圖一到圖三信息,歸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的“勝利之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找出材料中對選擇這條道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詞語。(3)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中國共產黨對該事件的智慧應對帶來了哪些影響?(4)材料四中“某文件”指的是什么?請結合材料分析以此為依據進行的土地改革帶來了什么影響?(5)請說說你將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繼承發揚這一紅色精神?【答案】(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各地共產主義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成立提供了干部和組織基礎。(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國情(3)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中國土地法大綱》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5)繼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熱愛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等【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析】【分析】(1)據圖一到圖三信息可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為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為黨的建立提供了組織基礎。(2)根據材料二中的“……‘上山’意味著毛澤東主張將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邊界偏遠農村地區轉移”和材料三中的“同城市相比,農村是落后的”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于是,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材料中對選擇這條道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詞語是“國情”。(3)根據材料四“事變發生后,南京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捉蔣介石問題上,動員一切力量來對付西安,把張楊一切抗日主張都置而不問,更動員所有部隊‘討伐’張楊,這對于抗日是不利的。目前問題主要是抗日問題,不是對蔣個人的問題。我們應以抗日為中心,我們應盡量爭取時間,進行和平調解“,聯系所學,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根據材料五中的“某文件規定:‘沒收地主,廢除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聯系所學,1947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總路線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步驟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大批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實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經過土地改革,解放區有1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后的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可靠保證。(5)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各地共產主義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成立提供了干部和組織基礎。(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國情。(3)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中國土地法大綱》;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5)繼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熱愛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中國革命道路,西安事變,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中國革命道路,西安事變,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28.(2023八上·鄞州期末)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回顧波瀾壯闊的十四年抗戰歷史,當代青少年更應該奮發圖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九一八”紀念日、“七七” 抗戰紀念日等。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的抗日戰爭紀念日。材料二:2003年12月13日,由華僑捐資50萬元鑄造的高3米、重6.6噸,主題為“銘記歷史教訓,祈禱世界和平”的和平大鐘在南京撞響66聲,向世界傳達著熱愛和平的心聲。材料三: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憶錄》材料四:整個華北地區,從晉西北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線。——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材料五:近代以來,由于我們一盤散沙,我們的民族總是在斗爭中遭到失敗。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抵抗力量。羅斯福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復興之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把“九一八”“七七”確定為抗日戰爭紀念日的原因?(2)材料二中“和平大鐘”的撞響,是在向世人警示哪一歷史事件?(3)材料二中李宗仁所說的“抗戰以來的第一快事”指的是什么事?材料四描述的是抗戰時期的哪一場戰役?談談這兩場戰役的共同影響(4)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抗日戰爭勝利意義的認識。【答案】(1)九一八: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2)南京大屠殺(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影響: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4)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爭的開始。(2)根據材料二中的“2003年12月13日”等信息,聯系所學,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中國首都南京。在此后的六周之內,日軍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人以上。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3)根據材料三“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憶錄》”,聯系所學,1938年春,在日軍進攻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敵一萬多人,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取得的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打擊日軍囂張氣焰,鼓舞中國抗戰士氣。根據材料四“整個華北地區,從晉西北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線”,聯系所學,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都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4)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尊重。故答案為:(1)九一八: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2)南京大屠殺。(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影響: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4)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29.(2023八上·鄞州期末)樹立法治意識,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數據分析】觀察如圖數據:【案例分析】階段一:進入初中后,李某變得脾氣暴躁,因經常打罵欺負A同學而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覺得自己年齡小違法犯罪也沒關系,多次強行索要A同學財物。階段二:初中輟學后,李某更無規則意識,經常借他人財物不歸還,租房子不交房租,后來因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被公安機關拘留15日,后多次持刀攔路搶劫,致人重傷,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法條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如圖數據向我們傳遞出什么信息?(2)作為A同學的朋友,你可以幫他出謀劃策,擺脫困境嗎?(3)判斷畫線句屬于哪一種違法行為?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4)李某的人生經歷給我們青少年怎樣的警示?【答案】(1)青少年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2)及時撥打110或報告老師、家長,尋求成年人的幫助;虛張聲勢,與李某巧妙周旋等(言之有理即可)(3)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為)理由:李某持刀攔路搶劫,致人重傷,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李某行為觸犯了刑法第234條,符合刑事違法性特征;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符合應受刑罰處罰性特征。(4)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我們要杜絕不良行為;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知識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1)分析圖示可知,未成年人犯罪平均年齡越來越低,這說明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的趨勢。(2)A同學的合法權益受取侵犯,面對違法犯罪,A同學可以從運用智慧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從 及時撥打110虛張聲勢,依法求助,與李某巧妙周旋等 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分析材料可知,是犯罪行為,理由可以從犯罪的三大特征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4)根據所學,啟示可以從 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 杜絕不良行為, 依法自律, 防患于未然 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依法求助,犯罪和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預防犯罪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部分學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部分學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