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課型 授新課 課時 40分鐘授課人 授課對象 高一學生教材分析 一、本課地位 1、本節課位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二單元《人民當家作主》第六課第三框。 2、本框內容分為兩目,第一目為“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主要講了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職能、產生等;第二目為“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講了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基層民主實踐活動即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因和內容。 3、本框內容與前兩框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第五課一起構成了維護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二、課標解讀 領悟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教學要點 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職能、產生,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因和內容。學情分析 在知識儲備上:學生通過初中學習以及生活日常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缺乏深入、系統的了解。 二、在能力基礎上:高一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材料分析、合作探究的基本能力。 三、在生活實踐上:高一學生平時缺乏相關的基層實踐參與,參與基層自治、依法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意識比較薄弱。教學目標 (一)政治認同:通過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地位、組織形式、基層實踐活動開展的原因以及基本內容、堅持基層民主的重要性等知識的學習,堅定對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的認同。 (二)科學精神:能夠區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三)法治意識:能夠依法參與基層群眾自治,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 (四)公共參與 :通過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學習,能夠積極主動、有序地參與社區或村里的自治活動。教學重點 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組織形式 2、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形式 3、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和要求教學難點 1、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內容 2、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措施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法教學資源 多媒體混合式教學具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時間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設計意圖2分鐘 【問題導入】 ①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最后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大家還記得之前學習過哪些制度嗎? ②這些制度最根本是由什么決定的? 對,是由我國的國體,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樣也是由我們的國體決定,并且與其他制度一起共同構成了維護人民當家做主的制度保證 那么說到這里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如何維護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呢?接下來,讓我們在一起學習本框內容的過程中了解并解答這個問題。 ①回答:人大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②國體 使學生了解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新課講授】議題一: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時間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 教學設計意圖5分鐘 【材料】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要堅持為民服務宗旨,把城鄉社區組織和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好,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習近平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在貴州時說了這樣一段話,而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基層治理現代化,就必須要做到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 首先,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我們可以從基層群眾自治這個名稱中看出,基層群眾自治的主體是什么?對,是人民群眾。 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指的是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其中有幾點需要注意:一是基層黨組織是指農村或社區的黨支部,就像《幸福到萬家》里面有一個萬書記,它就是村支書,是村里黨支部的帶頭人,所以我們在做題的是時候看到黨支部、村支書之類的話語,要想到黨,尤其是做大題的時候,看到這幾個關鍵詞,要想到一句非常常用的話——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基層事務的領導。二是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這句話在選擇題中經常出現,它經常會換成直接行使國家權力或已發直接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這都是錯誤的,應該是間接行使國家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最后就是定義的最后一句話中的四個“自我”,這句話在大題中也經常出現,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句話除了適用于“如何做”這類題型,還適用于什么?對,還有“意義、作用”這一類型,就比如高密張家莊村實行“道德銀行”這一措施,對村民行為的性質好壞進行加減積分,年底可通過積分兌換物品,這一措施我們就可以說有利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學習完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之后,我們可以根據它的含義得出他有什么特點?從發生領域來看,基層民主主要發生在村和社區,因此它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民群眾是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因此具有民主參與的直接性和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的特點。最后我們補充一個特點——獨立性,后面我們在做具體解釋。 回答問題 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引出基層治理,明確易錯點。5分鐘 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大家知道是那兩個嗎?沒錯是村委會和居委會,我們先來看一下他們的性質。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學習中型自治組織,那么居民委員會也就是城市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提問】 在這里我們需要區別幾個概念,分別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層政權機關、基層行政機關、基層權力機關、基層黨組織,同學們有誰知道或者想起來猜一下他們有什么區別嗎? 【總結】 1、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包括村委會和居委會,大家需要注意,他們兩個是基層群眾自治的兩個組織形式,所以日后遇到選擇題的時候說創新了基層自治組織形式、或者是基層自治的組織體系、社區組織管理形式,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另外村委會和居委會都是自治組織,他們不是國家機關,不能行使國家職能,不能直接管理國家事務,這里要與民族區域自治中的自治機關區分一下。 2、基層政權機關主要是指鄉鎮地區的人大和人民政府。城市的話主要是指縣級的人大和人民政府,所以說我們不能說村委會或居委會是基層政權機關。這個選擇題也經常考察。 3、基層行政機關主要是指基層政府,對居委會的工作是進行指導,支持和幫助,但并不能干預。村委會或居委會則是協助基層政府開展工作。所以說村委會和居委會并不是基層行政機關。在這里要注意另一個名詞——街道辦事處,它是基層政府的派出機構,同時相關行政管理工作,和基層政府一樣,對居委會的工作是進行指導,支持和幫助。這就是他和基層政府或者是街道辦事處的一種關系,并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4、基層權力機關主要是指最低一級的縣級人大。 5、基層黨組織主要是指基層的黨支部。 所以我們說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他不是基層政權機關、權力機關,不是基層行政機關及它的派出機關等國家機關,而且他也不是國家機關的下屬機關。也不屬于其他社會團體,所以說我們說他的特點中具有獨立性。10分鐘 我們剛剛學習了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大家知道他們是怎么產生的嗎?對,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居民委員會也是由民主選舉產生,它是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在這里我們還是需要區分幾個概念: 村委會:農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務的自治組織,接受基層黨組織的領導。 村民會議:也稱村民議事會,是由村民委員會召集,由本村18周歲以上村民組成,也可以由每戶派代表參加的會議,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主要職權有:制定規章權;人事任免權;議事決策權;民主監督權。是村民實現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 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決定村民會議授權的事項及村委會提交的議案,向村民會議負責,是村民委員會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種有效形式。 村黨支部委員會: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最基層的組織,是本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領導和支持村委會行使職權,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活動的開展。 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務監督機構,監督村委會的日常工作,它接受村黨支部的領導,但不對它進行監督。 那村委會的職能是什么呢?我們接下來看一則材料,大家根據材料進行分析。這是大家經常在學案上看到的一個例子“楓橋經驗”,那么請大家分析,這則材料體現了村委會的哪些職責和管理實踐? 【材料】 約60年前,浙江諸暨楓橋的干部群眾創造力“楓橋經驗”。這么多年來,“楓橋經驗”不斷發展,歷久彌新。 諸暨建立了包括13個專業調解機構、742家調解組織、3536名人民調解員的大調解體系;形成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多層次、社會化、全覆蓋”大調解格局, 另外,成立“楓橋大媽”互助協會,協會管事的領域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在制定修改村規民約方面,既有健全民主管理的規章,也有完善村級民主選舉的規章。上合國家根本法,下合農村社情民意。從國家到鄉村,各級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來保證村民權益的實現。 【分析總結】 材料中顯示了該地建立了大調解體系,形成大調解格局,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村委會的職能是調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另外,它成立的互助協會涉及到各個方面,所以綜上我們說它管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最后在管理上,材料中提到了制定和修改村規民約,以此來規范村民的行為。 說一點題外話,在這個材料中我們看到了有法、有民主,這里的村規民約的制定也要堅持村黨支部的領導,所以我們可以想到反復強調的那句話——三個統一。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村委會職責、管理方面的總結。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居委會的任務和管理,這和村委會的大同小異,我們直接來說一下,他主要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我們從村委會和居委會的自治內容中,可以看出,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比如讓他們自己選舉當家人,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村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可以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預設回答:調解矛盾、制定村規民約 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材料,難度相對較低,便于理解,通過材料分析,激發學生思考議題二:基層群眾自治的生動實踐17分鐘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議題——基本群眾自治的生動實踐。我們還是以楓橋經驗為例,我們先觀看視頻,看完視頻之后,大家前后分小組結和視頻和所學知識,對以下兩個問題進行3分鐘討論。 【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1)視頻中體現了基層群眾自治實踐的哪些內容?(2)我們為什么要堅持基層群眾自治,發揚基層民主? (3)怎樣發展基層民主? ①三分鐘時間到了,我們請一位同學回答一下第一個問題。 象山:“村民說事”商量——民主協商 武義縣:村務監督委員會、鄉風文明理事會——民主監督 武義縣后陳村選舉產生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主選舉 村規民約制定——民主管理(上下文村) 浙江桐鄉:一約兩會三團——村規民約、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道德評判團、法治服務團——民主管理,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課本上還有民主決策。接下來我們一起詳細的看一下他們。 一、民主選舉:我們要知道村委會和居委會都是由民主選舉產生,村委會是直接民主選舉產生,村民選村委會正副主任和委員,而居委會則是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在這里我們要注意,民主選舉并不等于選舉權,選舉權是指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而民主選舉除了這個外,還包括領導人選舉、村委會干部選舉等。 二是民主協商,公共事務眾人商量、眾人商議。那這有什么好處呢?大家一起商量,那商量的結果是不是就可以凝聚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這就既有利于解決問題,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也有利于減少矛盾,促進基層社會和諧 三是民主決策: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大家要注意民主決策不等于有決策權,決策機關才有決策權。 四是民主管理,大家主要記住最后一句話,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進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這句話非常容易考選擇。 最后是民主監督,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大家做題時看到評議、批評建議等詞語時可以判斷為民主監督。大家可以看69頁相關鏈接了解一下它的公開形式和主體。在這里我們要注意監督權與人民監督的區別 ①人大的監督權,監督對象是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具有法律約束力。 ②公民的監督權,監督對象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具體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等。 ③民主監督的范圍更為寬泛,從對象上看,還可以是公有制范圍內的工作人員、村委會和居委會成員。 ②接下來請同學們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發展基層民主?怎樣發揚基層民主? 第一個,我們為什么要發展基層民主?為什么我們還是應該從哪兩個方面回答?對,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里我們最先想到的那個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什么?——國體,提到國體,我們會想到那一課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全過程人民民主,它是基層民主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所以它也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還有就是,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從重要性的角度,我們可以說發揚基層民主對人民的意義、對社會的意義。 以上是我做的一些總結,大家可以參考補充一下。 那我們怎樣發揚基層民主呢?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 “村民說事”“一約兩會三團”等,他們狐妖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基層治理新格局,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我們根據視頻、課本知識簡單總結一下。 預設學生回答: ①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②國體;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③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堅持推進民主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 播放視頻,增加課堂趣味,小組討論,激發學生思考教師總結1分鐘 【知識回顧】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待教學結束后根據教學情況進行修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