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主權統一和政權分層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主權國家的含義、地位和表現;2.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3.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堅定捍衛國家主權。科學精神:正確認識各國中央與地方分權的原因。公共參與: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義務,主動維護中央權威與國家集中統一領導。【教學重點】主權國家的含義、地位和表現。【教學難點】理解捍衛國家主權對國家的重要意義。【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觀看視頻《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和復合制》。二、新課講授議題一:國家主權議學材料: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會展中心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升起。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聞一多的詩句中,香港和澳門是兩個離家的孩子,等待歸家。又是鄧小平,極具魅力提出的“一國兩制”,照亮了在外百年的游子回家的路。盡管經歷了諸如金融風暴、非典等考驗,回歸后的港澳繁華依舊。1982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一身藍袍的撒切爾夫人走出大門后一直低頭不語,結果在下一個階梯時,腳下踉蹌,單膝雙手及地。這個鏡頭很快被一旁的記者們記錄下來,第二天世界各大媒體都在顯眼位置報道了撒切爾夫人的跌倒。對于這位剛取得了馬島戰爭勝利的英國首相來說,無疑是此生最尷尬的時刻之一。在撒切爾夫人跌倒之前,首次訪華的“鐵娘子”曾和鄧小平有一次交鋒激烈的會晤。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周南回憶,撒切爾夫人一上來就要求在1997年之后繼續維持英國對整個香港地區的管轄,并以威脅的口氣說:“要保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由英國來管治。如果中國宣布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和后果。”鄧小平針鋒相對,稱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不遲于一兩年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在這個日后被稱為“定調子”的會見中,鄧小平特別強硬地對撒切爾夫人說,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當時與會的一名中方成員說,聽了這句話,對方沉默良久。據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回憶錄記載,當晚回到釣魚臺賓館,撒切爾夫人對他說:“他(鄧小平)這個人好冷酷無情呀!”在主權問題上,鄧小平不止一次的“冷酷無情”。議學任務:中國政府為何高度重視對港澳行使主權?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國家主權的含義:(1)從對內表現看: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它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2)從對外表現看:國家主權是一種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沒有任何其他權力主體可以對其加以否決或駁回。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2、國家主權的確認和重要性:(1)確認:①對內:國家主權通常以法律形式在憲法中加以規定。②對外:國家主權對外則表現為國家之間的相互承認。(“宣示說”和“承認說”)(2)重要性:國家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國家主權的喪失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者滅亡。3、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在當代國家社會,主權國家依據國際法享有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和自衛權等基本權利。知識拓展:主權與人權人權: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種民主權利。人權享有的范圍和程度是和社會經濟文化水平及社會制度分不開的,人權要有物質、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主權和人權是相輔相成的,國家主權是一國人民充分享有人權的前提和保障,沒有主權就談不上人權,主權高于人權,人權是主權的表現。議題二:中央與地方議學材料: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相比一般國家,既有大國優勢,又有大國劣勢;相比一般大國,既有政治優勢,又有政治弊端。其中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一個影響全局的重大關系——中央與地方關系,這是最為關鍵的。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這對于我們這樣的大國大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中國的實踐表明,能夠正確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系(以下簡稱央地關系),就會有“兩個積極性”,不能夠處理好,就只有“一個積極性”。正如毛澤東所言:“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其本質就是形成激勵相容機制,既能各得其所,又能形成全國合力,能夠集中力量辦全國大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應當“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正確對待利益格局調整”,對中央與地方政府不同職能作了界定:“加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和能力,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边@標志著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如何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已經成為一個影響改革全局的重大問題,需要更好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更好履行各自職能,更好實現國家治理與地方治理。這就需要比較深入地討論一些重要的問題。議學任務: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對我國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的認識?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進行政權分層的原因:個統一的國家只能有一個中央政府。至于中央與地方、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各國的情況不盡一致。(1)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不可能通過唯一的中央政府進行直接的、簡單化的、事無巨細的管理。國家之內的行政區劃,通常是為了管理的便利和有效而產生的。(2)行政區劃的界限和分層,往往需要考慮民族、宗教、歷史、地理、文化、經濟、軍事等諸多因素。2.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別行政區。各級行政區劃都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3.中央和地方的職權劃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圍內的權力。中央政府與地方各級政府的權力劃分,往往通過國家憲法加以規定。(1)中央主要負責國家秩序與整體發展、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2)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各自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等地方性事務。4.我國中央和地方的關系:A.政黨角度:(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1)在我國,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2)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黨服從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B.國家機構角度:(中央與地方各級國家機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劃分職權)(1)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國家整體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須服從中央;(2)另一方面,在保證中央統一領導的同時,必須考慮地方特殊利益,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小結】【實戰演練】1.2022年國臺辦發表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科學把握中國統一大業新的歷史方位,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大陸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大陸對臺灣社會的影響力、吸引力不斷擴大,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礎更雄厚、能力更強大,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和歷史必然。材料表明( )①主權統一與政權組織形式是完全對應的關系②反“獨”與促統是一體兩面,必須同步進行,缺一不可③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容置疑也不容改變④國家的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系走向、實現祖國統一的關鍵因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網絡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的自然延伸。對內體現為一國對本國領土范圍內互聯網事務的最高管轄權力;對外體現為各國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中享有平等的參與權利。下列關于網絡主權說法正確的是( )①平等權——各國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中享有平等的參與權利②獨立權——各國有權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和網絡管理模式③自衛權——對本國領土范圍內的互聯網事務有最高管轄權力④管轄權——切實維護本國在互聯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合法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2年12月,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宣布向臺灣地區出售兩項價值4.28億美元的武器。對此,國臺辦發言人表示,美方的售武行徑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是對“臺獨”勢力的縱容支持,是對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中方反對美方對臺軍售是基于( )①我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②臺灣作為地方政權只有相對主權③我國要堅決捍衛國家安全利益④臺灣問題作為內政不容他國干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0年4月16日,美國白宮公布了“重啟美國”計劃,但何時、如何開放,最終決定權將下放各州,由州長自行決定。這說明中央與地方的劃分要解決的是( )A.國家政權掌握在誰的手里的問題B.國家政權如何組織的問題C.國家的領土如何劃分以及如何處理國家的整體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間權限的問題D.國家的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問題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孫中山先生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芭_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說明“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的正確性。答案:DABC5.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是國家最重要的構成要素。臺灣是我國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問題是我國的主權問題,祖國統一定要實現。國家的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國家主權是國家安全的核心。臺灣問題,關乎我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我國實現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中央享有最高權力,地方政權被置于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下。臺灣是我國的一個行政區域,必須接受中央的統一領導。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