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 山川秀美 同步練習--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一、單項選擇題1.作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一碗水,半碗泥”的現象,主要出現在以下哪個地區?( )A.蘭州以上河段 B.蘭州至河口河段C.河口至桃花峪河段 D.桃花峪以下河段2.長江、黃河都是我國的母親河。下列有關長江、黃河敘述正確的是( )A.干流都流經青海和四川兩個省區 B.黃河注入東海,長江注入渤海C.三峽水電站位于黃河上游 D.黃河和長江的下游都江闊水深,四季通航3.下列我國地勢示意圖,表示最確切的是( )A. B.C. D.4.千百年來,長江和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中華兒女也用智慧和最真摯的情感譜寫了贊美與保衛母親河的詩篇和樂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國( )A.地形復雜多樣 B.氣候不穩定性 C.地勢西高東低 D.山區面積廣大5.我國自然環境差異大,造就了各地服飾、飲食、民居等文化差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西藏日溫差大,藏族傳統服飾是藏袍 B.新疆氣候寒冷,維吾爾族常喝酥油茶C.云南氣候濕熱,傣族傳統建筑是窯洞 D.內蒙古地勢平坦,蒙古族擅長賽龍舟6.有關如圖中河流自然地理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下游河道彎曲,被稱為“九曲回腸”B.中游江闊水深,被譽為“黃金水道”C.下游落差大、水流急,被譽為“水能寶庫”D.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被稱為中國“第一大河”7.下圖方框中所示地形區的判斷,錯誤的是A.①為準噶爾盆地 B.②為東北平原 C.③為四川盆地 D.④為華北平原8.下列河流屬于時令河的是( )A.尼羅河 B.塔里木河 C.長江 D.印度河9.家住杭州蕭山的初中生小王在旅游時發現,西藏地區的油菜花開花時間比同緯度地區的家鄉要晚得多,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土壤10.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2年2月在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行。結合歷屆冬奧會舉辦城市位置示意圖(下圖),從地形對冬奧會選址的影響看,冬奧會舉辦城市最集中分布在A.落基山脈 B.喜馬拉雅山 C.安第斯山 D.阿爾卑斯山11.原始農業興起于中國黃河、長江等流域 。這主要是因為大河流域()A.交通便利,適宜發展商業 B.戰略地位重要C.土地肥沃,適宜農耕生產 D.生活用水方便12.下面的地形剖面圖,能正確反映我國地勢特點的是( )A. B. C. D.13.關于黃河和長江共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都發源于青藏高原②都蘊藏豐富的水能③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④下游都江闊水深航運便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讀我國沿106°E地形剖面圖,圖中的甲地形區是A.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15.下列關于圖中序號所代表地形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高原“地形崎嶇,熔巖廣布”B.②平原春旱嚴重,發展節水農業C.③高原自然景觀差異顯著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D.④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階梯16.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決定了黃河、長江的河流流向是( )A.向東流 B.向北流 C.向西流 D.向南流二、非選擇題17.都江堰是我國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甲是________高原,乙是________(河流),丙是________(城市)。(2)結合材料分析在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并說明該水利工程的偉大之處。(3)四川諺語“天府美自古堰來”蘊含了哪些道理?18.我國四大盆地中,位于第一級階梯上的是柴達木盆地( )A.對 B.錯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A3.B4.C5.A6.D7.A8.B9.A10.D11.C12.D13.A14.B15.B16.A17.(1) 青藏 長江 重慶(2)自然原因:①地形因素:因為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改河段從高海拔地區流向低海拔地區,落差較大,是岷江從山區瀉入平原的瓶頸之地。②氣候因素:因為該地的降水量主要集中程夏季(或:季風不穩定),經常造成河水泛濫成災。偉大之處:①都江堰是一項綜臺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其獨特的水利建筑藝術,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水利形式,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②都江堰工程使岷江不再泛濫成災,對成都平原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深遠影響,成都平原因此被譽為“天府之國”。③都江堰工程歷史悠久,至今仍然為成都平原成為西南最重要商品糧基地發揮重要作用。(3)道理:①自然條件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人們應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②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要順應自然規律,人類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等等。18.A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