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欣賞·評述在繪畫中永生·外國肖像畫賞析教學目的:1. 認知領域:通過欣賞外國古今肖像畫經(jīng)典代表作,使學生對外國肖像畫藝術發(fā)展的沿革變化、風格流派形成初步的認識。能進一步對肖像畫創(chuàng)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則、表現(xiàn)語言有所認識。2. 技能領域:通過欣賞、閱讀、討論,讓學生動起來,發(fā)現(xiàn)和認識肖像畫的藝術美、并能用語言(文字)來評述作品。3. 情感領域:通過欣賞、感受外國肖像畫的藝術美,進一步提高學生藝術審美情趣,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納人類文明史上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4. 創(chuàng)新領域:開展探究性活動,在拓展過程中,嘗試進行中外肖像藝術比較研究。結合欣賞學習,運用肖像畫創(chuàng)作形式、法則也來嘗試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周圍的親朋好友或自己。教學重點:意大利文藝復興以及后印象主義凡·高的肖像畫教學難點:外國肖像畫發(fā)展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肖像畫中形與神的關系教學準備:教案、課件、多媒體設備教學過程:1. 導入這學期的美術教材圖文并茂,面貌一新、內(nèi)容豐富、有趣并貼近生活,對培養(yǎng)我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動手操作本領將有很大的幫助。這節(jié)課是欣賞課,內(nèi)容是外國肖像畫,肖像畫在中外都是發(fā)展最早的畫種,為什么?因為當時社會的需求,很多上流社會的人群想把自己的容貌保存下來,在照相術發(fā)明之前,繪畫無疑是最好的方法,讓他們得到滿足,得以“永生”,為后世留念。(播放教材片頭)2. 肖像畫1.肖像畫概念——描繪特定人物形象的繪畫2.肖像畫分類——頭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3.西方肖像畫和中國人物畫的比較和共同點3. 古羅馬時期古羅馬是歷史上的大帝國,曾橫跨歐亞非三大陸,是歐洲文明發(fā)祥地。《少女肖像》出土在龐貝城遺址,龐貝——曾經(jīng)是繁華的大都會,一夜之間被掩埋在維蘇威火山爆發(fā)之下。通過明暗和色彩,描繪了少女矜持的神態(tài)和不凡的氣質,華貴的頭飾、書本都證實了她上流社會的身份。4.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文藝復興背景:中世紀黑暗的教會勢力與封建勢力勾結,基督教成了人們的精神枷鎖,不僅限制自由,還限制科學的發(fā)展。十四、十五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開始興起,思想上的啟蒙運動。2.文藝復興內(nèi)容:人文主義——即強調人的個性的全面解放,以人為本,而非中世紀的以“神”為本。藝術上則追溯古代希臘、羅馬的理想完美主義,影響遍及歐洲各國。3.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4.達·芬奇《蒙娜麗莎》:畫家簡介——不僅是畫家,也是科學家,敢于追求真理,去破除虛偽的神學,曾設計出類似于現(xiàn)代滑翔機的“人形鳥翼”的圖稿。此畫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chǎn)階級的女性形象。據(jù)說她的一個孩子前不久不幸夭折,為作畫而強勉笑容,似乎面帶愁容,被人們稱之為“神秘”的微笑,一掠而過。畫家通過對解剖、生理學的研究,準確地抓住了人物臉部的微笑狀態(tài),構圖也呈金字塔型,人物顯得端莊而穩(wěn)重,描繪了3/4側面最美的角度。雙手刻畫得細微而豐滿,突出了她的身份和地位,描繪了資產(chǎn)階級新女性的形象。《蒙娜麗莎》真的是完美無缺嗎?背景由于時代的局限是在室內(nèi)完成的室外風景,有趣的傳聞——《自畫像》:素描中的經(jīng)典之作,用線生動靈活,概括性強,簡單的寥寥數(shù)筆卻包含許多轉折結構關系,立體感很強。5.拉斐爾:畫家簡介——一位熱衷表現(xiàn)圣母題材的畫家,短暫的一生中畫了幾百件,瀏覽《西斯廷圣母》、《巖間圣母》。《雅典學院》: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筑拱門為背景,在一個虛擬的宏偉大廳上,聚集了古今圣賢、學者、當代名流,中心則是兩位偉大的學者——柏拉圖(唯心主義哲學)和亞里士多德(唯物主義哲學),他們一個指地、一個指天分別代表不同的世界觀點,似乎正在進行激烈的爭論。兩側對稱地畫了五十多位人物,充分發(fā)揮了畫家擅長的空間構成技巧,透視法的水平是相當高的。畫家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寄托了他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五.十八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戈雅《國王卡洛斯四世一家》:現(xiàn)實主義畫家主要描繪當代事件并用批判的手法揭露社會的黑暗面,戈雅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這幅畫中,并沒有惡意丑化這些皇族成員,而是憑借其天才的洞察力,深入挖掘這些所謂的上層人物只知道追求權力和享受的空虛靈魂和本性。他以表現(xiàn)錦繡的衣服、綬帶、金銀珠寶等裝飾色彩來加強這幅畫的富貴氣氛,淋漓盡致地掩映出自負的國王、傲慢的皇后以及其他呆若木雞的皇族成員。瀏覽《費迪南德七世》、《藍衣女子》。六.十九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大衛(wèi)《馬拉之死》:新古典主義畫風細膩、色彩柔和,充滿寧靜與安詳。這幅畫已經(jīng)跳出了新古典主義的條條框框,描繪了好友、革命家馬拉遇刺身亡的重要時刻。馬拉是激進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經(jīng)常在報紙上揭露保守派與封建勢力相互勾結的陰謀,遭到了他們的仇恨,他患有嚴重的皮膚病,不得不在浴缸里工作,于是敵人假送情報乘其不備暗殺了他,多么卑劣的行徑啊。旁邊的木臺就是馬拉辦公的案臺,上有墨水、羽毛筆、紙幣和馬拉剛剛寫完的一張便條:“請把這5法郎的紙幣交給一位5個孩子的母親,他的丈夫為祖國獻出了生命。”這是多么高尚的革命家的胸懷。畫家通過對這一令人震驚憤慨的歷史場景的記錄,表達了對已故戰(zhàn)友的崇敬之情。瀏覽《書房中的拿破侖》、《戴頭巾的年輕女人》。七.十九世紀末后印象主義1.后印象主義——是古典與現(xiàn)代繪畫的分水嶺,照相術對繪畫的影響,更加強調主觀表現(xiàn),而非客觀的寫實。代表人物:凡·高、塞尚、高更。2.凡·高《自畫像》:凡·高是個什么樣的畫家,你了解嗎?請同學談談,畫家簡介——荷蘭人,生前窮困潦倒,是一個孤獨的藝術家,生前連一幅畫也沒賣出過,死后才成名并創(chuàng)造了歷年來世界名畫的最高價格,對現(xiàn)代藝術影響很大。一生最喜愛追逐陽光,不厭其煩得描繪向日葵,最后因長期受到打擊導致精神失常。不同時期的風格也有所差異,但都是筆觸大膽、個性鮮明,割耳后的自畫像更是將他痛苦、抑郁、悲涼的心境刻畫得入木三分,另我們能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瀏覽《沒胡子的自畫像 》、《加歇醫(yī)生畫像》(曾在1990年以8250萬美圓成交)。八.二十世紀現(xiàn)代派立體主義畢加索《朵拉·瑪爾的肖像》:畢加索是當代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影響深遠的藝術家(和平鴿、格爾尼卡),作品將臉的正面與側面拼在一起,有稚拙的裝飾趣味效果,身體也由大面積的幾何塊面構成,簡潔凝重。思考題:什么是立體主義?瀏覽《肖像》、《亞威農(nóng)少女》。九.古典與現(xiàn)代肖像畫的比較出示倫勃朗《自畫像》、莫迪里阿尼《戴帽的芙勞》,讓同學們討論古典與現(xiàn)代肖像畫的差異。總結:古典——手法寫實,現(xiàn)代——手法抽象,但兩者在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卻是相通的。十.藝術家是如何創(chuàng)作肖像畫的?敏銳的觀察力、抓住特征進行創(chuàng)作,由外形而達到內(nèi)心,并發(fā)揮藝術家的鮮明個性。“一千年以后,這個人像不像又有什么關系?他創(chuàng)作了一件藝術品,這才是最重要的。” ——米開朗基羅十一.布置作業(yè)并下課1.在網(wǎng)絡上以“外國肖像名畫欣賞”作為關鍵詞查找、欣賞其他肖像畫作品,并列舉3-5件作品的名稱。2.用200字左右對一件你喜愛的作品作自己的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