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2.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3.如何讓全球化更有活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認同我國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科學精神: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明確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的舉措。公共參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推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正確走向。【教學重點】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教學難點】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思考:談談你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我國應該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二、新課講授議題一:國際組織的分類與機構議學情境:播放視頻《40秒看深圳特區40年》深圳在全球經濟中的意義是什么?四十年前,沒有誰會在全球經濟的背景下提出這樣的問題。但在今天,剛滿四十歲的深圳已經是一座具有世界影響的城市。與其他世界性城市相比較,深圳很年輕。深圳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成為具有全球經濟意義的城市,她是世界四大港口之一,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創新型制造業中心,是加速發展的金融服務和資本交易中心,是人類經濟史上建設速度最快的大都市......因為深圳的成功,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她代表著與中國經濟有關的一切。四十而不惑!用社會發展的眼光衡量四十歲的深圳,就能發現她是一座蘊藏著巨大經濟動能和創新沖動的全球化城市。具有全球領先意義的華為總部、比亞迪總部、騰訊總部、大疆總部......一系列中國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巨頭,都是在深圳的土壤上成長壯大起來的,這些企業甚至比深圳還要年輕更多。改革開放以來讓世界暈眩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就是從深圳出發、在深圳加速的,當年的深圳速度被全中國所仿效。因為深圳的成功,在世界的眼中,深圳就是微縮的中國經濟力量的象征。議學任務:結合深圳40年的變化說明經濟全球化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積極影響:①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②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議學情境: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遭受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生態危機, 使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近年來,在日本、 美國以及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里,高污染產業的產出比值逐年下降, 高污染產業產品的消費比率卻有上升, 高污染產品的進口比例上升幅度較大。而在同一時期,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高污染產品的生產在不斷上升,消費和產出比例基本上乎穩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高污染產業正在逐漸從發達國家中退出,并且通過自由貿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高污染產業轉移中也未能幸免,使得我國資源加劇消耗,生態破壞嚴重。經濟全球化不利于發展中國家民族工業的發展。在逐漸開放的中國市場中, 更多的民族工業面臨著來自外資企業的強大壓力,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開始萎縮, 失去活力, 有些被外資企業并購的企業更是在日后的整合中逐漸被擠出市場。不難看出, 我國民族工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外資控制的威脅。比如 80 年代初,廣州肥皂廠的名牌洗發香波“潔花”是風靡一時的全國名牌產品, 1988 年與外商合資成立廣州寶潔洗滌用品公司, 中方以“潔花” 作價 500萬元投入合資公司, 但是合資后, 寶潔公司將其閑置一旁, 卻投入上億元的廣告費全力推銷由美國“ P&G”公司提供的“海飛絲” 、“飄柔”等名牌,原來的“潔花”牌反而名落孫山。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甚至沖擊和削弱發展中國家的主權。議學任務:結合上述材料分析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2.消極影響:①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發達國家獲取了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絕大部分收益;發展中國家只能從中獲取較少收益。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釀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風險,導致風險全球化,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相關鏈接:全球性風險在現代社會,隨著人類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界干預范國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人類自身的決策失誤和行為失當成為風險的主要來源,人為風險已經超過自然風險。現代社會,借助各種治理機制和手段,人類應對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但同時又面臨著治理失靈帶來的新風險。人為風險、治理失靈帶來的風險是現代社會面臨的兩種主要的風險類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它們可能變成全球性風險,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3.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議題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議學材料:中國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面對當今世界經濟諸多問題,中國致力于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使其更有活力、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愿與各方攜手打造更具有包容性的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中國使經濟全球化發展更具活力。從改革開放到加入WTO,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推動自由貿易,不斷履行入世承諾,承擔了一個發展中大國應有的責任。1982年至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達到28.83%,為同期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增速的近3倍。中國已經連續數年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消費空間、投資空間以及合作空間。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必將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中國致力于促進經濟全球化可持續發展。中國推動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全球化可持續性。為消除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擴大正面積極作用,中國實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努力引導經濟全球化持續健康包容發展。為此,中國主動提高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開放水平,與各方一起拓寬開放的廣度與深度;加快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探討搭建地區性融資平臺,促進區域內經濟融合;堅持推進同亞洲之外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區域次區域合作,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經濟體構建新型投資協定和自貿區安排;促進國內國外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大力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中國致力于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治理體制。目前,新興經濟體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突出貢獻,但是現行國際貿易體制是基于發達國家標準建立的自由化規則,反映了發達國家中大資本家和大型跨國公司的利益訴求,而不能完全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不能適應貿易和投資新形勢的發展,因此中國愿意與WTO、APEC等組織和世界各國一起,致力于減小貧富差距,打造更具包容性、更有活力、更可持續、合作聯動、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治理模式。中國致力于攜手全世界解決碎片化問題。中國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發展。APEC是中國推進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發展的重要區域合作平臺。今后中國將本著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精神,著力打造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也將提出一系列中國看法、中國主張、中國方案,為亞太開放創新和包容發展校準航向。議學任務:結合上述材料,說說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2.要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3.要完善全球治理。(1)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更多的跨國問題。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2)現階段全球治理機制存在弊端。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課堂小結】【實戰演練】1. 改革開放破除了束縛中國經濟的體制性障礙,加入WTO讓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更加科學和完善,中國經濟迅速走向國際化。中國廣闊的市場與強勁的發展成為世界各國投資的沃土,中國科技創新也推動著中國更加深入的融入全球經濟。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過程表明( )①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積極參與才能共贏②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根本動因③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和積極推動者④發展中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貿易投資萎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RCEP歷經8年談判,在當前背景下得以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大道、正道,仍然代表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這( )A.啟示我們要積極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B.說明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在同步上升C.說明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D.說明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3. 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蔓延和國際局勢動蕩的背景下,中歐班列克服多重困難,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4個國家的190多個城市,形成一張貫通亞歐的物流網。中歐班列的“朋友圈”持續擴大。這一成績的取得( )①表明我國加大對外投資力度,擴大開放②表明經濟全球化總體符合經濟發展規律③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增長提供了新動能④推動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海信、vivo、中國電建、宇通客車……從場館設施到運動裝備,從交通工具到世界杯紀念品,“中國元素”觸及卡塔爾世界杯的每一個角落,擦亮了“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在世界級的經濟賽場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更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造福世界各國人民。請為這段材料確定一個最合適的主題( )A.中國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B.中國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C.中國堅持先義后利,與各國人民共享機遇D.中國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各國應該堅持人類優先的理念,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方面,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結合材料,運用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談談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中國應該采取哪些措施。答案:BACB5. ①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方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②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③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遵循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