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第四課 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4.2 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課標要求】1.熟悉法律對權利行使合理界限的規定,增強法治觀念,學會合理行使權利,避免權利濫用。2.理解法律關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處理規則和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彰顯友善的價值觀念。【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堅持權利義務統一原則,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不得妨礙他人合法權利。2.科學精神:明確作品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使用的條件。3.法治意識:不動產權利人在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同時,應該注意到相鄰方的合法權利。4.公共參與: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權利。【教學重點】1.行使民事權利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2.相鄰關系的內涵和主要類型。【教學難點】1.法律對知識產權的限制。2.相鄰關系的處理的規則和意義。【思維導圖】【知識解讀】一、民事權利有限制1.對民事權利的限制(1)必要性:為了防止濫用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提醒:濫用民事權利的構成要件(1)被濫用的權利本身是合法的。(2)當事人有濫用權力的故意。(3)濫用權利造成了損害。(4)損害與濫用權力和行為有因果關系。(2)表現①從權利的類別來看,公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有人身權的界限、財產權的界限、知識產權的界限等。②從限制的來源來看,公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有法律法規的限制、國家政策的限制、社會公德的限制、他人合法權益的限制等。公民行使權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實際上也是對公民行使權利的保護,二者是對立統一的。提醒:我國法律規定,公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必須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不得濫用權利,這充分說明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在民事活動中不能割裂二者關系。2.限制的內容(1)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2)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3.對于人身權設定了界限(1)表現:對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就不能認定為侵害名譽權。(2)原因:這些行為是保障消費者批評監督權所必需的。(3)例外:借機以誹謗、詆毀、侮辱等方式損害對方利益的,則構成侵權。4.對知識產權的限制(1)作品的合理使用①處理: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②情形: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為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知識拓展】合理使用制度的意義(1)合理使用制度是知識產權權利限制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意在維護公眾利益,建立良好公平的市場秩序,實現權利人利益和公眾利益的平衡。(2)民事活動應當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特定主體依法享有的專有財產權,屬于私權的范疇,該項權利的行使當然應遵循“公共利益”原則。(3)作為知識產權客體的智力成果,是在前人已有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性勞動取得的,其本身對整個社會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所以,較之一般的民事權利,知識產權應受更多的限制;否則,必將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知識產權法既賦予智力成果的創造人以專有權,鼓勵創造者的積極性,又對這種權利設立一定必要的限制,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實現法律公平和正義。[想一想] 甲老師在期中考試題目中引用某乙的一幅漫畫,某乙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認定甲老師構成對某乙侵權。法院審判的依據可能是什么?提示:甲老師引用某乙的一幅漫畫命題,屬于作品的合理使用,一般情況下不構成侵權;但是應該在命題時注明作者的姓名和作品的出處,否則也會形成侵權。(2)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①處理: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使用費。②情形:報刊轉載其他報刊上發表的作品;在為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等。(3)法定許可制度與合理使用制度(1)限制的權利范圍不同:法定許可制度依法承認和保護作者或著作權人對其作品的財產權,其限制的對象僅僅是作者人身的、精神上的權利,即不需要征得作者同意或者許可,便可使用其作品,而合理使用制度,不僅限制了作者的人身權利,也限制了作者的財產權益,這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2)使用的目的不同:法定許可制度下使用人的使用目的是營利,使用人隨時可以使用他人作品,并且在使用的數量和次數上無任何限制。而合理使用制度下的使用人使用目的具有非商業性,凡是以營利或者商業性目的使用他人作品的行為,均不構成合理使用。(3)法定許可制度往往涉及復雜的利益關系:在法定許可條件下的使用行為,除了使用者與原作者之間的關系外,往往還涉及與鄰接權人,如表演者、演唱者、演奏者等之間的法律關系,法定許可制度比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關系要復雜得多。【典例解析】1.A啤酒廠因啤酒瓶使用不當,造成一消費者在飲用時被炸傷,該消費者所在地的B報社對此事進行了跟蹤報道并提出批評,使A啤酒廠的銷售額大幅減少。B報社的行為( )A.是侵權行為,侵犯了A啤酒廠的名譽權B.是侵權行為,侵犯了A啤酒廠的財產權C.不是侵權行為,B報社實事求是,而不是侮辱、誹謗,沒有侵犯A啤酒廠的名譽權D.不是侵權行為,B報社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可以侵犯A啤酒廠的名譽權【答案】C【詳解】C:新聞單位正確行使新聞監督權,內容報道基本屬實的,沒有侮辱性內容的,不應當認定其侵害名譽權。因此本題中的報社沒有侵犯啤酒廠的財產權,也沒有侵犯其名譽權,C符合題意。AB:本題中報社的行為沒有侵權,AB錯誤。D: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并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D錯誤。故本題選C。2.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下列選項中屬于這種情形的是( )A.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某一作品片段B.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某一短小的文字作品C.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某一攝影作品D.為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科研人員使用【答案】D【詳解】D: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這就是作品的合理使用。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他人作品,供教學科研人員使用,這屬于作品的合理使用,D符合題意。ABC: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權利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他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使用費,這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在為實施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等,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可見,ABC都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而非作品的合理使用,應予以排除。故本題選D。3.近日,廣受關注的B站訴爭“嘩哩嗶哩”商標一案落下帷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判決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審裁定,并作出終審裁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已注冊的“嗶哩嗶哩”商標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晉江健德食品有限公司搶注的“嗶哩嗶哩”商標為無效商標。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未經B站許可,晉江健德食品公司不得使用“嗶哩嗶哩”商標②晉江健德食品公司侵犯了嗶哩嗶哩的專利權和注冊商標專用權③已注冊的“嗶哩嗶哩”商標屬于馳名商標,其有效期為15年④如果晉江健德食品有限公司對終審裁定表示不服可以申請再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已注冊的“嗶哩嗶哩”商標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晉江健德食品有限公司搶注的“嗶哩嗶哩”商標為無效商標。因此,未經B站許可,晉江健德食品公司不得使用“嗶哩嗶哩”商標,如果晉江健德食品有限公司對終審裁定表示不服可以申請再審,①④正確。②:已注冊的“嗶哩嗶哩”商標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晉江健德食品有限公司搶注的“嗶哩嗶哩”商標為無效商標,而不是侵犯了嗶哩嗶哩的專利權和注冊商標專用權,②錯誤。③:已注冊的“嗶哩嗶哩”商標屬于馳名商標,其有效期為10年,D錯誤。故本題選B。二、妥善處理相鄰關系1.相鄰關系(1)實質:是對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拓展】相鄰關系的基本要素(1)相鄰關系的主體是不動產的所有人或者占有人。(2)相鄰關系的主體所有或占有的不動產之間相互毗鄰。(3)相鄰關系是基于不動產的相互毗鄰而發生,隨不動產的存在而存在。提醒:“相鄰”意味著只要他人不動產的使用對自己不動產的使用產生影響,或者說對本人不動產的使用影響到他人不動產使用的整個輻射面積和空間,都可稱作“相鄰”。如一樓產生噪音,六樓被感知,仍可謂一樓與六樓相鄰,可徑直基于相鄰關系行使相鄰權。(2)類型:包括相鄰用水、排水,相鄰通行,相鄰不動產利用與管線安設,相鄰通風、采光、日照,相鄰有害物質排放,等等。【拓展】相鄰關系的具體類型(1)鄰地利用關系。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為了行使自己的不動產權利而必須利用其相鄰之不動產權利人的不動產,則相鄰之不動產權利人不得基于其所有權或使用權而予以禁止,但利用人必須選擇給對方造成最小損失的方式并給對方以補償。(2)用水和排水關系。上流土地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不得自行改變水流的方向,也不得擅自堵截自然水流或者以其他方式使得水流干涸,從而確保下游土地權利人能夠依照習慣用水方式獲得相應之水流的利用。自然流至之水,低地所有人不得妨阻。因低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對于自然流至之水,有義務進行承受,而高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則有自然排水權。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進行人工排水,原則上無使用鄰地的權利。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設置屋檐或其他工作物,使雨水直注于相鄰之不動產。(3)妨害妨免關系。不動產所有人在行使自己之不動產權利時不得給相鄰之不動產權利人造成不應由其忍受的妨害。(4)越界關系。土地所有人在自己土地上建造建筑物,越過邊界而占了相鄰土地,相鄰之土地所有人不得要求其拆除,即不得行使其妨害排除請求權,但是可以要求其賠償或者以合理的價格購買該占用部分的土地。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自己土地上種植樹木等其根系或者枝葉越界進入相鄰之土地內,該相鄰土地之權利人有權請求其鏟除。2.正確處理相鄰關系(1)原因①鄰里之間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風、采光、觀景等方面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侵權糾紛。②對于保護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穩定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2)處理①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②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3)正確理解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①兼顧各方的利益,互諒互讓,團結互助。促進社會安定團結,正確處理相鄰各方因使用權或所有權發生的爭議,相鄰方的矛盾糾紛如不能及時化解,必然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正確的處理相鄰關系對穩定社會秩序具有積極作用。②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有利于促進生產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提高社會成員的社會責任感。③公平合理的原則。相鄰關系種類繁多復雜,在處理因相鄰關系產生的糾紛時,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根據公平原則,應當注意到歷史形成的習慣,合情合理地妥善處理好糾紛。提醒:相鄰權糾紛中當事人都是鄰居,甚至有些還是親戚,在生產生活中朝夕相處,本著和平友好相處的態度互相退讓、協商一致,是最佳的解決方式。一般情況下,發生居民間的相鄰權糾紛,可以通過自主協商,或者找如物業公司、居委會、片區民警等的第三方介入調解,解決矛盾。[想一想] 甲與乙是某村村民,平日關系甚好。但在年初甲在乙房屋后面建房時,沒有留出足夠的空間,其房屋的滴水檐距乙房屋后墻太近,以致下雨時乙房屋后墻墻體因水滴受潮導致屋內墻皮脫落,進而影響正常居住生活,甲屢勸乙不聽,兩家關系交惡,最終甲將乙告上法庭。法院處理甲乙兩人的糾紛的實質是什么?處理這種糾紛應該堅持什么原則?甲應該負什么責任?提示:甲乙兩人的糾紛的實質是相鄰關系糾紛;處理這種糾紛應該堅持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甲應該負責賠償乙的損失,并加固乙的房屋。【典例解析】4.董某與楊某系上下樓關系,董某怠于處理下水道反水問題導致楊某地下室倉庫被淹,庫存商品遭到嚴重損壞。楊某找到董某想要協商賠償事宜,但董某拒不賠償楊某損失,楊某見不能協商解決,遂將董某訴至人民法院。本案中( )①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楊某地下室倉庫所存商品②人民法院會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則處理糾紛③董某不需要顧及相鄰不動產權利人楊某的利益④董某在相鄰關系的處理上不僅要停止侵害,排除妨礙,還要賠償損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①說法錯誤。②: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正確處理,②符合題意。③:相鄰關系的一方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也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③說法錯誤。④:相鄰關系一方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5.雷某在家門口安裝了一個監控攝像頭,鄰居周某偶然發現該攝像頭拍攝范圍過大,可完整拍到周某家人員進出情況,遂要求雷某拆除。雷某表示可以調整拍攝范圍,只拍自家門口無須拆除,但周某態度強硬,要求必須拆除。雷某被惹怒,不僅拒絕拆除,也拒絕調整。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雷某的行為侵害了周某的隱私權②雷某的行為是合法行使財產權,并無不當③周某有權要求雷某拆除攝像頭,排除妨礙④應按照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原則處理雙方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自然人的行蹤信息、面部特征、住址屬于個人信息范疇。雷某和周某是鄰居,雷某在家門口安裝了一個監控攝像頭,周某發現該攝像頭可完整拍到周某家人員進出情況,說明雷某的行為侵害了周某的隱私權,雙方應按照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①④正確。②:雷某的行為侵犯了周某的隱私權,是不當的,并不是合法行使,②排除。③:監控攝像頭安裝在自家門口雖不違法,但鄰居家庭成員的行蹤屬于個人隱私信息,如果監控的范圍包含鄰居家門的區域,應當進行調整。但周某無權要求雷某必須拆除,③排除。故選B。6.張先生與梁女士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梁女士稱,張先生家經常制造噪音,特別是早上六七點左右小孩多次敲砸地板、跑動,有時晚上十一點后往地上扔東西,存在超出正常相鄰關系的噪音,致使其不堪其擾,并診斷為焦慮障礙。張先生則認為自家聲音并不大,是梁女士自己的問題。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支持梁女士觀點,應該對張先生家產生噪音的行為進行法律制裁②張先生因制造噪音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應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③梁女士應根據相關法律,證明張家行為與自己相鄰妨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④相鄰關系一方在行使自己權利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張先生家產生噪音的行為,侵害了梁女士的合法權利,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而不是法律制裁,①排除。②:張先生因制造噪音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應承擔侵權責任,而不是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②排除。③④:張先生與梁女士屬于相鄰關系,梁女士應根據相關法律,證明張家行為與自己相鄰妨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相鄰關系一方在行使自己權利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教材探究與分享】課本P35探究與分享林某在某電商平臺注冊了一家店鋪,并通過了實名認證。云某通過網絡在該店鋪訂購了一條某品牌的褲子。收到貨品后,云某發現貨品與網頁宣傳不符,就發表了買家評論并給予差評。之后,雙方為此產生爭議,云某又追加評論,談了自身感受。林某對此大為不滿,向人民法院起訴云某侵害名譽權。●你在網購時給過差評嗎?你認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參考答案:云某的行為不構成侵權。本案中,云某作為消費者,基于客觀事實對購買的商品作出評價、沒有任何侮辱、誹謗的行為,主觀上沒有詆毀賣家的商業信譽的故意,因此,云某的行為不構成侵權。課本P36探究與分享●以上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為什么?參考答案:1、用于個人學習使用他人作品不侵權。屬合理使用。依據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對作品的合理使用的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故不侵犯著作權,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2、用于個人學習使用他人作品不侵權。屬合理使用。依據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對作品的合理使用的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故不侵犯著作權,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臺電腦安裝軟件。這種情形是否侵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購買某一應用軟件,購買者與出售者形成合同關系,應用軟件的使用范圍會在合同中有所規定。有的應用軟件按照合同的規定只能使用在一臺計算機上,而有的應用軟件按照合同的規定能夠安裝在幾臺計算機上使用。如果同學購買的是正版軟件,則該同學享有使用此應用軟件的權利。對于拷貝同學購買的正版軟件安裝到自己的電腦上是否構成侵權,要看這個軟件是否被允許安裝在多臺電腦上,如果該應用軟件在購買時被規定只能安裝在一臺電腦上,那么拷貝同學的應用軟件安裝到自己電腦上的行為就構成了侵權。3、用于個人欣賞不侵權。屬合理使用。這種行為是否侵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在正規網站下載的歌曲且不是用來向公眾傳播的,不構成侵權。如果下載的是盜版歌曲,則構成侵犯著作權。 。4、屬法定許可使用,不侵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因此,如果所收錄散文的作者沒有聲明不許使用,中學語文教科書使用了該散文不構成侵權,但是要按規定支付報酬,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課本P37探究與分享小陸家的西側是某公司的經營場所,中間隔一條寬15米左右的公共通道。該公司為給其東面展廳的外部環境照明,在展廳圍墻邊安裝了4個照明燈,每晚7時至次日晨5時開啟。照明燈高度與小陸家的陽臺持平,最近處離居室20米左右,其間沒有任何物體遮擋。照明燈開啟后,燈光除照亮展廳外,還照射到周圍住宅的外墻上及小陸家的居室內。夜間從陽臺上目視照明燈燈光,非常刺眼。小陸家要求該公司停用照明燈,但該公司認為安裝照明燈是其正常需要,而且該照明燈也有利于周圍居民夜間行走,故不同意停用。●上述情形似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請你斷一斷這起鄰里糾紛案。參考答案: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該公司在展廳圍墻邊安裝照明燈,雖然是在行使其自身享有的權利,但是這種權利的行使應以不影響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生產、生活為限,否則,就可能構成對他人權益的侵犯。課本P38探究與分享徐某在住宅樓三層的自家陽臺上搭建了鴿舍,飼養、放飛信鴿。鴿糞給樓下住戶造成嚴重的污染,放飛的信鴿也嚴重地影響鄰居的休息。幾戶鄰居與徐某協商無效后,將他告上人民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并進行賠償。徐某則認為自己有權在自家陽臺養信鴿。●徐某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嗎?請說明你的判斷理由。參考答案:徐某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徐某飼養信鴿的行為未違反法律規定。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相鄰關系的一方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等。徐某的飼養行為已經影響到樓下鄰居的正常生活,徐某應該本著不影響樓下鄰居正常生活的原則妥普安置信鴿。樓下的鄰居應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理解養鴿人對鴿子的情感,如果徐某調整鴿舍后能夠排除妨礙,則應當理解接受。【易混易錯】1.民法強調對權利的保護,而權利通常意味著人們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實施某一行為的自由。(×)解析:民法強調對權利的保護,而權利通常意味著人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實施某一行為的自由。但是,人們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2.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權利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他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使用費,這屬于作品的合理使用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使用費,這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解析: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這屬于作品的合理使用。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權利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他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3.相鄰關系是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解析:相鄰關系是對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4.遠親不如近鄰,相鄰關系的處理都應按照當地習慣。(×)解析: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答題模板】關于相鄰關系處理的相關試題的解答方法(1)題型特點:試題可能以現實生活中各種相鄰關系的處理為背景,考查學生對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的認識。具體包括:考查相鄰關系的處理規則、原則,判斷相鄰關系中是否涉及侵權以及侵權人應當承擔何種侵權責任(2)解題方法明確相關當事人 認真審讀材料,明確材料所涉及相關當事人提煉相鄰關系處理事實 分析提煉材料中相鄰關系的處理方式、事實細節等評析判斷事實是否侵權 評析判斷材料中的相鄰關系事實是否涉嫌侵權及侵權表現分析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的責任 結合事實,根據法律規定,說明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