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民事權利行使的含義和要求;2.民法對不同的民事權利設定了界限;3.相鄰關系的含義和意義;4.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5.相鄰關系的類型。【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堅持權利義務統一原則,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科學精神:辨清不同民事權利的法定界限,明確作品的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使用的條件。法治意識:不動產權利人在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同時,應該注意到相鄰方的合法權利。樹立依法承擔責任意識。公共參與: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權利。【教學重點】民法對不同的民事權利設定了界限。【教學難點】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表情包到底侵不侵權?》二、新課講授議題一:民事權利有限制議學情境:林某在某電商平臺注冊了一家店鋪,并通過了實名認證。云某通過網絡在該店鋪訂購了一條某品牌的褲子。收到貨品后,云某發現貨品與網頁宣傳不符,就發表了買家評論并給予差評。之后,雙方為此產生爭議,云某又追加評論,談了自身感受。林某對此大為不滿,向人民法院起訴云某侵害名譽權。議學任務:思考你認為云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案例中云某對商品質量及經營者服務的評價僅是個人對商品及服務的情感表達,并沒有誹謗、詆毀、損害等違反法律的行為,不構成侵權。【注意】 給不滿意的商品和服務打差評是我們每個消費者的權利,同時,我們給評價也不能“太任性”,要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在互聯網時代買家、賣家要共同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和網絡道德規范。1、權利的含義:民法強調對權利的保護,而權利通常意味著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實施某一行為的自由。2、民事權利行使的界限(要求):(1)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2)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3、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1)民法對名譽權(人身權)設定的界限:①對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就不能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借機以誹謗、詆毀、侮辱等方式損害對方利益的,則構成侵權。②《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條 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實;(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議學情境:材料一:在作業中引用了他人文章的一大段話。材料二:從同學那里拷貝一份應用軟件,安裝到自己的電腦上。材料三:從網上找到一首流行歌曲,下載到自己的手機上。材料四:中學語文教科書中收錄一篇某當代作家的散文。議學任務:請你說說上述材料是否侵犯著作權 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2)民法對著作權的限制: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①作品的合理使用:A、含義: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B、合理使用的情形:a.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b.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c.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d.為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②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A、含義: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權利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他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使用費,這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B、法定許可使用情形:a.報刊轉載其他報刊上發表的作品。b.在為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c.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或者播放已出版的錄音制品。d.錄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合法錄制為錄制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特別提醒: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的情況下,都仍須指明作者和作品出處知識拓展:區別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議題二:妥善處理相鄰關系議學材料:【案情回顧】 成都市溫江區某小區,只有兩棟居民樓,樓高6層無電梯。樓棟某單元內住戶基于國家出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政策,①提出協商加裝電梯。通過投票表決,單元內全體12戶業主均簽字同意加裝。小區遂對《成都市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項目相關業主協議書》《電梯增設方案圖》等資料進行公示,經圖紙設計、審查、單元主體結構安全性鑒定等系列程序后,屬地住建機構正式出具《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告知書》。之后在施工過程中,②單元一樓住戶王某、周某以電梯加裝影響采光和房屋價值等為由反悔并阻礙施工。該單元楊某等4人因溝通無果,遂起訴請求王某、周某停止阻礙電梯安裝施工,配合加裝電梯合同繼續履行。【法院判決】 成都市溫江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③各方作為鄰里,應當互讓互諒、公平合理對待增設電梯事宜。④該事宜已獲得全體業主同意并經公示,其程序合法有效,王某、周某應予配合。遂判決王某、周某停止對電梯安裝施工的阻撓和妨礙。議學任務:運用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你是否贊成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相鄰關系一方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也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例如,民法典規定,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1.相鄰關系的含義和意義:(1)含義:相鄰關系是對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2)意義:法律規定相鄰關系,對于保護相領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穩定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2. 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如何處理相鄰關系?)(1)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2)法律依據: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3)相鄰關系一方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例如:民法典規定,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 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 通行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3. 相鄰關系的主要類型:①相鄰用水、排水關系;②相鄰通行 關系;③相鄰不動產利用(土地、房屋、林木、地上的固定物)與管線安設關系;④相鄰通風、采光、日照關系 ;⑤相鄰有害物質排放關系,等等。案例分析:老李家的一棵大樹的樹枝伸到了老周家的房頂上,致使房頂上的蓋草比其他地方爛得快,每幾年就要換一次。為此,老周要求老李將樹枝砍去,但老李家不同意,兩家發生糾紛。探究:應如何處理兩家的糾紛?提示: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用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老李家應砍去樹枝,如老周家確有損失,還應給予適當的賠償。知識拓展:1. 相鄰關系的基本要素(1)相鄰關系的主體是不動產的所有人或者占有人。(2)相鄰關系的主體所有或占有的不動產之間相互毗鄰。(3)相鄰關系是基于不動產的相互毗鄰而發生,隨不動產的存在而存在。【提醒】“相鄰”意味著只要他人不動產的使用對自己不動產的使用產生影響,或者說對本人不動產的使用影響到他人不動產使用的整個輻射面積和空間,都可稱作“相鄰”。如一樓產生噪音,六樓被感知,仍可謂一樓與六樓相鄰,可徑直基于相鄰關系行使相鄰權。2.正確處理相鄰關系(1)兼顧各方的利益,互諒互讓,團結互助。促進社會安定團結,正確處理相鄰各方因使用權或所有權發生的爭議,相鄰方的矛盾糾紛如不能及時化解,必然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正確處理相鄰關系對穩定社會秩序具有積極作用。(2)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有利于促進生產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提高社會成員的社會責任感。(3)公平合理的原則。相鄰關系種類繁多復雜,在處理因相鄰關系產生的糾紛時,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根據公平原則,應當注意到歷史形成的習慣,合情合理妥善處理好糾紛。【課堂小結】【實戰演練】一、易混易錯1.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權利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他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作品,也不必支付使用費。矯正: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權利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他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作品,應當按照規定支付使用費。2.某報社如實報道了某企業的違法活動,使其銷售額迅速下降,該報社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矯正:報社如實報道企業的違法活動,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行為,不是侵權行為。3.為供個人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矯正:為供個人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屬于作品的合理使用。4.中學語文課本中加入的莫言的作品片段,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需要支付使用費。矯正:在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屬于作品的法定許可,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但應當按規定支付使用費。5.相鄰關系是獨立的物權。矯正:相鄰關系是對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二、選擇題訓練例1. 云某通過網絡平臺在林某店鋪購買了一件某品牌的褲子。收到貨品后,云某發現貨品與網頁宣傳不符,就發表了買家評論并給予差評并要求退貨。林某不僅不支持退貨,還聲稱云某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要求云某刪除差評。對于云某和林某的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本案中云某給予差評的行為及相關評論內容并不構成侵權②云某作為買家有權在收貨后根據貨品的質量選擇是否給予差評③買家網購后的評論致使買賣雙方之間無法構建一個信息對稱的平臺④云某作出的相應評級和評論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侵害了林某名譽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例2. 李老師在期中考試題目中引用王某的一幅漫畫,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李老師引用王某的一幅漫畫命題,屬于作品的合理使用,一般情況下不構成侵權 ②應該在命題時注明作者的姓名和作品的出處,否則也會形成侵權 ③李老師引用王某的漫畫,未經王某同意,構成侵權 ④李老師引用王某漫畫未向王某付費,構成侵權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例3. 甲村和乙村相鄰,一條小河流經甲、乙兩村,一年天旱,上游的甲村便在小河上筑起水壩,將水截住,乙村對此不滿,兩村發生糾紛。關于此事說法正確的是( )A.甲村位于河道的上游,有權截水自用,乙村不能干涉B.甲村將水截住違反了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C.甲村用水須經乙村許可D.乙村用水須經甲村許可例4. 甲、乙是鄰居,甲認為乙的房子蓋得比自己高,影響自己房子的采光,遂與乙發生爭執并將乙打傷。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甲侵犯了乙的名譽權 ②甲侵犯了乙的身體權、健康權③甲、乙因相鄰關系發生糾紛 ④甲、乙應以有利生產的原則處理鄰里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ABC三、主觀題訓練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有句俗話叫“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關系處好了勝過親人,處理不好會影響社會和諧。唐某經常深夜在家中剁菜而產生噪音,樓下住戶劉甲大為惱火上門理論并與之發生言語沖突。為解決此事,劉甲通知其弟弟劉乙、劉丙前來幫忙。劉甲、劉丙先到唐某家中,隨后三人發生肢體沖突,唐某家門被撞壞,杜某、鐘某上前拉架,劉乙持刀具趕至現場,打斗中,杜某、唐某受傷入院,傷人者也受到法律制裁。結合材料及自身生活實際,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站在雙方立場,說明應如何妥善處理鄰里關系。答案:站在唐某角度:提高自身道德素養及法治意識,盡量減少自家噪音;若確因特殊情況產生噪音,可與鄰居主動溝通,獲得諒解。站在劉某角度:可到唐某家與唐某進行溝通,了解原因,提出因晚上剁菜產生噪音給自己帶來的困擾,表達自己的訴求;與唐某一起想辦法減少噪音,動之以情;或者請物業或者居委會等組織出面協調,曉之以理;增強法治意識,依據相關法律,收集證據,訴諸法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