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1.3交往禮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 授課時間授課班級 22城軌等5個班 教學課時 1教學目標 1.認知 (1)了解交往禮儀的基本要求 (2)理解交往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 (3)體會交往禮儀的親和作用 2.情感態度觀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誠禮貌 3.運用 養成遵守交往禮儀的習慣教學重點 自覺踐行交往禮儀規范教學難點 交往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和遵守交往禮儀的作用課 型 新授課 教學準備及教具 課本 PPT 多媒體等教學過程 備注一、復習: 1.個人禮儀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2禮儀修養顯個人魅力 2.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 3.個人禮儀重在養成 二、導入新課 馬克思把交往比喻為“人們日常生活、日常接觸中的必然伴侶”。在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與人打交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與人交往。我們與他人可以因共同做一件事而喜悅,可以一起體味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動,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在今天的課上,讓我們先來測試一下自己的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小測試 積分規則:選A計1分,選B計2分,選C計3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得分說明:40分以上,說明你樂于與人交往,人際互動良好。 20—40分,說明你與人交往意愿與能力不是很突出。 20分以下,說明你的人際交往意愿與能力偏弱。 二、講授新課 1.交往禮儀的基本要求 播放視頻《風與太陽》 思考:此故事給我們人際交往帶來什么啟示? 歸納:交往禮儀的分類 交往禮儀的要求 課堂活動: 情景在線:在校園中?在家庭中?在公共場所? 2.交往禮儀重親和 播放視頻《壞脾氣的小男孩》 思考:結合視頻說明“交往禮儀重親和”的道理 交往禮儀的作用: 個人:可以拉近與交往對象的距離,取得對方的理解,以利于溝通,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社會和國家:可以展示我國人們講文明、講禮貌、熱情大方、自尊自強的良好精神風貌,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自覺踐行交往禮儀規范 3.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習慣 拓展;青少年上網公約 三、課堂小結/板書設計 全員參與,保護隱私作業設計:對照交往禮儀的基本要求,反思自己在交往中有沒有失禮之處,如果存在,該如何改進。教學反思:以學生身邊事例為內容,力求教育無痕。德育課最忌諱說教。要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應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學生身邊的事例來展開討論,隱化教育痕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