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與人生》教案(一)開課單位: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教材版本:《哲學與人生》.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主編:單 元 課程介紹課 題 學好哲學,終生受益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節 授課地點 學時 2學時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哲學的性質與作用以及哲學與人生之間的內在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明確學習方向。教學內容 1.生活處處有哲學 2.哲學與人生的內在關系 3.哲學是人生的“最高支撐點”學生分析以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學生在初中了解了一些哲學道理,這些都為課程學習準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學生可能僅僅把哲學當做一門要上課和考試的學科看,對于哲學對自己人生的指導作用領會不深。本次課要重點解決學生的的課程認識和課程興趣問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小組討論教學效果 評價方式 觀察學生小組討論的結果和課后情緒教學進程 及安排 第1課時 導入:提問學生 同學們,學習累不累?做人累不累? 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我們為什么活著?又為什么死去? 快樂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人生有何價值?生命有何意義? 誰來回答這些問題?誰能告訴我們如何幸??鞓返厣钤谑郎希?有一門學科,叫做“哲學”。 一、生活處處有哲學 哲學與我們有關嗎?下面我們分小組進行探究。 學生活動:“發現生活中的哲學” 小組討論30分鐘,全班交流10分鐘。 1.全班分4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生活中的哲學,包括充滿哲理的現象、事例、故事、成語等,并分析其包含的哲學道理。 2.每組發一張大白紙,紙上列三個項目:序號、生活中的哲學、哲學道理。各組分別填寫討論結果。教學進程 及安排 3.全班交流。各組代表介紹本組討論成果。 4.教師小結。教師歸納各小組的討論結果,說明哲學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第2課時 二、哲學與人生的內在關系 在古漢語中,“哲”釋為“智慧”“聰明”“賢明”等,含有通曉事理之意?!罢堋敝疄椤皩W”,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或學說。 有人說哲學在現實生活中既不能解決吃的問題,又不能解決穿的、住的問題,思考這些有什么意義呢 1.從哲學的本義上看,哲學就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就是一種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這樣的學問當然會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 2.哲學作為世界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即如何對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對待知識和規律,如何對待個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 播放視頻:感悟哲學 3′15 (展示關于哲學的名人名言) 歸納:古今中外哲學家們的哲學觀五花八門,但對哲學究竟是什么也有共識:哲學與人生密切相關,哲學應洞察人生真諦,關注人的生活世界。 三、哲學是人生的“最高支撐點” 1.哲學的功能“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比松c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困惑。哲學關注人生,我們可以從哲學中尋求解決人生困惑。 2.哲學是愛智慧的思維活動。它告訴我們要用智慧武裝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用愛、寬容、理智去思考解決問題。盡可能向智慧的高度靠攏,用高遠的視角俯視人生百態,用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和力度開創人生。同時,哲學是愛智慧的代表,它可以幫助你擺脫無謂的煩惱。 3.哲學提倡辯證思維的唯物辯證法,可以幫助我們在變化無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基本的方向和立場。能夠拓展人們的視野,從而提升人們獨立或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人們觀念和實踐創新能力。 4.哲學是教人如何思考的學問,了解哲學有助于拓展視野、開闊心胸,有助于幫助人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心態掌握生活的哲理,汲取人生的智慧更好地認識社會、認識生命和人生,從而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教學進程 及安排 故事: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愿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 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別。 后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再后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后,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 學好哲學,終生受益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