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美人民的抗爭,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內容是《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中的第二課。本課共有三個子目,第一目“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介紹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簡述了海地、巴西、墨西哥的革命的革命過程,并涉及“考迪羅制”“門羅宣言”“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等相關內容。具體過程不宜過多展開,要突出獨立背景和階段特征。第二目“亞洲的覺醒”以印度、伊朗和中國為代表探討了亞洲革命的原因和過程,重點是“覺醒”,亞洲國家的民族資產階級發展壯大,開始領導民族解放運動,推動資產階級民主運動,促進了本國社會的進步。第三目“非洲的抗爭”選取埃及的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主義和埃塞爾比亞抗意戰爭,強調了反抗外來侵略和民族獨立。本課上承第6課至第12課關于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工業革命的知識點,下啟第16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內容相對較多而且重難點不少,必須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我著眼于呈現亞非拉獨立背景的共性,分析探討不同地區爭取民族獨立的特點。根據薛源官《試論近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幾個問題》(《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2期)的研究,將教材整合為“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起落型”“亞洲的覺醒——螺旋型”“非洲的抗爭——徘徊型”,從宏觀上把握19世紀至20世紀初亞非拉美抗爭的原因及其深遠影響,微觀上突出各階段各區域抗爭的差異性。學生情況分析初中階段學生初步學習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內容,對玻利瓦爾、圣馬丁、章西女王等起義領導者有基本了解。高中學生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相關知識了解有限,高中教材涉及面廣,知識間邏輯較強,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提供大量信息,通過任務驅動、問題化設計等引發學生對歷史現象進行深層次思考,學會知識遷移與運用、構建歷史時空與歷史解釋,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教學目標通過分析相關油畫、漫畫、新聞報道和學者著述,了解亞非拉人民的抗爭(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歸納其共同點(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唯物史觀、歷史解釋),認識到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掠奪與不公正性和構建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的必要性,感受人民不懈追求正義的抗爭精神(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了解亞非拉人民的抗爭和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教學難點如何認識亞非拉人民的抗爭的異同。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油畫、漫畫、地圖、文字材料、視頻等(二)教學方法 主要以講授法、任務驅動法、問題化設計、情景創設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Part1縱觀: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教師】今年正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威廉夫婦到訪加勒比,一是為了紀念英女王登基,二則是為了安穩這些國家繼續留在英聯邦。但接連碰壁,英國威廉王子被牙買加總理告知:準備脫離英聯邦王國成為共和國。(播放視頻)上一個脫離英聯邦王國的是巴巴多斯。去年11月擔任巴總督的桑德拉·梅森宣誓首任總統,取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成為新的國家元首。早在200多年前,世界人民開始了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民主的征程。當時的人們是怎么抗爭的?又為什么沒能實現美好的目標?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教師】簡述時空坐標和課程標準。 觀看視頻 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置于大的時空背景之下。明白課標要求。 以時事新聞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將本課內容與之前講授的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工業革命等內容聯系起來,構建知識體系。Part2對比: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 一、縱觀: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譜系【教師】呈現史料,設問:為什么19-20世紀是民族獨立的世紀?【預設】共同點:民族危機深重,反對殖民統治;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民族意識興起;啟蒙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不同,經濟成分也不盡相同。【過渡】各大洲民族解放運動有著共同的歷史發展趨勢。但因地域遼闊、國情各異,各國各地區又有各自的特點,甚至出現一些特殊現象。二、對比: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教師】出示拉美獨立運動時間軸。問: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大致可分為幾大階段?呈現怎樣的基本特點?【預設】第一階段:爭取獨立,民族革命;第二階段:進行民主革命。特點:時間長,范圍廣,階段性,漸進性。【教師】講述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內涵。問:為什么法屬海地能成為拉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什么拉美大部分地區能脫離葡萄牙、西班牙的統治?【預設】啟蒙思想的傳播、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因素推動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問:這些獨立運動領導者,諸如玻利瓦爾和圣馬丁他們都有什么屬于拉美社會結構當中的哪個階層呢?【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拉美獨立運動的特點,即受外因推動,領導者地主集團中的先進分子。并結合之前的史實,引導學生思考拉美獨立運動的不足。時間長——政治、社會不穩定,易形成軍人獨裁;土生白人為主——不會觸碰大地產制。于是形成了拉美獨有的“考迪羅體制”。民主革命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過渡】到182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本都已獨立。然而,獨立只是富強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更何況拉丁美洲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問:請這幅美國人創作的漫畫《keep off(請勿靠近)》(出示圖片),我們能從圖中獲取哪些歷史信息呢?【預設】從人物服飾可以判斷畫面上的美國軍人(代表美國)、拉美民眾(代表拉美)和歐洲貴族(代表列強);從人物動作與神態上來看,歐洲列強再眺望,寓意列強要殖民侵略拉美;美國持槍阻止,寓意美國要用武力阻止歐洲列強對拉美的侵略;拉美民眾跪倒在地,一臉驚恐,寓意拉美無力保護自己免遭列強侵略,需要美國保護;從作者的意圖來看,作者試圖讓讀者相信:美國阻止了歐洲列強的野心,保護了拉美的獨立;美國政府的舉措是得到了媒體的支持的;從漫畫的社會反應來說,漫畫是畫給美國人看的,反映的是美國人的一種心態——將自己當成拉美的保護神,漫畫有助于美國政府獲得民眾支持其控制拉美的政策與舉措。【教師】美國控制拉美的政策有個專門的名詞,叫“門羅主義”。他還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問:美國真的保護拉美了嗎?出示材料:問:從中能夠獲取哪些歷史信息?【預設】美國長期屢次武力侵略拉美;美國對拉美單一國家往往多次入侵;實質是要把拉美變成美國的勢力范圍。【過渡】那么美國是如何利用金元外交施加影響呢?【教師】19世紀末,在美國資本家的主導下,加勒比海九大香蕉公司合并為一家跨國壟斷公司,名為聯合果品公司。20世紀30年代,危地馬拉獨裁者烏比科上臺,為了籌集鎮壓革命的資金,他向聯合果品公司伸出了橄欖枝。公司輕松地獲得了關稅和房產稅的豁免權。壟斷了危地馬拉的鐵路、電力、海運,毫不夸張地說,只要他愿意動動手指頭,危地馬拉政府也要三思而后行。【教師】總體看來,拉美獨立運動的結果具有特殊性。(內部)獨立后大多國家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外部)英美加緊了對拉美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拉美最早拉開民族獨立運動序幕,但直到今天拉美仍然是全球較不發達的地區之一。歷史學家將其稱為“起落型”。【過渡】同一時期全球范圍內的民族革命運動可謂是風起云涌,這一時期的亞洲也不例外。列寧對革命風暴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熱情的贊頌,稱之為“亞洲的覺醒”。這其中主要有中國的辛亥革命,伊朗的立憲革命以及印度的反英斗爭。問:哪個階級覺醒?什么意識在覺醒?【預設】民族資產階級在覺醒,是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教師】教師引導通過材料和書本內容,概括歸納亞洲的覺醒的特點。【過渡】相比較而言,非洲作為西方殖民勢力侵略最早,侵略最持久,侵略最深入,實力差距更為懸殊的地區,其抗爭也更為激烈,更為悲壯。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埃及的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教師】閱讀書本P79,提煉非洲抗爭的特點。【預設】埃及抗英斗爭——政黨組織,蘇丹馬赫迪起義——宗教宣傳,埃塞爾比亞抗意斗爭——皇帝號召。特點是長期斗爭,領導力量多樣,以舊式動員方式為主,長期停留在較低水平。因此薛源官稱之為“徘徊型”。【教師】非洲地區的這些抗爭基本上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卻取得了勝利,所以這里主要介紹一下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埃塞俄比亞位于東非高原,其前身就是我們前面學過的阿克蘇姆王國,所以它和伊朗一樣,也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大家看這幅畫(出示材料),從中能獲取什么歷史信息呢?【預設】預設:從畫面內容分析:畫家表現的是埃塞俄比亞是比較落后的(服裝、武器);埃塞俄比亞皇帝支持向西方學習;埃塞俄比亞皇帝信仰基督教(王冠上有十字架);從畫家的意圖來分析:畫家試圖展示一個開明的國王形象;旨為宣揚國王的威信(國王雖然學習西方,但生活方式還是傳統的);從社會反響來看:有利于國王增強權威;有利于國王得到民眾的支持。【小結】思考:為什么教材中要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導致各地區特點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經濟發展水平、殖民程度、殖民方式、思想解放程度等)聚焦: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點撥升華】舊的世界殖民體系已經瓦解,但是不平等、不公正的現象依然存在。在第十六課的時候,我們將繼續學習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正如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說的那樣:“這樣就站起來吧,我的民族!加緊自己的兩手和心靈的力量,這個力量是再大的災難也不能摧毀的。【課后探索】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通過講述南美地區一個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以來的歷史。布恩迪亞家族的祖輩在16世紀從西班牙遷居美洲。19世紀初,在加勒比海的海邊建立村鎮馬孔多,開啟了《百年孤獨》的傳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奧雷良諾目睹了國家獨立后政府官員選舉舞弊和濫殺無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黨,當了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1次槍決,均幸免于難。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國的獨裁政權,建立自由的社會。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奧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馬孔多自從有了美國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員便被發號施令的美國人代替了,從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們代替了。為了向美國運送香蕉公司的產品,美國人還修筑了鐵路,但鐵路并不能為當地人所使用。面對這種情況,阿卡迪奧鼓動并帶領三千多工人罷工,但遭到軍警的鎮壓。——摘編自羅蘭秋、劉偉《魔幻現實主義的杰作〈百年孤獨〉導讀》結合19世紀拉丁美洲的歷史,概述并分析以上小說情節所反映的歷史現象。 閱讀材料,概括歸納信息點。從時間軸提取歷史信息,歸納階段特征。結合材料,思考當時的宗主國為什么不能有效控制殖民地?跟隨教師的指導,思考拉美獨立運動的特點和不足。學生通過人物服飾、人物動作和神態、作者意圖、社會反應等方面去歸納歷史信息,更好地理解美國是如何在文化宣傳上美化在拉美的霸權主義。閱讀材料,思考美國在拉美的霸權主義的具體表現。閱讀材料,從拉美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思考,拉美獨立運動后發展如何陷入瓶頸?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梳理知識脈絡,對比得出認識。學生通過人畫面內容、畫家意圖、社會反應等方面去歸納歷史信息,更好地理解埃塞爾比亞為什么能夠成功抗意?梳理知識脈絡,對比得出認識。閱讀材料,提煉信息。課后完成。 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時空觀念素養。培養歷史思維。培養史料實證素養(注意指導學生認識到漫畫是藝術作品,具有主觀色彩)。通過提供材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以美國為代表的新殖民主義。主因和客因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歷史思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與辯證的歷史思維能力,形成橫眾對比意識。同時,理清教材知識。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深入解析圖片,首先得出歷史信息(史實),其次合理推斷(史識)。培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為什么能夠成功)、家國情懷(落后國家通過全民族抗戰也可以贏得戰爭勝利)素養。通過材料及教師講述讓學生理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是階段的差異性和區域的差異性,是不同時空下政治、經濟、思想不同造成的,涵養唯物史觀等。理解本課教學立意追求平等公正的秩序,讓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產生心理認同與情感共鳴;涵養家國情懷。文學作品雖然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但是也可用作史料來研究歷史,屬于“以詩證史”的廣義范疇。但應注意史事坐實上的復雜性。教學反思本節課體量大,內容多,時空跨度廣,不適宜面面俱到,如果按照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的順序一個個介紹下來,恐怕一節課的時間難以完成。因此,應該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在幾位老師的幫助下,我決定在授課時首先聚焦此時民族獨立運動的共同大背景,再分別探討每個地區獨立運動的特點,并且引導學生總結出: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在授課過程中,節奏前松后緊,導致后面聚焦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影響這部分較為倉促。原本結尾設計為再次呼應牙買加的問題,以材料呈現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以此與美國形成對比。由于時間所限,這部分內容在實際上課中舍棄了。整體來看,拉丁美洲部分花費了較多時間。今后問題要精簡,提問更明確,在把握主要脈絡的前提下舍棄某些教學細節。此外,還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自主提問,自主思考,自主解答,真正能在課堂上鍛煉思維和培養素養。運動的高漲亞非拉民族民主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拉美的獨立——起落型亞洲的覺醒——螺旋型非洲的抗爭——徘徊型Part3聚焦: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Part4望遠:亞非拉民族國家發展前瞻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