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目標1:能記住掌握中共八大召開的背景、時間、內容、意義。歸納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出現的失誤及原因;目標2:掌握“文化大革命”爆發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正確評價“文化大革命”;目標3:歸納這一時期的建設成就;學習目標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56-1966)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也已基本建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中共八大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已取得成就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八大路線是正確的,符合當時的國情,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此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中共八大之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意義中共八大對當時中國國情作出正確判斷,把主要力量用來發展社會生產力,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有利于調動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說,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人民日報》社論社會主義總路線閱讀教材,回答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內容是什么?這條總路線是否正確?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總路線: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指明了黨的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片面強調“快”,忽視客觀經濟規律。(在鋼產量等方面)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15年后,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后,我們可能趕上和超過英國。……在15年后,在我們陣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毛澤東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左”傾錯誤歸納小結: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上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56-1966)過渡時期總路線大躍進:生產力方面的左傾;以糧為綱農業躍進,以鋼為鋼工業躍進人民公社化:生產關系方面的左傾;一大二公(公社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片面追求經濟建設高速度,忽視客觀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熱潮,是從農業領域起步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農業上:放衛星虛報產量浮夸風“大躍進”時的煉鋼指標1957年1958年1959年535萬噸3000萬噸1070萬噸1957年1958年1959年3900億斤10500億斤7000億斤糧食生產指標高指標工業上:大煉鋼鐵挖禿青山煉鋼鐵1958年,鎮江市大煉鋼鐵的重要基地——象山煉鐵廠的小高爐群,已建成500余座。為使鋼鐵產量翻一番,全國各地共組織9000萬人上山找礦,建小鍋爐,用土法煉鋼。到年底,產量指標完成,但300萬噸土鋼無法使用。挖禿青山煉鋼鐵瞎指揮人民公社的特點叫一大二公。所謂大,就是將原來一二百戶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戶以至一二萬戶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鄉一社。所謂公,就是一切財產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實行絕對平均主義和部分供給制。----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共產風年度 糧食產量 比上年減少1958 4000億斤1959 3400億斤 600億斤1960 2870億斤 530億斤1961 2950億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自然災害導致了1958到1960年三年的經濟困難。三年困難時期糧食生產狀況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運動特點 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 “一大二公”突出 表現 大煉鋼鐵、放高產衛星 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錯誤 實質 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忽視經濟建設的客觀規律 不切實際地提高公有化程度,生產關系變革超越生產力水平危害 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資源,造成了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 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教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比較經濟建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生產關系變革必須與生產力相適應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急于求成。1失誤原因經驗教訓沒有正確認識國情。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經濟建設要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12323分析總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發起的原因及從這些錯誤的探索過程中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吸取?合作探究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56-1966)政策調整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開始實施。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自我批評:“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別人推卸責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責任,但是第一個負責的應當是我。”1958-1965年國內生產總值到1956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1.原因:2.開始:3.指揮部:4.動亂局面:5.斗爭:中央文革小組毛澤東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根本原因:“左”傾錯誤思想的發展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楸斗;全國人大會議十年沒召開1.政治上: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大批干部和群眾遭受殘酷迫害。2.經濟上:社會生產大幅度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巨大損失。3.文化上:科技、教育事業被嚴重摧殘,歷史文化遺產遭受巨大破壞。探索過程中的又一大失誤:十年文化大革命李達, 中國哲學會會長,武漢大學校長,中共一大代表 ,1966年自殺。吳晗 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市副市長。1968年自殺。傅雷 著名翻譯家。1966年與妻子上吊自殺。老舍,著名作家 1966年跳北京太平湖溺死。田漢,國歌作詞者,1968年被迫害致死容國團,中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1968年自殺民主法制遭到破壞踐踏,公民的合法權利和人身安全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表現共和國最大的冤案清華紅衛兵宣傳“破四舊”改路名拆匾額毀文物燒古籍拆寺廟 斗和尚②各地出現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大字報滿天飛紅衛兵批斗大學校長批判彭德懷③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紅衛兵指的是以保衛毛主席,保衛紅色江山為己任的青年學生。是文革大革命中沖擊原政權機構的重要力量,對文化大革命在全國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毛澤東在天安門8次接見紅衛兵什么是紅衛兵?知識拓展①林彪反革命集團閱讀教材,說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哪些反革命集團,他們的結局怎樣?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葉群、林立果等乘飛機外逃途中,在蒙古上空機毀人亡“文革”結束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1976年9月,毛澤東與世長逝,全國人民無限悲痛。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②江青反革命集團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四人幫”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等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各界群眾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教訓:①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進一步健全民主法制;④反對個人崇拜。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中前進。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影響包頭武漢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原有的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內地興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工業布局改善、門類增多。三、建設成就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取得了哪些成就?類別 成就鋼鐵石油鐵路科技農業建成武鋼、包鋼建成大慶、勝利、大港。原油實現自給蘭新、包蘭等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結晶牛胰島素首次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十年建設時期成就:(1)工業生產:兩鋼、三油武漢鋼鐵基地包頭鋼鐵基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大慶油田到1965年,實現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給。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建設成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十年建設時期成就:(4)交通運輸: 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包蘭鐵路蘭新鐵路蘭青鐵路(5)水利建設: 取得很大成績1958年5月,毛澤東來到十三陵水庫參加義務勞動1、十年建設時期成就:(6)科技教育: 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7)國防尖端技術:巨大進展。1965年我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島素結晶,在當時這一領域 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兩彈元勛”的鄧稼先“鐵人”王進喜“解放軍好戰士”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地質之光”李四光“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愛國主義敢于創新……“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家國情懷模范人物3、十年文革時期成就:1967年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想一想:社會主義建設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①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涌現出無數模范人物。②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許多干部堅持工作,糾正錯誤。③面對出現的問題和失誤,黨和國家及時調整策略。建設成就—致敬英雄如果我們不能吸取歷史當中的教訓的話,它還會再次教訓我們。--王建勛希望:良好開端的1956年分歧:十字路口的1957年亢奮:走向冒進的1958年挫折:嚴重困難的三年反思:經濟調整的四年浩劫:“文革” 的十年1.宣傳畫往往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下圖的宣傳畫最有可能出現在( )A. 三大改造時期 B. “大躍進”時期C. “一五”計劃時期 D. “文化大革命”時期水稻比天高肥豬賽大象B鞏固訓練2. 1962年1月27日,劉少奇《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過去我們經常把缺點、錯誤和成績比之于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系……我到湖南的一個地方,農民說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七分人禍”是指( )A.農業合作化運動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 文化大革命 D.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D3. 標志“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歷史事件是( )A.“打倒一切,全面內戰”口號的提出B. 毛澤東的逝世C.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D4. 1956-1976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現嚴重失誤。出現失誤的原因是( )A. 全黨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經驗B. 人民群眾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C. 各地頻繁發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D. 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包圍、封鎖A5. 社會發展需要正能量。王進喜、焦裕祿、鄧稼先等人身上體現出的時代精神是( )A. 國際主義 B. 無私奉獻C. 救亡圖存 D. 居安思危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文化大革命發動.wmv 文革視頻.mp4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課件(共37張PPT).pptx 袁 隆平.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