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教學設計課時安排本框建議安排1課時。基本思路:本框設計靈感來自今年屢次成為公眾焦點的河南。一則因河南衛視出圈圈粉,一則因河南暴雨牽動國民心弦,而這兩則素材又恰與本框內容密切相關,所以本框以河南為教學線索串聯整個設計,先通過對河南衛視的出彩表現進行分析,探究河南衛視是如何創新性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由此總結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緊接著,通過河南暴雨中的國民表現引出對中國民族精神的解讀,分析中國民族精神的內涵、重要性、時代性,并進一步分析如何培育當代中國青年的中華民族精神。重點難點:重點: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重要性、時代性;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難點:區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側重點;區分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內涵;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分析總結如何有效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教學過程本框設計可分為以下部分:導入簡要介紹河南今年屢次受矚目的關鍵事件:一是河南衛視出圈,一是河南暴雨牽動國民心弦。議題一:“豫”見千年——千年古都文藝創新為何行?第一步,引導學生回憶上上節課所分析的河南衛視最出圈的節目,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個節目迅速出圈的方式,然后向學生介紹這些節目是通過自媒體迅速傳播走紅的。在介紹完河南衛視節目傳播手段的現代性后,再介紹河南衛視其他沒有那么出圈但仍值得細細品味的節目,綜合上述內容順勢引出議題:河南衛視是如何創新性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借助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傳播媒介呈現傳統藝術;結合時事對傳統藝術呈現內容進行符合時代要求的調整和補充。通過結論聯系教材內容,總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個關鍵要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第三步,教師進行下一部分內容的銜接:“河南衛視的成功離不開這片傳奇土地。畢竟——“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 。而這片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續寫……”議題二:以一“豫”觀華夏——中國人為何一定行?第一步,讓學生直觀感受河南暴雨的嚴重性,然后展示面對災難時,中國是如何再一次彰顯出中國力量、中國速度和中國精神的;第二步,播放素材視頻,然后設置議題:如何詮釋中國人特有的溫良?如何概括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在中華民族多難興邦的發展歷程中民族精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簡要分析,然后聯系教材,總結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以及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第三步,教師引導學生回溯中華民族歷經的艱險磨難,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他所了解的中華民族精神有哪些具體表現,教師按照時間發展脈絡進行梳理,主要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形成的諸多精神,以及在最新的抗疫實踐中形成的抗疫精神。通過對這些精神的展示,設置議題:如何理解偉大抗疫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中華民族精神隨時代變遷,“變”與“不變”的分別是什么?第四步,依次分析結論:既一脈相承,又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變”的是民族精神隨歷史不斷積淀,隨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時代性】通過結論總結知識點: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具體包括解讀時代性的表現以及偉大抗疫精神與民族精神的關系;第五步,教師進行引導“而今,各位即將在時代的舞臺上熠熠生輝,你們又打算如何書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播放視頻素材,由此引出議題:如何弘揚和培育新時代中國青年們的民族精神?然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進而聯系教材總結知識點知識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