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教案

資源簡介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安史之及其爆發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了解黃巢起義及原因和結果,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閱讀相關詩文和史料,培養提煉有效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
識讀《五代十國形勢圖(后周時期)》,直觀認識五代十國時期政權的更迭與分立,培養從歷史地圖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導致不同的后果,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腐敗的了解,結合當今我國政府所面臨的反腐問題,認識到治理國家要完善人才選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備的重要性;理解出現“五代十國”紛亂局面中的統一因素,認識到國家民族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學重點:安史之亂的原因、過程和影響;唐朝的滅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教學難點:安史之亂的過程;藩鎮割據的概念;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觀看視頻《楊貴妃秘史》片段。
(1)猜一猜:視頻中的“唐明皇李隆基”是前面我們學習的哪一位皇帝?(唐玄宗)
(2)想一想:該皇帝出現“倦政”的后果是什么?(唐朝走向衰弱;唐朝由盛轉衰;爆發安史之亂。)
唐朝為什么會走向衰弱,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講授新課:
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請同學們齊讀。
好,首先,我們進入第一部分 探究動亂的原因,動亂之源——盛世危機。
先欣賞杜甫的一首詩《憶昔》。請同學們,讀一下。
那么,這首詩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一個盛世局面?(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俗話說“盛極必衰”,就像前面視頻中所說,在這之后,唐玄宗開始出現“倦政之意”,從此荒廢朝政。
下面,我們來探究原因,即動亂之源——盛世危機。
一、動亂之源——盛世危機
危機一:天寶四年(745年),玄宗納楊玉環為貴妃后,更加荒淫。楊貴妃受寵,一族人飛黃騰達,三個姐姐及叔父、從兄五家,權傾天下。地方吏治日益敗壞,官吏們剝削百姓,以供皇帝奢侈之費。朝廷之上,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用事。李林甫不學無文,妒賢嫉能,人稱“口蜜腹劍”。堂兄楊國忠依仗楊貴妃,勢焰熏天,除宰相外,身兼40余職,為了顯示自己多才,隨意發號施令,處理政事。
——趙毅《中國古代史》
請這位同學讀一下。那么,歸納概括一下,危機是什么呢?
1.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
危機二:在其統治的最后一個半世紀中,帝國開支超過稅收。同樣,人口增長大于土地供給,農民家庭不再能分得小塊土地。富貴人家再次搜刮農民,擴大其地產。因此,支付不斷增長的帝國開支的捐稅負擔,都落在農民頭上。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這位同學讀一下。這個材料反映的是怎樣的危機呢?
2.社會矛盾尖銳。
危機三:“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節度使 因而雄踞一方,漸有凌駕中央之勢,尾大不掉,成為唐皇室隱憂。
——《新唐書·志第四十兵》
請這位同學讀一下。那么,在這個材料里,出現了一個名詞“節度使”。什么是節度使?我們來問度娘。
(百度百科)節度使:官名。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專門負責掌管軍事,相當于現在的司令和軍區書記。后來,其權力不斷膨脹,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
那么,回到材料,由于節度使的出現,使唐朝出現了怎樣的危機?
3.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
當時,唐朝天寶年間有十大節度使。(展示圖片:天寶十節度使分布圖)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出,節度使權力日益壯大。那么,動亂是如何爆發的呢?我們進入第二部分 危機爆發——安史之亂。
二、危機爆發——安史之亂
材料: 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兵力又于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
——《新唐書·志第四十兵》
(1)根據材料,你認為動亂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安祿山擁兵自重,勢力強大。
(2)結合所學知識,動亂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朝政腐敗,外重內輕。
(一)為什么叫“安史之亂”?
那么,這場動亂為什么叫“安史之亂”?(是由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反唐叛亂,是以歷史人物的名字來命名的)我們來了解一下安祿山其人。
人物檔案:(1)本為雜胡,隨母改嫁后姓安;
(2)早年浪跡邊疆從商,30歲后從軍,以英勇驍戰升為平盧將軍,40歲是為平盧節度使,49歲時身兼三鎮節度使;
(3)認楊貴妃為義母,但與楊國忠不睦;
(4)755年在范陽起兵,稱“大燕”皇帝;
(5)757年被兒子安慶緒所殺。
(二)探究動亂之經過
1.安史之亂爆發于 年,一直到 年才被平定。
2.據上圖,簡述叛軍進攻路線及其后果。(由學生來演示講解)
3.簡述安史之亂的結果。
(三)探究動亂之影響
雖然安史之亂被平定了,但它給唐朝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下面我們來探究動亂的影響。
影響之一(經濟):安史之亂前,全國戶數890多萬,亂后僅剩190多萬。北方黃河流域所受破壞最重,“北自覃(tán)懷,經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舊唐書》卷一二〇《郭子儀傳》
經濟方面: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地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
影響之二(政治):(展示圖片:唐代藩鎮的分布)
政治方面: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百度百科)藩鎮割據: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多年直至唐朝滅亡。其發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亂后添了許多節度使,而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唐朝中央政府本以為,可以通過藩鎮來平定一些叛亂,不料藩鎮就是導致唐朝混亂乃至滅亡的總根源。
過渡: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那么,是什么給予唐朝以致命打擊呢?這就是一場規模浩大的唐末農民大起義。下面我們進入第三部分 致命打擊——黃巢起義。
三、致命打擊——黃巢起義
1、黃巢起義的原因
自主探究:閱讀教材P24頁,思考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1)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日益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
(2)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無以為生。
知識小鏈接:唐朝末年8個皇帝,有7個是宦官根據自己的需要擁立的。“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一般,至高無上的皇帝成了宦官手中的馴服工具。所以,宦官專權,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2、黃巢起義的經過(展示圖片)
875年,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
882年,起義軍大將朱溫叛變。883年,義軍退出長安。884年黃巢兵敗被殺。
3、黃巢起義的影響
自主探究:分析黃巢起義對唐朝的統治有什么影響?
材料:黃巢起義后,曾發布檄(xí)文,指斥宦官當政,綱紀紊亂,賄賂公行,并宣布要“洗滌朝廷”,為民除害,對貪污犯贓的地方官吏處斬。
影響:直接打擊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給唐朝統治者以致命打擊,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過渡:黃巢起義并沒有真正滅亡唐朝。那么,唐朝是怎樣被滅亡的呢?下面我們來看這個材料。
四、黯然落幕——唐朝滅亡
材料:黃巢起義失敗后,原來的藩鎮問題和宦官專權問題依然存在。朝廷內部,宦官控制當時在位的皇帝昭宗,昭宗為對付宦官,求助于朱溫。接著,朱溫到長安殺宦官數百人,使宦官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清除宦官勢力后,朝廷完全被朱溫控制,907年,昭宗被迫讓位給朱溫。至此唐朝滅亡。
師:唐朝滅亡的標志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上找一找。
原為義軍將領的朱溫,后投降唐朝,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滅亡。
五、紛爭又起——五代十國
自主探究:
1.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哪些政權?(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2.唐朝滅亡后,南方地區出現了哪些政權?(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
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政權,史稱“五代十國”。
那么,什么是“五代十國”。(展示圖片)
知識小鏈接:五代十國,包括五代與十國等割據政權,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滅開始至宋朝建立為止。
后梁 907—923 朱溫 梁王.宣武節度使
后唐 923—936 李存勖 晉王.河東節度使
后晉 936—946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
后漢 947—950 劉知遠 北平王.河東節度使
后周 951—960 郭威 鄴都留守
師:從上面這張表格,我們可以看出五代的皇帝以前都是什么身份?
生:五代的皇帝和十國的統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鎮將帥,他們憑借武力擴大各自的勢力,奪取皇位。
師:所以,五代十國的政權特點是唐末以來 局面的延續。
生:藩鎮割據。
師:五代實質上是奪取了中央權力的藩鎮所建立的政權,十國則是割據各個地方的藩鎮勢力的繼續。
過渡:“五代十國”是一段分裂時期,那么它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材料一:五代的開國皇帝都是憑武力奪位,在位的時間也都不長,最短的只有十個月。這五個朝代的統治平均約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
材料二:《韓熙載夜宴圖》畫面描繪了南唐高官韓熙載開宴行樂、眾人靜聽琵琶的情景
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
五代十國雖然政權更迭頻繁,但在紛亂之中,有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是什么?
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借古言今,以史為鑒
今天的中國政府面臨著嚴峻的反腐問題,十八大以來已有21位省部級官員落馬 。結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為,導致不同的結果,談談你有何感想和啟示?
統治前期 統治后期
崇尚節儉 日益驕奢
任人唯賢 任人唯親
勵精圖治 不理政事
整頓吏治 朝政腐敗
當堂檢測——挑戰自我
1.下列哪項不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 )
A.唐玄宗統治后期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
B.天災人禍,戰禍連年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敗
D.唐朝內地兵力空虛
2.唐朝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滅亡唐朝的分別是( )
A.李淵、黃巢 B.李世民、朱溫
C.李淵、朱溫 D.李世民、黃巢
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滅亡以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 )
A.春秋戰國 B.魏晉南北朝
C.遼宋夏金 D.五代十國
4.五代十國時期的統治者獲取政權的最典型途徑是( )
A.通過所控制的藩鎮武裝
B.通過北方少數民族的武力支持
C.領導發動農民起義
D.通過控制朝政發動政變
5.判斷題: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至此唐朝滅亡。
6.填空題:五代十國中的“五代”指的是 、 、 、 、 五個政權。
7.(河北中考題)材料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有人口41419712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有人口52919712
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有人口16990309
唐穆宗長慶元年(812年)有人口15762432
閱讀后請回答:
上述唐朝人口從統計表看曾出現過一次直線上升、兩次下降,其中一次急劇下降時期發生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有什么后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溪县| 康保县| 宝坻区| 庐江县| 凤城市| 嘉峪关市| 闽清县| 长岛县| 泰州市| 张掖市| 海兴县| 蓝山县| 衡阳县| 平利县| 石渠县| 丁青县| 长阳| 都兰县| 高州市| 报价| 永川市| 吉安市| 浏阳市| 清新县| 定安县| 汾阳市| 海伦市| 瑞金市| 清徐县| 班玛县| 江川县| 兴山县| 宁陵县| 正安县| 东乡县| 疏勒县| 琼中| 岱山县| 苗栗市| 游戏|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