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教材解讀】本課選自人教版新編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課。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要鞏固新生政權。土地改革就是采取的鞏固措施之一,土地改革的勝利不僅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也為即將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本課上承《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抗美援朝》兩課,將鞏固新生政權的三件事貫穿起來,即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形成了新中國鞏固的一條重要歷史主線。本課又引發下一課《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作為鞏固新中國的重大事件,本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過程;理解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義;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調查、搜集與整理歷史資料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歸納中國歷史上有關土地問題的史實,培養縱向聯系歷史知識的認識和能力,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歷史責任感;理解基本國情是國家制定政策的依據,認識到了解我國基本國情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土地改革的開展及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學難點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意義是本課的難點內容。【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課前運用PPT以圖片的形式展示著名歌劇《白毛女》,向學生敘述此劇展現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惡霸地主黃世仁對楊白勞及其女兒喜兒肆意的壓榨,而楊白勞等窮苦農民卻毫無辦法,喜兒逃局深山,頭發都變白了,過得是非人的生活,直到八路軍解放了她的家鄉,喜兒才在深山中被找回。這個故事反映了在舊社會地主剝削廣大農民,那么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進行的土地改革是如何進行的呢?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今天的課程《土地改革》。講授新課一、明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示重、難點,使得學習具有目標性。學習目標: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土地改革的原因,掌握土地改革的開展經過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2.理解并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學習重點: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土地改革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學習難點: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意義。二、自主學習請同學們閱讀P13-P15頁課本,思考以下問題:1、土地改革的背景、原因?2、土地改革的開展經過及特點?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的時間、主要規定?4、土地改革的意義?三、原因篇——土地制度 深惡痛絕1、師生共同回憶近代史的土改政策:根據地建設時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期:實行減租、減息抗日戰爭勝利后:耕者有其田新中國成立后:?2、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3、材料展示材料一: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地主人均占有耕地為貧雇農的二三十倍。材料二: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勞動或只有附帶勞動,靠剝削為生,剝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富農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參加勞動,但以剝削為其生活來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剝削的方式主要是剝削雇傭勞動。中農 多數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勞動,不剝削他人,也不出賣勞動力。貧農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沒有土地,一般需要租入土地耕種,或出賣一部分勞動力,受剝削。雇農 一般全無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賣勞動力為生,受剝削。材料三:河北農民土改后給毛主席的一封信(摘錄):敬愛的毛主席:我們是河北最偏僻的一個村。全村152戶,2511畝地,11戶地主、富農就占了1000多畝。我們祖祖輩輩做夢也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4、通過以上三則材料請學生分析出土改的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根本原因)(2)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四、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確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的時間?主要的規定有哪些?生:1950年。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師:土地改革土地所有權發生了什么變化?生:由“地主私有”變為“農民私有”。五、改革篇——土地易主 歡欣鼓舞師:新中國土改開始的時間?開展的區域?生:1950年。新解放區。師:土地改革的過程?生: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師:新中國土改的特點?(展示材料)材料四:為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生產,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與過去的土地改革政策有所不同。這樣做可以使中農放心,他們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也有利于穩定城市中的民族資產階級,孤立地主階級,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從而有利于發展生產。生: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師:土改什么時候完成,及完成情況?(材料展示)材料五:全國約有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分別不同情況,用更長的時間,采取適合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政策,來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務。1959年,西藏地區開始進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務是把封建農奴主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徹底消滅封建農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經過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當家作主。生: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改,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六、意義篇——農民翻身 鞏固政權師:新中國土地改革的意義有哪些?(材料展示)材料六: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做一個階級來說,就是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材料七:在新中國成立前,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家里的土地很少,沒有更牛、農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8個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鹽。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畝多,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材料八:土地改革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更牛和農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修溝渠4000度千米,受益田地750萬畝。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材料九: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生:(1)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2)人民政權更加鞏固。(3)大大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師:那么,請同學回憶第一單元的內容,回答新中國成立后鞏固政權的措施有哪些?生: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七、本課小結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設計】第3課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原因土地改革的過程(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意義【隨堂演練】1.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為( )A.完成土地改革B.實現農業合作化C.掀起“大躍進”運動D.發動人民公社化運動2.假如你是新中國的一位農民,而你的家鄉在進行土地改革,你覺得哪些生產資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①土地 ②農具 ③牲畜 ④房屋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約法》4.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 )A. 有地的富農 B. 無地或少地的農民C. 有勞動能力的領導人 D. 無地工人5.下列屬于土地改革的意義的是( )①廢除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是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③建立土地公有制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6.幾乎與抗美援朝戰爭同時,國內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土地改革。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 B. 消滅了剝削階級C. 鞏固了人民政權 D. 發展了社會生產力7.材料題:歌劇《白毛女》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惡霸地主黃世仁逼死佃戶楊白勞,又企圖將其女兒賣掉。喜兒逃居深山多年,頭發全白,被農民傳說為“白毛仙姑”。這一地區解放后,斗倒惡霸,喜兒獲得翻身。請回答:(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兒逃居深山的?(2) 這種土地制度何時在我國徹底被消滅?標志是什么?(3) 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設想一下喜兒在1952年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