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土地改革 教學目標:教學新課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土改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改的完成及土改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土改的過程及土改的意義一、導入新課1、 利用中共成立以來黨關于農村土地政策的變化導入新課2、指導學生閱讀第一段后回答。[在舊中國,占農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農,占有70%~80%的土地,他們借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農村人口90%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們受盡剝削,不得飽暖。]3、 師述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幾年時間就徹底推翻了這種封建土地制度。4、 右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為什么他們是那么地高興和激動?原來他們在焚燒地契。你知道這一現象發生在什么時期嗎?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對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5、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6、然后探索、交流、討論。7、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組織學生集體朗讀課本第12頁“文獻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條款”,討論回答:⑴土地改革的起止時間與抗美援朝的起止時間有什么異同?(都開始于1950年;但是,全國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勝利于1953年7月。)⑵ 這次土地改革同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農經濟,也給地主分上應得的一份土地,讓他們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義精神,減少了改革的阻力。)·教師過渡:近3億農民真正地翻身當家作了主人,將產生多么巨大的能量?土地改革的意義·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7頁《土地改革》圖和課本相關插圖,形象地了解土改經過和農民心情,通過討論加深理解土改的歷史意義。⑴土改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⑵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鞏固的作用。因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三、加深鞏固7、看誰說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背景 時間 內容結果土地改革的意義四、強化練習8、練習:⑴ 完成課本13頁“練一練”:應選c(那時農民對于分得的土地擁有支配權,土地歸于農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⑵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14頁“自由閱讀卡”,了解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還包括開展反腐敗斗爭等。⑶完成《歷史填圖冊》第5頁各題。⑷ 以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為題,展開“接龍”活動,加深理解記憶。 ⑸提醒學生預習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五、課堂小結9、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農民長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收獲物大部分要交租納稅,自己所得無幾。因此,他們熱切期盼著“耕者有其田”,翻身當家作主人。新中國滿足他們的愿望,共產黨給他們的真誠支持。過去共產黨就是通過“打土豪分土地”、“減租減息”等政策獲得農民的支持,奪取了全國政權。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3億多人口進行了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展起了鞏固的作用。因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