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了解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把握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特點。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導致不同的后果,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學習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比,認識到統治者個人的作為,將直接影響歷史發展的軌跡,甚至導致一個王朝,一個國家的衰亡,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2.從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維護國家大一統的重要性。【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唐玄宗后期統治的腐敗;唐朝的滅亡教學難點: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春天的花朵,提問學生對春天的感受。從春天的成語中體現春天的美好。引入詩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探究】:為什么杜甫的春天如此的蕭瑟。師生互動,指出因為戰亂導致的結果。引出課題《安史之亂與唐朝衰落》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安史之亂(一)背景(原因):(多媒體展示詩詞)學生探討:安史之亂爆發的歷史背景?【材料一】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唐玄宗統治前、后期作為對比表統治前期 勵精圖治 重用賢臣統治后期 追求享樂 任人唯親【材料二】解讀詩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jiá,兵器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材料三】“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新唐書》答案提示:1.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2.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3.節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4.安祿山擔任三個邊地的節度使,逐漸擴張勢力。(二)過程(多媒體展示以下列材料)1.(安史之亂的基本情況。(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763年被平定)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長恨歌》安祿山兼三大兵鎮獨掌15萬的兵力,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2.(多媒體出示問題:安史之亂的影響)安史之亂的影響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無家別》答案提示:(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討論】為什么農夫猶餓死?說明唐朝末年存在的問題在那里?《憫 農》——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討論結果】“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huǐ,毒蛇) 。”——《貪官怨》【吏治的腐敗】“軍庸滿天下,戰將多金玉。 ……昨朝殘卒回,千門萬戶哭。 ” ——《三羞詩》【藩鎮割據戰爭頻繁】“夫婦相顧亡……兄弟各自散, …… 兒童嚙草根……斑白死路傍”——《三羞詩》【大災之年無以為生】“農夫背上題軍號,賈客船頭插戰旗” —— 《贈秋浦張明府》【連年戰亂負擔沉重】“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山中寡婦》【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黃巢起義和唐朝的滅亡1.(多媒體展示黃巢起義圖)黃巢起義的背景和結果背景: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日益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結果:起義軍雖然一度攻占了長安,最終卻被原為義軍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起義。2.(多媒體出示問題:唐朝滅亡的基本情況)朱溫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滅亡。)目標導學三 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多媒體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讀材料:2.(多媒體出示問題: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根據課本知識,搶答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答案提示:唐朝藩鎮割據。2.(多媒體出示五代十國的地圖,提出問題: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答案提示:北方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地區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三、課堂總結唐朝盛極一時,最后因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導致了王朝的衰敗,和接下來幾百年的混亂,我們應該從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為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戒驕戒躁,始終如一。教學反思本課主要再現了唐朝由盛世到衰敗的過程,重點是記誦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得出正確的教訓和人生觀。在本課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統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帶來的嚴重后果,以此啟發學生,讓他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在就是認識到五代十國雖然混亂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著統一的因素,從而意識到,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宿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