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 校 學 科 高中歷史授課人 章節名稱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計劃課時 1 年 級 高二教學背景 教材分析 本課是統編版選修課本中,選修3文化部分的第三單元——《人口遷徙與文化認同》第六課。本單元上承第一、二單元,與前文所授不同地區的不同文化作對比,以一種橫向的角度研究文化間的交流傳播,下啟課本四、五單元,重點從人口遷徙的視角入手介紹,在整本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單元共分三課,以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古代、近代以及現代社會人口遷移的基本狀況,并講述了其對文化交流的影響。第六課主要以時間順序為線索,講述了以印歐人和亞歐游牧民族為代表的古代人口遷徙的原因、內容以及影響。學情分析 本課針對的是高二年級學生,現已完成對于《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兩冊的學習,有相對穩固的基礎知識,并初步建立起歷史學習的方法和素養。結合初中教材及高一學習內容來看,學生基本能夠理解人口遷徙與文化交流的關系,但對于古代尤其是古代西方印歐人的遷徙具體知識較為陌生。結合本單元內容來看,學生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在于能夠做到通過學習,理解人口遷徙對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建立起歷史學習的唯物史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學會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唯物辯證法的理論,理解認識古代人口遷移對區域文化形成的影響。【唯物史觀】2、運用地圖、國家朝代等了解古代人口遷移發展的兩大個階段,能夠在地圖進行標注,并關注其階段特征和時代發展要求。【時空觀念】3、運用文史史料及相關史學研究材料、文物、典故等,判斷人口遷移的史實、對區域影響。【史料實證】4、 結合時空觀念,選擇、組織和運用與古代人口遷移有關的歷史史實,對其產生的影響做一定的解釋說明,并能夠關照現實問題,嘗試進行理解。【歷史解釋】5、感悟體會在提升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同時,尊重其他民族的多元文化,并形成體現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上的文化認同意識。【家國情懷】教學重點 古代歷史上印歐人、亞歐游牧民族的遷徙的原因及影響;近代早期殖民活動對于美洲族群的影響。教學難點 古代歷史上的遷徙對區域文化的影響。教學媒體 PPT、板書教學方法 演示法、講授法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課】首先通過提問“影響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哪些?你能想到我們學過的哪些史實?”導入,請同學們思考影響文化交流的因素。教師列舉部分史實,請學生總結其所體現的因素。(人口遷徙,商業貿易,暴力沖突)我們本節課重點從人口遷徙的角度分析其影響。 積極思考影響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哪些,并聯系相關史實,回答老師問題。 通過對因素的思考和歸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史實的理解能力,并引出本課內容。【講授】講授第6課《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本課共分為兩大部分:印歐人的遷徙和亞歐游牧民族的大遷徙。首先講授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介紹印歐人的起源,重點突出其會馴養馬以及造車(馬拉戰車)。引用四則材料,分析印歐人遷徙的原因。介紹印歐人的遷徙狀況。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其遷徙特點。時間上,長期性,延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方式上,憑借馬和馬拉戰車等武力上的優勢,或征服遷入地區的居民,或與被征服者融合。方向上,涉及范圍廣,各個方向均有遷徙。以印歐人的遷徙路線為線索,介紹其所涉及的不同地區的文化(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雅利安人和凱爾特人)。分析印歐人遷徙所帶來的影響。這一部分主要通過提煉的方式寫出了影響的內容,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具體解釋和分析不同影響的內容,舉例說明,幫助學生理解。主要講授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在歷史上共有三次:第一輪遷徙: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第二輪遷徙:3—6世紀;第三輪遷徙:7—8世紀。本部分主要以時間為線索,借用地圖,聯系時代背景,介紹三次遷徙的概況和內容。引用三則材料,分析亞歐民族遷徙的原因。(本部分主要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和分析史料。此后,教師需要結合本部分材料,引導學生進一步總結游牧民族遷徙的原因一般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分析。(個體有需求:需要走出去和想要走出去;個體有能力:有條件走出去;外部有機會:外部世界的動蕩。)通過分析兩則材料,重點解釋亞歐游牧民遷徙的影響,依然是通過觀點+分析的方式講解。并引導學生思考游牧民族遷徙的影響可以從哪些方面考慮。(對遷出地、遷入地;文化和政治格局;民族融合)*(課后作業)完成學案后的五道習題,并通過歸納對比印歐人、亞歐游牧民族遷徙的影響,思考,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分析古代游牧民族遷徙的影響?那么我們本節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認真聽講,閱讀材料,通過概括材料大意,總結印歐人遷徙的原因。對于本部分基礎知識的學習,需要認真聽課,結合老師講解及ppt內容,做好筆記。本部分內容在ppt上沒有展示,要跟緊教師思路,勤思考,理解原因背后的邏輯關系。本部分為課堂重點之一,學生需要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學習老師的論述思路。閱讀材料,配合老師引導,分析材料內容,思考亞歐游牧民遷徙的原因,并進一步與前文中印歐人的遷徙原因作對比,總體理解游牧民族遷徙的原因,拓展思路,記好筆記。 引用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史料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地圖、各民族文化代表圖片引用到授課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時空觀念。通過對材料的引用,分析亞歐游牧民族遷徙的原因,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與前文中印歐人的遷徙原因作對比,思考游牧民族遷徙的原因一般可以從哪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部分的課堂內容通過“觀點+解釋”的方式,史論結合講述印歐人遷徙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并培養學生史論結合的書寫方式。本部分原因及影響,在內容及分析思路方面與前文第一子目所講內容有相似之處,教師通過復習,引導學生對比二者內容,培養學生歷史邏輯。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