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教學設計課時安排本框內容是舊教材1.1和1.2、3.1的綜合體。除了哲學的起源刪除哲學的作用之外,內容基本不變。同時又把真正的哲學的部分內容放到了哲學起源,所以,本框內容其實要大于原來老教材的第1課。2課時可能有點不夠。故本框建議2-3課時。其中哲學的起源1-2課時,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課時。之所以安排哲學起源為1-2課時,主要是因為哲學開篇重在提高學生對哲學的興趣,切不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拖著學生走。基本思路:不同國家對塔利班的態度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同樣,中國美國在很多的國際問題上也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9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就阿富汗撤軍聲稱,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為了增強競爭力以應對中國的挑戰。那么,這背后是不是也是哲學問題呢?故第二部分從美國國務卿對中國的言論說起。布林肯說:美國的目的不是遏制中國及其發展,美國的目的是阻止中國挑戰基于規則的秩序。那么,這個規則和秩序又是什么?這是就是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所致。不同的世界觀決定不同的方法論,也就決定未來對外政策的具體措施,這就是可以講世界觀、方法論是什么。而西方宗教的世界觀里,往往是系統的,甚至形成經院哲學這樣的宗教哲學。這就可以講哲學是什么。重點難點:重點: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含義及關系難點:什么叫哲學教學過程本框設計可分為四大部分:導入9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就阿富汗撤軍聲稱,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為了增強競爭力以應對中國的挑戰。早在特朗普時代,中美為了疫情、貿易、氣候等問題,也爭吵不休,互不對眼。此次拜登更是直言不諱是為了對付中國。為什么美國要視中國為重要敵人?我們來聽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怎么說。播放視頻,展示美國新任國務卿接受記者采訪,提到:中國是目前世界是唯一一個在經濟、政治、外交方面有能力挑戰現有的國際規則和秩序的國家。并強調說:美國的目的不是遏制中國及其發展。美國的目的是阻止中國挑戰基于規則的秩序。對此要求學生試一試,看能不能回答下列問題:你認為美國的目的不是遏制中國對嗎?為什么?美國所維護的規則和秩序是什么?前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說:在英國和西方,人們認為當今世界秩序是由美國建立和主導的,是“美國治下的和平”。概括看這個秩序有三個支柱:一是美國或西方的價值觀;二是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三是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組織那么,美國遏制中國深層次原因是什么?從而得出世界觀的含義。并導入導入第一部分:關于世界觀。第一幕:關于世界觀中美為什么對抗?深層次在于意識形態,即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在美國,人們普遍信仰宗教,美國的國父們就是典型的清教徒,他們對他們的神和信仰是極為尊重的。所有的生活規則和社會制度都有宗教的影子。而中國則是世界上唯一的世俗大國,中國沒有固定的信仰。中國人信神佛,不過是因為神佛可以被利用,求神拜佛是需要錢財物的,所以本質上是一種利益的交換。因此,中國人本質上是一種無神論。這就使得兩國在世界觀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所以,從世界觀上來看,一種無神論,一種有神論,中美兩國對抗本質上是世界觀的對抗,故不要奢望拜登改變中美對抗的趨勢。因為,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由此導入第二部分:第二幕:關于方法論無論是世界還是美國,宗教歧視鏈都是無處不在的,而在這個鏈條中。無神論者往往是最底層。在西方意識形態里,有兩點是跟中華民族是難以融合的:一是都信奉一神教,抵觸無神論。二是他們建立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政治話語機制,在西方的意識里,世界上任何政府,只要不實行他們那一套民主制度,就一定是有問題的政府。因為他們自認為上帝的子民,搶占領了道德高地,不時俯沖那些無神論民族、異教民族和不同意他們觀點的民族。美國人認為正是他們在上帝的指引下開創的現代政治制度才引領全球的文明浪潮,他們認為他們的制度才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優秀的制度。按照他們的制度走,人類才可能獲得解放。而中國沒有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子不語怪力亂神”,中國的世俗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一拍即合,共產黨人要為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努力奮斗。中美兩國都要解放全人類,因此中美對抗在所難免,這才是美國遏制中國的底層邏輯。所謂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哲學是關于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學說。第三幕:關于哲學基督教的世界觀里,世界是上帝創造的穆斯林的世界觀里,世界是安拉創造的道教的世界觀里,道生一、……、三生萬物馬克思的世界觀里,世界是物質的世界那么,世界到底是什么?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中西文化都在絞盡腦汁。直到現在,科學界還沒有信息爭論。為此,給學生一段視頻《世界到底有沒有神》,從這個視頻里,科學的發展讓人懷疑上帝的存在,而為了證明上帝的存在,人類又在通過科學的手段發展現未知。這是多么神奇的一個循環。這個循環里,就可以看到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綜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出哲學的含義什么叫哲學: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哲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路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總結最后對知識進行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