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第5課《三大改造》教學案主備人: 個備日期: 集備日期: 上課日期: 審核簽字:課標要求 知道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重難點 重點: 三大改造的內容 和形式 難點: 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學習目標 結合教材,識記國家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時間、 形式、 結果, 國家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的基本史實; 小組探討三大改造的原因、 實質、 意義導學過程問題設計 環節設計 活動設計 規則與評價 即時反饋1、解讀單元知識樹。 2、解讀學習目標 3、解讀評 導 展示單元知識樹 導語:同學們, 新中國成立后, 我們國家開始致力于發展經濟, 我們知道現在的 社會主義社會是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可是你們知道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時候在中國確立的? 又是怎樣確立的呢?你們知道國家是改造哪三方面問題么。 知識樹:表達流利、聲音洪亮+2分,環環相扣+2分。 上臺展講自學合作學習: 1、閱讀教材23-24頁,找出農業、手工業改造的原因、時間、方式、目的、階段、原則、結果。 2、閱讀教材25頁,找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背景、時間、方式、目的、政策、結果。 3、閱讀教材26頁,指出三大改造的意義、實質 4、思考:三大改造的啟示 學 作 展 點 學 作 展 活動一: 先帶著問題自主學習,紅筆標問題,黑筆畫關鍵詞及答案,若個人有疑問,用問號進行標注。 活動二:小組之間合作交流有疑問、模糊的問題,統一答案進行備展。教師巡視,檢查各組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三:小組展示,其他組補充或質疑 活動四:學生記憶重要知識點,教師一條龍隨機提問進行檢測。 點撥: 1、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啟示:①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 ②必須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 活動一: 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黑筆勾畫答案,紅筆標注問題 活動二:小組之間合作交流有疑問、模糊的問題,統一答案進行備展。教師巡視,檢查各組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三:小組展示,其他組補充或質疑 活動四:學生記憶重要知識點,教師抽取每組3、4號進行檢測。 學生思考,閱讀教材,總結、歸納、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分; 聲音洪亮、表達流利+2 答案準確每點+1 學生思考,閱讀教材,總結、歸納、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 聲音洪亮、表達流利+2 答案準確每點+1 關注末號同學態度,其余同學指導預習方法。 小組上前展講 師友互考+2 小組展講完畢,教師補充、點撥或更正。 關注末號同學態度,其余同學指導預習方法。 上臺展講合作探究 中國的社會性質在近現代發生了哪三次變化? 一五計劃與三大改造的關系。 作 展 點 活動一: 組內合作交流,討論完答案后,進行備展。 活動二: 小組展示,組長分配組員展示的內容 其他組補充或質疑 點撥: ①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1949.10.1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由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 組內探究真實有效+2 聲音洪亮、表達流利+2 答案準確每點+1 上臺展講測 見練習案總結與反思:板書設計:安全教育 人走燈滅風扇停,窗關鎖落牢記心附:練習案層次 練習內容 備注A 1.“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長期高度重視的問題。下列對于新中國成立之初土地改革以后,農村經濟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當時的農民已能夠合理地使用耕地 B.當時的農村已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 C.當時的農民有足夠能力抵御自然災害 D.農產品無法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2.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實現國家工業化 B.走國家資本主義道路 C.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D.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家鄉的一個木匠回憶當時社會主義改造時說了以下的話,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 ①當時手工業的合作化推動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②當時自己縣的木匠都踴躍參加了農業合作社 ③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合作社 ④1956年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創建于濟南的老字號瑞蚨祥,在1954年底響應國家號召,率先實現公私合營。我國在公私合營過程中采取的創造性舉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贖買政策 C.無償沒收 D.政企分開 5.我國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把我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 B.把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 C.實現國家的獨立富強 D.把資本家改造為勞動者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農村經濟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勞動生產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發展,可能會導致農村貧富兩極分化。如果不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不僅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而且農村也不可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糧食、輕工業原料等條件。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組織起來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導農民走這樣一條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怎樣的改造方式? 答案:DCDBB (1)指的是 農業生產合作化(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原因: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避免農村貧富分化;改善農民生活;促進工業發展。 (2)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