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教學案主備人: 個備日期: 集備日期: 上課日期: 審核簽字:課標要求 了解“一五計劃”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 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重難點 重點: “一五計劃” 實施的意義; 難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意義學習目標 1、 結合教材,識記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及主要成就;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 內容; 1954 年頒布第一部憲法的基本史實; 2: 結合史料, 分析歸納“一五計劃” 實施的背景、 意義。 3: 結合史料, 概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意義導學過程問題設計 環節設計 活動設計 規則與評價 即時反饋1、解讀單元知識樹。 2、解讀學習目標 3、解讀評 導 1、歷史回顧:近代中國的工業化 2、展示單元知識樹 3、評價方式:加分 知識樹:表達流利、聲音洪亮+2分,環環相扣+2分。 上臺展講自學合作學習: 自主閱讀教材P18--20,在課本上找出下列問題答案并勾畫出來:一五計劃的背景、目的、起止時間、基本任務、主要成就、結果和意義、特點。 自主閱讀教材P21--22,在課本上找出下列問題答案并勾畫出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結合教材材料研讀,談談你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 學 作 展 學 作 展 點 活動一: 先帶著問題自主學習,紅筆標問題,黑筆畫關鍵詞及答案,若個人有疑問,用問號進行標注。 活動二:小組之間合作交流有疑問、模糊的問題,統一答案進行備展。教師巡視,檢查各組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三:小組展示,其他組補充或質疑 活動四:學生記憶重要知識點,教師一條龍隨機提問進行檢測。 活動一: 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黑筆勾畫答案,紅筆標注問題 活動二:小組之間合作交流有疑問、模糊的問題,統一答案進行備展。教師巡視,檢查各組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三:小組展示,其他組補充或質疑 活動四:學生記憶重要知識點,教師抽取每組3、4號進行檢測。 點: 成就記憶口訣:一橋二鐵三公四廠 特點: 地域上主要在東北地區,形成了東北工業基地,行業上主要集中在重工業 3、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確保國家權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當家做主的宗旨,適合我國的國情。 學生思考,閱讀教材,總結、歸納、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分; 聲音洪亮、表達流利+2 答案準確每點+1 學生思考,閱讀教材,總結、歸納、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 聲音洪亮、表達流利+2 答案準確每點+1 關注末號同學態度,其余同學指導預習方法。 小組上前展講 師友互考+2 小組展講完畢,教師補充、點撥或更正。 關注末號同學態度,其余同學指導預習方法。 上臺展講合作探究 思考:新中國制定的一五計劃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呢? 一五計劃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作 展 點 活動一: 組內合作交流,討論完答案后,進行備展。 活動二: 小組展示,組長分配組員展示的內容 其他組補充或質疑 點撥: (1)國防建設的需要、增強國防,穩固政權(2)受蘇聯發展的影響。(3)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 ①蘇聯的幫助和支持 ②中共的正確領導 ③勞動人民的勤奮努力 ④土地改革的完成為我國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組內探究真實有效+2 聲音洪亮、表達流利+2 答案準確每點+1 上臺展講測 見練習案總結與反思:板書設計:安全教育 人走燈滅風扇停,窗關鎖落牢記心附:練習案層次 練習內容 備注A 1.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現代工業體系,是中國人尋求了一個多世紀的夢想。為實現這一“夢想”,新中國于1953年開始( ) A.實行土地改革 B.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C.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D.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西藏和平解放后,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西藏的社會經濟發展。“一五”計劃期間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為了便于記憶歷史知識,我們常用簡潔的詞語來總結某一時期的主要建設成就。“一橋”“二鐵”“三藏”“四廠”總結的是我國哪一時期的建設成就( )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 年 D.1978—2000年 4.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提出“人民來制定憲法”的思想:勞動人民參與立憲,把他們認為應該如何管理國家的意見集中起來,上升為國家意志。實踐這一思想的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5.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右圖內容出自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文件,該法律文件(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年,中國現代化工業在工農業生產總值中占26.65%,重工業在工業生產總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當時中國的什么現狀? 為改變上述現狀,我國政府做出了什么決定?這一決定中發展的重點是什么?這個決定的結果如何? 答案:BAACC (1)工業水平低,基礎薄弱,門類不全。 (2)決定: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優先發展重工業。結果:到1957年底,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