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教學設計一、課標要求根據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需要通過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探索與革命實踐,了解《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世界意義。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要求,在教學上,需要重點培養學生以家國情懷為目標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了解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時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增強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增加相關圖文史料來引導學生對于本課知識的理解,加深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增進學生思維活躍度,進一步領悟馬克思主義對時代和人類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二、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普通高中《中外歷史綱要》(下)世界歷史的第五單元的教學課程,在承接工業革命課程,即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工業革命后,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產力提升的同時也導致了資本主義弊端的顯現,即貧富分化嚴重、工人階級生活條件惡劣、周期性經濟危機爆發……社會矛盾尖銳,因此工人運動爆發,空想社會主義誕生。馬克思與恩格斯汲取西方古典哲學的思想,不斷發展,終于于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領導工人運動的科學思想——馬克思主義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指導者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起義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馬克思主義隨后傳入中國,與工人運動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指導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本課共分為三個子目,第一個子目為“早期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主要介紹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第二子目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內容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間、標志、內容和影響;第三子目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主要內容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傳播。本課總體概述了馬克思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從理論付諸實踐的過程,它的誕生為人類思想發展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意義深遠。三、學情分析高中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標志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對于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世界意義缺乏一定的理解。本課在歷史教學中非常重要,并且涵蓋內容多、理論性強,需要教師的相關引導,通過相關史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理解知識內容。四、教學目標通過史料閱讀的方式,滲透時空觀念,分析歸納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論探索與實踐,培養時空觀和史料實證能力。通過課堂討論解讀《共產黨宣言》節選部分,概括并理解《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培養歷史解釋的能力。通過圖文史料了解十九世紀國際工人運動發展概況,感悟馬克思主義誕生與傳播的世界意義和對人類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延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培育家國情懷。最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五、教學重難點重點:馬克恩主義誕生的時代背景及原因;《共產光宣言》的主要內容。難點: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世界意義,感悟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豐富與發展。六、教學方法通過材料分析法和講讀法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代背景,通過問題探究和講述法掌握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主要理論創造與革命實踐的發展,理解《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法探究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世界意義,利用歷史圖片感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光輝。七、教學過程【課堂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工業革命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進步,但是巨大進步的背后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工人面對日益艱苦的處境又是如何為自己奮斗的呢?而他們實踐的經驗又有怎樣的啟示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學習本課的內容。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回顧上節課的知識上下銜接,同時又拋出問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了解本課知識。【講授新課】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工業革命前,人類的生產力每1000年才增長1倍,而英國在19世紀的100年中,GDP增長了約4倍。——錢乘旦《英國工業革命中人文災難及其解決》在教材的第62面有這樣一幅圖,圖中描繪的是煤礦工的工作,但是圖中的場景非常特殊,工作的人員是兒童,并且工作環境十分惡劣。文字材料通過GDP增長反映了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進步。工業革命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貧富分化嚴重、工人階級生活條件惡劣、周期性經濟危機等現象,造成了大規模的工人運動。材料一:早期工人運動時,工人搗毀機器材料二:1836年,倫敦工人協會成立。后來,協會擬定了呈送議會要求普選權的請愿書,并以“人民憲章”名義正式公布,這是憲章運動開始的標志。憲章運動持續時間超過10年,數次向國會遞交請愿書,幾百萬工人先后在請愿書上簽名。其中,提出的政治權利要求有:年滿21歲的男子均有選舉權;秘密投票;按居民人數分配選區和議員名額;每年改選一次國會;廢除議員候選人的財產資格;議員領取薪金等。——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和《人民先章》個人問題:從早期工人運動到憲章運動,可以看出工人運動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學生思考得出:工人們從最初要求獲得經濟益,發展為還要爭取政治權利。從最初爭取經濟利益到爭取政治權利,工人運動不斷發展,在斗爭同時,以法國人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人歐文為代表的有識之土,也無情地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種和弊端。他們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但是,他們沒有我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他們的設想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背景: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與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①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生產資料矛盾激化,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頻發。②產生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工人階級的勞動條件惡劣,政治權利有限。③財富高度集中,貧富分化嚴重,工人階級苦難深重。教學設計意圖:從教材引入,圖文材料結合,逐步梳理課本邏輯,了解時代概況,介紹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二、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原因回看剛剛的材料,我們了解到工人們的處境艱難,經濟也出現了危機,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經濟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弊端顯現。工人們摸索去斗爭,從砸毀機器到爭取政治權利,空想社會主義的實踐破滅,他們迫切需要一個理論指導。材料:(1)求學期間,馬克思吸收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2)馬克思擔任《萊茵報》主編期間(1842-1843年)廣泛接觸、調查社會。(3)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萊茵報》編輯部第一次與馬克思會面。(4)1843年,馬克思在巴黎,研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5)1844年,馬克思發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6)1844年,恩格斯發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對英國的工人階級做了全面的調查分析。(7)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會面,他們充分交流了思想。(8)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進行了第三系會晤,從此開始了共同的戰斗歷程。小組討論:通過這則材料,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誕生的?學生討論得出:馬克思與恩格斯早期吸收了古典政治經濟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并不斷探索與發展。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原因:1、經濟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弊端顯現2、階級基礎:工人運動爆發,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理論指導3、理論來源:空想社會主義、古典政治經濟4、探索實踐: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展示馬克思與恩格斯探索實踐的過程,了解理論來源與形成過程,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原因三、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與《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個人問題:面對時代困局,馬克思與恩格斯不斷探索,給時代交了一份答卷,這份答卷是什么?學生回答:《共產黨宣言》材料一: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材料二:大工業的發展……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材料三: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材料四:無產階級不僅是一個受苦受難的階級,而且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是新社會的創造者……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學生分析歸納《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肯定了資本主義的進步作用、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肯定了階級斗爭的重要作用、宣告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的內容: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肯定階級斗爭 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目的和策略原則。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個人思考得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小組共同閱讀《共產黨宣言》,歸納宣言的主要思想與內容,提升史料閱讀能力。四、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共產黨宣言》發表之后,馬克思、恩格斯仍在不斷地進行革命實踐和理論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第一國際與巴黎公社。組織學生閱讀課本,歸納總結第一國際的成立與意義學生歸納得出::1、成立: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2、意義:它的成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再次組織學生閱讀課本,了解巴黎公社成立、采取的措施與結果。學生歸納得出:1、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起義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2、措施:①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②廢除舊軍隊和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車和治安委員會。③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人員,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實行八小時工作日。3、結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扼殺。材料一:公社是舊的、法國特有的社會主義的墳墓而同時對法國來說又是新的、國際共產主義的搖籃。——恩格斯小組討論:恩格斯所說的“新的搖籃”可以如何理解?學生探討得出巴黎公社的意義:巴黎公社作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而載入史冊;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第一國際1、成立: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2、意義:它的成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巴黎公社1、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起義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2、措施:①打碎日的國家機器,建立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②廢除舊軍隊和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車和治安委員會。③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人員,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實行八小時工作日。3、結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扼殺。4、意義:①巴黎公社作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而載入史冊。②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③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教學設計意圖:回歸課本,總結第一國際與巴黎公社相關內容,提升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從恩格斯對巴黎公社的評價,思考得出巴黎公社的意義,提高歷史解釋能力。五、真理照耀——馬克思主義的意義材料:《共產黨宣言》 星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們現在經常談到的全球化、裁員、跨國公司。所有這些內容在書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驚訝的現實意義。——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加里斯特 瓊斯問題:現實意義體現在哪里?閱讀上述材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后續材料。材料一:在巴黎公社運動被鎮壓下去之后,法國臨時政府成立了新的憲法起草委員會,開始酥釀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經過艱苦斗爭法國最終確立共和制度19世紀80年代,德國在奧托 馮 俾斯麥的領導下引入醫療保險、失業補償金與養老金,為勞動大眾提供社會保障雖然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社會主義者沒有贏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權 ,但是他們的批評,在說服政府革除早期工業化的弊端,為工人階級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美】態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齊格勒 《新全球通史》材料二:1929-1933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面對危機,羅斯福實施“新政"。他借鑒馬克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福利方面,政府加強了救濟工作;成立全國勞工關系委員會;保障工人的基本權利。這些措施有效地緩解了危機,時至今日,歐美國家大多沿用這種做法。——安啟念:《從<共產黨宣言>看馬克思主義》學生思考得出: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借鑒;為全球問題解決提供參考,有利于人類的多元發展。材料: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者,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講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綻放的光芒是什么?通過中國發展道路,引導學生感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2、自19世紀中期,馬克思主義成為西歐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在東歐和東南歐,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在亞洲和美洲,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運動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3、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和發展起來,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教學設計意圖:從歷史材料中,感受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討論中國的發展道路,培育家國情懷。【課堂小結】馬克思主義不僅為無產階級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還指導了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貫穿中國發展的始末,引領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回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深入理解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武裝全黨全國人民頭腦,深入掌握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八、本課小結本課內容涵蓋廣、理論性強,需要加以引導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影響意義深遠。九、當堂作業(作業設計)1、《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的這一論斷,揭示了資產階級( )A.曾經是生產發展的動力B.永遠是人類財富的化身C.始終是歷史文明的象征D.將來是世界的經濟霸主2、列寧曾經說過:在摧毀舊的國家機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第一步,蘇維埃政權走了第二步”。對列寧所說的第一步,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誕生B.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C.無產階級首次發動的武裝起義D.人類歷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度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3、材料題材料一:本來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體系,如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體系,是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尚未發展的最初階段出現的……這些體系的發明家們雖然曾經看出階級的對立,但是沒有看出無產階級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材料二:恩格斯生前第一次說明了無產階級不只是一個受苦受難的階級……戰斗的無產階級是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的。工人階級的政治運動必然會使工人認識到,他們除了社會主義之外,再沒有別的出路。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只有成了工人階級政治斗爭的目標時,才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就是恩格斯所著《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主要思想。——《列寧選集》(1)依據材料一、二,分析圣西門等人的思想與恩格斯的思想有什么異同。(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圣西門等人的思想與恩格斯的思想為什么具有上述異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