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教學設計本課主題本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內涵和文化自信三條為線索,教師通過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同時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創設情境中浸潤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聆聽專家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剖析,從更多的角度思考文化自信,涵養家國情懷。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課內容在《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統》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該單元主要著眼于中華文化,包含了中華文化的內涵、特點與世界意義。本課作為單元中的第一課,主要講解了中華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展現了中華文化源源不息的生命力與多元一體的內涵,也為第二課介紹其世界意義奠定了基礎。從本課內容的編排上看,教材主要分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這三大子目。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我將其重構為一下五個部分:1.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2.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3. 活動·尋找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4.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5. 思考·談談堅持文化自信學生情況分析通過《中外歷史綱要上》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知道古代文明的產生、發展與交流基本概況。學生抽象思維在發展,但是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尚有一定的難度,不易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教師需要提供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進行學習指導。教學目標1.總體目標: 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2.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史料概括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了解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的背景(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3.通過文字、圖片等資料,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素養目標:史料實證)。4.通過閱讀史料概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評價,培養學生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5. 能通過展現圖片、視頻及相關文字材料,體會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與自豪感,認同并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教學難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文字材料 多媒體教學方法 講授法、史料研習、討論法、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本課主要內容1.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2.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3. 活動·尋找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4.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5. 思考·談談堅持文化自信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3張圖片《東西方人眼中的孔子》,為什么孔子在東西方人的形象不同?進而引入新課 西方人眼中得孔子 中國人眼中得孔子 猜一猜圖中的人物是誰? 通過孔子形象的圖片對比,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疑問開始新課的學習。一、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 1.ppt展示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表格,請學生結合教材P2-P4文字部分,填寫表格概括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2.根據不同時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不同進而得出認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回憶必修部分相關知識、史實提取信息,分析材料,得出認識。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運用唯物史觀得出認識。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1.展示PPT,從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處世觀等方面簡要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宇宙觀:天人合一;天下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家國情懷;社會觀:以人為本、崇德尚賢;道德觀:自強不息處世觀:和而不同2.重點闡釋“和而不同”“與天人合一”,進一步說明內涵五個方面的邏輯聯系。 1.帶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2.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歸納出答案。3.厘清重要概念“和而不同”“與天人合一”并能運用概念解釋問題。4.弄清這五個方面的邏輯聯系。 1.結合教材,學會提取、概括及分析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2.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三、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 1.分享《東莞歷史名人故事》,找一找東莞歷史名人身上的優秀傳統文化。2.分享改革開放后的企業家(班里的學生家長)、抗疫英雄(學生家長)、父母和清潔工人等人身上體現的優秀傳統文化3、總結歸納身邊傳統文化的精神4.鼓勵同學們去圖書館、歷史名人紀念館了解更多歷史名人故事,汲取名人的精神力量。 1.通過真實的故事分享,讓同學們浸潤在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之中。進而能賡續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2.閱讀史料,實地參觀瀏覽名人紀念館,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 通過對身邊的故事分享,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家國情懷。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 聆聽張維為教授關于《精彩的傳統文化》的剖析,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歸納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聆聽專家講座 ,相互交流、歸納總結 聆聽專家講座,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概括及分析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和史料實證的意識。五、思考·談談文化自信 聆聽專家講座,思考如何堅持文化自信?1.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外為何還要文化自信?2.文化自信的視角下:如何對待世界文化——仰視、俯視、平視。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4.堅持傳統文化,聽一聽習主席怎么說 聆聽、交流、討論、思考。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概括及分析問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素養。通過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素養。課堂拓展 1.天、地、君、親、師是中國古代對主要祭祀和尊奉對象的概括。后來人們常把“天地君親師”連成一句話,掛在廳堂中央供奉。這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 )A.主張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B.推崇天下為公、崇德尚賢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為本 D.強調天人合一、和諧共生2.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漢代崇尚儒學,尊《尚書》等五部書為經典,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卻不在“五經”之中。對此合理的解釋是(2016新課標全國Ⅰ卷)A.“五經”為闡發孔子儒學思想而作 B.漢代儒學背離了孔子的儒學思想C.儒學思想植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 D.儒學傳統由于秦始皇焚書而斷絕3.(2019·全國Ⅱ卷高考·25)西漢初期,道家學說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各家學說的精髓;后來董仲舒的儒家學說也吸收陰陽五行、法、道等各種思想。促成當時學術思想上呈現這種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國勢力強大 B.百家爭鳴局面的延續C.現實統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4.觀看2021年感動中國,說一說他們在那些方面感動了你。 課堂練習 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課堂小結 師生一起小結本課主要內容 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教學反思本節課是《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統》中的第1課,由于本節課采用《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統》這一新教材,一課中容量極大,涉及到較多新概念且較抽象,上課的時間卻極其有限,怎樣在一節課的時間將問題和概念講清楚,并進行家國情懷的涵養,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故將教材重構為五部分:1.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2.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3. 活動·尋找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4.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5. 思考·談談堅持文化自信第一部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采取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詳細講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向學生厘清一些重要的概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第三部分:尋找身邊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同學們分享東莞歷史的名人故事和身邊的平凡的人的故事,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之下,增強文化的認同,第四部分歸納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學生結合講座比較容易得出。最后一部分:“思考 談談堅持文化自信”,利用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的講座,提出四個問題,.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外為何還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視角下:如何對待世界文化——仰視、俯視、平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堅持傳統文化,聽一聽習主席怎么說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動與點撥,對情感進行了升華。本節課的重構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在教學環節的優化、選用史料的精煉和教學內容的深化等方面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