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飛天暢想(二)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標 分析 “綜合 探索”學習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學習領域。它分為三個層改;(1)融美術各學習區域("造型 表現“設計 應用”和“欣賞 評述”為一體;(2)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3)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三個層次之間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又或重疊。學習 內容 分析 ①活動一:用你的奇思妙想繪制一座奇異的太空城。畫中的建筑、飛行器、人物的建筑飛行器、人物狀態甚至外星朋友的造型設計,都由你來做主—你是未來世界的設計師;活動二:觀察各種人造衛星的外部造型和結構特征,用易拉罐、塑料瓶、細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件有創意的小衛星模型。關系:活動一想象畫的練習為活動二的動手制作衛星,打開了想象的大門,使學生更容易為動手制作課設計好草圖,從平面到立體,讓學生更有實踐性,可操作性。 ②拓展內容:衛星,使學生了解衛星是怎樣傳送電視節目的,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索學情 分析 已知: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對想象畫練習和動手制作課有所學習,如《乘風破浪》《這個地方有點怪》。 未知:運用易拉罐、鐵絲等材料進行人造衛星的主體造型表現的訓練。 障礙:引導學生運用靈活多變的制作方法。 個性化分析: 1.20個學生能夠了解并說出人造衛星的基本結構圖和大概用途(5個學生只能說出部分人造衛星的基本結構圖及大概用途) 2.20個學生能自己進行人造衛星的主體造型表現(5個學生只能簡單的進行人造衛星的主題的造型表現) 3.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航天事業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愛。學習 目標 1.了解人造衛星的基本結構圖和大概用途,激發學生探索太空的奧秘。 95%的學生能夠了解并說出人造衛星的基本結構圖和大概用途(5%的學生只能說出部分人造衛星的基本結構圖及大概用途) 2. 使學生運用易拉罐、鐵絲等材料進行人造衛星的主體造型表現的訓練。95%的學生能自己進行人造衛星的主體造型表現(5%的學生只能簡單的進行人造衛星的主題的造型表現) 3.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航天事業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愛。(100%)重難點及 突破措施 重點:如何啟發引導學生巧妙地利用易拉罐進行衛星制作。 難點:引導學生運用靈活多變的制作方法。 突破措施:通過教師示范、講解,優秀作品欣賞分析,學生自主思考、討論以及小嘗習來制作方法和技巧。教學準備 教學PPT、易拉罐、塑料瓶、細鐵絲等材料教學過程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評價任務一、情境激趣(目標3) 1.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人們除了可以看到點點繁星外,還可以看到圍繞地球運行的人造地球衛星。(視頻) 2.板書課題:“飛天暢想(學習活動二)” 學生觀看視頻引發興趣進入課題。 學生觀看視頻,對人造衛星有所了解,引發興趣,進入課題。二、觀察發現(目標2) 1.欣賞衛星圖片,問:你知道這些人造衛星是怎么為人類服務的嗎?2.小結:它們有許多為人類服務的本能,有的進行通信、廣播信號傳遞,有的為飛機、船舶和野外工作人員導航,指揮調度交通車輛,援救空難、海灘遇險人員,放牧牛羊和野生動物,收集無限電情報,探測和監控導彈發射及核爆炸等。 學生通過欣賞衛星圖片,能夠說出人造衛星是怎么為人類服務的。 1.學生(98%)通過思考能說出能夠說出人造衛星是怎么為人類服務的(2%)學生總結概括地不全面。教師及時進行補充。三、方法探究(目標1) 1.出示衛星圖片,欣賞、了解其結構。 2.小結:衛星的基本結構—主體部分和展開部分。 3.欣賞范作,說說它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4.小結:材料—易拉罐;方法—煎卷、插、粘接等。 5.觀察分析:你是怎么樣運用易拉罐的? 6.小結:易拉罐的結構—罐口、罐身和罐底,合理運用易拉罐的各個部分制作成衛星。 7.制作過程: 衛星制作:選擇好材料—聯想—剪切—組合粘接。注意:制作時要戴上手套,以免易拉罐劃破手指。 時空隧道:挑選彩色紙—卷成圓筒—剪圈—將一端剪成花瓣狀。 8.分組討論: (1)討論本組將制作的衛星外形及功能,明確主要結構并畫出設計草圖。 (2)材料利用,根據本組材料的外形特征綜合利用。 (3)分工合作,各組根據衛星的組成部分分配到組內的每一個成員。(分總設計、衛星主體制作、天線制作、能源板制作、技術支持等) 9.啟發思維:欣賞同齡人作品,說說這些作品運用了哪些材料?你認為它們哪些地方制作很巧妙? 1.學生通過觀看衛星圖片,欣賞、了解其結構。并能說出來。(教師進行引導) 2.學生通過欣賞范作,能夠說出它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教師進行引導) 3.學生通過觀看范作能夠說出是怎么樣運用易拉罐的及制作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提示 ) 4.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5.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教師引導,小組內成員的幫助) 1.學生(98%)學生通過觀看衛星圖片能說出來其結構。(2%)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回答出問題。 2.學生(98%)通過欣賞范作,能夠說出它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2%)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回答出問題。 3.學生通過觀看范(98%)作能夠說出是怎么樣運用易拉罐的制作過程學生(2%)能夠大體說出制作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提示 4.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能夠分工合作,各組根據衛星的組成部分分配到組內的每一個成員。 5.學生(95%)通過欣賞同齡人的作品,能夠說出這些作品運用了哪些材料,哪些地方制作很巧妙。學生(5%)只能大體說出哪些地方制作很巧妙四、自主創作(目標2) 1.作業要求:觀察各種衛星的人造衛星的外部造型和結構特征,用易拉罐、塑料瓶、包裝盒、細鐵絲、吸管等材料,制作一件有創意的衛星模型。 2.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根據作業要求進行創作(需要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學生(98%)根據作業要求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學生(2%)基礎較弱,需要教師進行個別指導。五、欣賞評價,課后拓展(目標3) 1.各組將作品放置展區,介紹一下本組制作的衛星的名稱與功能。 2.學生互評、說說別人做的好的地方。 3.宇航員每完成一次飛行任務,都必須把衛星的裝載倉、備用倉、儀器及其他遺棄物都留了衛星軌道上,從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隱患,他們成為人造衛星和軌道空間站的潛在殺手,使宇航員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你有辦法清理掉這些太空垃圾嗎? 1.學生自我評價,欣賞他人作業并對他人的作品進行評價(通過小組內的幫助進行評價) 2.學生了解太空垃圾的產生以及動腦筋想辦法清掉這些太空垃圾。 學生對著自己的作品說出優缺點及與并對他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學生(98%)能進行自我評價,并評價他人作品。學生(2%)通過小組內的幫助進行評價。板書設計 飛天暢想 制作材料 制作過程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