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下列圖片屬于西亞文明的是(  )
A.金字塔
B.《漢謨拉比法典》
C.甲骨文
D.雅典帕特農神廟
2.(2022九上·余杭月考)有人稱“雅典的民主政治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由此可推知雅典(  )
A.民主政治達到頂峰卻有局限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公民大會是最高決策機構 D.城邦民主改革失敗
3.(2022九上·余杭月考)公元前 27 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在下列年代尺中填寫正確是的(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4.(2022九上·余杭月考)下表摘自 M·史密斯《土地、血緣關系和生活周期》,記錄了英國德比郡莊園里雇工隊伍的變化,由此可知(  )
年份 1363 1381 1445 1520
身份 農夫 雇工 農夫 雇工 農夫 雇工 農夫 雇工
總計 105 56 124 83 74 74 50 58
雇工占比 35% 40% 50% 54%
A.莊園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加強 B.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開始出現
C.莊園附近的墾殖運動不斷發展 D.集中的手工工場不斷興起
5.英國歷史學家A.R布恩認為,他最大的功績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這一觀點集中反映了(  )
A.阿拉伯帝國對人類文化的傳播
B.十字軍東征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C.拜占庭帝國對東西方文化的兼容并蓄
D.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6.下圖為全球殖民地占陸地面積的比例變化表。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  )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西班牙和葡萄牙
7.對比日本大化改新與8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其共同之處是(  )
A.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B.實行無條件的土地分封
C.得到土地的人提供兵役服務 D.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
8.(2022九上·余杭月考)學完第五單元“走向近代”后,某同學制作了思維導圖(右圖)其中“?”處是(  )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 B.莊園經濟的發展
C.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 D.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
9.(2022九上·余杭月考)《全球通史》一書中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國會和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沖突中找到。”其“根源”指的是(  )
A.蘇格蘭人民爆發反抗國王的起義
B.國王的權力被完全剝奪
C.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D.國王征稅觸動了新貴族的利益
10.恩格斯說:“拿破侖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勞動、代役租、對老爺的貢賦等一大堆陳腐廢物,就像被魔杖點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這說明拿破侖的對外戰爭(  )
A.推動法國大革命走向高潮 B.擴大了法國的疆域
C.徹底解決歐洲反法聯盟威脅 D.打擊歐洲封建勢力
11.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實和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文藝復興 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B 新航路開辟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C 大學的興起 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 《羅馬民法大全》 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A.A B.B C.C D.D
12.下圖中A、B兩處所指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中的兩件大事,其中A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共產黨宣言》發表 B.第一國際成立
C.建立巴黎公社 D.啟蒙運動
二、非選擇題
13.文明的發展和交流是世界發展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百花齊放]
材料一:
軸心時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北緯30度左右,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這一時期世界不同區域形成了三大軸心文明,即中國先泰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
——摘編自卡爾·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交流互鑒]
材料二:
[多元一體]
材料三: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它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開始了歐洲對界征服和侵略的歷史。
——摘自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
(1)請分別列舉一例史實印證B、C兩處軸心文明在思想上的文明成就。
(2)運用材料二中史實說明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開始文明一體化進程”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
(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文明發展、交流和互鑒的認識。
14.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改革的作用]
材料一:見下表
時間 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
人物 A
民主政治表現 ①官員產生: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公職人員; ②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 ③權力機構:B是最高權力機構。
意義 C
[思想的推動]
材料二: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因為從一方面看來,它是希臘羅馬的古文藝和人生觀的復活,是一種復生的運動;從他方面看來,它卻是歐洲遠古文化的先鋒,是一種文化的新誕生。大抵在初期,它的傾向是偏于復古的,后來到了盛極將衰的時期,卻又見老樹根上,到處產生新芽兒了。
一一摘編自陳衡哲《西洋史》
[科技的力量]
材料三:
(1)閱讀材料一,寫出表格中A、B、C處的內容。
(2)根據材料二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復生”和“新生”的具體含義。
(3)結合材料三中的圖片信息,概括工業革命的影響
15.(2022九上·余杭月考)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也是法制建立、發展、完善的演變過程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前言(節選):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正文(部分內容):奴隸屬于奴隸主;逃亡奴隸必須交還原主,藏匿者死罪;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
材料二:春秋時期奴隸主貴族“臨事制刑,不豫設法”,可以隨意對平民及新興地主用刑。即使有人制定了一些法律,也會被貴族所壟斷,不能讓百姓知道,便于貴族隨意處置百姓。公元前 536 年,鄭國的子產“鑄刑書”,將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于眾,開啟了中國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羅馬建立共和國后,貴族常常利用對習慣法的解釋權,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平民紛紛要求制定成文法。公元前 450 年左右……將制定的法律刻在青銅板上,公布于羅馬廣場,此即《十二銅表法》。這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甚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材料三:他認為舊有法典過于龐雜,必須整理完善,才能成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為規范。在新法典的編纂過程中,他自始至終十分關注,還親自參加討論、裁斷分歧。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部法典,他當之無愧。后來他又相繼組織人編寫了有關法律論文、法令等文獻,統稱《羅馬法大全》。
材料四:下表是根據 13 世紀西歐莊園法庭留下的記錄整理而成。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典?該法典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何地位?
(2)據材料二,比較鑄刑鼎與制定《十二銅表法》的相同之處。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誰?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羅馬法大全》的歷史影響。
(4)根據材料四,歸納中世紀西歐莊園法庭的特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法律匯編,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A項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不符合題意;
B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的成就,符合題意;
C項甲骨文是古代中國商朝的,不符合題意;
D項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文明成就,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代西亞國家的文明成就,要求具備知識識記能力。
2.【答案】A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雅典的民主政治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主旨是說明雅典民主政治既有進步性,也有局限性,民主政治是希臘文明的體現,促進了古希臘文明的發展,但同時民主政治是少數人的民主,奴隸、婦女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是社會不公的體現。
A項民主政治達到頂峰卻有局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中沒有體現,而且也不符合古雅典民主政治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公民大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城邦民主改革失敗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
3.【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前27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題目給出的年代標尺中的B位置處。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公元前27年為公元前1世紀晚期。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ACD三項和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②處填寫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
4.【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由圖表可以看出,英國英國德比郡莊園1363-1520年間雇工隊伍比例不斷提高,說明莊園的開始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租地農場規模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在不斷狀大。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開始出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歐洲莊園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中世紀歐洲莊園的相關史實。
5.【答案】D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英國歷史學家A.R布恩認為;他最大的功績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這一觀點集中反映了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亞歷山大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亞歷山大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
6.【答案】D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據①階段為“1500——1600年”,據題干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為新航路的開辟時期。新航路開辟的同時,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搶占殖民地,進行殖民掠奪。故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ABC三項和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
7.【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是歐洲封建制度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兩者的共同點為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都促進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
ABC三項都不是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共同之處,不符合題意;
D項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變革、查理 馬特改革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大化改新和查理 馬特改革的相同點。
8.【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之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起來。
A項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是其中“?”處應填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中世紀晚期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變化的表現。
9.【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和按照資本主義方式從事經濟活動的新貴族,他們強烈要求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當時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繼承者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權神授”,認為“除上帝以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他們厲行專制,不經議會批準就隨意征收賦稅,經常干涉工商業的生產經營。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要求限制王權,同國王展開斗爭。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被迫重開議會,籌集軍費,但議員抨擊國王的獨斷專權,要求限制王權,議會與國王爆發沖突,從而掀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因此,這次革命的“根源”是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是題干中“根源”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的理解、記憶能力。理解與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
10.【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具有革命和侵略擴張的雙重性,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維護了法國資產階級利益,又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又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根據“拿破侖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勞動、代役租、對老爺的貢賦等一大堆陳腐廢物,連同老爺本身,就像被魔杖點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可知,拿破侖對外戰爭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打擊歐洲封建勢力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的對外戰爭的相關史實。
11.【答案】C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新航路開辟;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A項A對應不正確,麥哲倫船隊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B對應不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屬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階段,不符合題意;
C項C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D項D對應不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對應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
12.【答案】A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B處對應的時間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其對應的歷史事件應該是建立巴黎公社。由于憲章運動沒有科學理論做指導,最終失敗,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做指導,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經過選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A項《共產黨宣言》發表是其中A處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A處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公社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與發展的相關史實。
13.【答案】(1)B:佛教;阿拉伯數字; C:德謨克利“原子論”;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邏輯學等。
(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
(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
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
(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新航路開辟;古代印度及佛教;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B處是古印度,聯系所學,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古印度思想先哲喬達摩 悉達多創立了佛教;C兩處是古希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 ,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創立了邏輯學,蘇格拉底主張要“認識我自己” ,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有重要意義。
(2)阿拉伯人將東方文化成果傳到歐洲,其中包括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印度發明的0到9的數字符號(后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等,此外印度的稻米、棉花和食糖等也是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到16世紀的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新航路開辟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增進了歐洲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將世界各地聯系起來,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等。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B:佛教;阿拉伯數字;C:德謨克利“原子論”;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邏輯學等。
(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
(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
(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并理解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
14.【答案】(1)A 伯里克利;B 公民大會;C 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激發公民的積極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發展。)
(2)復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
新生: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人文主義精神)
(3)圖1: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圖2: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也給分);圖3: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工廠制度的確立也給分)圖4: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第一次工業革命;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他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這些主席團由各地抽簽產生,主席團主席也經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雅典民主政治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因此,A:伯里克利;B:公民大會;C: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
(2)根據材料二“它是希臘羅馬古文藝和人生觀的復活,是一種復生的運動”“卻又見老樹根上,到處產生新芽兒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復生”的具體含義是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新生”的具體含義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3)根據材料圖一可知,英國資本急劇增加;根據材料圖二可知,英國海外貿易市場廣闊;根據材料圖三可知,英國出現工廠;根據材料圖四可知,英國工業發達,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綜合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英國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出現,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但工業革命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故答案為:(1)A伯里克利;B公民大會;C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激發公民的積極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發展。)
(2)復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新生: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人文主義精神)。
(3)圖1: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圖2: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也給分);圖3: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工廠制度的確立也給分)圖4: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文藝復興運動的“復生”和“新生”的具體含義、工業革命的影響、歐洲的發展與近代崛起給我們的啟示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的民主政治、文藝復興運動的“復生”和“新生”的具體含義、工業革命的影響、歐洲的發展與近代崛起給我們的啟示等知識。
15.【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背景:都是由于貴族任意利用、解釋法律,損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將法律鑄刻在堅固物體上并公布于眾。影響: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查士丁尼
《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4)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莊園法庭懲罰違法行為的主要方式是處以罰金;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莊園法庭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正文(部分內容):奴隸屬于奴隸主;逃亡奴隸必須交還原主,藏匿者死罪;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聯系所學可知,材料一出自《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根據圖片“公元前536年,鄭國的子產“鑄刑書”將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于眾,開啟了中國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公元前451~450年……將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羅馬廣場,此即《十二銅表法》”結合所學可從背景、方式和影響歸納兩者的相同之處,背景:都是由于貴族任意利用、解釋法律,損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將法律鑄刻在堅固物體上并公布于眾;影響: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羅馬民法大全》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后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4)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莊園法庭的開庭時間、開庭地點是不固定的,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等,也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故答案為:(1)《漢謨拉比法典》;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背景:都是由于貴族任意利用、解釋法律,損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將法律鑄刻在堅固物體上并公布于眾。影響: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查士丁尼;《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4)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莊園法庭懲罰違法行為的主要方式是處以罰金;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莊園法庭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羅馬民法大全》、莊園法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羅馬民法大全》、莊園法庭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12月月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下列圖片屬于西亞文明的是(  )
A.金字塔
B.《漢謨拉比法典》
C.甲骨文
D.雅典帕特農神廟
【答案】B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法律匯編,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A項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不符合題意;
B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的成就,符合題意;
C項甲骨文是古代中國商朝的,不符合題意;
D項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文明成就,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代西亞國家的文明成就,要求具備知識識記能力。
2.(2022九上·余杭月考)有人稱“雅典的民主政治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由此可推知雅典(  )
A.民主政治達到頂峰卻有局限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公民大會是最高決策機構 D.城邦民主改革失敗
【答案】A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雅典的民主政治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主旨是說明雅典民主政治既有進步性,也有局限性,民主政治是希臘文明的體現,促進了古希臘文明的發展,但同時民主政治是少數人的民主,奴隸、婦女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是社會不公的體現。
A項民主政治達到頂峰卻有局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中沒有體現,而且也不符合古雅典民主政治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公民大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城邦民主改革失敗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
3.(2022九上·余杭月考)公元前 27 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在下列年代尺中填寫正確是的(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前27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題目給出的年代標尺中的B位置處。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公元前27年為公元前1世紀晚期。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ACD三項和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②處填寫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
4.(2022九上·余杭月考)下表摘自 M·史密斯《土地、血緣關系和生活周期》,記錄了英國德比郡莊園里雇工隊伍的變化,由此可知(  )
年份 1363 1381 1445 1520
身份 農夫 雇工 農夫 雇工 農夫 雇工 農夫 雇工
總計 105 56 124 83 74 74 50 58
雇工占比 35% 40% 50% 54%
A.莊園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加強 B.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開始出現
C.莊園附近的墾殖運動不斷發展 D.集中的手工工場不斷興起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由圖表可以看出,英國英國德比郡莊園1363-1520年間雇工隊伍比例不斷提高,說明莊園的開始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租地農場規模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在不斷狀大。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開始出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歐洲莊園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中世紀歐洲莊園的相關史實。
5.英國歷史學家A.R布恩認為,他最大的功績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這一觀點集中反映了(  )
A.阿拉伯帝國對人類文化的傳播
B.十字軍東征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C.拜占庭帝國對東西方文化的兼容并蓄
D.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答案】D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英國歷史學家A.R布恩認為;他最大的功績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這一觀點集中反映了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亞歷山大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亞歷山大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
6.下圖為全球殖民地占陸地面積的比例變化表。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  )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西班牙和葡萄牙
【答案】D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據①階段為“1500——1600年”,據題干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為新航路的開辟時期。新航路開辟的同時,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搶占殖民地,進行殖民掠奪。故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ABC三項和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
7.對比日本大化改新與8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其共同之處是(  )
A.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B.實行無條件的土地分封
C.得到土地的人提供兵役服務 D.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是歐洲封建制度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兩者的共同點為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都促進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
ABC三項都不是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共同之處,不符合題意;
D項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變革、查理 馬特改革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大化改新和查理 馬特改革的相同點。
8.(2022九上·余杭月考)學完第五單元“走向近代”后,某同學制作了思維導圖(右圖)其中“?”處是(  )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 B.莊園經濟的發展
C.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 D.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
【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之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起來。
A項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是其中“?”處應填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中世紀晚期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變化的表現。
9.(2022九上·余杭月考)《全球通史》一書中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國會和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沖突中找到。”其“根源”指的是(  )
A.蘇格蘭人民爆發反抗國王的起義
B.國王的權力被完全剝奪
C.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D.國王征稅觸動了新貴族的利益
【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和按照資本主義方式從事經濟活動的新貴族,他們強烈要求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當時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繼承者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權神授”,認為“除上帝以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他們厲行專制,不經議會批準就隨意征收賦稅,經常干涉工商業的生產經營。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要求限制王權,同國王展開斗爭。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被迫重開議會,籌集軍費,但議員抨擊國王的獨斷專權,要求限制王權,議會與國王爆發沖突,從而掀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因此,這次革命的“根源”是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是題干中“根源”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的理解、記憶能力。理解與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
10.恩格斯說:“拿破侖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勞動、代役租、對老爺的貢賦等一大堆陳腐廢物,就像被魔杖點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這說明拿破侖的對外戰爭(  )
A.推動法國大革命走向高潮 B.擴大了法國的疆域
C.徹底解決歐洲反法聯盟威脅 D.打擊歐洲封建勢力
【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具有革命和侵略擴張的雙重性,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維護了法國資產階級利益,又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又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根據“拿破侖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勞動、代役租、對老爺的貢賦等一大堆陳腐廢物,連同老爺本身,就像被魔杖點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可知,拿破侖對外戰爭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打擊歐洲封建勢力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的對外戰爭的相關史實。
11.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實和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文藝復興 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B 新航路開辟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C 大學的興起 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 《羅馬民法大全》 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新航路開辟;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A項A對應不正確,麥哲倫船隊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B對應不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屬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階段,不符合題意;
C項C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D項D對應不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對應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
12.下圖中A、B兩處所指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中的兩件大事,其中A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共產黨宣言》發表 B.第一國際成立
C.建立巴黎公社 D.啟蒙運動
【答案】A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B處對應的時間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其對應的歷史事件應該是建立巴黎公社。由于憲章運動沒有科學理論做指導,最終失敗,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做指導,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經過選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A項《共產黨宣言》發表是其中A處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A處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公社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與發展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
13.文明的發展和交流是世界發展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百花齊放]
材料一:
軸心時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北緯30度左右,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這一時期世界不同區域形成了三大軸心文明,即中國先泰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
——摘編自卡爾·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交流互鑒]
材料二:
[多元一體]
材料三: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它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開始了歐洲對界征服和侵略的歷史。
——摘自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
(1)請分別列舉一例史實印證B、C兩處軸心文明在思想上的文明成就。
(2)運用材料二中史實說明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開始文明一體化進程”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
(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文明發展、交流和互鑒的認識。
【答案】(1)B:佛教;阿拉伯數字; C:德謨克利“原子論”;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邏輯學等。
(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
(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
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
(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新航路開辟;古代印度及佛教;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B處是古印度,聯系所學,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古印度思想先哲喬達摩 悉達多創立了佛教;C兩處是古希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 ,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創立了邏輯學,蘇格拉底主張要“認識我自己” ,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有重要意義。
(2)阿拉伯人將東方文化成果傳到歐洲,其中包括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印度發明的0到9的數字符號(后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等,此外印度的稻米、棉花和食糖等也是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到16世紀的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新航路開辟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增進了歐洲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將世界各地聯系起來,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等。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B:佛教;阿拉伯數字;C:德謨克利“原子論”;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邏輯學等。
(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
(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
(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并理解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
14.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改革的作用]
材料一:見下表
時間 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
人物 A
民主政治表現 ①官員產生: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公職人員; ②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 ③權力機構:B是最高權力機構。
意義 C
[思想的推動]
材料二: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因為從一方面看來,它是希臘羅馬的古文藝和人生觀的復活,是一種復生的運動;從他方面看來,它卻是歐洲遠古文化的先鋒,是一種文化的新誕生。大抵在初期,它的傾向是偏于復古的,后來到了盛極將衰的時期,卻又見老樹根上,到處產生新芽兒了。
一一摘編自陳衡哲《西洋史》
[科技的力量]
材料三:
(1)閱讀材料一,寫出表格中A、B、C處的內容。
(2)根據材料二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復生”和“新生”的具體含義。
(3)結合材料三中的圖片信息,概括工業革命的影響
【答案】(1)A 伯里克利;B 公民大會;C 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激發公民的積極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發展。)
(2)復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
新生: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人文主義精神)
(3)圖1: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圖2: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也給分);圖3: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工廠制度的確立也給分)圖4: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第一次工業革命;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他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這些主席團由各地抽簽產生,主席團主席也經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雅典民主政治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因此,A:伯里克利;B:公民大會;C: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
(2)根據材料二“它是希臘羅馬古文藝和人生觀的復活,是一種復生的運動”“卻又見老樹根上,到處產生新芽兒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復生”的具體含義是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新生”的具體含義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3)根據材料圖一可知,英國資本急劇增加;根據材料圖二可知,英國海外貿易市場廣闊;根據材料圖三可知,英國出現工廠;根據材料圖四可知,英國工業發達,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綜合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英國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出現,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但工業革命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故答案為:(1)A伯里克利;B公民大會;C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激發公民的積極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發展。)
(2)復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新生: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人文主義精神)。
(3)圖1: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圖2: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也給分);圖3: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工廠制度的確立也給分)圖4: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文藝復興運動的“復生”和“新生”的具體含義、工業革命的影響、歐洲的發展與近代崛起給我們的啟示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的民主政治、文藝復興運動的“復生”和“新生”的具體含義、工業革命的影響、歐洲的發展與近代崛起給我們的啟示等知識。
15.(2022九上·余杭月考)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也是法制建立、發展、完善的演變過程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前言(節選):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正文(部分內容):奴隸屬于奴隸主;逃亡奴隸必須交還原主,藏匿者死罪;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
材料二:春秋時期奴隸主貴族“臨事制刑,不豫設法”,可以隨意對平民及新興地主用刑。即使有人制定了一些法律,也會被貴族所壟斷,不能讓百姓知道,便于貴族隨意處置百姓。公元前 536 年,鄭國的子產“鑄刑書”,將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于眾,開啟了中國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羅馬建立共和國后,貴族常常利用對習慣法的解釋權,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平民紛紛要求制定成文法。公元前 450 年左右……將制定的法律刻在青銅板上,公布于羅馬廣場,此即《十二銅表法》。這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甚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材料三:他認為舊有法典過于龐雜,必須整理完善,才能成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為規范。在新法典的編纂過程中,他自始至終十分關注,還親自參加討論、裁斷分歧。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部法典,他當之無愧。后來他又相繼組織人編寫了有關法律論文、法令等文獻,統稱《羅馬法大全》。
材料四:下表是根據 13 世紀西歐莊園法庭留下的記錄整理而成。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典?該法典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何地位?
(2)據材料二,比較鑄刑鼎與制定《十二銅表法》的相同之處。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誰?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羅馬法大全》的歷史影響。
(4)根據材料四,歸納中世紀西歐莊園法庭的特點。
【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背景:都是由于貴族任意利用、解釋法律,損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將法律鑄刻在堅固物體上并公布于眾。影響: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查士丁尼
《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4)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莊園法庭懲罰違法行為的主要方式是處以罰金;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莊園法庭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正文(部分內容):奴隸屬于奴隸主;逃亡奴隸必須交還原主,藏匿者死罪;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聯系所學可知,材料一出自《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根據圖片“公元前536年,鄭國的子產“鑄刑書”將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于眾,開啟了中國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公元前451~450年……將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羅馬廣場,此即《十二銅表法》”結合所學可從背景、方式和影響歸納兩者的相同之處,背景:都是由于貴族任意利用、解釋法律,損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將法律鑄刻在堅固物體上并公布于眾;影響: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羅馬民法大全》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后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4)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莊園法庭的開庭時間、開庭地點是不固定的,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等,也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故答案為:(1)《漢謨拉比法典》;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背景:都是由于貴族任意利用、解釋法律,損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將法律鑄刻在堅固物體上并公布于眾。影響: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查士丁尼;《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4)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莊園法庭懲罰違法行為的主要方式是處以罰金;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莊園法庭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羅馬民法大全》、莊園法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羅馬民法大全》、莊園法庭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皋兰县| 基隆市| 柏乡县| 庄河市| 福贡县| 北安市| 梁河县| 银川市| 扶余县| 余江县| 峨山| 大邑县| 宝山区| 敦煌市| 七台河市| 扶风县| 杭锦旗| 上犹县| 金川县| 湘西| 浑源县| 含山县| 菏泽市| 万山特区| 雅安市| 双流县| 峡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苗栗县| 台南县| 彭州市| 九江市| 万荣县| 喜德县| 青阳县| 仁布县| 侯马市| 铜陵市| 石城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