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地理(1) 地理位置:1.經緯度、半球位置、緯度帶、溫度帶 2.相對位置:找圖中參照物:如某個山脈的哪個方向 地形區=地形單元(例如青藏高原) 東半球:西經20度——東經160度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緯度帶:低緯度(0-30°)中緯度(30-60°)高緯度(30-60°)溫度帶:熱帶(0-23.5°s;0—23.5°N)北溫帶(23.5°N—66.5°N)河流流向:自...向什么流 山脈走向:()()走向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流速快慢 季節變化大小農業包括(水稻/小麥/水果種植業、漁業、林業、畜牧業)1.自然原因(條件)1.地形: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大小(哪高哪低) 地形分布2.氣候:氣溫+降水。(地勢 緯度 海陸位置會影響氣溫)看氣溫降水圖,判斷氣候類型 ,寫出氣候特點,雨熱同期,熱量充足,降水多3.水文:河流,灌溉水源,是否水運交通便利光照:海拔高,光照充足;緯度低,光照充足;降水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拔高,垂直變化大2.人文原因(條件):結合材料+(歷史悠久、交通便利、重視科技、重視人才、發展基礎好、經濟發展水平高、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品牌知名度高、政策支持 基礎設施完善 港口多【啟示】我們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七年級道法1.我們要合理調節情緒: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訓練。2.要正確認識自己 方式: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正確對待他人評價,客觀理性分析。3.如何正確對待挫折,運用實例說明生命的韌性,學會發掘生命的力量(1)發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養勇氣和堅強的意志 (2)借助外力,向他人尋求幫助 (3)掌握增強生命韌性的方法:培養幽默感;和信任的人談一談4.理解生命意義的內涵,懂得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生命的意義:脆弱的,堅強的,寶貴的,生命價值高于一切。如何敬畏生命: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他人的生命。對他人生命關懷、尊重。如何珍視生命:愛護身體:關注身體,生活方式健康,增強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養護精神:守住心靈,追求真善美,守護精神家園,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1)拒絕貧乏,充盈生命。(2)拒絕冷漠,關切他人(3)在平凡中創造偉大。①偉大人物實現生命價值的途徑:偉大在與創造和貢獻。創造出社會價值,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②平凡人物實現生命價值的途徑:面對艱難考驗不放棄,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責任、勇敢書寫生命價值。③從平凡到偉大的途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5.掌握建立和呵護友誼的方法,恰當地解決自己的交友困惑與沖突如何建立友誼:(1)要開放自己。 敞開心扉主動表達。(2)要持續的行動。真誠待人。如何呵護友誼:(1)需要用心去關懷對方。 (2)需要學會尊重對方。 (3)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 相互協商,尋找解決辦法。(4)學會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交友的困惑與沖突 :(1)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2)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3)友誼不能沒有原則。 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做任何事。朋友誤入歧途要規勸他。要遵守道德與法律。6.掌握創建和諧家庭的方法與技能,促進代際間的交流(1)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要相互理解、信任、體諒。 (2)進行交流和溝通,掌握溝通技巧。 (3)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問題(4) 主動承擔家務,增強家庭責任意識。7.正確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1)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2)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九上道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強國之路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4、改革開放的成就:發展了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5、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①過去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②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6、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富裕)的原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7、如何共享發展成果?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②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意義: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8、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原因:①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②成就:在尖端技術掌握創新方面打下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③不足:從整體上看,中國科技創新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于發達國家水平)。9、從國家、企業、公民等不同角度談談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家: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企業:1)重視人才,掌握核心技術 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3)專利的申請和保護。(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公民:認真學習科技文化,弘揚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意識+行動)1.人民民主的真諦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2.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民主選舉 (公平、理性參與選舉)民主決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有利于集中民智,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有利于激發公民的參與積極性,保障公民的利益)民主監督 有利于國家改進工作,預防腐敗。 個人:提高公民的參與意識,參與熱情。3.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為什么稱為新型民主?從本質特征上看:人民當家作主。從民主特點上看: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從民主形式上看: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從制度保障上看: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我國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4.公民要增強民主意識,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積極參與民主生活,依法行使民主權利。1.治國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2.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行使權力的基本準則是:依法行政。3.厲行法治的基本要求:科學立法(立法機關 ——人民代表大會)、嚴格執法(執法機關——政府)、公正司法(司法機關——法院 檢察院)、全民守法。政府(要依法行政),黨(依法執政) 政府: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4.如何實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法治與德治的關系)P55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5.法治的要求有哪些?①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②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1.中華文化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意義:精神追求,精神標識,精神動力。2.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精神力量。3.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4.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價值標準。價值追求,價值引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做法:踐行,做到落細、落小、落實5.高揚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重要性:是精神支柱,精神紐帶,精神動力。品格(特點):與時俱進的品格。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表現,并不斷豐富和發展。弘揚民族精神的做法:①國家危難之際,能夠挺身而出。②在他人遇險之際能夠見義勇為,無私奉獻。③在日常學習中勤勤懇懇,自覺高揚民族精神。6.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的必然選擇是什么?國家: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公民:對不文明行為及時制止舉報;參加各種宣傳活動1.處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為解決港澳臺問題,我國政府實行的政治制度是:一國兩制。為什么要維護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每個公民的光榮義務。為促進民族地區發展,黨和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支持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如:扶貧、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②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初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③保護、繼承少數民族文化的,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2.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3.解決臺灣問題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兩岸關系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4.如何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國家: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人民:兩岸同胞要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對和平統一的認同。要多走動、多交流、多溝通,增進理解、信任。5.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青少年應該如何做?自覺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堅持同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積極擁護和宣傳我國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政策。1.第二個百年目標:到建國一百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一階段(2020—2035)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2035—本世紀中葉)的目標: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3.為什么要實現中國夢?(重要性)①中國人的美好夙愿,共同的奮斗目標。②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創新 協調 綠色 開放 共享)、五位一體的布局、四個全面、四個自信。 ②必須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④必須凝聚中國力量。4.中國自信自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5.如何做自信的中國人?①對國家有認同,對文化有底氣,對發展有信心(自信的表現)②培育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心態。②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九上歷史知識整合一二單元1.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2.雅典: 執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還建立了 制度,但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 、 、 沒有任何政治權利。3.印度:種姓制度四個等級從高到低: 國王屬于哪個等級:誰創立了佛教:4.公元前 年, 首創“元首制”,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它進入黃金時期,其版圖橫跨 三洲。5.公元前450年,羅馬頒布了羅馬第一部成文法——《 》,意義:6.古埃及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是 (歷法)。凱撒命人以這一歷法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 。7.亞歷山大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促進了 。三四單元1.基督教1世紀誕生于 地區,信仰耶穌為救世主.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立為 ,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2.法蘭克王國:封君與封臣——形成西歐 制度。 該制度的影響:3.查理曼帝國統治:實行鼓勵基督教發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貢獻“ ”。 4.莊園有司法權,設有 。懲罰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審判依據習慣法和村法。 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 的作用,同時 。5.城市獲得自治的方式 。 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在自由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市民的身份,從此享有自由。發展:市民階級形成,隨著發展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等,他們成為 。 《羅馬民法大全》的影響日本大化改新內容:經濟上:土地收歸 ,統一賦稅 ;政治上:大化改新意義:穆罕默德的2個貢獻:阿拉伯人的貢獻:五六七單元1.文藝復興興起于 (何地點),核心思潮是 ,哪個階級領導的 ,促進了人們思想大解放。文藝復興的先驅是 ,他的代表作品是 。人的發現指 ,地理大發現指 。探尋新航路過程中,迪亞士到達 , 到達印度, 發現新大陸——美洲,麥哲倫第一次完成了 ,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新航路開辟的意義:4.三角貿易的路線: “三角貿易”有何影響?。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 法國大革命開始標志 1640年議會的召開 1775年萊克星頓的槍聲 1789年攻占文件政體 共和制領導人物 克倫威爾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 ,也是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共同點 ①原因相同:都是因為 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②結果相同:資產階級取得勝利,都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促進 的發展。工業革命為什么在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進入 時代,影響:《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間: 意義:馬克思主義與巴黎公社的關系:九上歷史重大事件意義拜占庭帝國的評價: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兼收并蓄古希臘羅馬、東方文化,創造拜占庭文化;為西歐文藝復興提供了精神營養。《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法制建設的第一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亞歷山大東征:①是一次侵略戰爭,給東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②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雅典民主政治:①對雅典:激發了公民參政積極性;雅典達到全盛時期,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②對世界: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③是少數人的民主,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婦女、外邦人員、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被有心人煽動,成為暴民政治;阿拉伯人的貢獻: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從奴隸社會變為封建社會。早期殖民掠奪:①對歐洲:客觀上有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②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歐洲工業產品、近代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③對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大變革時代。鄭和下西洋:促進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但同時造成國庫空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新航路的開辟:①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②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③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建立起來。④歐洲國家逐漸走上殖民掠奪的道路,造成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貧窮落后。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文藝復興:①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②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發展;③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權利法案》:議會權力逐漸超過王權,君主立憲制度逐漸形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那開辟了道路。英國是歷史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國獨立戰爭:①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②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對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拿破侖法典》: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此為參照藍本。拿破侖對外戰爭:在廢除封建特權的同時,也對當地人民進行壓榨。工業革命:①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②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③帶來了環境污染、城市病等問題。《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