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課標 要求 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教學 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與鐵路時代到來、現代工廠制度誕生的基本史實,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歷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現代工廠的狀況,初步理解現代工廠制度的概念。聯系現實,理解技術革新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技術革新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作用。新的發明創造來源于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需要,細心觀察、勤于思考是發現并解決問題的基本素質。重點 難點 重點:瓦特與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影響。 難點:工業革命及影響。教法 學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兩組截然不同的圖片(見課件):暴力革命與和平變革。教師:在同學們的印象中,革命總是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比如英、法、美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其實,暴力奪取政權只是革命的一種方式,從本質上說,能夠推動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變化都是革命。200多年前,當美國和法國正處于革命的浪潮之中時,英國也在發生著一場完全不同的革命。這場革命沒有你死我活的拼殺,而是通過和平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教師隨筆二、新課講授 板塊一 紡織技術的革新 1.根據材料(見課件),說說工業革命最先在英國發生的原因。 答案:①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政局穩定,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②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③圈地運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④英國資本積累雄厚。⑤手工工場提供技術基礎。 2.識讀圖片和分析材料(見課件),結合教材知識,回答飛梭的發明概況及作用。哈格里夫斯的技術革新成就是什么 有何作用 工業革命首先在哪個國家的哪一生產部門何時開始 答案:1733年,凱伊發明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1765年發明珍妮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英國。棉紡織業。19世紀60年代。 過渡語: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帶動了各部門機器的發明、制造,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起點。 板塊二 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 1.根據瓦特及其發明圖片(見課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蒸汽機改良的概況和影響。 答案:18世紀中期,瓦特改進蒸汽機;1785年,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 2.識讀工業革命前后生產方式的變化(見課件),結合教材知識,找出新的生產制度是如何確立的。 答案: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過渡語:蒸汽機的發明與使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交通方面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讓我們走進下一板塊的學習。 板塊三 火車與鐵路 1.指導學生觀看視頻、識讀斯蒂芬森人物圖片與介紹、蒸汽機車圖(見課件),結合教材知識,找出蒸汽機車的發明概況和鐵路時代到來的作用。 答案: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 2.分析材料(見課件),結合教材知識,歸納工業革命產生的影響。 答案:(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3)從18世紀后期起,其他西方國家紛紛學習英國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先后進行工業革命。(工業化時代的到來) 結束語:18世紀下半期開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是近代以來的第一次世界性技術革命,是近代工業化的第一個浪潮。這次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廣泛運用為標志,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它表現在以機器代替人力,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代替個體工場手工生產,即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均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它使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板書 設計 一、紡織技術的革新 1.背景:英國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國內外市場擴大 2.表現:凱伊發明飛梭、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二、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 1.標志性發明:瓦特改進蒸汽機 2.生產制度:現代工廠制度 三、火車與鐵路 1.火車與鐵路:斯蒂芬森發明,進入鐵路時代 2.工業革命的影響: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進入“蒸汽時代”當堂 達標 見學案、課件,學案、課件同步使用教學 反思 本節課通過展示豐富的圖片,易于學生理解較枯燥的內容;通過設置情境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學生分組討論,學生自讀教材等教學環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學習的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