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教學設計教學情況分析【教材分析】本課是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八單元第19課,本課包括四個子目:國家的宏觀調控、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社會結構的新變化、“福利國家”和社會運動。《歷史課程標準(2017版)》關于本課的內容標準是:“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上承冷戰和國際格局的演變,給本課介紹了宏觀的歷史背景,下接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變化,指出同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在經歷生產關系的調整。這節課涉及一部分經濟學理論和大量分散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兼有抽象、零散和容量大的特點,比較難在一節課講結束。【學情分析】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雖然在初中階段學生對本課內容已有所接觸,但由于時間久遠、基礎薄弱、難度增加,且涉及到許多重要的歷史概念,如國家壟斷資本主、福利國家、第三產業、新經濟等,學生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精心講解、循循善誘,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歷史概念,全面認識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本質。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唯物史觀】運用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的內容,加深對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理解。【時空觀念】通過認識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所處的時空環境,加深對資本主義階段特征的認識。【史料實證】通過對多種類型歷史材料的研讀,提高學生對戰后資本主義變化本質的分析能力。【歷史解釋】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材料分析、歸納和組織觀點的能力。【家國情懷】通過對資本主義弊端的分析,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人的充分發展。教學重點和難點1.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有哪些重要的新變化。2.如何理解資本主義國家的新發展,以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現象。教學方法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教師講述、問題引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板書設計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資本主義變化之源——科學技術新發展資本主義變化之征——社會結構、國家宏觀調控、福利國家、社會運動資本主義變化之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語:我們經常說科學改變生活。現在我們先來復習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的影響。師生互動:填“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表格,根據表格內容,引導學生得出歷史規律。通過這一互動,幫助學生復習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影響,并引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確立本課的核心思路。過渡: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二戰前后,科技有了哪些發展,對資本主義又有哪些影響。進入本課學習。 填表、討論、回答。 用復習的方式導入新課,同時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一、資本主義變化之源——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1.互動游戲:展示照片,猜科學家及其貢獻。·愛因斯坦——相對論、光電效應、量子理論;原子能開發、激光應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居里夫人——化學發射性理論,治療癌癥·圖靈——計算機和人工智能之父。故事:二戰中破譯德軍情報,丘吉爾評價他“二戰最大英雄,讓戰爭提前兩年結束”,獲得大英帝國榮譽勛章。1952年,圖靈家被盜,他打電話報警。警察發現,小偷就是圖靈的男朋友。圖靈是同性戀。當時英國嚴厲懲戒同性戀,法官讓他選擇是坐兩年牢,還是注射激素克制同性戀的傾向。可能是不愿離開他發明的機器,圖靈選擇了后者。然而激素療法非但沒有改變其同性戀傾向,反而呈現出多種副作用,最終圖靈變得意志消沉寡言少語。1954年,圖靈服毒自殺,警察在圖靈枕邊發現只吃了一口的蘋果,醫生在那只蘋果里檢驗出了氰化鉀——劇毒化學藥品的殘留物。·普朗克——量子力學;核磁共振、半導體。影響太大,被騙子利用:量子波動速讀,每分鐘讀兩萬字;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老花鏡,量子水杯,美容養生;量子襪子,防治腳臭。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科學家名字和理論,認識這些科學家的理論貢獻深刻改變了今天的世界。課本勾畫、自學、筆記。 通過游戲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加深印象。二、資本主義變化之征——社會結構新變化、國家宏觀調控、福利國家和社會運動 過渡:科學理論的突破帶來了技術革命。2.圖片展示,教師講述:舉例子—核能提供了新能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互聯網經濟發展迅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促進了社會進步。材料:1948年至1971年世界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率為5.6%,商業貿易增長率為7.3%。1950年至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增長率美國為3.3%,英國為2.5%,聯邦德國為5.5%,日本為8.6%。——吳友法:《三十年代經濟危機與戰后資本主義的發展》過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么生產力進步帶來哪些變革呢?1.社會結構的變化:史料實證:閱讀二戰后美國、聯邦德國、日本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找到生產力進步帶來的影響: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第一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階級結構發生變化——中間階層增加。過渡:第二個變化是國家宏觀調控,在課本114頁第一段找到引起這個變化的其他原因。2.經濟危機之前的社會現象:《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叫蓋茨比的富豪,在紐約黃金地段買了一棟莊園,每晚一擲千金宴請全城的朋友喝酒跳舞。蓋茨比夜夜笙歌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不,他只是為了吸引一位已婚女士。《摩登時代》--查理因為工作壓力過大精神失常,被關進監獄,進去后他卻發現監獄里有吃有住生活輕松,“在監獄的感覺呢,比家里還好,里面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哎喲,超喜歡在里面!”于是,出獄后,他一次次故意犯罪就為了重回牢房。思考:這種反差反映出美國社會的什么問題?·1929年經濟危機的原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二八原則-十九世紀,一位經濟學家研究英國經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英國的財富流動大概可分為80%和20%,大部分財富流向了少部分人約20%,少量財富流向了大部分人約80%。這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必然導致貧富差距;大部分人要生活,只得去給小部分人打工,這就是生產社會化;細心的同學會發現一個問題:80%的人都在打工,但他們他們只有20%的財富,根本不夠花,社會購買力不足,導致商品堆積,企業家掙不到錢,導致企業破產,接著就導致經濟危機);超前消費(既然消費不足,美國公司很聰明,想出了一招——超前消費;打廣告——花明天的錢享今天的福;1920年代末美國超前消費人數占總人口90%,社會一動蕩就出現經濟危機);股票投機(超前消費,促進了經濟繁榮,也促進了股市大漲,股價甚至超過了實際價值,美國經濟就處在虛假繁榮里。)(宣傳畫-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標準-美國家庭有四口,一輛車子一條狗)(虛假繁榮就是泡沫,一觸就破)過渡:當時已經有人意識到危機要來了,但主流思想覺得并不危險。·自由放任政策:通過亞當斯密和胡佛的言論,提問學生,得出結論。·經濟危機: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通過“大蕭條前后道瓊斯工業指數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意識到經濟危機的巨大破壞力。(一天之內,250億美元蒸發)展示經濟危機的其他影響:金融崩潰,很多人受不了刺激跑去跳樓,那時跳樓都要排隊;企業破產,失業嚴重,名牌大學畢業生能找到的好工作就是去幫人按電梯,“你好,歡迎光臨;請慢走,歡迎下次光臨。”·社會主義的影響:歐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蘇聯那邊形勢一片大好。復習斯大林體制和五年計劃的成就。·凱恩斯主義:一位經濟學家反思自由放任的弊端和借鑒了蘇聯的經濟模式后,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凱恩斯主義,即將把歐美從經濟危機中拯救出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快速發展。·70年代資本主義“滯脹”: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70年代歐美出現新的經濟危機——滯脹現象,各國各國開始不用程度地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歐美經濟又逐漸復蘇。3.加強國際協調:改變的第二點加強國際合作。也跟經濟危機有關。面對危機,歐美各國沒想有錢一起掙,共克時艱;反倒想著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首先提高關稅、設置貿易壁壘,不讓別國在自家掙錢;然后又去搶別人的殖民地,結果爆發了二戰,各國經濟倒退10年,損失慘重。戰后,都學乖了,加強國際合作。金融秩序:兩個組織;自由貿易:一個組織。(不用強調,快速帶過)小結:資本主義國家國內加強宏觀調控,國際建立經濟組織,促進了經濟進一步發展。戰后歐美的另一個新變化是福利制度的發展。4.福利國家:美國經濟危機期間的一張照片——猜一下這位母親幾歲了?(32歲)(30歲的女性正是驚艷時光溫柔歲月的年紀,生活真是把殺豬刀啊,更加衰老)照片拍攝時他們已經斷糧很久,四處找野菜捕鳥來充饑。材料:“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福利制度:勞動就業政策;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服務。提問:福利制度的錢哪里來?(富人稅,分給窮人)實質:國家對財富的二次分配。影響: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提問)5.社會運動:本課要學的最后一個變化就是社會運動。·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我們是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美國呢是黑人印第安人亞洲人都是渣渣。林肯廢除黑奴制度,但他被槍殺。新總統南方重建的態度較溫和:只要不繼續搞分裂,一切都好說。南方歧視黑人的氛圍很濃厚:3k黨,穿著白色的衣服和帽子,象征白人至上;經常襲擊槍殺黑人;很多地方有種族隔離政策,比如酒吧和一些公共場合貼出牌子,黑人與狗不得入內;政府機關辦事,有白人通道和黑人通道;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改編自真人真事,60年代美國黑人鋼琴家技藝很高超受人尊敬,兩次進白宮給總統演奏,在北方人上人上人,但在南方,把他的更衣間安排在雜物室;不讓他在莊園上廁,后門打開一指,露天的,你去吧;酒店也拒絕為他服務。經過馬丁路德和其他黑人的努力,美國才廢除了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婦女運動:爭取到了與男子平等的政治、經濟權利。學生運動:法國的五月風暴兩個原因——一個嚴肅反戰,一個無厘頭反對宿管。 聯系所學課內外知識,得出結論并筆記: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閱讀表格,找尋規律,得出結論,勾畫筆記。自主學習,閱讀課本,自行歸納。通過兩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引起學生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思考。必須從貧富差距大引導到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學生筆記經濟危機原因。閱讀材料,歸納總結,筆記“自由放任主義”新舊知識前后聯系學生對比自由放任,筆記凱恩斯主義的主要內容。閱讀教材,自主學習,勾畫宏觀調控主要手段。根據PPT和課本,勾畫、補充重要信息。閱讀材料,參與互動,分析史料。閱讀課本,自主學習,歸納總結,勾畫筆記。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分析社會進步的的動力:生產力進步。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得出結論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歸納概括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力。時空觀念根據材料,得出結論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閱讀多種材料,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結論,史料實證。三、資本主義變化之質——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1.小結點出資本主義變化的本質及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原因。2.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述“科技發展與國家改革”之間的關系。(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參考答案:角度: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改革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史料:三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每個階段的政策,已經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展;蘇聯改革經驗和教訓。 閱讀教材,梳理成就,同時展開思考、討論,分析判斷后,得出結論。閱讀材料,小組討論,撰寫回答。 將課堂從歷史往事延伸到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思考。開放性試題,檢驗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深度比較中升華學生的歷史思維,為本課做結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