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最新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下冊)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最新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下冊)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下冊)復習提綱
第五章: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
根據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理景觀的不同,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以大興安嶺和長城為界,劃分依據是:能否受到夏季風的影響。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以昆侖山-----祁連山(一二級階梯分界線)為界,南方地區與青藏地區大致以橫斷山脈(一二級階梯分界線)為界,劃分依據都是:兩側地形地勢海拔的差異。
4.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21世紀教育網
北方:秦嶺—淮河以北
南方:秦嶺—淮河以南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1月平均氣溫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河流流量


雨季長短
雨季短(7、8月份)
雨季長
河流汛期


主要地形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東南丘陵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傳統交通工具
南船北馬
飲食與口味
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東辣西酸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傳統民居不同
屋頂坡度小,墻厚,防寒保暖,(東北,華北:土坯壘墻,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屋頂坡度大,墻高,通風散熱
園林建筑
建于開闊的地形,規模龐大,氣勢宏偉
小巧玲瓏,與水鄉風光融為一體
音樂藝術
吹嗩吶:抬頭瞪眼,慷慨激昂,唱腔高亢
吹簫:低頭瞇眼,余音繞梁,唱腔委婉
第六章 北方地區
第一節 區域特征21世紀教育網
1.位置:北方地區打字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線以北。
2.地形: 以平原、高原為主,東部—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黃土高原。
3.氣候: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4.土壤:東北平原—黑土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黃土地。
5.礦產:石油—大慶、勝利;煤礦—大同、神府;鐵礦—鞍山、遷安。
工業基地—遼中南、京津唐兩大工業基地
6
第二節 東北三省21世紀教育網
1.范圍:黑龍江、吉林、遼寧
2.地形:平原、山地為主。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山地——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
3.河流:黑龍江、烏蘇里江——中俄界河;鴨綠江、圖們江——中朝界河。
4.氣候:冷濕,原因—我國緯度最高區域,緊鄰冬季風源地,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氣溫不高。
5.農牧業基地:特點:農業結構比較完整,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部門齊全,其中種植業和畜牧業占主導地位。 農業布局:平原地區——種植業和畜牧業;山地和丘陵地區——林業。 商品糧基地:條件——地多人少,規模經營,產量大,商品率高,品質優良。主要作物:玉米、大豆、水稻、春小麥、甜菜等。 畜牧業基地:農耕區畜牧業、林區養殖業
6.工業基地:條件——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和豐富的煤、鐵等礦產資源; 工業部門——煤炭、電力、鋼鐵、機械石油、石油化學等; 特征——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新中國的“重工業搖籃”。 東北三省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資源日益枯竭、產業結構單一、設備陳舊、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等。東北三省工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產業。
第三節 黃土高原
1.位置:黃土高原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區,位于位于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秦嶺以北。
2.世界最大黃土分布區。
3.水土流失嚴重。地貌特征——千溝萬豁、支離破碎。原因:自然原因——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質地疏松,植被覆蓋率低,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自然災害頻發。人為原因——陡坡毀林開墾、修路、采礦等。
3.我國重要能源基地:特征—煤種齊全、品質優良、埋藏淺,多為露天煤礦,開采成本低,被稱為“烏金高原”。特大煤礦—山西的大同、陽泉、平朔,陜西的神府,內蒙古的東勝等地。
4.生機煥發的黃土地。治理措施——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建堤壩和小型水庫等工程措施
第四節 首都北京
1.北京大致位于北緯40度,東經116度,華北平原西北端,與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
2.地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和北部為山地和丘陵,分別屬于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東南部為平原,屬于華北平原的一部分。
3.河流: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流向—西北流向東南,注入渤海
4.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政治中心:中國首都;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新華社;外國駐華使館。
文化中心: 很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場所。
6.名勝古跡: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八達嶺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特色文化: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京劇、曲藝等,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7.現代化大都市:城市發展成就;交通發展—立體交通網絡,環形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首都機場。
功能區建設—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區。發展方向—不斷擴大城市綠地面積,加強城市水源地建設,并通過搬遷首鋼等措施,積極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創造了優美、和諧的城市環境。
第七章 南方地區
第一節區域特征21世紀教育網
1..位置:南方地區大致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
2.地形:南方地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
3.河湖: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布,素稱“江南水鄉”。
4.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氣候濕熱,植物繁茂,山青水秀。
5.農業:本區農作物一年兩熟至三熟,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油菜、棉花、甘蔗、茶葉等是主要的經濟作物,還盛產柑橘、香蕉、荔枝、桂圓、菠蘿等亞熱帶和熱帶水果。
6.區域差異:本區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區域差異明顯。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眾多,淡水漁業發達,再加上長期種植水稻,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東南丘陵——分布著貧瘠的紅壤,當地人民因地制宜,改良土壤,種植了茶樹、杉樹、毛竹等經濟林木;四川盆地——氣候濕潤,土壤為肥沃的紫色土,物產豐富,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風光獨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旅游資源豐富。
7.經濟:南方地區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岸線延綿漫長,多優良港口;長江、珠江、瀾滄江等大河連通海洋,使得江河湖海連為一體,有利于對外開放。本區人口眾多、城市密集、制造業發達,形成了許多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工業基地,對本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強勁的帶動作用。
第二節 長江中下游平原
1.區位優越條件:長江中下游平原沿江分布,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河汊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布。長江中下游平原航運發達,水資源、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長江中下游平原東臨黃海和東海,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貫通東西,江河湖海連為一體,擁有瀕海、沿江雙重區位優勢,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對本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強勁的帶動作用。21世紀教育網
2.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此外,這里還盛產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蠶絲等。長江中下游平原眾多的河流和湖泊,為淡水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其成為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工礦企業的增多和城市面積的擴大,長江中下游平原農業用地不斷減少。為了實現本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嚴格限制占用耕地,還要積極開展多種經營,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促使農業生產向高產、高效、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3.沿江分布的城市:武漢地處長江、漢江和京廣鐵路交會處,歷來是“九省通衢”之地,是長江中游地區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長江三角洲是我國城市最密集的地區,著名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等。其中,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也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是長江三角洲乃至整個長江經濟地帶的龍頭。
4.沿江工業走廊:依托長江干支流便利的航運及沿岸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等優勢條件,長江中下游平原成為我國最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自西向東依次分布著以長沙、武漢、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為中心的工業基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工業城市沿江分布,東西綿延,形成了多條“工業走廊”。例如,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等鋼鐵工業基地,構成了“鋼鐵工業走廊”;上海、南京、武漢等汽車工業基地,構成了“汽車工業走廊”。 21世紀教育網
5.保護“母親河”: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人口、城市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及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水污染、大氣污染日趨嚴重。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本區必須堅持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碧。
第三節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21*cnjy*com
1.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中南部,面向浩瀚的南海,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是祖國的“南大門”。
2.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發展條件:
(1)位置優勢—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海岸線漫長,良港眾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航運條件。
(2)人文優勢—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擁有許多我國著名的僑鄉。
(3)政策優勢—深圳、珠海地處珠江口兩岸,是我國首批確立的經濟特區。與之相鄰的香港、澳門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
外向型經濟特征:
(1)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珠江三角洲在接受香港、澳門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主要包括家用電器、電子、紡織、服裝、食品和玩具等輕工業。產品主要通過香港、澳門出口到世界各地。至20世紀末,珠江三角洲已成為全球著名的家用電器、服裝、玩具等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2)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珠江三角洲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一些勞動密集型工業逐步轉移到內陸地區。目前,電子信息、電器機械、石油化工、醫藥、汽車等已成為本區的支柱產業。
3.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21*cnjy*com
港澳共同點:
(1)位置——香港和澳門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南端,南臨南海,分別位于珠江口的東、西兩岸。香港和澳門地理位置獨特,地狹人稠。
(2)經濟—都是自由貿易港,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都比較發達。
香港:
(1)位置—香港位于珠江口東側,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
(2)面積、人口—陸地面積1104平方千米,人口707.2 萬(2011年)。
(3)經濟—香港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憑借背倚祖國內地、面向國際市場的優勢,發展成為著名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香港服務業發達,是僅次于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同時也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購物者天堂”等美譽。香港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貨物吞吐量居世界前列,并擁有龐大的商船隊,對外貿易十分發達。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香港作為溝通祖國內地和世界各地的橋梁,其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突出。
澳門:
(1)位置—位于珠江口西側,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2)面積、人口—陸地面積29.9平方千米,人口55萬(2011年)。澳門老城區距今四百多年,是我國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中西式建筑交相輝映的歷史城區,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1*cnjy*com
(3)經濟—澳門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因地制宜發展了以博彩業為主體的旅游業。旅游博彩業是澳門主要的經濟動力之一,是澳門重要的外匯來源,其游客主要來自亞太地區。
香港、澳門和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非常密切。香港、澳門是我國僅有的兩大世界性自由港,發展經濟、貿易的經驗豐富,人才、技術、資金基礎雄厚,是祖國內地企業在境外融資的重要渠道,也是內地與世界各地聯系的重要橋梁。香港、澳門回歸后,在祖國的支持下,香港保持了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了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和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澳門則努力向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發展,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第四節 臺灣省
1.一水相連的美麗寶島
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臺灣省位于祖國東南海域,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2)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越臺灣島中南部,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3)組成—臺灣省位于祖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包括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許多島嶼及周圍海域。
(4)面積—全省陸地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地形:臺灣島約有三分之二是山地。主要山脈是臺灣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主峰玉峰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沿海地區。
物產:森林面積廣闊,島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此外,礦產、水產等資源豐富,是個富饒的寶島。
美麗風光:
(1)臺灣島形似紡錘,北回歸線穿過中部,氣候濕熱,四季常綠,到處呈現著迷人的熱帶和亞熱帶風光。
(2)南部山地從山麓地帶到山頂,隨著氣溫的垂直變化,可依次呈現出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景觀,成為著名的“亞洲天然植物園”。
(3)玉山是我國東部的最高峰(海拔3952米),冬季山頂白雪皚皚。
(4)臺灣島西海岸沙灘平緩,多海水浴場;東海岸多斷崖峭壁,異常陡峭。臺灣島山水秀美,是個美麗的寶島。
2.富有特色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1)工業分布—臺灣省的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臺北、高雄、基隆是其重要的工業城市。
(2)經濟特征:幾十年來,臺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出口導向型經濟。
(3)經濟發展過程:20世紀50年代,臺灣主要出口農產品;
60年代以后,臺灣積極吸引外資,重點發展了出口加工工業;
80年代中期以來,以電子產品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新竹科技園區作為臺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縮影,所生產的電子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被稱為臺灣省的“硅谷”。
(4)經濟發展方向:近些年來,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經濟貿易聯系越來越密切,經濟轉型取得較大進展,產業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比重穩定增長。2005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73.6%。
3.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21*cnjy*com
(1)地緣關系:臺灣島原與大陸相連。幾百萬年以前,由于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了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2)文化關系:臺灣島上發掘、出土的石器、陶器、銅器等大量文物證明,海峽兩岸在經濟、文化上的聯系從未間斷。臺灣的文化與祖國大陸同屬一脈。
(3)臺灣省人口2322.5萬(2011年),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漢族占全省人口的97%,他們的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和廣東,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與祖國大陸一脈相承。高山族是世代居住在臺灣的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臺灣人民與大陸人民是同宗同祖的骨肉同胞。早日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
活動課 認識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區域差異
比較項目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緯度位置
秦嶺—淮河線以南,大致位于33°N以南
秦嶺—淮河線以北,大致位于33°N以北
地形
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小而分散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水文
水量較大,無結冰期
水量較小,結冰期長
土壤
水稻土、紫色土與紅壤
黑土地與黃土地
植被
常綠闊葉林(大部分)
溫帶落葉闊葉林
傳統交通工具


主要作物


傳統主食


傳統民居


第八章 西北地區21*cnjy*com
第一節區域特征
1.概況:范圍—西北地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等省級行政區域的大部分。面積—約占全國的30%。位置—本區位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部邊疆,地域遼闊,國界綿長,鄰國眾多。
2.干旱的自然環境
(1)氣候類型—西北地區地處大陸內部,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2)自然特征—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面積廣大,河湖稀少。干旱是本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
(3)自然景觀—自東向西依次為森林草原、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草原與牧場
(1)畜牧業基地:西北地區草原面積廣大,是我國重要的草原畜牧業分布區,其中內蒙古牧區是我國最大的牧區。新疆、內蒙古、寧夏都有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畜牧業是本區主要的生產方式和重要的經濟支柱。
(2)主要優良畜種:新疆細毛羊,內蒙古三河馬、三河牛和阿拉善駱駝,以及寧夏灘羊等是本區優良畜種。
4.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1)土地退化:土地退化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鹽堿化、土地污染等多種形式。西北地區由于氣候干旱,植被稀少,再加上過度放牧、樵采和墾荒等原因,許多地方發生了土地退化現象,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
(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會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甚至喪失。在西北地區的許多草原牧區,由于荒漠化,昔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已不復見;荒漠化導致沙漠面積擴大,埋沒了村莊、道路和良田;荒漠化還會影響到其他地區的生態環境,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頻現就與西北地區的荒漠化有著直接聯系。
(3)治理措施:治理荒漠化是西北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幾十年來,我國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防沙治沙等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同時,西北地區人民在與荒漠化的斗爭中,也積累了豐富的防治荒漠化的經驗。
第二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1*cnjy*com
1.概況
(1)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的西北邊疆。
(2)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
(3)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和漢族等多個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
2.綠洲農業
(1)農業發展條件:這里多數地方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氣候干燥,沙漠廣布。耕地依靠灌溉。
(2)綠洲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土質較好的沖積平原上,尤以天山北麓地帶最為突出。
(3)人口和城市:綠洲面積雖然僅占全區總面積的8%,卻集中了全區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綠洲農業是新疆農業的一大特色。
(4)主要農產品:小麥、玉米、棉花、甜菜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哈密瓜、葡萄、番茄、啤酒花等是當地的名優特色產品。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為我國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使得吐魯番出產的葡萄糖分積累多,特別甜。
3.新興的能源基地
新疆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資源。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新疆已成為我國新興的重要能源基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油氣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其中塔里木盆地天然氣預測儲量占新疆的大部分,是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重要源地。
21*cnjy*com
第九章 青藏地區
第一節 區域特征21*cnjy*com
1.世界屋脊
(1)概況:范圍—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面積、人口—面積約占全國的5%,人口不足全國的1%,是我國重要的高寒農牧業區。
(2)自然環境: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氣候—本區大部分屬于高山高原氣候,“高”“寒”是其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這里冬寒夏涼,晝夜溫差大,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日照資源豐富。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素有“日光城”之稱。
(3)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青藏高原擁有眾多的雪山和冰川,成為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河流的發源地。
(4)最高的高原湖群—這里分布著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
2.高寒農牧業
(1)畜牧業:青藏地區草原面積廣大,畜牧業是本區主要的生產方式,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畜種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等。
(2)河谷農業:青藏地區凍土廣布,在一些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水熱條件較好,適宜發展高寒種植業,主要農作物為喜溫涼的青稞、小麥和豌豆等。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青海東部的湟水谷地,是本地區重要的農業區。
第二節 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21*cnjy*com
1.生態環境保護
(1)面臨的問題—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冷,凍土廣布,土層瘠薄,生態系統十分脆弱。 長期以來,由于過度放牧,亂采濫挖,使高原牧區草場嚴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問題突顯。 在青藏地區的一些地方,生長著冬蟲夏草、雪蓮、藏紅花等藥用植物,生活著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動物。近些年來,由于過度采挖、盜獵等行為屢禁不止,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2)生態換季的保護—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防止青藏地區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
2.資源開發
(1)礦產資源—青藏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鐵、鉀鹽以及鋰、鎳、金等礦產資源。
(2)清潔能源—青藏地區擁有開發潛力巨大的水能、太陽能和地熱等清潔能源。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這些清潔能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不僅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也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3)礦產資源開發—當前,大規模的礦產開發主要集中在柴達木盆地。
(4)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西藏的拉薩被稱為“日光城”青藏地區原生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風情文化,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探險。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活動課21*cnjy*com
區際聯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1.西氣東輸工程:
始建于2002年7月4日,2004年10月1日一線工程全線貫通并送氣,2011年6 月30日二線工程全線貫通并送氣。西氣東輸工程,通過管道運輸的方式,主要將我國塔里木盆地以及周邊國家生產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往東部地區,形成橫貫我國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經 濟地帶的天然氣輸送及供氣系統。目前,后續工程還在實施中。
2.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地理背景
(1)西部地區:中國西部地區的塔里木、柴達木、陜甘寧和四川盆地蘊藏著大量天然氣資源,占我國油氣儲量的絕大比例,但受經濟水平限制,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2)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產量相對貧乏,經濟優勢不能充分發揮。東北、華北是油氣工業的重要基地,現在大部分進入中后期,產量開始全面遞減,導致東部地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第十章 我國的海洋國土21*cnjy*com
第一節 遼闊的海域
1.世界海洋大國
(1)我國海洋概況:我國是世界海洋大國,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黃海、東海、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域、南海,它們自北向南呈弧狀分布。
(2)各海域具體特點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為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面積最小;
黃海:因黃河泥沙導致海水呈黃色調而得名;
東海:是東中國海的簡稱,其南部為祖國大陸與臺灣省之間的臺灣海峽;
南海:是南中國海的簡稱,分布有眾多島嶼、巖礁、沙洲和淺灘,統稱為南海諸島;
臺灣以東太平洋海域:琉球群島以南、巴士海峽以東,地震、火山活動和災害性海浪頻繁。
2.漫長的海岸
(1)海岸分類:
起止點—我國大陸海岸漫長曲折,北起遼寧省的鴨綠江口,南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北侖河口,全長1.8萬多千米。
(2)大陸海岸的分類:
①我國大陸海岸主要有平原海岸和山地海岸兩大類,大致以杭州灣為界,以北兩類海岸交錯分布,以南則基本上是山地海岸。
②在我國熱帶、亞熱帶部分大陸和島嶼,還分布有獨特的珊瑚礁和紅樹林海岸。臺灣東部的太平洋沿岸是我國海岸地形最豐富、奇特的地區。我國海岸自然資源豐富,僅潮間灘涂面積就有380萬公頃,水深0~15米的淺海面積12.4萬平方千米。
3.眾多的島嶼
(1)島嶼分布:我國擁有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6500多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東海和南海。我國島嶼岸線的總長度約1.4萬千米。臺灣島和海南島分別是我國第一和第二大島嶼,它們原來都與大陸相連。崇明島是我國第三大島,也是我國最大的沖積島。
(2)群島分布:我國有些島嶼成群分布,成為群島,如廟島群島和舟山群島。其中,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附近的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3)海峽:有些島嶼與大陸(或島嶼)之間形成海峽,如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它們的寬度較小
水流較急、深度也較大,多為交通要道。
第二節 海洋利用與保護
1.海洋資源及開發
(1)豐富的海洋資源:我國遼闊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洋能資源、海底油氣資源、航運資源、空間資源和景觀資源等。
(2)海洋資源開發:人們利用它們發展捕撈與養殖業、制取海鹽、制藥、采掘油氣、修建港口和航道、填海造陸、發展旅游等。隨著陸地自然資源日益匱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銳,海洋資源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后備資源。
2.海洋環境的保護
由于對海洋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過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設和管理不當、陸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機械溢油、人工廢棄物傾倒等原因,使得我國部分海域海水遭受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生物資源枯竭、赤潮與海岸侵蝕等災害頻發,直接制約著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海洋環境的保護刻不容緩、任重道遠。
附:中國之最
1.中國省級單位鄰國最多(8個)——新疆
2.中國最大的省級單位(160多萬)——新疆
3.中國跨經度最廣的省級單位——內蒙古
4.中國最大的島——臺灣島
5.中國最大的沙島——崇明島
6.中國東部最高的山——臺灣玉山
7.中國最長的河——長江
8.中國含沙量最多的河——黃河
9.中國黃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黃土高原
10.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11.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3.中國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國最年輕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15中國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級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16.中國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17.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級單位——山東省
18.中國最冷的省級單位——黑龍江
19.中國最大的海——南海
20.中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1.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22.中國最大的市——上海市
23.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
24.中國長絨棉最多的省級單位——新疆
25.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單位——云南省
26.中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
27.中國雨極——臺灣火燒寮 liáo
28.中國最廣的氣候災害——干旱
29.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30.中國最大的內海—渤海
31.中國最長的國際河流---黑龍江
32.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33.中國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湖
34.中國最大的草原----內蒙古草原
35.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36.中國(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
37.中國(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
38中國最大的海峽---臺灣海峽
39.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遼東半島
40.中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41.中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
42.中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青藏地區
43.中國極端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火盆)
44.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45.中國陽光最充足的城市---拉薩市(日光城)
46.中國最著名的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47.中國最大的油田---黑龍江的大慶油田
48.中國最大的椰子產地---海南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潢川县| 沙洋县| 商水县| 清苑县| 砀山县| 尉氏县| 新龙县| 宣恩县| 庆安县| 深州市| 华阴市| 即墨市| 嘉义市| 田东县| 金平| 长汀县| 沧源| 正镶白旗| 天峨县| 资中县| 台南市| 无极县| 罗平县| 简阳市| 新津县| 都安| 塔河县| 长武县| 南部县| 许昌市| 松滋市| 尼木县| 西宁市| 长沙市| 东乡族自治县| 恩平市| 曲麻莱县| 朝阳市| 永春县|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