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教案教學 目標 1.了解新式學堂的出現、科舉制的廢除、新聞報紙和書館出現的史實。 2.知道魯迅、齊白石、聶耳、冼星海等文學藝術家的主要成就。 3.指導學生利用表格歸納總結民國時期的教育文學事業的發展,使學生能夠條理清晰地把握各知識點,同時進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4使學生認識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服務于社會,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教育。 5.通過對民國時期文藝作品時代性的分析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重點 難點 重點:了解新式學堂的出現、科舉制的廢除、新聞報紙和書館出現的史實以及各文學藝術家的作品成就。 難點:感受近代杰出藝術家的愛國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質。教法 學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指導學生利用表格歸納總結民國時期的教育文學事業的發展。 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作品來感受人物精神,如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冼星海、聶耳的《黃河大合唱》和《義勇軍進行曲》,徐悲鴻的《田橫五百士》和《愚公移山》等。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有一所高等學府,在這里,從沙灘紅樓到未名湖畔,民主與科學熠熠生輝,從歷史走向未來,光榮與責任一脈相承。你們知道這是哪所學校? 是的,北京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注定要在中國的教育史、救亡史、奮斗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去過北大的同學嗎?北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北大的腳步一起來了解我國近代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教師隨筆新課講授 板塊一:千秋大業、教育為本 教育乃千秋大業,北大在教育界的地位自不用說,你們知道北大的前身是哪所學校嗎?創辦于什么時候呢? 1.教育的發展 1898年,當“戊戌變法”的“硝煙”已經消散,中國的圖強道路卻愈發撲朔迷離,京師大學堂作為僅存的碩果“凌寒開放”。 (1)新式學堂 表格羅列不同時期新式學堂的名稱。 1902年同文館并入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改名為北京大學。 新式學堂迢迢不斷如春水,但它的發展卻受到了當時選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礙,這種制度是什么? (2)科舉制的廢除 回憶科舉制的確立和發展的線索:誕生、完善、僵化。追問:什么時候被廢除? 版塊二:擔當文化、激動潮流 1919年5月,在營救完五四被捕學生后,當時的校長蔡元培毅然辭職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動,當時各大報紙都進行了連續報道。這反映出中國近代的新聞出版業在文化擔當的路上發展著。 1.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1)《申報》 其中《申報》報道尤為系統詳盡,分析透徹。 學生根據教材介紹《申報》,教師適當提煉。 除了《申報》 ,還有哪些報刊? 出示圖片:民國時期著名報紙、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 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向北大學生推薦了應讀書目30種,選讀書目30種,這些書大部分都是由同一個出版社出版的,你們知道是哪個嗎? 我們大家常用的一些工具書也是這個出版社出版的。能想起來你用過的哪些工具書是這個出版社出版的? (2)商務印書館 學生介紹商務印書館,教師適當提煉。 當時還有哪些較有影響的出版機構以及一個出版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 板塊三:揮別傳統、時代號角 你們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誰設計的嗎?(魯迅) 結合你們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大家來給魯迅設計一張名片(口述)。 魯迅有一個身份是文學家,近代文壇上涌現了一批像魯迅一樣的優秀的文學家。這些文學家的作品脫離了傳統的桎梏,吹響了時代的號角。 三、文學成就 表格羅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板塊四:人才薈萃、民族強音 文學賦予了歷史進程以永生的活力,保留了歷史的潛流。而人才薈萃的藝術更是奏響了民族的最強音。 1.藝術成就 (1)繪畫 這位畫家曾是北大藝術學院的院長,猜猜他是誰? 出示徐悲鴻的代表作品 徐悲鴻的畫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作用,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而且他更是一位愛國的楷模,作品透露出愛國的情懷。 徐悲鴻曾聘請齊白石前去北大藝術學院擔任教授。 出示齊白石畫作。 (2)音樂 抗日戰爭爆發,漫天烽火卷地來,北大培養的一位音樂大師冼星海創作了氣勢宏偉的《黃河大合唱》 ,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一起來欣賞其中的第七樂章(播放歌曲)。 在那樣一個國難當前的歲月,還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也曾用他的音樂發出了熱血沸騰的民族強音,他就是聶耳。 聶耳有一首代表作大家非常熟悉,每周一都要唱,是什么?2011年敘利亞撤僑過程中,有一批農民工因混亂弄丟了護照,用什么證明他們的身份?國歌!國歌成為了那些農民工回家的船票。每次聽到國歌聲應該怎么做呢?現在我們一起大聲地唱響這首愛國的旋律(播放國歌,全體起立,唱國歌)。 在創作《義勇軍進行曲》之前,聶耳已經創作了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畢業歌》 從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3)歌劇 當音樂與戲劇、文學、舞蹈、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時產生了一種綜合性藝術,那便是歌劇。抗戰末期,誕生了一部以“喜兒”為主人公的歌劇,是什么?(《白毛女》) 后來這部歌劇被搬上熒幕,拍成了電影,一上映便引起了轟動。 大家喜歡看電影嗎?電影是一種能將光影關系處理得出神入化的發明,現在我們能看到3D電影等。 (4)電影 但是早期的電影是怎樣的?(只有影像,沒有聲音。)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什么?什么時候有了第一部有聲電影?是哪一部呢? 之后,許多作品成為了經典,一些優秀的電影明星家喻戶曉。 三、課堂總結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舊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選拔制度越來越不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19世紀后半期,一批新式學堂先后在中國誕生。1905年,清朝廢除了科舉制度,推動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誕生的近代報刊、文學藝術,激勵了人民的革命斗爭,也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板書 設計當堂達標 見學案、課件,學案、課件同步使用教學 反思 本課的教學要注重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過程。課前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文學文藝作品,充分搜集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展示,從而使學生能夠對那個時代的作品有較深入的了解,對作者的精神也有一定感知。在課堂上教師也要注意引用多種材料,除了文字材料,還可展示相關圖片、視頻等,同時根據材料圍繞教學重點難點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以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