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教案教學 目標 1.了解汪精衛叛國、皖南事變等歷史事件。 2.了解張自忠、左權等的英雄事跡以及全民抗戰的表現。 3掌握中共七大召開的時間和內容。 4.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實。 5.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6.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師生共同討論分析中共七大的歷史意義。學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因素,結合前面所學的近代史知識分析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7.通過對中共七大的講述,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給中華民族的解放帶來了光明。 8.樹立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懂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道理。重點 難點 重點: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難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教法 學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嘗試“問題激勵遞進探究法”,強調啟發和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把學習作為自主探索和信息處理的過程,補充部分史料,拓展史學視野。導 與 學 過 程 導入新課 播放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視頻短片。 每年的9月3日,是中國法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經過14年的全民族浴血抗戰,中國軍民終于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軍民是如何堅持抗戰并取得抗戰最終勝利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 教師隨筆新課講授 板塊一:全民族堅持抗戰 1.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對華政策有何變化?為什么? 廣州、武漢淪陷后,日軍因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和國內資源緊張,遂改變策略。 對國民黨:政治誘降,輔之軍事打擊 對中共: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 對占領區: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 2.面對日本對華政策的變化,中國各階層持怎樣的態度? (1)國民黨: ①親日派:汪精衛公開叛國,1940年成立南京偽國民政府 ②頑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變”。 共產黨:堅持抗戰,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機關在棗園的書記處禮堂舉行了紡線比賽。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灣開荒。 全民族抗戰:各民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戰) 閱讀課本105頁第一段回答問題。 板塊二:中共七大 1.認真閱讀課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 2.日本投降 視頻 3.日本投降的國際國內背景形勢 (1)國際: 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德國在歐洲敗局已定; ②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遭到美國、英國的連續打擊,節節敗退,陷入困境; ③美國投擲原子彈和蘇聯對日宣戰 (2)國內: 中國軍隊對日寇發動全面反攻。 出示圖片: (1)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 (2)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3)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戰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過程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簽字儀式在東京灣美國戰艦“密蘇里”號舉行。 出示圖片: 板塊四: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 1.合作探究: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1)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2)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 (3)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 (4)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 (5)抗日戰爭的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2.小組探討:結合材料思考,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什么偉大意義? (1)國內意義 ①中國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②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2)國際意義 ①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②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三、課堂總結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進入反攻階段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及時召開的中共七大為奪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戰后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尤其是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擊下,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性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了我們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啟示,那就是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板書 設計當堂達標 見學案、課件,學案、課件同步使用教學 反思 本課教學立足于教學實際,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嘗試“問題激勵遞進探究法”,強調啟發和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把學習作為自主探索和信息處理的過程,補充部分史料,拓展史學視野。通過教學讓學生清楚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史實,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義性特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教、學、思合一,并在課程標準和三維目標達成的前提下,做到情感教育的自然滲透,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